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类
  • 所有分类
  • 电子书
  • 电子杂志订阅下载

可塑性思考

  创意不是大家反复商量就会出现的。
即便十个人、一百个人一起探讨,它也不一定会出现。
有人好不容易想到了创意,却很可能被其他人往不必要的方向误导,或被缺乏想象力的人否定与摧毁。
人们推崇回归自我的弹性生活,拥有固定的形状,身份认同,获得安全感。
但是,坚持不懈地想要做某事,也许反而限制了众多可能性,让你不再自由。
何不考虑换一种方式?
我们不一定要拥有固定的做法和表达风格,也未必要以“自己喜欢”“自我感觉漂亮、华丽”的基准工作,世界不可能围绕一个人的“喜欢”运转。
维持塑性,不是迎合世俗、追逐流行,而是极力客观地理解自身处境,应对自如。不是做想做的事,而是做应该做的事。只要能维持塑性,应该做的事就会真正转化为想要做的事,才能设计一个截然不同的新世界,打动人心,经久不衰。
这就是佐藤卓的可塑性思考,也是一切好设计的奥秘。

编辑推荐

  ·好创意从来不是大家开会商量出来的!
·日本国宝级平面设计大师佐藤卓,首次系统公开四十年设计生涯中最重要的方法论——可塑性思考术。
·8字长文完整揭秘佐藤如何以新人身份,在人教人管的环境里独立企划,设计出半年狂销12万瓶的一甲纯麦威士忌。
·什么样的设计才能打动人心?经久不衰的爆款有哪些诀窍?这22篇私房笔记,手把手教你拆解那些既可爱又能大卖的产品设计奥秘。
·新人设计师如何一炮而红?好设计到底有什么标准?怎样与甲方沟通提案?怎样以设计师的眼光挖掘产品不为人知的独特优点?五只企鹅的乐天口香糖为何畅销半世纪?轰动日本的“设计的解剖”大展策划始末;豆瓣9.5高分纪录片《啊!设计》幕后原委;商品、标志、包装设计方法;如何用设计打造品牌?叫人看不懂的才叫设计?

作者简介

  佐藤卓
平面设计师
1955年生于东京,1979年于东京艺术大学设计系毕业后,继续在该校攻读研究生至1981年毕业,曾任职于日本株式会社电通,1984年成立佐藤卓设计事务所(现株式会社TSDO)。从一甲纯麦芽威士忌的商品开发开始,相继负责了乐天木糖醇口香糖、明治美味牛奶、S&B草药香料系列的包装设计,三宅一生的平面设计,金泽21世纪美术馆和日本国家科学博物馆的象征性标志设计,至今仍持续为众多产品、设施的品牌推广及企业识别系统(CI)等项目提供设计服务,并担任NHK教育台《日本语游戏》企划与艺术总监,《啊!设计》节目设计师及“21_21”设计视野展馆馆长。参与设计《水》《绳文人展》《设计的解剖》《啊!设计》等展会。曾获好设计大奖、艺术指导协会金奖、纽约艺术指导协会年度大奖、日本文化厅科学大臣奖及紫绶褒章等众多荣誉。

目录

作者简介
序言
我是这样成为设计师的
塑性思考
设计是感性的工作吗
“设计”的分类
中央与边缘
做设计,不做设计
“附加价值”消灭运动
再见,保重,企鹅君
适可而止的设计
对症疗法与改善体质
欣赏奇怪的事物
唾液与设计
包装设计的现场
关心
“理解”“不理解”与“便于理解”
设计的征稿
从“设计的解剖”到“啊!设计”
冲浪
结构与外观
“便利”的病毒
食物、身体与设计
秩序、无秩序与设计
后记
关于本书的装帧设计

