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类
  • 所有分类
  • 电子书
  • 电子杂志订阅下载

重写晚明史

读史明智,《重写晚明史》更是一面历史之镜,让人不断反思晚明的兴衰成败,看清过去,照亮未来。

本书包含《重写晚明史:新政与盛世》《重写晚明史:王朝的末路 》《重写晚明史:内忧与外患 》《重写晚明史:朝廷与党争 》《晚明大变局(精)》

 

编辑推荐

☆ 历史研究是通过回顾过去以展望和建构更好的未来。樊树志先生以六十余年历史研究专业素养和八十余年的知人阅世经历解读晚明,深刻体现了学人的担当意识和作为社会脊梁的责任感。

☆ 细节勾勒与宏大叙事相得益彰,故事性、代入感强,非虚构的严肃历史著作读来胜似虚构文学作品,扣人心弦,动人心魄。

☆ 以细节勾勒与宏大叙事相结合,提倡历史学者放开眼界看历史。近二十年来,学界的学术研究出现越来越严重的碎片化现象,导致近年来史观在学者和民众中渐趋模糊。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学者,作为社会文化的脊梁,樊树志先生一向主张学术研究要以宏大史观作为指导,要拥有广阔的视野和开放的胸怀,只有这样,才能使学术研究推进社会进步。樊树志先生以本书“向宏大叙事致敬”!

作者简介

樊树志,复旦大学教授。代表著作有:《重写晚明史:新政与盛世》(2018)、《重写晚明史:朝廷与党争》(2018)、《晚明大变局》(2015)、《明代文人的命运》(2013)、《明史讲稿》(2012)、《张居正与万历皇帝》(2008)、《大明王朝的最后十七年》(2007)、《国史十六讲》(2006)、《江南市镇:传统的变革》(2005)、《权与血——明帝国官场政治》(2004)、《晚明史(1573-1644年)》(2003)、《国史概要》(1998)、《崇祯传》(1997)、《万历传》(1993)、《明清江南市镇探微》(1990)《中国封建土地关系发展史》(1988)等。其中,《晚明史(1573-1644年)》获第十四届“中国图书奖”;《晚明大变局》入选《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华读书报》、新华网、新浪网等二十余家媒体2015年度好书。

目录

第一章 崇祯:清查阉党逆案

一 受命于危难之际的朱由检

1. 熹宗朱由校何以绝嗣?

2. 兄终弟及,信王入继大统

二 不动声色逐元凶处奸党

1. “奉圣夫人客氏出外宅”

2. “崔呈秀令静听处分,回籍守制”

3. “许太监魏忠贤引疾辞爵”

4. 魏忠贤悬梁自尽

三 钦定逆案

1. 榜示魏忠贤、客氏、崔呈秀罪状

2. 清算五虎五彪及其他阉党骨干分子

3. “逆党审语”一瞥

4. 推翻《三朝要典》

5. 清查逐步引向深入

6. 公布“钦定逆案”

7. 余论: 对于钦定逆案的评估

四 反思·昭雪·维新

1. 对制度腐败的反思

2. “朕原不欲以东林二字禁锢人才”

3. 伸冤与昭雪,一浪高过一浪

4. “朝廷已为动色”,“天下以望澄清”

5. 维新之治

第二章 辽东:大明王朝的隐患

一 举棋不定的辽东战略(上)——从李成梁到熊廷弼

1. 辽东·建州女真·努尔哈赤

2. 辽东总兵李成梁

3. “辽左事势非常,变乱将起”

4. “告天兴师”: 努尔哈赤宣战

5. 疲于奔命的杨镐、熊廷弼

……

第四章 民众反乱,中原土崩瓦解

一 黄土高坡的造反烽火

1. 从“白水王二”到李自成、张献忠

2. “秦民因饥起变”

3. 圣旨:“抚字得法,自然盗息民安”

4. 杨鹤的悲剧结局

二 燎原烈火蔓延晋豫

1. 洪承畴的围剿

2. 三十六营集结山西

3. 能战则战,不能战则走

三 从渑池渡到车箱峡

1. “秦晋兵力厚集,贼必乘虚犯豫”

2. 诈降计掩盖下的渑池渡

3. 陈奇瑜出任五省总督

4. 车箱峡——陈奇瑜重蹈覆辙

四 “古今未有之奇变”

