本套装为《从这里读懂第三帝国》系列,共计12册。包含《第三帝国的兴亡:纳粹德国史(全四册)》《纳粹德国的腐败与反腐》《现代性与大屠杀》《从俾斯麦到希特勒》《解读希特勒》《巴黎烧了吗?》《强迫症的历史:德国人的犹太恐惧症与大屠杀》《纳粹德国:一部新的历史》《艾希曼在耶路撒冷:一份关于平庸的恶的报告》。
编辑推荐
全景式展现第三帝国,从缘起到覆灭后的历史沿革;
探寻人类至暗时刻背后,第三帝国的社会文化、制度构建和运行机制;
反思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巨大浩劫中,从极端理性走向极端非理性,从高度文明走向高度野蛮的内在逻辑
探寻人类至暗时刻背后,第三帝国的社会文化、制度构建和运行机制;
反思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巨大浩劫中,从极端理性走向极端非理性,从高度文明走向高度野蛮的内在逻辑
目录
第三帝国的兴亡:纳粹德国史(全四册)
文前
引言
第一卷
前言
第一编 阿道夫·希特勒的崛起
第一章 第三帝国的诞生
第二章 纳粹党的诞生
第三章 凡尔赛、魏玛和啤酒馆政变
第四章 希特勒的思想和第三帝国的根源
第二编 胜利和巩固
第五章 取得政权的道路:1925-1931年
第六章 共和国的末日:1931-1933年
第七章 德国的纳粹化:1933-1934年
第八章 第三帝国的生活:1933-1937年
第二卷
第三编 走向战争的道路
第九章 开始的步骤:1934-1937年
第十章 决定命运的奇异插曲:勃洛姆堡、弗里奇、牛赖特和沙赫特的倒霉
第十一章 德奥合并:强夺奥地利
第十二章 通向慕尼黑的道路
第十三章 捷克斯洛伐克再也不存在了
第十四章 轮到了波兰
第十五章 纳粹—苏联条约
第十六章 最后几天的和平日子
第十七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
第三卷
第四编 战争:初期的胜利和转折点
第十八章 波兰的覆亡
第十九章 西线的静坐战
第二十章 征服丹麦和挪威
第二十一章 西线的胜利
第二十二章 海狮计划:入侵英国的失败
第二十三章 巴巴罗萨:轮到了俄国
第二十四章 形势的转变
第二十五章 轮到了美国
第二十六章 伟大的转折点:1942年——斯大林格勒和阿拉曼
第四卷
第五编 末日的开始
第二十七章 新秩序
第二十八章 墨索里尼的垮台
第二十九章 盟军对西欧的进攻和
德国内部刺杀希特勒的尝试
第六编 第三帝国的覆亡
第三十章 征服德国
第三十一章 诸神的黄昏:第三帝国的末日
简短的尾声
后记
致谢
参考资料
附录
德意志第三帝国大事年表
纳粹德国政府架构
纳粹德国武装部队领导结构
注释
纳粹德国的腐败与反腐
极权体制下的纳粹腐败和反腐
引言
1 有组织的自怜自爱与提携同党
1933年后对“老战士”的“补偿”;对党员的庇护和赞助
赠礼、特别基金和小金库
2 第三帝国腐败的核心领域
纳粹党及其各组织内部的腐败
狩猎、别墅、劫掠艺术品:纳粹精英阶层的生活方式
“土匪省”和“丑闻西亚”
集中营系统与腐败
3 反犹与腐败
反犹暴力和个人的中饱私囊行为
“雅利安化”是腐败的结晶点
大屠杀与腐败
4 反腐斗争及其局限
政治上对反腐的利用
独裁的体制问题
朋党之交、门阀统治与官官相护
战时的丢车保帅
“打死苍蝇……”:亚诺夫斯基案