前言

  序言
在你阅读这本书之前,我想先说明两件事。
首先,尽管我是一名设计师,但这本书并不是一本所谓的设计专业类图书,我也绝无靠谈论设计概论等晦涩内容来显摆自己的打算。说得夸张一些,我只是想要严肃地聊一聊,通过设计这项工作,或者说以这项工作为素材,我对人类生活产生了哪些思考。我从事的工作,说起来只是与最平凡的日常生活有交点的设计,“通过设计对人类生活产生的思考”,具体地谈论起来,也都是一些发生在身边的简单的事情,根本不可能变成艰深的话题。
其次,我想要说的是,目前在日本,人们对“设计”的印象普遍存在较大的误解。关于我自己深刻体会到的这个问题,我也想提前说明,希望你能尽量在这个前提下阅读这本书。
在日本,过去不曾有哪个时代,“设计”一词会受到如此追捧。随着“设计生活”的说法的出现,设计的概念本身已开始大范围流行。其中,诸如“设计型家电”等多半是小瞧了设计的错误说法,最近也蔓延开来。尽管这样措辞是错误的,人们却普遍地使用着这类措辞,这也是人们还不理解设计的含义的证明,而这里隐藏着非常严重的问题。“设计型家电”这个说法中的“设计”的确带有“类似设计”的感觉,在人们的观念里,似乎只有那些明显经过设计的物品,例如华丽的物品、时尚的物品才称得上设计,而与此相悖的事物,则没有经过设计。这种措辞被理所当然地使用,人们当然会认为设计仅仅是“独特之物”,是平凡的日常生活中所不需要的事物。自以为是地使用这种荒谬绝伦的说法的媒体,当然也负有重大责任。在不知不觉间,设计是独特之物的观念逐渐成为我们心里的刻板印象。
而事实上,设计隐藏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个角落。我们能意识到的设计不过是极小的一部分,对于大部分的设计,我们都是无意识的。如今你正在阅读的这篇文章里使用的每一个字,都是某处的某个人的设计,文章的行与行之间的空白间隔同样是设计。在路上行走时,平时完全不会注意的路面沥青是设计,防护栏和交通信号灯也是设计。道路本身同样是设计,最初的大地只是无尽地延伸,只有野兽行走的小径,但是不知从何时开始,人类也开始在上面行走,于是渐渐地形成道路,时至今日,人们终于开始有意识地规划道路。也就是说,道路是人们为了移动而进行的设计。就像这样,在人们没有察觉到的地方,隐藏着许许多多、形形色色的设计。“我才不需要设计”“总觉得设计不可靠”之类的言论,是对设计的误解。无论什么技术和信息,想要传达给人们,都必须经过某种形式的设计。这并非不同的人的观念或者好恶的问题,而是人作为人,在生活中所不可回避的事实。设计一词如此深刻地烙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没想到人们对它的误会还如此普遍,在设计的概念引进日本如此之久的今天,竟还面临着这样的现状,实在令人感慨。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才需要设计师的工作来消除这样的误解。为了大多数人接触不到的罕见且特殊的事物所做的设计,当然必不可少,但就像我多次强调的那样,有无数设计隐藏在我们平时无意间接触的事物之中。设计既可以如我刚刚提到的那样,不刻意张扬,令人难以察觉,也可以让任何人都能借助它的力量,看到那些原本看不见的事物的本质。在现代社会,经济成为衡量富有与否的唯一标准,于是设计成为一种工具,它的存在仅仅是为了兜售商品和服务,换言之,是为了让商品和服务更加引人注目。或许就是因此,才会有很多人对设计持怀疑态度。
虽然在开篇首先说明了这两点,但我还是希望能够把自己借助设计思考人类生活的趣味传达给更多人。如果阅读本书能够对你今后的日常生活有所帮助,我将感到无比荣幸。

精彩书摘

  我是这样成为设计师的
我在东京练马的石神井出生并长大,是家里的长子,父亲是平面设计师,母亲是全职家庭主妇。在“设计”一词尚未渗入人们生活的战后不久的年代,父亲从东京美术大学毕业,先是在中学任美术教员,后靠设计谋生,同时继续画画,晚年则彻底回归了绘画事业。我想,这是他对过去钟爱的纯艺术念念不忘的缘故。我母亲是所谓的昭和全职家庭主妇,她上面的四个兄长,组成了一个制造和销售模型发动机的工程师团队。直到现在,这个团队都没有散伙,四兄弟共同经营着一家制造公司,主要生产无线电遥控模型飞机和线控模型飞机的发动机。从小,我只要去那里玩儿,就能随心所欲地摆弄那些模型发动机的零件,我和我的表兄弟们,经常在发动机油的气味中将那些高精密度的零件当成玩具来玩。所以直到现在,我都很喜欢发动机油燃烧的味道。
相反,我出生和长大的地方——练马,则是另一番光景。即便在经济高度增长的初期,我也能去我家附近捉锹甲、独角仙之类的昆虫,还能下河捉鱼。现在回想起来,人造发动机和大自然中的生物,两者可谓对立的事物,我却能轻而易举地同时接受它们,并玩得不亦乐乎!
我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环境中长大,既喜欢制作物品和画画,也喜欢运动,所以手工(美术)和体育的成绩很好。但是在这个注重国语、数学等理科的社会,那些所谓的重点科目,我却无一擅长。进入高中后变得更加差劲,每次考试都不及格。班主任老师吓唬我:“你要再这么下去,可要留级了!”我非常郁闷。高二结束时,我像是要从重点科目的束缚中逃离一般,向班主任坦陈心迹:“实际上,我想考美术大学。”班主任拿我没辙,只好说:“既然如此,你就去找美术老师指导。”我仿佛一下子变成被放生到与周围不同的水域中的鱼,又充满了活力。当时的我肯定受到了父亲的影响,但是,推动我最终下定决心考美术大学的,是我出于喜爱而买来的密纹唱片的封套设计。
我从中学开始听摇滚,常常目不转睛地盯着手中的密纹唱片的封套,戴上耳机,整个身体都随着节奏疯狂地沉醉在喜欢的音乐里。所以,摇滚对我的影响非常大。我不是用耳朵听,而是用身体听。总之,不同于动辄就用大脑思考、爱讲道理的成年人,年轻人的大脑和身体是合一的。随着新的摇滚乐一首接一首地诞生,激动人心的唱片专辑的封面也一张一张被设计出来。每当我痴迷地凝视着那些封面时,都会兴奋得血脉偾张——这个世界原来拥有如此无限的可能性!密纹唱片的封面上,既有照片也有插画,既有文字也有时装,既有汽车设计也有我从未见过的国外的世界,甚至扩展到了宇宙。密纹唱片封面上的平面设计的世界,比任何事物都更让我感受到拥有无限的可能性,直到现在我还在使用平面设计师的头衔,便是出于这个缘故。音乐为我打开了一扇大门,让我体会到平面设计和一切都有关联,这为我此后的人生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这本书怎么样?

点击星号为它评分!

平均评分 5 / 5. 投票数: 1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评分!成为第一位为此书评分。

资源下载
书名:可塑性思考
作者:【日】佐藤卓
出版社:磨铁图书·北京联合出版集团
ISBN:9787559649218

评论0

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