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类
  • 所有分类
  • 电子书
  • 电子杂志订阅下载

书信中的世界史

《耶路撒冷三千年》作者西蒙 蒙蒂菲奥里新作,解密书信档案,钩沉3000多年世界史。

《书信中的世界史》收录100余封书信,包含情书、家信、外事交涉、战争宣言、和平方案等,它们封存人类生活和信念,成为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如果伊丽莎白没有写信向同父异母的姐姐“血腥玛丽”求饶,是否会有英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如果盟军诺曼底登陆失败,艾森豪威尔将军会给盟军将士发去怎样的慰问?如果王尔德没有“鲁莽”地回应来自情人父亲的侮辱,他是否会快乐地度过余生?在发动“巴巴罗萨行动”的前夜,已经下定决心的希特勒写信给墨索里尼究竟是为哪般?……

蒙蒂菲奥里聚焦每一封信所呈现的瞬间,还原历史的现场,让我们得以瞥见君王、女皇、将军、演员、作家、科学家、探险家、总统等的生活和思想。这些人物拨动历史的琴弦,他们所写下的书信有的高贵而鼓舞人心,有的令人不安;有些是卓越的文学范本,有些则很鲁莽;许多是充满情欲的,另一些则让人心碎……而正是由他们所组成的无数个体的选择,以及人类普遍的情感,推动历史前行。阅读这些作为档案、作为生命之即使呼吸的书信,我们可以更充分地理解过去,理解当下,并照亮未来的道路。

《书信中的世界史》出版后,荣获《每日邮报》2019年度历史类好书,被水石书店重点推荐,是英国年度热销书,经尼尔森图书调查显示销量名列前十,位居英国亚马逊分榜第一。

编辑推荐

1. 《耶路撒冷三千年》作者西蒙 蒙蒂菲奥里新作《每日邮报》2019年度历史类好书,尼尔森图书调查销量前十,水石书店月度推荐。

2. 《书信中的世界史》解封历史档案中百余封重要信件,别样解读3000年世界史。

3. 历史是被书写的,往往充满流言、猜测与误解;而书信是真实的,定格书写的瞬间,《书信中的世界史》解读从古埃及法老到21世纪西方领导人的百余封信件,还原鲜活的历史现场。

4. 回忆是经过加工的,而书信封存行为与信念,记录生命的即时呼吸,它们显露写信人的情绪、性格、境遇,沟通人类永恒的课题:爱情、战争、权力、命运、衰败、告别……

5. 《书信中的世界史》所收录的书信来自君王、女皇、士兵、诗人、艺术家,他们用书信指挥战争、发布命令、挑起决斗、互相试探、谈判和解、分享秘密、倾诉衷肠、哀婉告别……

6. 西蒙 蒙蒂菲奥里以历史学家的身份、英国贵族的广泛交游,流连于无可计数的档案馆、图书馆,网罗大众难以企及的书信,集中呈现给对历史之谜充满好奇、对事实真相满怀渴望的读者。

7. 阅读《书信中的世界史》,照亮历史隐秘的角落,理解当下的生活,并启发前路。

作者简介

[英]西蒙 蒙蒂菲奥里(Simon Montefiore)

西蒙 蒙蒂菲奥里,1965年出生于英国,在剑桥大学冈维尔与凯斯学院研习历史并获哲学博士学位,是英国皇家文学学会研究员、白金汉大学(全英唯yi一所私立独立大学)客座教授;他是历史学家、小说家、童书作者、记者、纪录片撰稿人和主持人,是世界范围的畅销书作者、多种图书大奖获得者。他的作品被翻译成中文、法语、德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意大利语等48种语言。

西蒙 蒙蒂菲奥里的主要历史作品有《耶路撒冷三千年》《青年斯大林》《大人物的世界史》《罗曼诺夫皇朝》等,斩获英国科斯塔传记奖、美国《洛杉矶时报》传记奖、法国政治传记大奖、奥地利克莱斯基政治文学奖、意大利德里西奥卢比卡亚文学奖等重量级奖项,是奥普拉 温弗瑞的年度选书、美国犹太历史会选书,在《纽约时报》畅销榜居高不下,并入围塞缪尔 约翰逊奖、达夫 库珀奖、马什传记奖等终选名单。

其中,《耶路撒冷三千年》是全世界范围内的超级畅销书,在《星期日泰晤士报》非虚构畅销榜中占据头把交椅,在中国收获国家图书馆颁发的文津图书奖;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前国务卿基辛格均将其视作珍宝。《新闻周刊》评论说,西蒙能将内容庞大的历史书籍写成极好看的惊悚作品;他知道怎样才能让历史变得浅显易懂;他的博学、睿智使人忍不住想向美国国务卿推荐,聘请他担任幕僚。《星期日泰晤士报》《标准晚报》《华盛顿邮报》称其为“当今z受欢迎的历史学家”“讲故事的大师”。

在勤奋和野心之外,西蒙 蒙蒂菲奥里也有便于游历世界、研习历史的显赫的出身,他出生于一个富裕的犹太家庭,先辈中曾出过享誉欧洲的外交家和银行家;19世纪初期,他的家族与罗斯柴尔德家族是银行业的合作伙伴;也正是他的曾叔祖父摩西 蒙蒂菲奥里爵士,在耶路撒冷旧城外建造了第一座犹太住宅区。