“……放走老虎”:内特林案和马尔迈斯特案
5 腐败与“民意”
结束语
致谢
附录
第三帝国的总年薪水平
资料来源
参考文献
译名对照表
注释
现代性与大屠杀
致珍尼娅,和所有其他讲述真相的幸存者
前言
一 导论:大屠杀之后的社会学
作为现代性之验证的大屠杀
文明化进程的涵义
道德冷漠的社会生产
道德盲视的社会生产
文明化进程的道德后果
二 现代性、种族主义和种族灭绝(1)
疏远犹太人的一些独特之处
从基督教世界到现代性中犹太人的不协调
骑跨在屏障之上
三棱镜群体
不协调性的现代层面
无民族的民族
种族主义的现代性
三 现代性、种族主义和种族灭绝(2)
从异类恐惧症到种族主义
作为一项社会工程的种族主义
从排斥到灭绝
展望
四 大屠杀的独特性和常态性
问题
非同寻常的种族灭绝
现代种族灭绝的特性
劳动的等级和功能划分的影响
官僚体系之对象的非人化
官僚体系在大屠杀中的角色
现代防卫的破产
结论
五 诱使受害者合作
为集体毁灭服务的个人理性
自我保全的理性
结论
六 服从之伦理(读米格拉姆)
具有社会距离功能的非人性
个人自身行动背后的同谋
技术的道德化
自由漂浮的责任
权力的多元主义和良知的权力
罪恶的社会性质
七 一种道德的社会学理论初探
作为道德工厂的社会
大屠杀的挑战
道德的前社会来源
社会接近与道德责任
道德责任的社会压制
距离的社会生产
结束语
八 事后的思考:理性与羞耻
附录 道德的社会操纵:行动者的道德化,行动的善恶中性化
译后记
注释
从俾斯麦到希特勒
导言
第一章 德意志国的形成
第二章 俾斯麦时代
第三章 德皇时代
第四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五章 1918年
第六章 魏玛与凡尔赛
第七章 兴登堡时代
第八章 希特勒时代
第九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十章 德意志国身后的历史
初版后记与致谢
1990年版后记
注释
解读希特勒
征服希特勒的幽灵
第一章 生涯
第二章 成就
第三章 成功
第四章 错误
第五章 失策
第六章 罪行
第七章 背叛
注释
巴黎烧了吗?
译序
序幕
第一部 威胁
第二部 斗争
第三部 得救
附录
强迫症的历史:德国人的犹太恐惧症与大屠杀
致谢
导言
第一章犹太恐惧症的兴起:强迫症的进化
意识形态的妄想和狂热的仇恨
几种对犹太人的仇恨:西方的观点
中世纪的基督徒和犹太人
移民和强迫集中居住
启蒙运动和解放运动
民族主义和欧洲种族主义年代的犹太人
第二章德国人和犹太人,1700—1871
作为一个德国问题的犹太人问题
解放运动时期的德国人和犹太人
犹太人对解放运动的回应
第三章第二帝国时期的德国人和犹太人
混合的社会体系:第二帝国,1871—1918
大众的民族化
对种族主义的尊崇和民族偏见
犹太人在第二帝国
第二帝国反犹太人偏见的多样性
第四章病态的犹太恐惧症的兴起,1918—1933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后果
犹太恐惧症的聚集
纳粹犹太恐惧症的兴起
阿道夫· 希特勒的犹太恐惧症
第五章魏玛时期的德国人和犹太人
德国基础的分裂
犹太人灵魂的分裂:一体化、自我认同和自我仇恨
犹太人对犹太恐惧症的反应
魏玛时期犹太恐惧症的强度如何?
