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类
  • 所有分类
  • 电子书
  • 电子杂志订阅下载

经济学思维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绝不仅仅是经济意义上的增长。回首出发时的状态,无论从哪方面比较,我们都会意识到,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是全方位的、脱胎换骨的。虽然如此,经济发展毕竟是主要的外在表现。因此,从经济学的角度去理解和认识中国社会,将有利和有力。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深入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在变革中出现的一系列经济现象,并给出了相应的经济学解释。

编辑推荐

《经济学思维》是逻辑思维主笔,铅笔经济研究社研究员李子旸先生的新作。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薛兆丰、锤子科技CEO罗永浩、罗辑思维创始人罗振宇联袂推荐。
在今天,人类正在卷入越来越广泛的协作中,仅靠直觉做出的简易判断,通常都是不牢靠的。我们必须用理性面对这个变幻莫测的世界,运用经济学思维思考问题。这样做,得出的结论有时会反直觉,毁三观,但这其实就是一个帮助你破除蒙昧,重塑三观的过程。
想把自己从一个普通人变成一个理性人,其实很难。好比我自己,有太多普通人的毛病,改起来犹如剥皮抽筋。其中两大关节:从空想完美之境,到定义并解决问题,这是思维模式切换;遏制傲娇心态,多方营求协作,这是行为模式切换。若不是经济学的独特魅力给了我足够的力量,几乎坚持不下去。

作者简介

  李子旸,1973年出生于北京,现居北京。从事过公务员、外贸公司职员、出版社编辑等多种职业,现为铅笔经济研究社成员、网站主编,媒体专栏撰稿人,曾经出版过《市场的力量》,个人兴趣点为市场经济观念普及和中国社会现实问题分析。

目录

版权信息
自序
理念的力量——经济学强拆三观成本和收益是生活中永远存在的
改革开放的真正进步
栽花插柳——中国的未来之路
痛苦的抗议——托克维尔对中国的意义
干掉计划经济的三种武器
理性还是非理性——评市场中的理性人
企业家与政府
科学共同体
无效的贸易战(一)——伪造的段子
无效的贸易战(二)——石油贸易
当下与未来——应该在何时消费?
教育投资——有用还是有益?
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
读书“三要”和“三不要”
越污染,越健康?——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
贵的一定是好的吗?——对“天然”的迷信
转基因的背后——科学与理性之光
伪劣产品的背后——市场扩大与技术进步
食品安全的背后——机会成本的核算
生活中的经济学
户籍制度与计划经济
反改革者做改革之事
谁反对改革?
钢铁业的“过山车”之旅
汽车限购与市场搬迁
盐之事
小时工的福利生活
TPP和美式自由贸易
难民是福还是祸?
接纳难民的正确方法
想好了再上市——简评万科事件
行政垄断的背后
经济学原理
经济规律和市场规律
科斯对,还是周其仁对?——简析中国的产权改革问题
谈谈“边际”
定价的学问
广告费由谁承担?
高额离职金的合理性
你工作,别人才会有工作
信息不对称——被夸大的危害
价格竞争无输家
利率的威力
政府借债的经济逻辑
职场中的性别成本
媒体评论
  李子旸先生不仅懂得经济学的一般原理,而且能将原理应用到生动而复杂的现实中去,从而展现事物的丰富内涵。在今天,背诵原理的人不少了,懂得运用才见真功夫。

——薛兆丰

在今天,人类正在卷入越来越广泛的协作中,仅靠直觉做出的简易判断,通常都是不牢靠的。我们必须用理性面对这个变幻莫测的世界,运用经济学思维思考问题。这样做,得出的结论有时会反直觉,毁三观,但这其实就是一个帮助你破除蒙昧,重塑三观的过程。

想把自己从一个普通人变成一个理性人,其实很难。好比我自己,有太多普通人的毛病,改起来犹如剥皮抽筋。其中两大关节:从空想完美之境,到定义并解决问题,这是思维模式切换;遏制傲娇心态,多方营求协作,这是行为模式切换。若不是经济学的独特魅力给了我足够的力量,几乎坚持不下去。

李子旸老师是罗辑思维的长期专栏作者,他的新书《经济学思维》讲了一个浅显道理:做事情也好,思考问题也罢,都要从收益与成本的角度分析问题,强调合作,减少对抗。做一个用经济学思维思考问题的理性人,就仿佛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罗振宇

李子旸老师从事经济研究工作多年,他的文章我大都看过,多数观点我都赞同。少数观点不一致时,我们在饭局上也会争论,争论的结果是,他要么用道理说服我,要么用诡辩击垮我。虽然跟朋友交流时他是这样一个时而才华横溢,时而流里流气的人,但他严肃对待社会和人生问题的方式和方法我是极力赞同的:用经济学思维来思考问题。这是做一个自由人的第一步,强烈推荐这本《经济学思维》,相信这本书能帮你走出这第一步。