西蒙 蒙蒂菲奥里的专业成就、卓越的表达能力和旺盛的精力,使他在学界和政界颇受欢迎,他受邀赴俄国、中东地区等世界多地做世界史主题的演讲,同时发表领导力、改革方面的演说。

他的全部作品均已售出电视剧和电影版权,由《耶路撒冷三千年》改编的系列英剧正由狮门电影公司制作。

译者:王涛

翻译专业硕士,军事学博士、副教授,战略学博士后,译有《红星照耀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等。

精彩书评

如果你喜欢贡布里希的《世界小史》,喜欢从不同的角度解读全球史,你一定会喜欢西蒙 蒙蒂菲奥里的这本书。他用妙趣横生的简短篇幅,浓缩了几千年世界史。

——《泰晤士报》

令人愉悦、深受启发。书中收录的书信,与蒙蒂菲奥里对书信的评述一样,极为迷人。

——《每日邮报》(年度历史类好书评语)

一切都令人惊讶,且大部分闻所未闻;一切都是奇迹,富有启发性。人类的信念与行为都在书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英国艺术台”网站

西蒙 蒙蒂菲奥向我们揭示了这些书信在今天为何依然重要。

——《历史探秘》

《书信中的世界史》蕴含着饱满的情绪,甚至流露出唇齿轻启般的性感……

——《爱尔兰观察报》

西蒙 蒙蒂菲奥里能将内容庞大的历史书籍写成极好看的惊悚作品;他知道怎样才能让历史变得浅显易懂;他的博学、睿智使人忍不住想向美国国务卿推荐,聘请他担任幕僚。

——《新闻周刊》

最受欢迎的历史学家。

——《星期日泰晤士报》

西蒙 蒙蒂菲奥里是讲故事的大师。

——《标准晚报》

西蒙 蒙蒂菲奥里是讲故事的大师,能把历史故事讲述得多姿多彩、生动细腻,但又不偏不倚,讲求平衡——即便跨越千年,亦能具体而深入。

——《华盛顿邮报》

作为作家的西蒙 蒙蒂菲奥里,文笔优美,起承转合优雅流畅;而作为历史学家的他,能敏锐地抓住故事的核心,从而将历史故事讲得动听而富有权威。

——《经济学人》

西蒙 蒙蒂菲奥里具有小说家的天赋,其叙事令人窒息。

——《旧金山纪事报》

目录

前言 / 1

爱情篇 / 001
亨利八世致安妮·博林 1528年5月 / 003
弗里达·卡洛致迭戈·里维拉 未标注日期 / 006
托马斯·杰斐逊致玛丽亚·科斯韦 1786年10月12日 / 009
叶卡捷琳娜大帝致波将金大公 大约1774年3月19日 / 015
詹姆斯一世致白金汉公爵 1620年5月17日 / 019
薇塔·萨克维尔—韦斯特致弗吉尼亚·伍尔夫 1926年1月21日 / 021
苏莱曼大帝与许蕾姆·苏丹互致 大约16世纪30年代 / 024
阿娜伊丝·宁致亨利·米勒 1932年8月 / 027
亚历山德拉致拉斯普京 1909年 / 033
霍雷肖·纳尔逊致艾玛·汉密尔顿 1800年1月29日 / 036
拿破仑·波拿巴致约瑟芬 1796年4月24日 / 041
亚历山大二世致卡佳·多尔戈鲁卡娅 1868年1月 / 045
约瑟夫·斯大林致佩拉格娅·奥努夫里娃 1912年2月29日 / 049

家庭篇 / 051
伊丽莎白一世致玛丽一世 1554年3月16日 / 053
维尔玛·格林瓦尔德致库尔特·格林瓦尔德 1944年7月11日 / 057
卡达什曼-恩利尔致阿孟霍特普三世 大约公元前1370年 / 059
奥利弗·克伦威尔致瓦伦丁·沃尔顿 1644年7月4日 / 062
杜桑·卢维杜尔致拿破仑 1802年7月12日 / 066
亚历山大一世致妹妹凯瑟琳 1805年9月20日 / 069
查理一世致查理二世 1648年11月29日 / 071
斯韦特兰娜·斯大林娜致父亲斯大林 20世纪30年代中期 / 075
奥古斯都致盖乌斯·恺撒 公元2年9月23日 / 077
约瑟夫二世致弟弟利奥波德二世 1777年10月4日 / 079
拉美西斯大帝致赫梯国王哈图西里 公元前1243年 / 081

创作篇 / 083
米开朗琪罗致乔瓦尼·达·皮斯托亚 1509年 / 085
沃尔夫冈·阿马多伊斯·莫扎特致表妹玛丽安娜 1777年11月13日 / 088
奥诺雷·德·巴尔扎克致埃韦利纳·汉斯卡 1836年6月19日 / 093
毕加索致玛丽—泰蕾兹·沃尔特 1939年7月19日 / 096
约翰·济慈致范妮·布劳恩 1819年10月13日 / 099
T. S. 艾略特致乔治·奥威尔 1944年7月13日 / 102

