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类
  • 所有分类
  • 电子书
  • 电子杂志订阅下载

进程

在《进程》这本书中,作者约翰•诺伯格一反很多专家学者看衰人类文明向下沉沦的发展观,而是关注人类文明的进步一面。这本书并非是人类的自鸣得意。它的出现更多带有一种警示意味,提醒人们,人类的进步绝非理所当然。这种误解自古以来一直存在,而唯有个人自由、经济开放和科技进步,才可以genchu这种误解。

本书从食物、卫生、人均预期寿命、贫困、暴力、环境、受教育程度、自由、平等、童工制度的终结等影响人类命运的10大关键议题入手,全面、客观地论述了人类文明的进程。虽然人类的生活还是充满挑战,世界上并不是所有地方都是美好的,但是作者认为,人类具有正视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进程》是一本乐观的书,一本对人类创造力的赞歌,在当下负面情绪高涨的时代,这本书或许会让读者重新找到生活的信念,憧憬未来。

作者简介

约翰·诺伯格。瑞典经济历史学家、作家、纪录片导演、公共演讲人、专栏作家。在斯德哥尔摩大学获得观念史硕士学位。美国卡托研究所、布鲁塞尔欧洲国际政治经济中心高级研究员。出生于瑞典,现住在瑞典马尔默。

精彩书评

阅读《进程》的过程令人兴奋,其中包含大量引人入胜的案例和数据,将改变你对世界的理解——关于我们从何处来,又将向何处去。——史蒂芬·平克,《人性中的善良天使》作者

在一个极度悲观的时代,作者的乐观令人耳目一新,但并不是自鸣得意。《进程》记录了人们生活发生的巨大改变,并提醒我们,只要我们对其持开放态度,就有可能取得更大进步。——马特·里德利,《理性乐观派》作者

《进程》展现的事实,很大程度上并不为人所知:人类现在比以往任何事都更健康、更幸福、更聪明、更自由、耿和平。作者在这本出色的书中解释了原因。——菲利普·勒格兰,欧盟委员会主席的前经济顾问

《进程》提醒我们,新闻标题具有误导性。历史和数据显示,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改善。——《观察者报》年度图书评论

《进程》饱含敏锐的判断力。——《经济学人》年度读书评论

作者诺伯格以轻松、有趣的方式,向我们展现了每个专家都知道,但大多数新闻读者很难相信的真相:世界正变得更富有、更健康、更自由、更和平。——《观察者报》

作者诺伯格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且言辞生动、有趣。《进程》是这个充满抱怨与悲观时代下客观、中肯的一本书。——《泰晤士报》

作者通过一贯的乐观主义和富有说服力的观点,向我们展示了世界美好的一面。——《时尚先生》

在《进程》这本文笔优美、乐观向上的书中,诺伯格这位瑞典作家将事实、趣闻和官方统计数据结合在一起,描述了人类在实现目前无与伦比的生活方面所取得的“胜利”……尽管作者承认,世界上许多地方仍面临着混乱、饥饿和贫困,但他仍然乐观地认为,人类的聪明才智将在塑造未来方面占上风。他的观点令人耳目一新:我们中有许多人已经告别了曾经肮脏、粗野、生命转瞬即逝的时代。——柯克斯书评

《进程》全面记录了人类在过去几个世纪中取得的进步。——《理性》

目录

引言 最美好的时光是现在

1 食物

2 公共卫生

3 预期寿命

4 贫困

5 暴力

6 环境

7 消失的文盲

8 自由

9 平等

10 童工制度的终结

结语 为什么你仍然不相信 ?

致谢

精彩书摘

01 食物

任何人如果能使粮食的产量翻倍,那么他值得被人类歌颂,他为国家做出的贡献将比全部政治家加起来还要多。——乔纳森·斯威夫特

1868 年的一个冬天,我的曾曾曾曾祖父,埃里克·诺伯格(Eric Norberg)带着几袋面粉回到了瑞典北部翁厄曼兰的纳特雷。这个北方农民不把瑞典的贸易壁垒和垄断放在眼里,长途跋涉到南方做生意。埃里克·诺伯格在南部销售纺织品,然后换取盐和燕麦。

他的归途很少会像这一次这样让人盼望。在一个饥荒年,许多地方的庄稼都没有收成,由于面粉短缺,人们不得不用树皮来做面包。伯恩纳下属辖区的一名男子回忆起自己在 7岁亲身经历的饥荒时,说道:

我们经常看到母亲在抽泣。毕竟对于一位母亲来说,无法给自己正在挨饿的孩子找到食物,实在是太令她难过了。时不时地,还能看到那些憔悴的、饿着肚子的孩子,从一个农场到另一个农场乞讨,只为讨要一些面包屑。有一天,三个孩子走向我们,边哭边哀求着,希望我们能给他们一些食物以缓解饥饿带来的痛苦。母亲的眼里饱含泪水,但还是不得不狠心告诉他们,这是我们仅存的一丁点儿食物。当看到三个孩子痛苦又恳求的眼神,我们大哭了起来,请求母亲能让大家一起分享面包屑。在几番犹豫之下,母亲还是同意了。三个小孩子狼吞虎咽地吃完,离开了我们家。但第二天,我们在去另一个农场的路上,发现了这三个小孩的尸体。

憔悴的、面色苍白的年轻人和老人,走向一个又一个农场,只为讨到一口吃的,能够继续活下去。就连牲畜都饿得站不起来,必须靠绳子拉起,挤出的奶也夹杂着血。数以千计的瑞典人接连两年死于饥荒。

农作物歉收在瑞典并不罕见。1695 年至 1697 年发生的一起饥荒,就夺走了当时国内十五分之一的生命,相传还发生过人吃人的情况。没有机器、冷藏、灌溉和化肥这些技术条件,收成就会受到威胁;没有现代化的通信技术和运输条件,歉收常常会导致饥荒。

获取足够的能量来维持身体和大脑正常运作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但纵观历史,大多数人并没有在这一方面得到满足。饥荒是个普遍现象,在欧洲反复发生,以至于法国历史学家费尔南·布罗代尔把饥荒纳入人类的生物机制和日常生活之中。法国,作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全国性的饥荒在 11 世纪发生 26 次、12 世纪发生 2 次、14 世纪发生 4次、15 世纪发生 7 次、16 世纪发生 13 次、17 世纪发生 11 次、18 世纪发生 16 次。除此之外,每个世纪还会发生数百次地区性的饥荒。

在饥荒时期,农民不得不离开村庄,转而奔向城市去乞讨食物。在 16 世纪的威尼斯和亚眠,其街道和广场上经常能见到饿死的尸体。17 世纪冬天的情况则更加糟糕,1694年在诺曼底默朗,由于挨饿,人们在小麦成熟之前就收割,许多人像动物一样靠吃草活着。4 他们可能还算幸运的——在 1662 年的法国中部,发生了吃人肉事件。1695 年至1967 年,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芬兰人死于饥荒。

布罗代尔指出,亚洲的饥荒情况要比欧洲可怕得多。亚洲人赖以生存的大米,都是从万里之外运输来的,每一个危机都可能是一场灾难。布罗代尔引述了一位目睹过印度 1630年至 1631 年饥荒的荷兰商人的经历:

“人们抛弃了城镇和村庄,无助地游荡着。你可以一眼就看出他们的悲惨:两眼深凹,嘴唇惨白,骨瘦如柴,饥肠辘辘……有的人在哭泣和哀号,还有的人躺在地上奄奄一息。惨剧一幕幕上演:妻离子散,父母要么是遗弃小孩,要么是为了自己能够存活下去把小孩卖掉,还有数不清的人选择自杀。活人饥饿的眼睛盯上了同类,当饥饿压倒一切时,他们开始吃死人肉。无数的人被饿死,饿殍遍野,弥漫着恶臭……有的市场还贩卖人肉。”

即使在发达国家发展最迅速的时代,食物也并不总是有营养的,也不能贮存很长时间——通常人们在有需求的时候才会去购买。人类将食物脱水,并用盐腌制,以延长食物的储存时间,但盐并不便宜。几百年前,翁厄曼兰省的普通人家一天会吃四顿饭:早餐是土豆、鲱鱼和面包,午餐是燕麦粥或稀粥,正餐是土豆、鲱鱼和面包,晚餐仍是燕麦粥或稀粥。每天都吃相同的东西,除了星期天——如果有肉的话,人们会喝肉汤搭配大麦。人们用木勺当餐具,吃完饭后把木勺舔干净,然后放回抽屉里。