第六章纳粹的种族国家
种族和政治
党卫队:极权主义控制和种族灭绝的工具
第七章在新纳粹种族国家的犹太人,1933—1939
野蛮的行为和未协调一致的攻击,1933—1935
犹太人最初的反应
妄想加速:纽伦堡种族法
对外侵略、绥靖、大屠杀和战争,1938—1939
第八章大屠杀的前奏:从安乐死到种族清洗
庞大的种族净化开始:安乐死
东线种族清洗的理论和实践
毁灭的等候室:在强迫集中居住区犹太人的集中化
德国犹太人的末日
第九章犹太恐惧症仇恨的结果:大屠杀
大规模的杀戮计划
国家授权的杀戮:大规模的枪决和毒气杀人
犯罪者:普通的德国人?
通往极端邪恶的会聚之路
1. 纳粹权力精英生物学—种族的世界观
2. 极权主义警察国家的宣传效果
3. 集权主义科层体制的共谋
4. 文明约束的崩溃
5. 战时环境的掩盖和对俄战役的残暴效果
6. 被占国家和卫星国的合作
7. 在冷漠世界里受害者的消极性
第十章德国人和战争与和平中的大屠杀
“我们不知道,也没有能力做任何事”的传说
从集体犯罪到集体的心理抑制
受到心理抑制的事物的回归
新的统一德国的围墙
精选文献
原始资料
二手资料
纳粹德国:一部新的历史
上部
第一章 极权主义的诸种起源
欧洲背景
德国背景
第二章 军事失败和经济崩溃的心理创伤,1919—1923
第二帝国的终结
处于革命骚乱中的德国
魏玛和凡尔赛
政治混乱、暴动和金钱的终结
第三章 阿道夫·希特勒的崛起
希特勒的祖先
童年时代的人格定型
青春期的幻想
无家可归的局外人,1908—1913
希特勒在慕尼黑,1913—1914
战争拯救了希特勒,1914—1918
观念的诞生
小结
第四章 纳粹党的兴起,1919—1923
从红色革命到白色反革命,1918—1919
纳粹党的起源和成长
党的成员、财政和准军事组织
第五章 啤酒屋政变及其后果
1923年11月8日—9日希特勒政变
对希特勒的审判
兰德斯堡和《我的奋斗》
纳粹党的分裂
第六章 政治荒野的年月,1924—1929
魏玛共和国破裂
希特勒重建纳粹党,1924—1929
扬格计划和大萧条的来临
第七章 纳粹党掌权
议会民主的崩溃
纳粹党的崛起和布吕宁的终结
巴本和施莱歇时期
致命的拥抱:保守主义精英选择了希特勒
结论 谁支持了希特勒?
下部
第八章 权力的稳固,1933—1934
纳粹党对政府的攻击
一体化的方法和工具
蜂鸟行动:清洗罗姆
第九章 极权主义的种族国家
元首和元首原则
纳粹党
国家体制
国中之国:党卫队
第十章 纳粹德国的生活
大众诱惑的美学和心理学
青年和教育
妇女和家庭
宗教和教会
纳粹统治下的文化状况
经济和劳动力
种族主义和反犹太主义
第十一章 通向战争之路,1933—1939
两次大战之间的强国
希特勒的外交政策
里宾特洛甫和新纳粹外交政策
穿过危险区,1933—1937
吞并奥地利
苏台德危机和慕尼黑绥靖
捷克斯洛伐克的毁灭
最后的危机:波兰
第十二章 闪电战:德国权力的扩张,1939—1941
战争心理和战争能力
闪电战和胶着战:1939年9月1日—1940年5月10日
针对西方的战争
英国之战
地中海战场:巴尔干和北非,1940—1941
巴巴罗萨行动:入侵苏联
第十三章 欧洲新纳粹种族主义秩序
纳粹对大陆的占领
纳粹的罪行
大屠杀的前奏:东部的种族灭绝政策
大屠杀
第十四章 纳粹德国的战败,1942—1945
命运转折点:斯大林格勒和“突尼斯格勒”
进入意大利和墨索里尼的灭亡
希特勒和德国人的失败
纳粹在海上、空中和实验室里的失败
对德国的包围:从D日诺曼底到“突出部战役”
同盟国军队进入德国:1945年1月—5月