勇气篇 / 105
司马迁致任安 约公元前93年 / 107
莎拉·贝恩哈特致帕特里克·坎贝尔夫人 1915年 / 111
范妮·伯尼致姐姐埃丝特 1812年3月22日 / 113
戴维·休斯致父母 1940年8月21日 / 121

发现篇 / 125
埃达·洛夫莱斯致安德鲁·克罗斯 大约1844年11月16日 / 127
威尔伯·莱特致史密森学会 1899年5月30日 / 130
约翰·史蒂文斯·亨斯洛致查尔斯·达尔文 1831年8月24日 / 132
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国王费迪南德与王后伊莎贝拉致克里斯托弗·哥伦布 1493年3月30日 / 135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致费迪南德和伊莎贝拉 1493年4月29日 / 137

旅行篇 / 145
安东·契诃夫致阿纳托利·柯尼 1891年1月16日 / 147
居斯塔夫·福楼拜致路易斯·布耶 1850年1月15日 / 152

战争篇 / 155
彼得大帝致叶卡捷琳娜一世 1709年6月27日 / 157
拿破仑致约瑟芬 1805年12月3日 / 160
德怀特·D. 艾森豪威尔致盟军全体将士 1944年6月5日 / 161
奥尔登堡公爵夫人致兄长亚历山大一世 1812年9月3日 / 163
腓力二世致梅迪纳·西多尼亚公爵 1588年7月1日 / 165
哈伦·拉希德致尼基弗鲁斯一世 802年 / 167
拉斯普京致尼古拉二世 1914年7月17日 / 168

血腥篇 / 171
彼安基致诺捷美特 大约公元前1070年 / 173

毁灭篇 / 175
西奥博尔德·冯·贝特曼—赫尔维格致利奥波德·贝希托尔德伯爵 1914年7月6日 / 177
哈里·杜鲁门致欧文·库普西内特 1963年8月5日 / 181

灾难篇 / 183
小普林尼致塔西佗 大约106或107年 / 185
伏尔泰致M. 特龙金 1755年11月24日 / 191

友谊篇 / 193
A. D. 查特尔上尉致母亲 1914年圣诞节 / 195
马克·安东尼致屋大维 大约公元前33年 / 199
马克思与恩格斯互致 1862年7月—1864年11月 / 202
富兰克林·D. 罗斯福致温斯顿·丘吉尔 1939年9月11日 / 210
阿道夫·希特勒致贝尼托·墨索里尼 1941年6月21日 / 212
波将金大公与叶卡捷琳娜大帝互致 大约1774年 / 220

愚蠢篇 / 223
格奥尔格·冯·许尔森致埃米尔·冯·格尔茨 1892年 / 225
萨德侯爵致“那些折磨我的愚蠢的恶棍” 1783年 / 227
亚历山德拉皇后与尼古拉二世互致 1916年 / 230

正直篇 / 237
玛丽亚·特蕾西亚致玛丽·安托瓦妮特 1775年7月30日 / 239
圣雄甘地致希特勒 1940年12月24日 / 242
亚伯拉罕·林肯致尤里西斯·S. 格兰特 1863年7月13日 / 247
约翰·普罗富莫致哈罗德·麦克米伦 1963年6月5日 / 249
杰奎琳·肯尼迪致尼基塔·赫鲁晓夫 1963年12月1日 / 251
巴布尔致儿子胡马雍 1529年1月11日 / 254
埃米尔·左拉致菲利·福尔 1898年1月13日 / 256
“豪华者”洛伦佐致乔瓦尼·德·美第奇 1492年3月23日 / 263

解放篇 / 267
埃米琳·潘克赫斯特致妇女社会政治同盟 1913年1月10日 / 269
罗莎·帕克斯致杰茜卡·米特福德 1956年2月26日 / 272
纳尔逊·曼德拉致温妮·曼德拉 1969年4月2日 / 275
阿布拉姆·汉尼拔致彼得大帝 1722年3月5日 / 279
西蒙·玻利瓦尔、曼努埃拉·萨恩斯与詹姆斯·索恩互致 1822—1823年 / 281

命运篇 / 287
奥斯卡·王尔德致罗伯特·罗斯 1895年2月28日 / 289
亚历山大·汉密尔顿与阿伦·伯尔互致 1804年6月 / 291
匿名者致蒙蒂格尔勋爵 1605年10月 / 300
巴布尔致胡马雍 1526年12月25日 / 302
尼基塔·赫鲁晓夫致约翰·F. 肯尼迪 1962年10月24—26日 / 307
亚历山大·普希金致雅各布·冯·盖克伦 1837年1月25日 / 313