前言/序言

引言 最美好的时光是现在

没有什么比糟糕的记忆更能唤起昔日的美好时光。——富兰克林·皮尔斯·亚当斯

恐怖袭击,ISIS,发生在叙利亚和乌克兰的战争,犯罪,谋杀,枪杀,饥荒,洪灾,流行病,全球变暖,不景气,贫困,难民。

“到处都是沮丧和悲观。”一名女士在街上接受电台采访时,这样描述世界的状态。以上都是我们在新闻里所见到的,发生在我们这个时代的故事。2015 年除夕夜《金融时报》发表了一篇关于时代精神的文章,标题写道:“千疮百孔,伤痕累累,提心吊胆——整个世界都紧张不安。”

唐纳德·特朗普在参加美国总统竞选时,正是用这部分唤起了群众内心的恐惧与怀旧之情。2017 年,有 58% 的英国民众支持英国离开欧盟,他们认为现在的生活比 30 年前还要糟糕。1955 年,13% 的瑞典人认为社会存在“不能容忍的情况”。半个世纪之后,超过半数的瑞典人认为,人们变得更加自由,收入增加,贫困在减少,健康得到改善。

许多专家和机构同意这种观点。美国前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丁·登普西将军(General Martin Dempsey)在国会上说:“我个人坚信……(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危险。”教皇方济各(Pope Francis)声称全球化迫使许多人饿死:“世界上财富的绝对值在增加,但社会不平等和贫困也在加剧。”

社会活动家娜欧米·克莱因(Naomi Klein)认为,现代文明正发生冲突,我们正在破坏赖以生存的地球 。另一方面,哲学家约翰·格雷(John Gray)认为,人类是有智慧的抢夺者,充满掠夺性和破坏性,即将要到达文明的终点。

我曾经认同他们的悲观情绪。那是 20 世纪 80 年代,还在瑞典的我正开始塑造自己的世界观,发现自己难以忍受现代文明。工厂、高速公路和超市对我而言毫无美感,现代化的都市上班生活看起来单调沉闷。我把这种全球新型消费习惯与电视上所报道的贫困和冲突联系起来,因此,我梦想着回到古老的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社会。然而事实证明我太短视了。我没有认真思考过人们在工业革命之前是如何生活的——没有药和抗生素,没有安全的水,缺乏食物、电力系统和卫生系统。我想象中的生活其实更像是当今现代化的乡村生活。

作为研究中的一部分,我开始阅读历史并周游世界。当我开始了解到过去生活的真正模样,我发现我不能再美化它了。在我重点研究的国家之一——也就是 150 年前我的祖先生活的瑞典,民众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因缺少食物而营养不良——相较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的平均水平,这里更贫穷,人均预期寿命更短,儿童死亡率更高。如果时光倒流,我们真的能回到过去,那么你会发现,过去的日子实在是太可怕了。

先不管那些新闻报道,毋庸置疑,这个时代是伟大的,人类的生活水平取得了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进步。贫困、营养不良、文盲、童工和婴儿死亡率下降的速度比人类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快。在 20 世纪,人均预期寿命是 20 万年前的两倍多。人们遭受战争、死于自然灾害或者受到专制统治的风险比任何时候都要小。现在出生的小孩更有可能活到退休年龄,而他的先辈也许只能活到五岁。

确实,战争、犯罪、灾难和贫困为人类带来了极大的痛苦。过去十年里,全球媒体以现代新闻的方式对此争相报道——现场直播,夜以继日地报道。这些问题自古以来一直存在。与过去不同的,则是这些问题正在迅速减少,曾经它们普遍存在,而如今我们所看到的只是个例。

进步始于 17 世纪和 18 世纪的启蒙运动,人们开始用经验主义来分析世界,而不再受制于当局政府、传统和迷信。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和古典自由主义的萌芽,解放了遗传学,废除了独裁和农奴制。19 世纪的工业革命紧随其后。工业革命大大增强了国家的工业力量,让人类开始摆脱贫困和饥饿。接二连三的革命足以把很大一部分人从水深火热的生活中解救出来。20 世纪后期的全球化则让技术和自由传遍世界各个角落,人类的进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规模更大、更迅速。

虽然人类的行为不总是理性的或者仁慈的,但总的来说,人类致力于改善自己和家人的生活,他们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而去努力工作。然后一步一步地,人类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财富。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接受不同的观点,面对问题也愿意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法,所以我们不断地积累了更多科学知识,每个人都能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继续做出贡献,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这本书怎么样?

点击星号为它评分!

平均评分 5 / 5. 投票数: 1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评分!成为第一位为此书评分。

资源下载
书名:进程
作者:约翰·诺贝格
译者:刘少阳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1160122

评论0

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