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类
  • 所有分类
  • 电子书
  • 电子杂志订阅下载

《纽约时报》是怎么做新闻的

  互联网普及,社交媒体大行其道,使得《纽约时报》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动荡。一方面,纸质版的竞争变成了电子版的竞争,不仅是同行之间,在《纽约时报》内部,纸电亦是敌友难辨;另一方面,受众不仅要求新闻的获取及时、方便,甚而要求与之互动并参与新闻生产;而社交媒体在成为新闻记者信息源的同时,也冲击了记者和媒体的传统工作方式以及权威性。
作为全球媒体的标杆,《纽约时报》上至企业管理制度,下至新闻工作流程和记者的个人技能、岗位,都不再能够满足当下新闻工作的需求,不得不大量引入编程、网页设计人才并与众多博主、网络极客合作,进行各种探索和实践。这些方方面面的转变值得新闻从业者和研究者思考、借鉴,对于有志从事新闻工作者或者关注时事的网民也未尝不是有趣的读物。

编辑推荐

  《纽约时报》在数字化时代遇到了哪些问题,又是如何应对的,值得中国媒体人和新闻工作思考和借鉴。

作者简介

  尼基·阿瑟,女,乔治华盛顿大学媒体与公共事务学院的助理教授,同时也是一名媒体从业人员。

目录

版权信息
Digital Lab简介
导论 数字时代的《纽约时报》
为何选择《纽约时报》?
即时:《纽约时报》及其他
互动:《纽约时报》及其他
参与:《纽约时报》及其他
新闻惯例和价值观:从模拟时代到数字时代
本书的提纲
第一章 背景:关于新闻业的新闻——2010年的《纽约时报》
新闻的黑暗时代和创新契机
《纽约时报》的现状
《纽约时报》网络版简史
第二章 《纽约时报》记者的三天
2010年1月21日 格雷厄姆·鲍利,财经记者
2010年2月11日 安德鲁·马丁,财经新闻记者
2010年1月27日 尼克·比尔顿,Bits的首席技术博主
总结:《纽约时报》记者的三天
第三章 即时的讽刺意味
对报纸的执迷
揭开纸质版之谜
理解头版的即时性
商业新闻与报纸的生产周期
为版面位置而奋斗
首页背后:在线工作节奏
首页的工作节奏:白天
纸质版与网络版在网络新闻生产中的交会
商业版的线上工作节奏
纸质版和网络版的工作流程
第四章 即时:到何种程度?
《纽约时报》的新口号?
“第二天的新闻”
频繁更新中的流失
数字时代的竞争
网络优先,独家新闻怎么做?
数字世界的即时性、网络版和纸质版
第五章 互动:定义、涉及对象和原因
采取互动的现实原因
关于互动
《纽约时报》的视频制作
互动新闻、多媒体团队与网页制作人
有互动意愿的人
TimesCast,一个小实验
多媒体是病毒?
多媒体会议:力争控制好进度
赞赏
让互动进入传统媒体
互动在网络新闻中的出现
第六章 参与、品牌推广及《纽约时报》的新面貌
赚谁的钱?
让记者去处理?
新闻编辑室在参与方面的新实践
让参与成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不花时间,就不能发声?
道德顾虑
对参与做个综述
第七章 未来会怎样?
拥抱变化:《纽约时报》的优势
这些价值观为什么重要
什么没变?
什么变了?
预测未来
第八章 研究方法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第三章 即时的讽刺意味
《每日秀》(The Daily Show),或许算是时下美国最尖锐的媒体评论网站,它派“记者”杰森·琼斯(Jason Jones)去了《纽约时报》的新闻编辑室。杰森·琼斯关于“报纸必死”的“伪纪录片”(mockumentary)似乎影射了2010年《纽约时报》的状态——在维持已经延续了160多年的报纸生产传统的同时,还要紧跟这个即时信息时代的步伐。正如这部影片开头所说:“在互联网诞生之前,人类获取资讯的唯一方式叫作报纸。”(1)