权力篇 / 317
丘吉尔致罗斯福 1940年5月20日 / 319
理查一世与萨拉丁互致 1191年10—11月 / 321
阿瑟·詹姆斯·贝尔福致罗斯柴尔德勋爵 1917年11月2日 / 324
乔治·布什致比尔·克林顿 1993年1月20日 / 326
尼科洛·马基雅维利致弗朗切斯科·韦托里 1514年8月3日 / 329
亨利七世致他的“挚友们” 1485年7月 / 332
约翰·亚当斯致托马斯·杰斐逊 1801年2月20日 / 334
马尔伯勒公爵、安妮女王与马尔伯勒公爵夫人互致 1704年8月13日 / 336
唐纳德·J. 特朗普致金正恩 2018年5月24日 / 338

衰败篇 / 341
阿卜杜勒·拉赫曼三世致儿子们 961年 / 343
西蒙·巴尔·科赫巴致约书亚 大约135年 / 345
汉谟拉比致阿拉西亚国王 大约公元前1190年 / 347
奥朗则布致儿子穆罕默德·阿扎姆·沙阿 1707年 / 349
玻利瓦尔致何塞·弗洛雷斯 1830年11月9日 / 352

告别篇 / 355
莱昂纳德·科恩致玛丽安·伊伦 2016年7月 / 357
“海丽特”致贾科莫·卡萨诺瓦 1749年秋 / 359
丘吉尔致妻子克莱芒蒂娜 1915年7月17日 / 362
尼古拉·布哈林致斯大林 1937年12月10日 / 365
弗兰茨·卡夫卡致马克斯·勃罗德 1924年6月 / 371
沃尔特·雷利致妻子贝丝 1603年12月8日 / 373
艾伦·图灵致诺曼·劳特利奇 1952年2月 / 378
切·格瓦拉致菲德尔·卡斯特罗 1965年4月1日 / 380
罗伯特·罗斯致莫尔·阿迪 1900年12月14日 / 384
卢克雷齐娅·博尔贾致教皇利奥十世 1519年6月22日 / 388
哈德良致安东尼·庇护和他的灵魂 138年7月10日 / 390

致谢 / 392

译名表 / 393

权利说明 / 421

精彩书摘

阿道夫·希特勒致贝尼托·墨索里尼

1941年6月21日

这是希特勒给他在国际事务中最亲密的朋友写的一封信,是他在入侵苏联的前一天晚上写的,这次侵略行动是最终导致第三帝国(纳粹德国)垮台的狂妄自大的行为。希特勒自1922年起就崇拜意大利法西斯独裁者贝尼托·墨索里尼,他的许多策略,甚至创建纳粹党都是以意大利法西斯主义为基础。但到了1941年,希特勒认为墨索里尼是个荒谬、可笑的吹牛大王,而这位意大利领袖反过来认为希特勒是个粗鄙而危险的暴君。不过,此时希特勒已经是他的资深伙伴。这封信中到处都是半真半假的陈词,事实上,许多个月以来,希特勒一直(瞒着墨索里尼)在策划入侵苏联的行动。他趾高气扬的错觉和残酷的误判,以这样不同寻常的方式、毫不掩饰地暴露:他自负地做出决定,引发了人类历史上最野蛮的战争,造成超过3000万人丧生。这就是希特勒看待世界的方式,他相信没有人能阻止他。

1941年6月21日

领袖!

经过几个月伤透脑筋的考虑和令人不安的等待,我终于做出了一生中最困难的决定。正是在这个时候,我给您写这封信。我认为,在看到最新的苏联形势图并对其他许多报告做过评估后,我无法承担继续等待可能导致的结果。尤其是,我认为没有其他办法避免这种危险——除非进一步等待;否则,这必然将导致在今年,最迟在明年发生灾难。

目前的形势是,英国已经输掉了这场战争,它就像一个快要淹死的人,抓住想象中可以作为最后希望的每一根稻草。不过,它的某些希望并非没有根据。到目前为止,英国一直在欧洲大陆的帮助下作战。法国的毁灭——事实上,是所有西欧阵地被清除——不断地促使英国战争贩子将目光投向他们曾经试图开战的地方:苏联。

苏联和英国都对被长期战争摧毁的欧洲感兴趣,北美联盟则站在两国背后纵容他们,并且警惕地蓄势待发。自从波兰被清除以来,苏联显然有一种惯性趋势,这种趋势很聪明、很谨慎,却坚定地恢复了旧的布尔什维克主义的势头。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必须扩大战争,而这将通过在东线缠住德军得以实现。这样一来,德国统帅部就无法确保在西线实施大规模攻击,特别是空中打击。领袖,我直到最近才向您宣布,正是克里特试验的成功证明了,在针对英国的更大规模的计划中用好每一架飞机是多么必要。在这场决定性的战役中,我们很可能会凭着仅仅比对手多出几个中队的力量而赢得胜利。如果排除其他所有条件,我至少有一个把握——不会突然受到来自东线的攻击甚至威胁,那么我将毫不犹豫地担负起这一责任。苏联军队的集结行动是惊人的——我已让约德尔将军把最新的地图交给您派驻在这里的武官马拉斯将军。真的,苏联现在可以动用的部队全部在我们的边境。而且,自天气开始转暖以来,对手一直在进行诸多防御准备工作。如果形势让我有理由动用德国空军对付英国,那么苏联就有可能在南方和北方实施敲诈勒索战略,而我只能仅仅因为空中力量处于劣势而忍气吞声。最重要的是,如果没有空军的充分支援,我就不可能动用驻在东线的各个师向苏联防御工事发动进攻。如果我不让自己面临这种危险,那么,也许当1941年结束时,总体局势依然会没有任何改变;但恰恰相反,英国更不愿意接受和平,因为它可以把希望寄托在苏联伙伴的身上。事实上,随着苏联武装部队的备战取得进展,这种希望自然会增加。在这背后,他们希望在1942年从美国获得大量的战争物资。