——罗永浩

前言

  自序
当代中国人是很幸运的人。我们亲历人类历史上很伟大的进程之一。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用很多指标衡量都是史无前例的,是很壮观、很激动人心的历史进程之一。它彻底改变了数亿人的生活和观念,也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基本面貌。未来的人们,将比我们更深切地认识到这一点。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绝不仅仅是经济意义上的增长。回首出发时的状态,无论从哪方面比较,我们都会意识到,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是全方位的、脱胎换骨的。虽然如此,经济发展毕竟是很主要的外在表现。因此,从经济学的角度去理解和认识中国社会,很为有利和有力。
正是因此,经济分析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经济学的分析和思维方式,会促使你一直在地面上紧贴现实。相反,传统的文艺性思维却经常让人浮在半空中,忽略或者轻视现实。也因此,经济分析往往能让人看到种种玄幻大词背后的空洞和乏味。我认为,在中国社会所发生的气质的根本变化中,关键的部分就是,因为追求经济发展和发家致富,越来越多的人用经济思维取代了空泛的文艺思维,这帮助他们更准确地把握现实,找到种种问题的解决之道。这是中国社会能够取得长足发展的秘籍之一。
我的基本经济观点是主张市场经济和个人自由。起初,我在中国现实中看到太多违背市场经济和个人自由的现象和政策,但中国改革的特点和长处之一就是学得快、转变得快。说中国是个学习型国家,非常准确。短短几年前后,中国市场经济的面貌就已迥然不同。
比如,关于自由贸易。在中国加入世贸前后,这还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当时很多人激烈地反对自由贸易。我和朋友们写下不少文章为自由贸易辩护。加入世贸后,随着迅速成长为世界很大贸易国,中国几乎成了世界上很支持自由贸易的国家。自由贸易在很多发达国家中还争议很大,在中国却已被广泛接受。在中国继续为自由贸易争辩,似乎已属多余。
这种快速的变化让我又惋惜又高兴。惋惜的是,那些为自由贸易争辩的文章,差不多都没用了;高兴的当然就是中国社会的进步之快之大。同时,面对这种变化,继续根据标准的市场经济模型去衡量中国的现实,就未免有刻舟求剑之嫌了。分析中国现实,需要更深入的观察和全新的视角。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不变,但具体的分析方法却是千变万化和丰富多彩的。我预感到,中国的经济现实将极大地推动经济学的整体发展和理论创新。
本书中收集的文章,就是我近几年边观察、边思考、边写作的结果。身处中国这个迅猛发展的社会中,亲身感受方方面面每日每时的变化,这个观察机会很难得,值得珍惜。互联网又让写作者有了随时和读者沟通的方便和愉快。写下这些文章,一方面是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更重要的是希望更多的读者也能接受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这会帮助你发现更多的精彩和机会。
感谢磨铁图书公司的编辑们,他们专业化的高水准工作促成了此书的出版。我也曾是图书编辑。中国的出版业和中国社会一样繁荣发展。对他们现在的工作水平和效率,我深为赞叹。
2016/8

精彩书摘

  我和一些朋友的分歧之一是:对中国的时局和未来,我比较乐观,他们比较悲观。
悲观者似乎很有理由。他们列举中国社会存在的种种弊端和问题,深感忧虑。中国社会的弊端和问题确实很多,我也看得到。之所以仍然乐观,是因为我有一种感觉:持续多年的改革开放让中国已经取得了某种不可逆转的进步。所谓不可逆转是指,无论政治层面发生什么,中国都不可能走回头路,退回到曾经的可悲境地。面对这个不可逆转的巨大进步,某些事件、人事变更、错误政策等,作用或危害相当有限。是的,会有一些挫折和损失,有一些愚蠢和阴谋,速度会时快时慢,但中国社会整体的趋势一定是向前的。
这个“不可逆转”的进步是什么?背后的推动力是什么?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社会到底有了什么彻底的、根本的发展和变化?我们取得的真正进步是什么?
是财富总量的大幅增长吗?确实,无论人均还是总量,财富实现了翻几番的增长。但这并不是很终答案,因为它没能解释财富增长的原因,也就是背后的那个巨大推动力是什么。有一项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回答,这就是朱锡庆关于知识的原创性研究。他指出:这个巨大的推动力是知识的增长。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真正进步是知识的进步。这个社会的真正变化,是知识总量的大幅增加和知识普及程度的大幅提高。正是这种知识的巨大进步,推动着财富增长和社会繁荣。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80%的人口是农民。他们头脑中有的是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知识。城市中的工人干部,头脑中有的是国有企业和政府计划的运转知识。股份公司、企业管理、国际贸易、现代金融等市场知识,全国也找不出几个人能明白。改革开放之初,政府要在香港办公司。当时的中国,并不缺达官显贵,委员部长书记省长一大堆,但真说到办公司,却谁也不懂。只有曾经被打倒的前资本家荣毅仁知道什么是公司,知道怎么去香港办公司。于是,荣毅仁受命去香港创办中信公司。到了今天,几亿农民成功地进入了城市,转换了职业,市场和私营企业在中国到处出现。在这个过程中,两种知识——现代化的工业服务业生产知识、市场经济的契约交易知识,被数亿人从无到有地掌握了。现在,还有人不知道什么是公司吗?
过去,中国产品以粗制滥造闻名。但只用了一代人的时间,中国产品的质量就有了全面提高。在产品质量提高的背后,是无数管理者、生产者知识的快速增长。现代市场经济是高度复杂的结构,需要大量专业人士的操作和维护。落后封闭的国家,缺乏的不仅是资金,还一定缺乏企业家、会计师、评估师、律师、交易员、分析师等专业人士。经过多年改革开放以后,这些人才在中国已经是从无到有、从少到多,水平也日益提高。
中国社会发生的涉及数亿人的知识进步,其规模和成效,在人类历史上是空前的,伟大、壮观已经不足以形容。我们唯有一再惊叹市场那不可思议的力量。这才是中国这个社会很根本、很彻底的变化。那些外在的表现,比如繁荣的城市、密集的工业区、人均收入的增长、巨大的产出、产品质量的提高,都是知识增长的结果。
“在任何阶段,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知识增量(获得新知识)……稀缺的本质是无知。”(朱锡庆:《知识笔记》)

这本书怎么样?

点击星号为它评分!

平均评分 5 / 5. 投票数: 1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评分!成为第一位为此书评分。

资源下载
书名:经济学思维
作者:李子旸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ISBN:9787505738720
豆瓣评分:6.8

评论0

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