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类
  • 所有分类
  • 电子书
  • 电子杂志订阅下载

这一生为何而来

本书是德国心理治疗师海灵格在访谈基础上的传记,是全面了解海灵格本人和其思想的必读著作。在书中,海灵格公开畅谈了自己的一生,畅谈命运、和解以及幸福之道。海灵格一生都在探讨人心该安于何处的问题。人的一生为何而来?这辈子会受到和平、喜悦、爱的序位的支配吗?通览本书,人们可以领略到海灵格在“爱的五个同心圆”“良知与愧疚”“和解”“幸福之道”“给予和接受”等重要议题上的独到见解,从而以全新的视角看待世界和人生。

编辑推荐

家排治疗大师海灵格生前亲自授权传记,全面了解海灵格本人和其思想的必读著作,爱的五个同心圆,良知与愧疚,和解,以全新视角看待世界和人生。樊登推荐。

作者简介

伯特·海灵格(Bert Hellinger,1925.12.16-2019.9.19)

德国心理治疗师,“家庭系统排列”创始人。他是跨越20、21世纪,影响力深远的知名心理治疗师,也是心理疗愈领域的畅销书作家,除此之外,他还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在心理治疗领域同时扮演着心理分析师、身体疗愈师、团体动力治疗师和家庭治疗师等多重角色,他将一生的经验和智慧都倾注于工作当中。

他所创立的独特的心理疗法风靡欧美,并逐步影响到全世界,至今已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人,通过“家族系统排列”的帮助,找到了更和谐、更幸福的家庭生活。2001年以来,他曾两次来到中国举办“家族系统排列”工作坊,反响极大。他著述颇丰,影响深远,全世界有上百种译本,代表作有《谁在我家》《爱的序位》《在爱中升华》《活出内在的力量》等。

精彩书评

我们现在生活的世界其实是一个非常鲜活的有机体,大自然的各个不同层面是互相联结的。家族系统排列中的移动,也是这种变化的一部分,不再把每个人看成单独的个体,这使人们能够认识到,每个人都是家族大系统的一部分。这个家族也并不仅仅是一个孤立的家族,它在历史中和以前的整个家族系统相联结,而家族也是大集体中的一部分,那些大的集体一起构成了整个人类。每一个人都在系统中被教育,被影响,所以我们要从当中走出来,拥有更广泛的视角。
——鲁珀特·谢德瑞克(Rupert Sheldrake) 生物学家,剑桥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剑桥大学三一学院资深研究员,已在《自然》与其他科学期刊上发表了85篇学术论文

这是一本发人深省的书。海灵格老师的思想有精粹的表达:“我允许”“我等待”“我尊重”“谁在我家”“一切如是”……他一直非常耐心、细心、谦卑、敬畏地工作。从他的工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人性的良知和对人心的洞见。这是一本值得细读的书。
——杨凤池 首都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我从海灵格的书中读到的是,愤怒是停滞的状态,面对愤怒,正视愤怒,才能走向真正的和解。和解是所有人的愿望,包括加害者、受害者,也包括旁观者和见证者。海灵格通过呈现真相,开启各种形式的对话,致力于实现和平,因为他深知,当愤怒得以表达,过去的便成为过去,内心深处的情感就会流动起来,那是人们之间自然深刻的联结。
——吴和鸣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应用心理学研究所

海灵格的理论可能没法用科学解释,但的确能疗愈很多人。也许我们应该有更多耐心,去了解我们和家族未知的部分。
——樊登 樊登读书创始人

海灵格是跨越两个世纪的心理治疗大师,在世界范围内有着深远的影响。这本书以访谈的形式,将海灵格一生的心路历程,抽丝剥茧地展现在读者面前。通过这本书,我们不仅可以学习海灵格的理论,更能对大师本人有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孙思远 远读重洋创始人