除此之外,领袖,我甚至不确定这一次我是否能掌控,因为在双方部队都如此大规模集结的情况下,随时有可能擦枪走火——而我还被迫将越来越多的装甲部队部署在东部边界,也不得不提请芬兰和罗马尼亚注意这个危险。然而,撤离会使我们的威望严重受损,尤其会给日本造成令人不快的影响。因此,在不断苦思冥想之后,我最终决定在绳索拉紧之前把绞索剪掉。我相信,领袖,我将以此方式为我们今年的联合作战提供最好的保障。我现在的总体看法是:

1. 和以往一样,法国不值得信任。我们无法绝对保证它不会突然放弃北非。

2. 你们在北非地区的殖民地在秋季之前不会有危险。我想,英国人想要在他们的最后一次攻击行动中解除图卜鲁格的包围。我不认为他们能很快再次发起行动。

3. 西班牙立场摇摆,而且,我担心它只有在战争大局已定时才会选边站队。

4. 在叙利亚,法国的抵抗很难持久,无论是否得到我们的帮助。

5. 在秋季之前对埃及发起进攻完全不可能。不过,我认为有必要考虑整个形势,考虑在的黎波里建立一支作战部队,必要时可以向西线发动攻击。当然,领袖,对于这些想法,必须保持最严格的静默,否则我们将无法指望法国继续准许使用其港口运送武器弹药。

6. 美国是否参战无关紧要,因为它已经以能够调动的全部力量支持我们的对手。

7. 英国自身的情况很糟糕,粮食和原材料供应日渐困难。毕竟,发动战争的尚武精神只存在于希望之中,这些希望完全基于两个假设:苏联和美国。我们没有机会消灭美国。但我们确实有力量驱逐苏联。同时,消灭苏联将极大地减轻日本在东亚地区的压力,从而有可能通过日本的干预而对美国的活动构成更大的威胁。

在这种情况下,我已经决定终结克里姆林宫的伪善行径。我认为,或者说,我确信,芬兰,可能还包括罗马尼亚,将立即加入这场冲突,而这场冲突将最终使欧洲在未来摆脱巨大的危险。马拉斯将军告诉我们,作为领袖,您希望至少提供一个兵团。如果您有这个意愿,领袖,我当然会怀着感激的心情接受——落实的时间足够充裕,因为在这个广袤无边的战区,部队无论如何不能同时在所有地点集结。不过,作为领袖,您可以提供决定性的帮助,办法是加强您在北非的部队,如果可能的话,也可以从的黎波里向西线发展,进而建立一个集群。它虽然一开始规模很小,但可以在法国违反条约的情况下进入法国境内;最后,通过空战,同时在可能的范围内实施潜艇战,在烈度上升的情况下进军地中海。

就从挪威到包括法国在内的西线范围的安全而言,我们在那里的力量足够强大,陆军能够以闪电般的速度应对任何不测。就针对英国的空战而言,我们将在一段时间内保持守势,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能无力抗击英国对德国的攻击;相反,如果有必要,我们能够对英国本土发动无情的轰炸。我们的战斗机防线足以应对,该防线是由我们最优秀的中队组成的。

至于我们在东线的战事,领袖,肯定很困难。但是,我对于它将获得伟大胜利这一点没有丝毫的怀疑。我首先希望我们能够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在乌克兰确保获得共同的粮食供应基地,它将为我们提供未来可能需要的补给。不过,就目前所知,我判断今年德国的收成会非常好。可以想象,苏联将试图摧毁罗马尼亚的产油区。我们已经建立了防线,它将防止最糟糕的情况的出现——我这样认为。此外,我们的陆军有责任尽快消除这一威胁。

领袖,我之所以一直等到这一刻才把这个消息发给您,是因为直到今晚7时,我才会做出最终决定。因此,我恳请您首先不要向您派驻莫斯科的大使做任何解释,因为我没有绝对把握保证我们的密码报告不会被破译。我也会等到最后一刻再将做出的决定通知我国的大使。

我审慎地逐步公开的材料详尽无遗,除了原则上反对我们的那部分世界之外,世界将有更多的理由对我们的克制而不是此刻的决定感到惊奇。也正因如此,争论是有用的。

领袖,不管可能发生什么,我们的形势不会因为采取这一行动而恶化——它只会改善。即使我必须在今年年底向苏联派遣60个或者70个师,那也只是我一直在东线动用的兵力的一小部分。如果英国没有从残酷的事实中得出是否出兵的结论,那么我们在后方得到巩固以后,就能够动用更大的力量迅速消灭我们的敌人。我可以向您保证,领袖,我们德国的力量能够做到。

