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类
  • 所有分类
  • 电子书
  • 电子杂志订阅下载

大汉兴亡四百年2

大汉刚开国,就陷入内乱中!吕后临朝、诸吕作乱、七王之乱……尔虞我诈的权力游戏、硝烟四起的内乱危机一一上演!翻开本书,看央视编剧带你领略汉朝精彩绝伦400年!

【景帝为平乱斩晁错】:袁盎对景帝说:“为今之计,只有斩杀晁错,让吴楚诸侯失去造反的借口,陛下才能兵不血刃平息战乱。”听完,景帝陷入了长久的沉默。经过一番内心挣扎和权衡之后,景帝深深叹息了一声,说:“若真是这样,我怎么能为了爱惜一人,而得罪整个天下?”他已经主意,要拿晁错做牺牲品了。

【为保刘氏江山灭诸吕】:当天夜里,一场qian所未有的政治屠杀在长安大街小巷展开。待到次日,赵王吕禄、燕王吕通、临光侯吕媭全部被处死。吕通相对死得痛快些,被斩杀;吕禄和吕媭死得很惨,被活活打死。吕媭更是被处以羞辱性的笞刑,即当众扒了裤子,按倒在地,抡起板子打屁股。吕后当政时期,诸吕专权,全然不将功臣们放在眼里。吕媭更是飞扬跋扈,群臣见了她无不胆战心惊。但是,随着吕后的去世,在不到一月之内,吕氏家族便灰飞烟灭。

编辑推荐

◆大汉帝国刚刚建立,就陷入了无休无止的内乱之中!吕后临朝、诸吕作乱、南越自立、七王之乱,初建的大汉在风雨中飘摇!面对尔虞我诈的权力游戏、硝烟四起的内乱危机,文景二帝将如何应对?

◆翻开本书,看央视编剧带你领略汉朝精彩绝伦的400年!

◆与其说是大汉王朝400年精彩绝伦的兴亡史,不如说是2000年疆域版图、统治思想、文化凝聚力的奠基史!

◆轻松有趣,扎实有力,锁定读客这本史书真好看文库。

作者简介

李金海,青海民和人,历史学者、作家。他擅长分析史料,从中推演出历史的真相,并将其演绎成荡气回肠的精彩故事。

和编辑交流时,李金海总喜欢说“我再改改”。在写作《大汉兴亡四百年2》的过程中,他翻烂典籍、三易其稿,只为写就他心目中那个精彩绝伦、影响深远的大汉王朝,为读者带来更好的阅读体验。

目录

第一章 悲情天子 / 001

梦魇时光 / 001

萧规曹随 / 009

匈奴来信 / 016

吕氏封王 / 023

第二章 女主天下 / 030

宿命难逃 / 030

喋血王冠 / 037

南越难题 / 045

二帝并立 / 050

第三章 王者归来 / 057

致命魅影 / 057

将相联盟 / 063

左袒兴刘 / 070

意外赢家 / 077

第四章 仁君祸心 / 086

赏罚不公 / 086

周勃罢相 / 094

王子复仇 / 103

杀人无形 / 110

第五章 王朝密码 / 118

学者丞相 / 118

五行学说 / 124

德性之争 / 132

背后奥秘 / 140

第六章 双面帝王 / 146

劫后重逢 / 146

不留情面 / 153

意外难题 / 159

敢于碰硬 / 167

第七章 匈奴方略 / 174

依法办事 / 174

晁错方案 / 180

移民政策 / 187

蚍蜉力量 / 192

第八章 寂寞英雄 / 201

持节云中 / 201

快意人生 / 208

问卜长安 / 215

遭谤去国 / 223

第九章 残酷真相 / 230

时空对话 / 230

言外之意 / 236

医患纠纷 / 245

修法事件 / 253

第十章 多事之秋 / 260

兵归细柳 / 260

新朝气象 / 268

一语成谶 / 275

家宴风波 / 280

第十一章 七王之乱 / 288

父子诀别 / 288

白首起兵 / 294

秘密谈话 / 301

朝衣斩市 / 308

第十二章 黎明时分 / 315

死而后生 / 315

大侠相助 / 321

后发制人 / 326

曙光降临 / 333

精彩书摘

老谋深算的刘濞洞若观火,朝廷削赵、楚、胶西三王封地的用意,他看得一清二楚,他知道景帝和晁错的真正目标并不是这些人,而是自己,等其他诸侯一个个被削弱后,就会拿吴国开刀。

决不能就这样坐以待毙,趁诸侯们对朝廷有怨气之际,煽动诸王,抓紧建立同盟,只要诸侯们抱团起兵向西,绝对有胜算!