在正统心理咨询领域,海灵格和他开创的家族系统排列长期被边缘化。然而,对许多自小饱受家庭创伤的人来说,海灵格让他们第一次知道,长大后的痛苦都和早年家庭,甚至和父母的父母、家族有关。这些年国内对原生家庭的关注,离不开海灵格巨大的影响力。而这本书会帮助人们回溯海灵格的一生,以及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让人们在大历史的系统中找到他们的位置。
——陈鼎 上海一杯咖啡公益心理团队创始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这是一本充满生活哲学和人性光辉的好书。作者海灵格把自己一生的经历和感悟汇于温暖的语言,阅读时,你能看到作者用自己的包容力、理解力,穷尽毕生精力,治愈着来访者的创伤,帮助他们重获内心的自由和平静。
——糖心理

目录

推荐序

伯特·海灵格简介

导 言

生命与内在成长

于我而言,一切只与内在成长相关

生命站点 /2

我从未想要成为教师 /7

其实,我并未经历青少年时期就长大成人了

战争 /13

那个该死的德国人,到底藏在哪儿

逃亡 /16

这并不是一个自由的决定

教会 /19

我当时毫无概念

作为玛丽安西勒尔传教士的一员 /27

助人还是自我实现,牺牲奉献的目的何在

团体动力 /38

我要离开

神职生涯的结束 /44

直到50岁,我仍然没有感觉到自己的完整

成长发展的不同阶段 /52

人们不容许我有犯错的权利

逆境是成长所必需的

关于疗愈过程中的强硬态度 /68

我没有说移民必须回去 /73

我为整个团体做治疗工作 /75

我从不谈政治 /78

我不是机械技工

对个案问题的详细陈述 /80

我不做反对阻抗的工作

中断排列 /84

这些领悟能够挽救生命 /88

爱的五个同心圆

爱的第一个同心圆

父母 /92

爱的第一个同心圆

冥想练习 /94

爱的第二个同心圆

童年和青春期 /96

爱的第二个同心圆

冥想练习 /101

爱的第三个同心圆

接受和给予 /105

爱的第三个同心圆

冥想练习一 /109

爱的第三个同心圆

冥想练习二 /111

爱的第四和第五个同心圆

尊重认同全人类及全世界 /113

命运之手

能因自己的母亲而感到喜悦的人是生活中的赢家

关于幸福和喜悦 /116

身为父亲的人不需要继续抗争

关于疏远孩子 /121

我从哲学的角度赞颂母亲的伟大

身为父母的职责 /125

如同巨人之手的手指

加害者与受害者之间的联结 /128

我在内心接纳所有被排除在外的人 /131

受害者需要在我们的内心拥有一个属于他们的家园 /135

我与加害者保持距离 /138

所有人都共同参与了历史 /140

良知与愧疚

在爱中我是自由的,又是与人联结的

关于成人的自主与叛逆 /148

狂热主义暗含着一种妄想

热情与回归中心 /155

做好事时没人会提到自己的良知

有关“好的良知”的幼稚理解 /159

有意识的、痛苦的参与

关于不可避免的愧疚 /167

那里,是个人主义的终点

原始良知和场域 /172

我是德国人,但我不会因此而骄傲

关于和解与爱国主义 /177

让过去成为过去

不要用良知教训生者,而要带着爱看向逝者

关于记忆与压抑 /184

我们必须在内心允许过去成为过去

关于报复与愤怒的平衡 /189

愤怒没有慈悲

关于和平与“好的良知” /193

当过去有权成为过去,我们才能拥有未来

政治排列 /197

波兰人是否对德国人比较有好感

关于战争赔偿的要求 /207

灵性的移动

我并不自以为拥有真理

灵性的移动和无形的力量 /212

使无法想象的事有形可见

关于信息及场域 /225

假如我探究排列的成效,我就有了自私的意图

关于成果监控和效果的证据 /230

所有的移动都被来自其他地方的力量推动

其他力量、宗教以及自主的决定 /237

我们必须继续向前

解决道路上遇到的瓶颈 /245

精彩书摘

伯特·海灵格简介

伯特·海灵格(Bert Hellinger,1925.12.16—2019.9.19),德国心理治疗师,“家庭系统排列”创始人。他是跨越20、21世纪,影响力深远的知名心理治疗师,也是心理疗愈领域的畅销书作家。除此之外,他还是一名哲学家、教育工作者,在心理治疗领域同时扮演着心理分析师、身体疗愈师、团体动力治疗师和家庭治疗师等多重角色。他将一生的经验和智慧都倾注于工作当中。