领袖,如果您针对我们面临的紧急情况有任何愿望、建议,请告知我,请您要么亲自告诉我,要么促使我们的军事权力机构直接达成一致。

领袖,让我再谈一件事。由于我在苦思冥想以后做出了这个决定,我在精神上再次感受到自由。尽管我们有完全的诚意达成最后的和解,但是与苏联伙伴的关系常常让我苦恼。因为在我看来,它似乎总有点违反我的全部初衷、我的观念和我过去的义务。我现在为自己摆脱了这种精神上的痛苦而高兴。

致以热烈的、同志般的问候。

您的阿道夫·希特勒

米开朗琪罗致乔瓦尼·达·皮斯托亚

1509年

米开朗琪罗·博纳罗蒂不仅是雕塑家和艺术家,也是才华横溢的诗人和杰出的书信作家。他有时把他的诗当作书信寄出——这是最好的诗歌之一。1508年,米开朗琪罗被“战神教皇”尤利乌斯二世雇用,负责指导罗马西斯廷教堂天花板的绘画:教皇的选择有些出人意料,因为米开朗琪罗当时以雕塑家的身份闻名。

尤利乌斯二世让米开朗琪罗“尽情发挥”—— 西斯廷教堂天花板的九幅主画面将展现《创世记》(《圣经·旧约》第一卷)中上帝创造世界和创造人类的场景。他的工作持续到1512年,创造了永恒的成就。他的视野体现了令人惊诧的勃勃雄心,粉刷天花板耗费的体力也足以令人精疲力竭。米开朗琪罗不得不自己搭建脚手架,年复一年地每天倒挂在教堂顶上长达数个小时。有一次,他写信给父亲:“我过着悲惨的日子……没有生命也没有荣耀……我活得疲惫不堪,忍受着千辛万苦……从未有过一时一刻的幸福。”这些痛苦孕育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艺术作品。创作开启一年后,他把一封充满无望的信(一首诗)寄给了朋友乔瓦尼·达·皮斯托亚,详细描述他所遭受的折磨。

论绘制西斯廷礼拜堂

我甲状腺肿大,备受折磨,

肿胀,像是一只野猫从伦巴第

(或是从其他腐臭的溪流中)蹿出来一般。

肿胀的腹部紧贴下巴;我的胡子

指向天堂,我的脑袋挤进棺材,

我的胸板就像鹰身女妖。我的画笔

始终悬在头顶之上,或稠或淡的颜料,

在我的脸上滴落出斑斓色彩!

我的腰腿挤进腹部

我那可怜的屁股笔直耸立

像平衡锤那般支撑着我的体重,

我的每一个姿势都是无意识且无意义的。

我的皮肤松弛地挂在身上,脊柱

因折叠而打了结,

我弯着腰,就像一张叙利亚弓。

我现在就是这样,思绪

狂乱,满脑子不清醒的废话。

歪斜的枪管必然导致低劣的射术。

我的画作没有了生气。

来吧,乔瓦尼,来捍卫我的绘画和我的荣誉。

我不应该在这里——绘画不是我的行当。

前言/序言

亲爱的读者:

在即时性和真实性方面,没有什么能比得上书信。我们人类有一种本能——记录可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丢失的感情和记忆,并与他人分享。我们迫切地需要巩固关系,用爱或恨彼此联结,因为世界不会停滞不前,我们的生活是一系列开端和结局:当在纸上记录它们时,我们会觉得它们会变得更加真实,几近永恒。书信是对症生命无常的文学解药,当然也是人们面对互联网的脆弱和不稳定时所需的良药。歌德就书信的魔力做了很多思考,他认为书信“是一个人可以留下的最重要的纪念物”。而这样的直觉是对的:在主人去世很久之后,书信仍然鲜活。在政治、外交和战争事务中,命令或承诺必须备有证明文件。因此,有很多我们今天在赞颂的事都是通过书信这样的媒介达成的。

我收集了许多奇特而有趣的书信,这些信件被选中,不仅因为它们令人愉悦,更是因为它们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人类事务——无论是战争还是和平,艺术还是文化。它们让我们瞥见令人陶醉的生活,无论是通过天才、恶魔还是普通人的眼睛。这些书信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地区和种族背景:从古埃及和古罗马到现代美国、非洲国家、印度、中国和俄罗斯——我曾在俄罗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因此普希金、斯大林都在书中出场。我收录在此的书信,有的反映了我们现在认为必不可少的争取权利的斗争,有的则是不可容忍的实施犯罪的命令。这些书信涉及爱情、权力等等,写信人包括女皇、女演员、暴君、艺术家、作曲家和诗人。

我选择了3000年前法老撰写的书信,它安静地躺在衰落的城市中被遗忘的图书馆里,也选择了21世纪的书信。书信,无疑有着属于自己的黄金时期:从中世纪到电话得到广泛使用的20世纪30年代,历时500年;而后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移动电话和互联网的出现而急剧衰落。我在斯大林档案馆做研究时,亲眼看到斯大林的信。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斯大林给随行人员及陌生人写了长信和便条,特别是他在南方度假时。但是,在架设了保密电话线后,他的书信写作便戛然而止。