希特勒和第三帝国的末日
结论 德国罪行问题
纳粹德国大事年表
艾希曼在耶路撒冷:一份关于平庸的恶的报告
导言:对汉娜·阿伦特的绝罚
一
二
三
致读者
德文版前言
引言
一 正义之殿
二 被告
三 一位犹太问题专家
四 犹太问题解决方案第一阶段:驱逐
五 犹太问题解决方案第二阶段:集中营
六 犹太问题的最终解决:屠杀
七 万湖会议或彼拉多
八 守法公民的责任
九 第三帝国的遣送:德国、奥地利以及保护国
十 西欧国家的遣送:法国、比利时、荷兰、丹麦、意大利
十一 巴尔干地区的遣送:南斯拉夫、保加利亚、希腊、罗马尼亚
十二 中欧国家的遣送:匈牙利、斯洛伐克
十三 东部屠杀中心
十四 证据与证人
十五 判决、上诉、执行
结语
附言
参考文献
附录:汉娜·阿伦特与艾希曼审判
文前
引言
第一卷
前言
第一编 阿道夫·希特勒的崛起
第一章 第三帝国的诞生
第二章 纳粹党的诞生
第三章 凡尔赛、魏玛和啤酒馆政变
第四章 希特勒的思想和第三帝国的根源
第二编 胜利和巩固
第五章 取得政权的道路:1925-1931年
第六章 共和国的末日:1931-1933年
第七章 德国的纳粹化:1933-1934年
第八章 第三帝国的生活:1933-1937年
第二卷
第三编 走向战争的道路
第九章 开始的步骤:1934-1937年
第十章 决定命运的奇异插曲:勃洛姆堡、弗里奇、牛赖特和沙赫特的倒霉
第十一章 德奥合并:强夺奥地利
第十二章 通向慕尼黑的道路
第十三章 捷克斯洛伐克再也不存在了
第十四章 轮到了波兰
第十五章 纳粹—苏联条约
第十六章 最后几天的和平日子
第十七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
第三卷
第四编 战争:初期的胜利和转折点
第十八章 波兰的覆亡
第十九章 西线的静坐战
第二十章 征服丹麦和挪威
第二十一章 西线的胜利
第二十二章 海狮计划:入侵英国的失败
第二十三章 巴巴罗萨:轮到了俄国
第二十四章 形势的转变
第二十五章 轮到了美国
第二十六章 伟大的转折点:1942年——斯大林格勒和阿拉曼
第四卷
第五编 末日的开始
第二十七章 新秩序
第二十八章 墨索里尼的垮台
第二十九章 盟军对西欧的进攻和
德国内部刺杀希特勒的尝试
第六编 第三帝国的覆亡
第三十章 征服德国
第三十一章 诸神的黄昏:第三帝国的末日
简短的尾声
后记
致谢
参考资料
附录
德意志第三帝国大事年表
纳粹德国政府架构
纳粹德国武装部队领导结构
注释
纳粹德国的腐败与反腐
极权体制下的纳粹腐败和反腐
引言
1 有组织的自怜自爱与提携同党
1933年后对“老战士”的“补偿”;对党员的庇护和赞助
赠礼、特别基金和小金库
2 第三帝国腐败的核心领域
纳粹党及其各组织内部的腐败
狩猎、别墅、劫掠艺术品:纳粹精英阶层的生活方式
“土匪省”和“丑闻西亚”
集中营系统与腐败
3 反犹与腐败
反犹暴力和个人的中饱私囊行为
“雅利安化”是腐败的结晶点
大屠杀与腐败
4 反腐斗争及其局限
政治上对反腐的利用
独裁的体制问题
朋党之交、门阀统治与官官相护
战时的丢车保帅
“打死苍蝇……”:亚诺夫斯基案
“……放走老虎”:内特林案和马尔迈斯特案
5 腐败与“民意”
结束语
致谢
附录
第三帝国的总年薪水平
资料来源
参考文献
译名对照表
注释
现代性与大屠杀
致珍尼娅,和所有其他讲述真相的幸存者
前言
一 导论:大屠杀之后的社会学
作为现代性之验证的大屠杀
文明化进程的涵义
道德冷漠的社会生产
道德盲视的社会生产
文明化进程的道德后果
二 现代性、种族主义和种族灭绝(1)