于是,刘濞的信使们一个个从吴国出发,奉命前往各个诸侯国,鼓动诸王响应刘濞,合兵西向,拿下长安,共享天下。

胶西王刘卬是刘濞重点争取的对象,他特意派了中大夫应高前去游说。不过,应高此行到底有几成胜算,刘濞心中也没底。为了防止策反不成,而留下把柄,老奸巨猾的刘濞并没有让应高带上书信,应高只需将自己的口信捎给刘卬即可。

人心隔肚皮,凡事必须留一手。

应高马不停蹄赶到胶西国,拜见刘卬。为保险起见,应高并没有开门见山,而是决定先摸一下刘卬的底细。

游说这种事,说复杂的确很复杂,必须琢磨措辞,推敲逻辑,摸透对方心思才行。但说简单也很简单,无非是诱之以利、喻之以害,使得对方权衡得失之后,做出有利于己方的选择。

煽动他人造反,从来就是个危险活儿,尤其是游说刘卬这样火暴脾气的主儿,弄不好还得把自己性命搭进去。对于这一点,应高很清楚。对付刘卬,仅仅许诺好处显然是不够的,必须显得自己不是跑来将胶西国拖下水,而是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的才行。

“吴王最近很忧虑,觉得大祸将要临头,特意派我前来,和大王说点心里话,不知当讲否?”

“说吧!”刘卬不置可否地回答道。

“当今天子继位以来,重用奸臣,受奸佞之徒的蒙蔽,只顾眼前好处,看不到长远利益,轻信谗言,随意变更祖宗法令,侵夺诸侯的封地,对诸侯的索取也越来越多,不少无辜之人被牵连诛杀,这种情形往后只会越来越严重。一个人一旦尝到甜头,就不会轻易罢休。诸侯中就属吴国和胶西国比较有名(这是在故意给刘卬戴高帽,实际上两国实力根本就不在一个档次上),如今都被朝廷盯上了,往后恐怕没有安分日子过了。吴王因身体不好,已经二十多年没有朝见皇帝了,常常忧虑遭到皇帝猜忌,却苦于无法解释,只好潜身缩首,谨小慎微,就算如此,还是担心朝廷不会放过自己。听说大王您因涉嫌出卖爵位,已经被削去封地,但我觉得这事,朝廷不会就此罢休。”

提起被削去封地之事,刘卬顿时感到很泄气:“那么,依先生之见,寡人当如何才好?”

应高不动声色地煽风点火,三言两语,就把胶西国和吴国都塑造成受害国,便趁热打铁说:“如今的吴国和胶西国处境相似,遭遇相同,吴王决定就算豁上性命,也要为天下人除害,就不知大王意下如何?”

刘卬一听,大惊失色,立刻明白了,刘濞这是打算拉他下水。被削封地后,刘卬牢骚满腹,很是愤愤不平,但从来没想过反叛朝廷。毕竟,造反可不是闹着玩的,所以他马上推辞说:“虽然形势危急,皇帝逼迫过甚,但我有罪在前,怎敢乱生妄念,对皇帝不恭?这事还是别提为好。”

应高看出来了,刘卬不是不想,而是不敢,在他内心摇摆不定的时候,必须要狠狠推一把才行。

“作为臣子,晁错迷惑天子,侵夺诸侯土地,排斥打击忠臣,他已把坏事做绝。朝堂上群臣莫不对他恨之入骨,各地诸侯皆生反叛之心。现在,天上出现彗星,各地暴发蝗灾,此乃上天降下的预兆。如此千载难逢的机遇,只要大王应允,吴王愿率楚王先一步攻入函谷关,夺下敖仓,等候大王莅临,然后均分天下,岂不美哉!”

应高为刘卬描绘了一幅美好的未来画卷,刘卬听完两眼放光,利令智昏,彻底抛弃了最后一丝顾虑,立即点头答应与吴国结盟,一起谋反。

得知刘卬同意后,刘濞仍有些不放心,觉得空口无凭,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他决定亲自跑一趟,到胶西国会盟。在和刘卬面对面达成共识,亲自签订盟约后,刘濞才安下心来。

造反之人大多心虚,因为做的都是见不得人的勾当,彼此间根本没有诚信可言。刘濞既要利用刘卬为他做炮灰,又要防止他临阵叛逃,在自己身后插刀子。

你可以背叛朝廷,当然也可以背叛我,这就是刘濞的逻辑思维。

实际上,是否要追随刘濞造反,胶西国内部意见也并不一致,群臣中不乏头脑清醒之人,有人就善意提醒刘卬说:“就算把诸侯所有土地加起来,也不过朝廷十之一二,双方实力悬殊,能否取胜实在难说。退一步说,即使将来反叛成功,就意味着会同时出现两个君王,到时候,到底谁听谁的?