“家庭系统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已成为欧美应用心理学界一个热门的课题。作为社会性的生命,每个人都隶属于某些系统:每个人都是一个家庭的成员、某个社区的居民、某个组织的一员……而且每个人自身也是一个系统,一个由身、心各要素构成的系统。这些大大小小的系统相互联系,构成一个完整的社会系统。家庭系统排列师通过现象学探究问题的引发根源,呈现隐藏在现实背后的影响因素。

家庭系统排列作为海灵格疗法的标志,触动了成千上万的生命,也改变了许多专业助人者的助人方式。

海灵格年轻时曾在南非学习和工作过很多年,他在那里对心理治疗产生了兴趣,后来离开南非回到欧洲,接受精神分析的系统培训,并从此专注于心理治疗领域。

精神分析和心理治疗无疑对海灵格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秉承一贯的作风,全心全意地投入到精神分析的训练中。他读完了弗洛伊德的所有著作,以及很多相关的著作。

此外,诸多其他治疗流派也对海灵格的工作产生了影响,包括:团体动力中的现象学/对话定向、他从南非祖鲁人那里学到的人类要与自然力量保持一致的基本需求、在维也纳学习的精神分析,还有在美国学到的身体疗愈方法、家庭治疗的方法。他还和米尔顿·埃里克森(Milton H. Erickson)等人一起工作过,对格式塔疗法很感兴趣,并学习过多年人际沟通分析(Transactional Analysis,TA)。

那些熟悉心理治疗知识范畴的人会辨认出,海灵格在自己的治疗方法中对各种不同元素进行了独特的整合。通过对不同心理治疗方法和其他范式的整合,他创造了一种独一无二而又极具吸引力的疗愈方法。家族系统排列开始是作为一种心理治疗的方法被用于处理个体问题,后来经过海灵格夫妇的共同努力和研发,家族系统排列在当今的欧美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康复、教育、商业、组织发展(如企业重组、企业并购、企业文化的改变)等方面。

海灵格曾被提名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推荐信中写道:海灵格先生做出了很伟大的贡献,即对于长期存在于个体、团体和种族间冲突的成因提供了深刻洞见,并提出了让过去得以平息、让新的开始可以到来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到目前为止,他的工作为那些长期处于冲突中的个人和团体带来了深度的和平。海灵格在他85岁高龄的时候依然笔耕不辍,他的著作平易近人,妇孺皆懂,引导着人们去寻找自己内在的和平。

在世界各地有很多感激海灵格的人,因为海灵格疗愈了他们的心灵,挽救了他们的关系,改变了他们的生活及对生活的认识。

海灵格先生的洞见和方法已经在全球范围内的很多领域得到了较好的传播和广泛的应用。家庭系统排列这一方法向我们展示了系统性的方法如何对个体产生影响。海灵格指出,很多人站在了不属于自己的错误位置上,导致系统层面和个体层面发生各种问题。如果我们放弃只着眼于个体的方法,而从更大的系统的角度出发,让每个人都回归到自己的位置上(首先回归到父母身边作为孩子的位置上),那么在整个系统中爱就开始流动,个体的问题就有机会得以解决,这就是海灵格所称的“爱的序位”。而家族系统排列的所有秘密,就是帮助个体看向被中断的联结,将其带回到父母身边。

海灵格迄今已经完成了110多本著作,其中部分图书被翻译成38种语言。他的许多工作被记录在CD、DVD、有声书和电子书中,在世界范围内广受欢迎。

(上图为伯特·海灵格被提名2011年诺贝尔和平奖的推荐信,在图中可以看到,来自全球许多国家的人们联合署名支持伯特·海灵格。)