疏远犹太人的一些独特之处
从基督教世界到现代性中犹太人的不协调
骑跨在屏障之上
三棱镜群体
不协调性的现代层面
无民族的民族
种族主义的现代性
三 现代性、种族主义和种族灭绝(2)
从异类恐惧症到种族主义
作为一项社会工程的种族主义
从排斥到灭绝
展望
四 大屠杀的独特性和常态性
问题
非同寻常的种族灭绝
现代种族灭绝的特性
劳动的等级和功能划分的影响
官僚体系之对象的非人化
官僚体系在大屠杀中的角色
现代防卫的破产
结论
五 诱使受害者合作
为集体毁灭服务的个人理性
自我保全的理性
结论
六 服从之伦理(读米格拉姆)
具有社会距离功能的非人性
个人自身行动背后的同谋
技术的道德化
自由漂浮的责任
权力的多元主义和良知的权力
罪恶的社会性质
七 一种道德的社会学理论初探
作为道德工厂的社会
大屠杀的挑战
道德的前社会来源
社会接近与道德责任
道德责任的社会压制
距离的社会生产
结束语
八 事后的思考:理性与羞耻
附录 道德的社会操纵:行动者的道德化,行动的善恶中性化
译后记
注释
从俾斯麦到希特勒
导言
第一章 德意志国的形成
第二章 俾斯麦时代
第三章 德皇时代
第四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五章 1918年
第六章 魏玛与凡尔赛
第七章 兴登堡时代
第八章 希特勒时代
第九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十章 德意志国身后的历史
初版后记与致谢
1990年版后记
注释
解读希特勒
征服希特勒的幽灵
第一章 生涯
第二章 成就
第三章 成功
第四章 错误
第五章 失策
第六章 罪行
第七章 背叛
注释
巴黎烧了吗?
译序
序幕
第一部 威胁
第二部 斗争
第三部 得救
附录
强迫症的历史:德国人的犹太恐惧症与大屠杀
致谢
导言
第一章犹太恐惧症的兴起:强迫症的进化
意识形态的妄想和狂热的仇恨
几种对犹太人的仇恨:西方的观点
中世纪的基督徒和犹太人
移民和强迫集中居住
启蒙运动和解放运动
民族主义和欧洲种族主义年代的犹太人
第二章德国人和犹太人,1700—1871
作为一个德国问题的犹太人问题
解放运动时期的德国人和犹太人
犹太人对解放运动的回应
第三章第二帝国时期的德国人和犹太人
混合的社会体系:第二帝国,1871—1918
大众的民族化
对种族主义的尊崇和民族偏见
犹太人在第二帝国
第二帝国反犹太人偏见的多样性
第四章病态的犹太恐惧症的兴起,1918—1933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后果
犹太恐惧症的聚集
纳粹犹太恐惧症的兴起
阿道夫· 希特勒的犹太恐惧症
第五章魏玛时期的德国人和犹太人
德国基础的分裂
犹太人灵魂的分裂:一体化、自我认同和自我仇恨
犹太人对犹太恐惧症的反应
魏玛时期犹太恐惧症的强度如何?
第六章纳粹的种族国家
种族和政治
党卫队:极权主义控制和种族灭绝的工具
第七章在新纳粹种族国家的犹太人,1933—1939
野蛮的行为和未协调一致的攻击,1933—1935
犹太人最初的反应
妄想加速:纽伦堡种族法
对外侵略、绥靖、大屠杀和战争,1938—1939
第八章大屠杀的前奏:从安乐死到种族清洗
庞大的种族净化开始:安乐死
东线种族清洗的理论和实践
毁灭的等候室:在强迫集中居住区犹太人的集中化
德国犹太人的末日
第九章犹太恐惧症仇恨的结果:大屠杀
大规模的杀戮计划
国家授权的杀戮:大规模的枪决和毒气杀人
犯罪者:普通的德国人?