在书信写作发展后不久,它自然就被统治者和精英广泛使用,成为理想的管理工具,还有许许多多其他的用途。

书信不仅仅实用,且成为新秩序、法律和合同、负责任的政府、可靠的财务和公共道德的构成部分。

有些书信,主人意在公开,有些则绝对隐秘。书信的用途多种多样,这也成了收集书信的乐趣之一。在书信作为艺术和工具的巅峰时期,识字者每天长时间坐在办公桌前痴迷地写作,有时还是在光线不佳的条件下。叶卡捷琳娜大帝自嘲为“笔墨狂”(她还因热爱园艺而自称“植物狂”),而疯狂地写信是彼时统治帝国、指挥战争、治理国家的唯一途径。写信,是作者们将自己的存在投射到他们的房间、住宅、村庄、国家之外,以抵达其他世界和遥远梦想的一种方式。这是一项令人精疲力竭的工作,但也是一种消遣。电子邮件和短信编写起来要便捷得多,但可能太简单、太随便了,以至于我们不尊重文字自身的力量。当然,由于简洁、快捷和令人兴奋,短信在现代生活中已必不可少,甚至让人上瘾。直到20世纪初,很少有人让专门的职能部门来协助他们处理大量的信件,即使是国家元首,大多数也都是亲自回复和封印信件(部分原因是为了保密)。本书中的一些书写者,如林肯、叶卡捷琳娜大帝和沙皇尼古拉二世,都是自己给信件贴邮票。

当然,写信人并非总在信中说出真相,他们在选择销毁和保存信件时难免有编辑的过程。但无论是被销毁还是被留存,书信都反映了某个独一无二的瞬间和一段经历——歌德称这个瞬间为“生命的即时呼吸”。许多篝火被点燃,秘密交易和禁忌之爱的痕迹就这样被抹除。在维多利亚时代和爱德华七世的时代,当要人去世时,他的家庭经常出现“文学地狱”现象——包括我自己的家族。但歌德认为,销毁一封信,即使是谨慎之举,也是在消灭生命本身。

被书写的历史——就像当代新闻——充满了流言、猜测、神话、谎言、误解和诽谤。我们在阅读小报或者八卦网站时,知道自己所读的可能半真半假,而私人书信给予人的乐趣在于——它们是真实的。我们不依赖八卦,我们能在信中听到真话——斯大林就是这样对他信任的人说的;许蕾姆就是这样亲密地向苏莱曼大帝诉说的;弗里达·卡洛也是这样写给迭戈·里维拉的;当然还有莫扎特,写俗不可耐的话语给表妹玛丽安娜。

在报刊普及之前的几个世纪里,有些书信会被复制并被广泛分发。像伏尔泰和叶卡捷琳娜大帝这样伟大的书写者的公开信在整个欧洲的文学沙龙里都很受欢迎。同样适合传播的还有一种官方信件:宣布军事胜利或失败的通告。当战争结束时,即使战场上到处都是颤抖的身躯和破碎的尸体,精疲力竭的将军们还是会坐在废弃的小屋里或是临时的露天办公桌前,通宵达旦地写信,向世界宣告他们的胜利。在波尔塔瓦、奥斯特利茨和布莱尼姆取得胜利后,彼得大帝、拿破仑和马尔伯勒公爵分别向世界宣告他们的消息——尽管他们私下里也各自向情人和妻子炫耀。彼得大帝在给妻子的信中写道:“和我们一起庆祝吧!

所有谈判或指挥,特别是政治或军事领域的谈判或指挥,都是以不向大众公开的信件进行。时至今日,都是如此。书中收录了拉美西斯大帝写给赫梯国王哈图西里的满是轻蔑话语的便笺。一千多年后,马克·安东尼写信给屋大维(后来的奥古斯都),愤愤地称自己与克利奥帕特拉七世的结合并没有重大的政治意义——事实上,其中的意义显而易见。又过了一千多年,萨拉丁和“狮心王”理查一世用书信谈判如何分割圣地。然后又过了大约500年,腓力二世去信命令他的海军统帅梅迪纳·西多尼亚指挥无敌舰队与英国作战——尽管后者认为这项计划注定会失败。再过三个世纪,林肯写给格兰特将军的一封信让我们欣赏到写信者的宽宏大量。在20世纪,没有比罗斯福和丘吉尔在1940年令人绝望的几个月里的鱼雁往还更重要的通信了。在入侵苏联的前夜,希特勒在写给盟友墨索里尼的信中泄露了他的动机。书中还有一封从未寄出的信——艾森豪威尔草拟给他的部队的信,计划在诺曼底登陆失败的情况下发出。

那些真正为了拥抱爱与性的私密书信则被它们的主人深深地锁着。他们当时以为没有人会看到这些信——但我们在这里读到了,还有薇塔·萨克维尔—韦斯特与弗吉尼亚·伍尔夫、拿破仑与约瑟芬、艾玛·汉密尔顿与纳尔逊之间的通信。约翰·邓恩写过,“信交换了亲吻,更让灵魂交融”——还有身体的交融。