海灵格生平

1925年12月16日,伯特·海灵格出生于德国雷门,是父母的第二个孩子。两年后,他们举家前往斯图加特,三年后去了科隆,他在科隆上了小学。海灵格曾说,父母和童年经历对他日后的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0岁那年,他被送往洛尔的寄宿学校。在那里,他度过了5年时光,他将其描述为自己童年和青年时期最美好的时光。

当寄宿学校在战争期间被转为军人医院后,他在卡塞尔上了初中。两年后,在17岁时,他入伍服役,进入军队成为士兵。

1944年11月,19岁时,他成为战俘,经历了战争、被俘以及在比利时战俘营被关押的人生。

一年后,他从监狱逃脱,想办法回到了德国。6周后,他成为神职人员行列中的一员,开始了在静默、学习、沉思和静心冥想中漫长的身心灵净化过程。经过一年的准备,他去了乌茨堡的神学院,并在乌茨堡大学开始了他的神学研究。

5年后,他被任命为神父。之后,他被派到南非工作,并在那里的大学继续学业,获得了大学教育学位。他与南非的祖鲁人一起度过了16年时光,那是一段对他后来的工作有深远影响的经历。他在那里管理一所很大的神学院,从事教学工作,后又升职为校长。

他学会了祖鲁人的语言,并将歌曲翻译成他们的语言。作为一个欧洲人,海灵格和祖鲁人在一起感到十分自在。离开一种文化,然后在另一种文化中生活的历程,使海灵格对多元文化价值相关性的觉知变得更加敏锐。

在南非期间,海灵格参与了一个有多个种族成员参与的团体动力培训,这对他产生了非凡的影响。在那里,他了解了一种重视对话、现象学和人类体验的团体工作。

在南非居住了18年后,海灵格回到德国。同时,他开始学习精神分析,并参加乌茨堡大学的心理学课程。他也教授团体动力学课程,并成为德国工作小组的团体动力学和团体心理学培训师。后来他也参加了维也纳精神分析师工作小组,开始接受精神分析师培训。在此期间,他整合了团体动力学的知识,得到了积极认可。

1971年,也就是他从非洲回来的两年之后,海灵格不顾所有反对的声音辞去神职。他决定离开宗教组织,因为他意识到,神职人员的工作已不再能与他内在的成长相适宜。他开始作为心理治疗师独立工作,并迅速成为欧洲最主要的治疗专家。他的课程在德国、瑞士、意大利和许多其他国家都很成功,从神父到心理咨询师,各种各样的人都来参加,他成为心理治疗业内的顶尖人物。

1974年,他去了美国9个月,并在洛杉矶和丹佛参加原始疗法培训,同时,他致力于深入探索格式塔疗法,并参加了人际沟通分析和脚本分析的培训。

1979年后,他先后参加了米尔顿·埃里克森的催眠疗法的培训,以及主题中心交互、神经语言程序学和生物能量分析的培训。到1982年,他受到非医学背景心理治疗师更广泛的认可。

在此期间,他参加了多个心理学家大会,在小团体范围内开始展示家族系统排列。随后,海灵格向更广大的民众提供家族系统排列治疗。

1995年,根达·韦伯来到海灵格的课上,并记录了文字稿,因此有了《谁在我家》一书的出版。海灵格逐渐形成了一套家族系统排列的理论和原则,称之为“爱的序位”,他认为对于这些序位的违背会导致关系、财务和健康状况的困难。

2003年,海灵格与他的第二任妻子索菲结婚。索菲·海灵格曾创立海灵格学校,为人们从源头学习家族系统排列提供了可能。海灵格和索菲的结合极大地丰富了家族系统排列,使它进入了新的层面和维度。