通往极端邪恶的会聚之路
1. 纳粹权力精英生物学—种族的世界观
2. 极权主义警察国家的宣传效果
3. 集权主义科层体制的共谋
4. 文明约束的崩溃
5. 战时环境的掩盖和对俄战役的残暴效果
6. 被占国家和卫星国的合作
7. 在冷漠世界里受害者的消极性
第十章德国人和战争与和平中的大屠杀
“我们不知道,也没有能力做任何事”的传说
从集体犯罪到集体的心理抑制
受到心理抑制的事物的回归
新的统一德国的围墙
精选文献
原始资料
二手资料
纳粹德国:一部新的历史
上部
第一章 极权主义的诸种起源
欧洲背景
德国背景
第二章 军事失败和经济崩溃的心理创伤,1919—1923
第二帝国的终结
处于革命骚乱中的德国
魏玛和凡尔赛
政治混乱、暴动和金钱的终结
第三章 阿道夫·希特勒的崛起
希特勒的祖先
童年时代的人格定型
青春期的幻想
无家可归的局外人,1908—1913
希特勒在慕尼黑,1913—1914
战争拯救了希特勒,1914—1918
观念的诞生
小结
第四章 纳粹党的兴起,1919—1923
从红色革命到白色反革命,1918—1919
纳粹党的起源和成长
党的成员、财政和准军事组织
第五章 啤酒屋政变及其后果
1923年11月8日—9日希特勒政变
对希特勒的审判
兰德斯堡和《我的奋斗》
纳粹党的分裂
第六章 政治荒野的年月,1924—1929
魏玛共和国破裂
希特勒重建纳粹党,1924—1929
扬格计划和大萧条的来临
第七章 纳粹党掌权
议会民主的崩溃
纳粹党的崛起和布吕宁的终结
巴本和施莱歇时期
致命的拥抱:保守主义精英选择了希特勒
结论 谁支持了希特勒?
下部
第八章 权力的稳固,1933—1934
纳粹党对政府的攻击
一体化的方法和工具
蜂鸟行动:清洗罗姆
第九章 极权主义的种族国家
元首和元首原则
纳粹党
国家体制
国中之国:党卫队
第十章 纳粹德国的生活
大众诱惑的美学和心理学
青年和教育
妇女和家庭
宗教和教会
纳粹统治下的文化状况
经济和劳动力
种族主义和反犹太主义
第十一章 通向战争之路,1933—1939
两次大战之间的强国
希特勒的外交政策
里宾特洛甫和新纳粹外交政策
穿过危险区,1933—1937
吞并奥地利
苏台德危机和慕尼黑绥靖
捷克斯洛伐克的毁灭
最后的危机:波兰
第十二章 闪电战:德国权力的扩张,1939—1941
战争心理和战争能力
闪电战和胶着战:1939年9月1日—1940年5月10日
针对西方的战争
英国之战
地中海战场:巴尔干和北非,1940—1941
巴巴罗萨行动:入侵苏联
第十三章 欧洲新纳粹种族主义秩序
纳粹对大陆的占领
纳粹的罪行
大屠杀的前奏:东部的种族灭绝政策
大屠杀
第十四章 纳粹德国的战败,1942—1945
命运转折点:斯大林格勒和“突尼斯格勒”
进入意大利和墨索里尼的灭亡
希特勒和德国人的失败
纳粹在海上、空中和实验室里的失败
对德国的包围:从D日诺曼底到“突出部战役”
同盟国军队进入德国:1945年1月—5月
希特勒和第三帝国的末日
结论 德国罪行问题
纳粹德国大事年表
艾希曼在耶路撒冷:一份关于平庸的恶的报告
导言:对汉娜·阿伦特的绝罚
一
二
三
致读者
德文版前言
引言
一 正义之殿
二 被告
三 一位犹太问题专家
四 犹太问题解决方案第一阶段:驱逐
五 犹太问题解决方案第二阶段:集中营