1. 打着“古元真龙皇帝”旗号直捣凤阳

2. 朝廷上下素服修省

3. “洪承畴督剿西北,卢象昇督剿东南”

4. 卢象昇调任宣大山西总督

5. 孙传庭的“三胜之气”

五“四正六隅”,“十面张网”

1. 杨嗣昌的安内攘外论

2. 杨嗣昌的足食足兵论

3. 熊文灿出任五省总理

4. 张献忠谷城受抚

5. 李自成败退商雒

《重写晚明史》后记

精彩书摘

“以图大拜”“以图翻局”的周延儒

皇帝朱由检迫切需要一个能总理朝政的大臣,他很看重周延儒的行政才干,因此态度明显偏袒,对于钱允鲸等人的奏疏只是“报闻”而已。所谓“报闻”,就是“知道了”之类皇帝惯常用语,和不予理睬相差无几。对于周延儒的辩解奏疏,却“优诏答之”,意图很明显,给周延儒撑腰,给言官们泼冷水,要他们不得在这个问题上说三道四。言官们并不买账,再接再厉。御史刘之凤等人联名上疏,对皇上单独召见周延儒表示异议:皇上单独召周延儒入对,词臣不得与闻末议,如此旷举臣等闻所未闻。臣等共同揣测,延儒独对之时,必作飞鸟依人之状,曰:某党也,某非党也;某宜留,某宜去。又必曰:举朝无一人不欺皇上,独臣一人捐身家性命为皇上。这些当然是揣测之词,目的是以激将法,迫使皇上表态,泄露单独召对的谈话内容。但是没有奏效,皇帝只是淡然批复“不必渎奏”四个字,只字未提召对之事。

事情已经非常明朗,皇帝起用周延儒的主意已定,难以动摇。果然,四个月以后,人们对此事逐渐淡忘,朱由检乘钱龙锡辞职之机,突然下达特旨:命周延儒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参预机务。次年二月,又给他加上太子太保头衔,改为文渊阁大学士。周延儒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极力向皇上推荐他的姻亲吴宗达(字上宇,号青门,常州武进人)、同僚温体仁入阁。朱由检也以为温体仁“孤忠可任”,下旨命温体仁与吴宗达以原官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办事。周温两人联手把持朝政,在审理钱龙锡案时,极力把水搅浑,指使锦衣卫张道濬攻击内阁首辅成基命,迫使他辞官而去。周延儒轻而易举地成为内阁首辅,皇帝还给他加上少保头衔,改为武英殿大学士。

正当周延儒官运亨通志得意满之际,由他引荐入阁的温体仁却在一旁窥测时机。此人的权谋术数比周延儒更胜一筹,《明史》说他对皇上“务为柔佞”,使得“帝意渐向之”;表面上“曲谨媚(周)延儒”,暗中“欲夺其位”。这并不奇怪,两个奸佞之人为了对付共同的政敌而联手,是暂时的,一旦各自的权益发生冲突,必将由盟友转化为对手。

周延儒与温体仁互相倾轧的第一回合,是环绕崇祯四年春季会试展开的。《烈皇小识》记载:“(四年)二月,会试天下士。命大学士周延儒、何如宠为考试官,取中吴伟业等三百五十人”;“三月,廷试策士,赐陈于泰、吴伟业、夏曰瑚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看似很平淡的事件,内中却大有玄机。按照惯例,内阁首辅因为政务繁重,主试之事应由内阁次辅担任,周延儒以首辅出任考试官是破例的行为。科举考试是进入官场的敲门砖,考生与考官之间并无师生关系,但一旦跃登龙门,就形成门生与座主的关系,进而发展成政坛的派系。周延儒之所以亲自出马,是想收罗名士作为自己的门生,以扩大在官场的权力基础,所以秘密嘱咐各分房考官在呈卷前,偷看中式封号,从中舞弊。吴伟业的本房考官李明睿仰承周延儒之意,把吴伟业的卷子作为第一名,做了些手脚,使得吴伟业得冠多士。吴伟业得中会元,与他的父亲吴禹玉是周延儒好友,大有关系。陈于泰得中会试廷对第一名,则与他是周延儒的姻亲(连襟)大有关系。

这本书怎么样?

点击星号为它评分!

平均评分 5 / 5. 投票数: 2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评分!成为第一位为此书评分。

资源下载
书名:重写晚明史
作者:樊树志
出版社:中华书局
ISBN:9787101137927

评论0

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