2008年,海灵格因其对结合医疗的特殊贡献,在墨西哥被授予结合医学荣誉博士。同年,他由于在结合医学领域做出的特殊贡献,在美国纽约接受了另一个结合医学奖项。

2011年,海灵格被提名诺贝尔和平奖。

2012年,墨西哥大学董事会授予海灵格金色桂冠,“认可这种方法论和哲学发现对人类幸福做出的根本贡献”。

2014年,海灵格成为墨西哥特拉尔内潘特拉的名誉公民,同年,他由于对墨西哥家庭和社会事务国家机构的建立做出的特殊贡献而获奖。

2016年,伯特·海灵格和索菲·海灵格第一次在中国举行工作坊,展示新家族系统排列的工作方法。

2018年3月12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办的第一届国际综合和补充医学执业及公共卫生大会上,家族系统排列被正式列为巴西公共健康体系的执业疗法之一。

前言/序言

推荐序一

这是一本发人深省的书。

这一生为何而来?人类所有个体都会问自己这个问题,有的人很早就问了这个问题,有的人面对中年危机才问这个问题,问得早的人这一生注定会不平凡。

浩瀚宇宙、苍茫大地、金钱男女、名利地位、生生死死都会不期而遇般扰动每一个不假思索地生活的人,精神哀痛如影随形于天地之间的万物之灵。当深陷痛苦、面对死亡时,人们会仰天发问:这一生为何而来?

当我们在思考“我从哪里来?我在哪里?我要到哪里去?”时,就该看看《这一生为何而来》。

海灵格老师很早就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在他7岁那年逃脱纳粹追捕的时候,在他10岁那年进入寄宿学校的时候,在他17岁就结束青少年时代应征入伍的时候,在他18岁进入战俘营的时候,在他19岁就进入教会的时候……

海灵格老师的思考和实践一直在回答这个问题。他一直在研究,在呈现,在展示一般人没有看到的、确实存在着的和存在过的心理和精神现象。了解他的工作也有助于我们思考和理解:这一生为何而来?

海灵格老师的思想有精粹的表达:“我允许”“我等待”“我尊重”“谁在我家”“一切如是”……他一直非常耐心、细心、谦卑、敬畏地工作。从他的工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人性的良知和对人心的洞见。

海灵格老师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思想家和科学家,家族系统排列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也不算科学领域的发明和创新,有的只是弟子的观察和对话记录,这一点有点像我们古代的先贤。所以,国内外学术界对他争议不断。作为受到自然科学实证方法严谨训练的学者,我一直试图用原有知识储备和经验系统理解他的思想和工作。在自己的临床心理实践中,我对他的态度和方法有所借鉴,其他超出语义网络的部分仍在我的深思中。

这是一本值得细读的书。

杨凤池

首都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9年11月8日

导 言

那时正值二月,我俩刚离开巴伐利亚广播电台,踏着路上泥浆般的积雪,走向慕尼黑中心火车站。我问他:“你还会工作多久?”“噢……”他说,“我想再过不久就差不多了吧?”那时他70岁,刚出版了一本书,我们共同完成了第一场广播电台的访谈。

“伯特·海灵格是谁?”广播电台的节目编辑最初这样问我。我向他保证,海灵格会让心理治疗的概念发生革命性的改变,他将信将疑地接受了我的说法。我的主编听完录制的节目带后对我说:“我听节目带时,因为不安、愤怒和内心的冲突而无法自制地起身,来回踱步。”我的一个女性朋友在听录制的节目带时,不得不中断录音,对我说:“可怜的嘉碧丽,你又让自己卷进什么风浪里啦!”我让另一位朋友观看有关海灵格工作的录像带,几分钟后,她就站起身对我说:“我无法继续看这录像,这家伙讲话就像弗赖斯勒!”