六 犹太问题的最终解决:屠杀
七 万湖会议或彼拉多
八 守法公民的责任
九 第三帝国的遣送:德国、奥地利以及保护国
十 西欧国家的遣送:法国、比利时、荷兰、丹麦、意大利
十一 巴尔干地区的遣送:南斯拉夫、保加利亚、希腊、罗马尼亚
十二 中欧国家的遣送:匈牙利、斯洛伐克
十三 东部屠杀中心
十四 证据与证人
十五 判决、上诉、执行
结语
附言
参考文献
附录:汉娜·阿伦特与艾希曼审判
精彩书摘
从1925年一直到1929年发生经济恐慌,这几年是阿道夫·希特勒和纳粹运动时运不佳的几年。但是,他仍不屈不挠,从来没有丧失过希望和信心,由此也可以看出他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尽管他的性格容易激动,常常因此发出歇斯底里的狂言乱语,但是他却有耐心等待,而且他也很精明,认识到这些年代中笼罩着德国的物质繁荣的气候和安定宽舒的感觉是不适宜于实现他的目标的。
但是,他相信好景不长。他说过,就德国而论,这种好日子所依靠的不是德国本身的力量,而是别人的力量——尤其是美国的力量,德国的繁荣正是从美国的充裕的金库中借来了大量贷款后造成和维持的。在1924年到1930年之间,德国借了大约70亿美元外债,其中大多数借自美国的投资人,后者很少考虑到德国最后靠什么还债。关于这一点,德国人考虑得更少。
共和国借了外债,用来偿付战争赔款和扩大它的庞大的社会服务,这种社会服务成了全世界的典范。各邦、各大小城市也借了外债,不仅从事必要的建设,也造了飞机场、戏院、运动场和豪华游泳池。在通货膨胀期间轻易偿清了债务的工业部门,也借了数以十亿计的外债来更新装备和把生产过程合理化。工业产量于1923年跌到1913年的55%,到1927年增加到122%。1928年的失业人数在战后第一次跌到了百万以下——65万人。那一年的零售业业绩较1925年增加了20%,次年的实际工资达到了比四年前高10%的数字。下层中产阶级,也就是希特勒要从那里得到群众支持的千百万小店主和低薪阶层,在这次普遍繁荣中也分得了一杯羹。
但是,他相信好景不长。他说过,就德国而论,这种好日子所依靠的不是德国本身的力量,而是别人的力量——尤其是美国的力量,德国的繁荣正是从美国的充裕的金库中借来了大量贷款后造成和维持的。在1924年到1930年之间,德国借了大约70亿美元外债,其中大多数借自美国的投资人,后者很少考虑到德国最后靠什么还债。关于这一点,德国人考虑得更少。
共和国借了外债,用来偿付战争赔款和扩大它的庞大的社会服务,这种社会服务成了全世界的典范。各邦、各大小城市也借了外债,不仅从事必要的建设,也造了飞机场、戏院、运动场和豪华游泳池。在通货膨胀期间轻易偿清了债务的工业部门,也借了数以十亿计的外债来更新装备和把生产过程合理化。工业产量于1923年跌到1913年的55%,到1927年增加到122%。1928年的失业人数在战后第一次跌到了百万以下——65万人。那一年的零售业业绩较1925年增加了20%,次年的实际工资达到了比四年前高10%的数字。下层中产阶级,也就是希特勒要从那里得到群众支持的千百万小店主和低薪阶层,在这次普遍繁荣中也分得了一杯羹。
资源下载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