当然,我选择的私密书信中有痛苦的,也有快乐的;有的是爱情的开端,有的是爱情的结束。其中最不寻常和鲜为人知的是托马斯·杰斐逊的“头脑与心灵的对话”,那是写给即将离开他的年轻情人的信。它一定是有史以来对爱情之疯狂所做的最出色的分析之一,而其如此敏锐不足为奇,因为它出自美国《独立宣言》的作者之手。

有一些书信讲述了重大事件或者奇观:哥伦布向他的君主报告“发现”了美洲;一位年轻飞行员在写给父母的信中讲述了不列颠之战——特别令人心酸,因为这名飞行员不久后便阵亡了。契诃夫评述了萨哈林岛流放地绝望的罪犯所遭受的痛苦。小普林尼目睹庞贝遭到摧毁。伏尔泰对1755年的里斯本大地震进行了反思。

还有家信,它们让我们见证了伟人与子女之间的亲密关系,例如莫卧儿帝国的这两位皇帝:巴布尔建议他的儿子宽容忍让;奥朗则布在临终时写信给他的儿子,当时他的帝国正分崩离析。查理一世在等候自己的审判时写信教导儿子如何当国王。玛丽亚·特蕾西亚女王告诫女儿玛丽·安托瓦妮特,傲慢会毁了她。也有子女写给父母的:斯韦特兰娜扮演“独裁者”,并向父亲下达命令——整个苏联一年内禁止布置家庭作业。也有尴尬的家庭,其中皇室所占的比例大到壮观的程度:后来的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向她的姐姐——女王“血腥玛丽”——乞求活命。

关于一桩火药阴谋的匿名警告信对挫败阴谋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它一举改写了历史。

有一类特殊的书信,内容涉及自我毁灭: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和亚历山大·普希金则通过书信走向导致殒命的决斗之路。还有一种特别的书信是告别信,例如沃尔特·雷利爵士在被处决之前写给妻子的信。哈德良皇帝意识到自己即将离世,写信给他的养子和继任者安东尼·庇护。玻利瓦尔疾病缠身,心力交瘁,在信中诅咒美洲。卡夫卡要求毁掉他的作品。不只是卡夫卡怀疑自己作品的价值,在济慈关于爱情与死亡的信中,从米开朗琪罗在为西斯廷教堂作画时写的信中,在T. S. 艾略特拒绝出版乔治·奥威尔的新作《动物农场》的信里,我们都可以读到另外一个主题:对自身创造力的失望及其带来的折磨。

在这里,您还将读到一些永恒的书信,这些书信讲述了争取自由的勇敢斗争,例如奴隶解放、妇女选举权和非洲裔美国人的民权。杜桑·卢维杜尔领导海地奴隶发动反抗法国的起义,建立了美洲第一个独立的黑人共和国,但他却为家人的活命写了一封乞求信。纳尔逊·曼德拉告诉妻子温妮如何怀着希望生活,即使他自己身在狱中。罗莎·帕克斯质疑亚拉巴马州的种族隔离政策。

电子邮件和电话或许已经终结了书信的黄金时代,但书信仍然保持着自己的力量,例如在外交领域。

在这嘈杂的的新时代,公共生活中充斥着无情的狂轰滥炸和恶意的敌对。所以,我在这部作品中增加了乔治·H. W. 布什(曾呼吁“更温和友善的”政治)在椭圆形办公室留给继任者比尔·克林顿的富有魅力的优雅书信:它巧妙而温和地抛开了琐碎的不安全感和政治恶意,庆祝他们共同的美国理想。可悲的是,这种情感在今时今日已经缺失。

在那些更加谨慎地对待交流的人当中,书信正重新得到青睐。人们开始重新拿起纸和笔,特别是在政府:一方面,书信可以保存;另一方面,书信更安全,因为可以用物理手段销毁,成为一次性的存在。俄罗斯的高层官员告诉我,在今天的克里姆林宫,所有重要事务都是通过信件和便条来沟通,用传统的墨水笔或铅笔、鹅管笔或圆珠笔在老式的纸上书写,而后由忠实的信使派送——不再使用时髦的电子设备!是的,正如这部书信选集所揭示的,书信的留存时间通常比写信人想象的要长得多。

我希望读者会对这些书信所透露的勇气、美好,或出于本能的粗俗好奇。互联网的冲浪者,置身于看不见彼此的难以计数的人群中,比以往任何时候更易感到孤独,但提笔给某个人写一封信的人就不孤单。拜伦勋爵(这部选集提及他的女儿埃达)理解这个道理,他曾沉思道:“书信是连接孤独与良伴的唯一工具。”写信者的灵感来自温暖的期盼——远方的人很快就会分享他或她的情感。希望这本书可以鼓励您提笔写信,并受到这些范例所展示的才华启发。

您真诚的,

西蒙·蒙蒂菲奥里

2019年5月

这本书怎么样?

点击星号为它评分!

平均评分 5 / 5. 投票数: 2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评分!成为第一位为此书评分。

资源下载
书名:书信中的世界史
作者:[英] 西蒙·蒙蒂菲奥里
译者:王涛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ISBN:9787556124978

评论0

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