从那时到现在,一晃已经10年了,当时引起争议的海灵格先生,如今举世闻名。他的著作被翻译成19种语言,从中文到葡萄牙文,再到塞尔维亚文,被全球数百万人阅读。海灵格的家族系统排列治疗方法,成为在世界各地备受欢迎的热门课程:无论是在有机食品店还是在不同的成人培训机构,到处可以看到精美的介绍家族系统排列课程的印刷广告。

然而,海灵格仍然被一些人质疑。当时社会中的许多人都拥有反叛和好斗的心态,他们对于1968年发生的自由主义思想运动都持赞许的态度。而那时的海灵格已经冲破了许多禁忌,这对那些人来说是一种无礼的挑战。对他们而言,自治和解放是神圣的词语—自主、自由、对抗,海灵格则与其截然相反,提倡联结、爱的序位,但这无伤大雅。

海灵格继续致力于家族系统排列工作,不久以后还将家族系统排列工作在团体中进行实践,直到今天这还是一个争论的焦点。在越来越多的排列案例中,我们仍然可以见到战争在家族命运中留下的烙印和影响。也许这正是他的兴趣的焦点。想想那些因为战争造成的逃离、流亡、屠杀,德累斯顿(Dresden)、多特蒙德(Dortmund)或汉堡(Hamburg)等地葬身火海的牺牲者,在德国还有哪个家庭完全不存在受害者或加害者呢?

家族系统排列揭示出许多令人震撼和耳目一新的事实。譬如,加害者和受害者彼此相属。在近30年的经济奇迹以后,以及受1968年反叛思潮的影响,家族系统排列中所用的字句,如“在我心中给加害者一个属于他的位置”,对于刚刚受到熏陶要认识牺牲者的德国民众来说,简直是一种挑衅。

海灵格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从以色列到中国,从日本到塞尔维亚,从韩国到澳大利亚及南美洲的许多国家。几乎在每一个国家他都排列了涉及战争、严刑折磨、反抗组织及逃难流亡的案例。海灵格排列的个案案主有:游击队员、印第安人、战争中曾经敌对的双方、抵抗战士与曾经的叛变者。这些工作深深影响了他。

顿然间,海灵格领悟到:转变始于灵魂,转变也仅仅始于我们的灵魂。唯有铲除防御的壁垒,不再排斥加害者,真正的和平才有可能到来。因此,他的工作最终被定性为具有政治性。有些人断定“海灵格侮辱、嘲弄那些受害者”。

海灵格击中了德国时代精神的“阿喀琉斯之踵”,这时是要显示“政治立场”的时候:支持受害者,谴责加害者,这乍看上去是如此显而易见。

之后,在莱比锡又发生了一件事情,可谓每一位治疗师的噩梦:和海灵格做完排列的一位女案主自杀了。我不知道有多少心理治疗师经历过这样的事—这当然是一个需要被保守得很好的秘密。而现在有一个人,被绑在了耻辱柱上。

对海灵格的攻击,从一篇发表在《明镜》周刊上的文章开始:“他受过什么职业培训呀?故弄玄虚!胡扯!模仿别人的半吊子!一个脑子有病的守旧派,宣扬倒退的‘序位’,强迫新的服从。一个愚弄操纵那些在精神危机时刻寻找方向的人!一个仇视妇女的人……最终,看!又死了一个!”

另一篇文章还声称,海灵格把战争中的加害者称为“人”。之后还曝出更令人咋舌的信息,海灵格坐落在贝西特斯加登(Berchtesgaden)的新居需要装修,施工进程被装修公司拖延,因一时无法找到短期的公寓,他暂时租赁了附近一栋曾被纳粹时期担任总理的人居住过的房子。

因为要写这本书,我去拜访海灵格,他来到萨尔茨堡(Salzburg)的机场接我。我们驱车在不同的乡村和小镇间穿行,随意聊着,突然他对我说:“现在我带你去看看我曾经住过的地方。”他将车驶入了一条两侧种满松树的小道,一直开到那位总理曾住过的房子,这栋房子现已成为当地居民的普通住房。接着海灵格先生谈起希特勒御用餐车的故事,他告诉我,首先是蒙哥马利(Montgomery)用过这辆餐车;然后,阿登纳(Adenauer)也用过这辆餐车;之后,维利·勃兰特(Willy Brandt)第一次到东德地区的埃尔福特市(Erfurt)时用的也是这辆餐车;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乘着这辆餐车穿行了德国。海灵格先生只说了这些便无多言了。