为了争权夺利,势必出现新的争执,谁能笑到最后还不一定,还不如老老实实,安分过日子。”

只可惜,刘卬已完全昏了头,根本听不进去。在巨大利益诱惑面前,误判形势者并非刘卬一人,齐王刘将闾、淄川王刘贤、胶东王刘雄渠、济南王辟光、济北王刘志几个也被刘濞花言巧语打动,纷纷响应。

齐悼惠王刘肥一系,自吕后起,就受到猜忌和打压,幸好刘肥肯放低身段,低调做人,设法迎合吕后,才得以善终。吕后死后,在诛灭吕氏政变中,刘肥诸子出力最多。朱虚侯刘章、东牟侯刘兴居和齐哀王刘襄里应外合,配合朝廷功臣集团,为铲除吕氏势力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刘襄自以为是高祖皇长孙,一心想入主大统,谁知群臣却迎接文帝即位,他自然心有不甘。

更让刘襄哥儿几个愤愤不平的是,刘襄当不了皇帝也就罢了,刘章、刘兴居两人本来被许诺一人分封赵王、一人封梁王,文帝却事后食言,只从齐国分出城阳郡和济北郡给他们。

刘章为此郁郁寡欢,两年后抑郁而终,刘兴居一怒之下干脆起兵发动叛乱,只不过造反了短暂数月就被镇压了下去。刘兴居的反叛,使得朝廷对齐地诸王更加不信任,处处防范和排挤。

刘襄之子齐文王刘则死后,文帝甚至一度以刘则无子为借口,废除了齐国。后来顾忌到刘肥诸子的势力,害怕因为把事情做得太绝,会导致像刘兴居一样反叛的事情再度发生,便封刘肥另外一子杨虚侯刘将闾为齐王,同时又将齐国一分为六,加上原来刘章的城阳国,原本拥有七十余城的强大齐国,被划分为七个小国。文帝此举,就是想分而治之,让刘肥的子孙再无法威胁到朝廷。

可以说,汉廷自吕后起,对刘肥一系的打压、排挤、分化从未改变。所以,刘卬兄弟几个对朝廷的积怨由来已久,他们觉得皇位本来就是自己的,现在夺回来是理所当然。

齐地七国中,六国已明确表态与吴国并肩战斗,唯有城阳国保持沉默,此时的城阳王是刘章之子刘喜。

文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77年),刘章去世,刘喜继位。文帝前元十二年(公元前169年),刘喜一度迁为淮南王,四年后,又重返回城阳国。或许是出于种种顾虑,刘喜没有和他的几位叔叔一样,追随刘濞。

为了尽快达成统一战线,刘濞大度地宣布,城阳景王刘章在诛灭吕氏行动中,已立下不世之功,因此,此次行动城阳国不必出人出力,待取得成功后,照样给他们分胜利果实。

刘濞这一招很高明,既显示了胸襟大度,同时,变相地将城阳国也拉入了自己阵营。

就在刘濞勾结诸侯,准备起兵之际,朝廷方面传来诏书,诏令削去吴国会稽郡、豫章郡,归朝廷所有。毫无疑问,这道诏书等于火上浇油,进一步坚定了刘濞造反的决心。

按照汉制,诸侯封国内的国相、太傅、内史、中尉等重要职务由朝廷统一任免,诸侯王无权过问。尤其是封国的国相,握有兵权,肩负监督和牵制诸王的重任,历来由朝廷绝对信任之人出任。

为防止国相与诸侯勾结,国相出任前,都不许带家眷。为了权力制衡,汉朝在制度设计方面可谓煞费苦心。事实证明,这种制度是很有效的,在汉朝历次诸侯谋反中,罕有国相与诸侯王共谋造反。

为防止队伍内部有人暗通朝廷,在决定造反之前,吴国境内由朝廷任命的二千石以下的官员统统被刘濞处死。

肃清行动完毕后,刘濞向吴国全境内发布战争动员令:“寡人今年六十二岁,将亲自带兵出征,我的小儿子才十四岁,也在阵前效力。按照此标准,吴国境内十四岁与六十二岁之间的人,都要入伍出征。”通过极限动员后,刘濞共征兵二十万,吴国境内的男丁基本全被他征集入伍了。刘濞决心以倾国之力,与中央朝廷殊死一搏。而后,刘濞又派人到闽、东越,动员两国发兵相助,又纠集了约十万人马。这样一来,刘濞麾下总兵力有三十余万。

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正月二十三日,刘濞于广陵起兵反汉,率领数十万大军浩浩荡荡西进,渡过淮水,进入楚国境内。

这本书怎么样?

点击星号为它评分!

平均评分 5 / 5. 投票数: 1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评分!成为第一位为此书评分。

资源下载
书名:大汉兴亡四百年2
作者:李金海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59447111
豆瓣评分:8.7

评论0

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