琼斯走进新闻编辑室,打趣说自己像是到了“威廉斯堡”(Colonial Williamsburg),又嘲笑了一番座机电话。他来《纽约时报》采访过两次,一次是对执行总编比尔·凯勒,另一次是对副总编里克·伯克(Rick Berke),这两次采访的内容支撑起了他的调研报告《为何死到临头还在做过时新闻而不是即时新闻》(2)。
在去伯克办公室采访他之前,琼斯录了一段画外音,他说:“即使在今天,居然还有人认为在事件发生24小时之后刊发新闻仍是有优势的。”
他问伯克:“为什么过时新闻比即时新闻好?”
“我从未听说过‘过时新闻’这个词。”伯克答道。
“哦,就是指昨天的消息,”琼斯指着伯克桌上的报纸问,“这上面有今天发生的事吗?”
伯克怔住了:“确实没有……[停顿]。”
伯克并没有为报纸做太多的辩解。琼斯自己好像是在替新生代代言,这代人认为报纸是过去时代的遗存,是祖父母那一辈才会去读的东西(正如他对观众所说)。对琼斯和《每日秀》的粉丝来说,真正算得上新闻的只有“即时新闻”,也就是正在发生的事。
《每日秀》中的冷嘲热讽强调了一个关键问题:《纽约时报》还在遵循第二天刊登头一天新闻的生产周期,这一做法对于一档以30岁以下、通晓数字化的人群为目标受众的喜剧节目来说似乎太过时了。(3)当然,这个片子并未提及全天候不断实时更新的《纽约时报》网站,也没有提及很多记者如今都在写越快越好的“即时新闻”的事实。
然而,“过时新闻”与“即时新闻”之间的对立,呈现出了《纽约时报》内部对即时的不同理解。从文艺复兴时代的欧洲到今天,即时一直就是新闻的价值观所在,即以当前所能采用的最先进的技术尽快获取新闻。对当代——21世纪——印刷报纸而言,即时指的是今天新闻以印刷的方式出现在明天的报纸上。多版本的、由报纸单独主导新闻市场的时代的结束,通常意味着以一个单一的最终产品限制了24小时的新闻周期。当然,突发新闻见报相比CNN不间断的新闻播报是过时了。但是,理想情况下,报纸上的突发新闻包含了更多的背景、时间和空间信息。即时的意思就是第二天见报。
然而在数字时代,新闻发布究竟是通过电视播报、有线新闻、传统印刷、广播还是网络,这些都不重要了,现在人人都可以同时进行内容传播。互联网的普及意味着新闻机构之间打成了平手:无论他们接不接受,事实就是这样,受众永远在场。网络新闻的即时性就是越快越好,是马上让大家知道当前发生了什么,而不是等到第二天。
因此,《纽约时报》所面临的其实是文化冲突。报纸的生产需要保持一种心态,即忽视网络新闻的存在。那些主要关注报纸新闻的人,考虑的是将要登在第二天报纸上并且可以以这种形式永远保存的新闻。报纸新闻的完成周期一般为24小时。但在网络语境下,即时意味着一种新的新闻生物节律(biorhythm),即追求“当下”(nowness)和真正的即时,等于是在传统的“灰妇人”时代的新闻编辑室与如今得了多动症似的新闻编辑室之间划下了一道分界线。因此,也就难怪网络新闻时代的即时性是个有争议的价值观了,就像新闻编辑室的人在理解和实施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那样。
本章将把报纸新闻和网络新闻这两套完全不同的工作惯例放在一起对比,探讨的重点并不在于对报纸新闻记者和网络新闻记者的影响,而是这两种新闻生产方式的总体进程。其根本观点是一天24小时、一周7天的新闻周期与即时的新闻周期所要求的新闻工作的组织与安排几乎是完全不同的,从而导致对数字时代的即时性的理解充满了争议。报纸仍然深得人心,但《纽约时报》的未来在于网络新闻,而网络记者也接受了这一点,既然生活在一个不断要求提供内容的世界,就得为网络生产新闻。

这本书怎么样?

点击星号为它评分!

平均评分 5 / 5. 投票数: 1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评分!成为第一位为此书评分。

资源下载
书名:《纽约时报》是怎么做新闻的
作者:[美]尼基·阿瑟
译者:徐芳芳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ISBN:9787532780228
豆瓣评分:7.1

评论0

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