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类
  • 所有分类
  • 电子书
  • 电子杂志订阅下载

大观茶论(外二种)

 《中华生活经典:大观茶论(外二种)》首序言,次分地产、天时、采择、蒸压、制造、鉴辨、白茶、罗碾、盏、筅、瓶、杓、水、点、味、香、色、藏焙、品名、外焙,共二十目。对于北宋时期蒸青团茶的地宜、采制、烹试、质量等均有详细记述,讨论相当切实。其中关于点茶的一篇,最为详细地记录了宋代这种代表性的茶艺。点茶是两宋的主流饮茶方式,北宋前期,调膏、击拂均用茶匙,而到徽宗时期,则专门用茶筅进行击拂。《大观茶论》对调膏、击拂、点茶的技艺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是继蔡襄《茶录》之后关于点茶法的经典之作,为宋代茶文化留下了珍贵的文献资料。

目录

前言
大观茶论

地产
天时
采择
蒸压
制造
鉴辨
白茶
罗碾









藏焙
品名
外焙
茶疏

小引
产茶
今古制法
采摘
炒茶
岕中制法
收藏
置顿
取用
包裹
日用顿置
择水
贮水
舀水
煮水器
火候
烹点
秤量
汤候
瓯注
荡涤
饮啜
论客
茶所
洗茶
童子
饮时
宜辍
不宜用
不宜近
良友
出游
权宜
虎林水
宜节
辨讹
考本
茶说

总论
一之产
二之造
三之色
四之香
五之味
六之汤
七之具
八之侣
九之饮
十之藏

精彩书摘

  【译文】
天下名山,必产名茶。江南地区气候温暖,所以特别适宜产茶。而长江以北以产茶出名的地方则是六安。但六安是郡的名称,真正产地在霍山县的大蜀山。产茶最多,名气大,河南、山西、陕西的人们都喜爱喝六安茶。南方的人们认为六安茶能消除垢腻、去积滞,也都很喜爱六安茶。只是大蜀山中人们不善于制茶,把茶放在食铛中用大火炒焙,还没到出锅,就已经焦枯了,还怎么能食用呢?加上炒完的茶乘着热气尚未消散就在竹造的巨笱贮藏,即使绿枝紫笋质地上乘的茶,也因为制造不善、贮藏不当而变质萎黄,仅能作为低档次的饮食之用,又怎么能够用来品赏斗茶呢?
江南所产的茶,唐代人首称阳羡茶,宋代人最看重建州的茶,到现在的贡茶,阳羡和建州两地特别多。阳羡茶只是有其名气,建州茶也不是最上品的,只有武夷的谷雨前采的茶最好。现在所推崇的,是长兴的罗齐茶,疑是古人所说的顾渚紫笋。在两山之间的地块,称之为齐,罗氏在那儿隐居,所以命名为罗。但产芥茶的地方有好几处,现在只有洞山所产的最好。姚伯道说:明月峡里产的好茶,称得上是上乘好茶。总之,只要按时采摘,用最好的方法制茶,就没有不是好茶的。茶味清香悠远,滋味芬芳回甘,清肺除烦,完全称得上是仙品。这自然算得上是一种。如果在顾渚,也有好茶,但人们仅仅用水口茶命名它,完全与罗岕所产之茶不一样了。如歙县的松萝茶、吴地的虎丘茶、钱塘的龙井茶,香气浓郁,都可以与岕茶并驾齐驱,并与之抗衡了。过去郭次甫一再称扬黄山所产之茶,黄山也在歙中,但与松萝茶相差很远。过去士人都崇尚天池茶,天池所产之茶,略多饮一点,便让人产生饱胀的感觉。从我开始看低这种茶的品级,过去人们大多否定我的看法。近来有知音同好开始认同我的看法了。浙江所产的茶,还有天台的雁宕、括苍的大盘、东阳的金华、绍兴的日铸,都与武夷茶不相上下。但虽有名茶,还应该通晓如何收藏制作。制作方法不精良,收藏不得法,一旦出山,香味颜色都减损了,钱塘诸山,产茶特别多。南面的山产的茶都很好,而北面的山的品质就稍差。北山用粪多,茶虽然容易茁壮生长,但气韵反而淡了。过去颇为称颂的睦州鸠坑、四明朱溪,现在都不入流。武夷之外,还有泉州的清源茶,若以好的方法制作,也能成为武夷茶同一流的茶,可惜的是这种茶大多制作焦枯了,令人失望。楚地所产叫宝庆茶,云南所产为五华茶,这些茶都名声卓异,名声还在雁荡茶之上。其他名山所产之茶,应当不止这些,或者是我不知道,或者名声不显赫,所以没有谈论到。
……

这本书怎么样?

点击星号为它评分!

平均评分 0 / 5. 投票数: 0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评分!成为第一位为此书评分。

资源下载
书名:大观茶论(外二种):中华生活经典
作者: [宋]趙佶等著,沈冬梅,李涓編著
出版社:中华书局
ISBN:9787101096262

评论0

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