媒体对海灵格的抨击和歪曲使很多人产生了不安全感。成人培训机构、各种协会全都开始与海灵格保持距离;已经排定海灵格排列课程的社区学院像扔掉烫手山芋一样取消了课程;那些接受排列后身体和心理重获健康的个案受益者,以及熟悉家族系统排列的兴趣爱好者、治疗师或教育工作者突然间都被激怒了,他们不禁自问:“难道我们也与战争中的加害者站在一边了吗?”而自我解放和反法西斯主义思想,才是一个诚实、有良知的人必须拥有的最基本的内核。

很多人自问:“我是否真的变成了一个愚蠢的神秘主义者?我们是否只是些守旧倒退的疯子?我们是否是旧事物的非政治拥戴者?我们是否被‘和平’‘欢乐’‘爱的序位’利用和支配了呢?我们曾深深受到感动,这种感动错了吗?我们是否失去了理智呢?我们难道是一群盲目顺服的羔羊,毫不自觉地蒙受他的诱惑吗?我们难道变成了盲从的‘信徒’吗?”

很多人因此感到震惊、哑口无言,而认同海灵格的人受到了许多非议。有些人产生恐惧并且疑惑地自问:为什么海灵格对这一切没有表态?

我们的青春叛逆期结束已久,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多当年的叛逆思想如今已进入固定的主流话语体系。但是,在我们的灵魂深处,难道我们长久以来还没有领悟到自主仅仅是一种信条?事实上,我们的自由是非常有限的,而幸运的是,我们有孩子、家庭责任和生活圈子,这些使我们必须脚踏实地。

● 如果我们承认,我们的家族比我们的理想更重要,我们在自主权上会失去什么?

● 如果我们将关注更多地放在自主的另一面,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更关注联结,承认我们的生命与许多不受我们操纵,也不受我们控制的因素相联结,会发生什么?

● 不去代替牺牲者与加害者斗争,而是哀悼被杀害的人,这样的想法真的就是反动和倒退吗?

● 难道我们真的不能打破禁忌,将加害者看作普通人吗?

● 去思考在天与地之间,除了我们所认知的,还有其他更多东西的存在,就是守旧和不开明吗?

终生地自我实现、自我解放,思想开明,在今天几乎是必需的。而家族系统排列工作触及这些概念无法到达的盲点。系统牵连对我们的个人生活和职业生涯的影响,比我们所认识到的或愿意接受的更重要。这些洞见是异端吗?或许吧。正如卫道士和权威听众曾经不想了解弗洛伊德的性本能理论一样,政治上正确的主流代表同样也拿出大炮来诋毁家族系统排列。

为何会如此呢?因为海灵格认为,在战争时期几乎所有德国人都在一条船上,无论他们当初的信仰是什么。由此,他触怒了那些认为“加害者是别人”的“好的”德国人。

法兰克福的历史学家格茨·阿利(G鰐z Aly)把这称为至今还粉饰得很好的防卫策略。在他著名的《希特勒的民族帝国》(Hitlers Volkstaat)一书中,他陈述了所有德国人如何从“纵容独裁”中受惠,尤其是工人阶层及平民百姓。他在书中所陈述的受益者的数量,完全推翻了那种将全部责任都推卸给资产阶级、种族主义者或帝国主义者的说辞。德国人曾住进犹太人的房子,睡在犹太人的床上,坐在犹太人的沙发上;德国人吃的面包是用来自波兰的小麦面粉做成的,而彼时波兰人民忍受着饥饿,濒临死亡;德国人一边打开一包包从乌克兰运来的食盐、鸡蛋、肉制品和蜂蜜,一边享受来自比利时和法国的咖啡、巧克力……所有这些奢侈享受都是德国人从占领地买断或掠夺来的。格茨·阿利依据实际的数字阐明了,所有的这些物资使得战争时期的德国人无须忍受饥饿,所有德国民众餐桌上享用的食物都带着谋杀者的味道。那时在德国,无论小的改善,还是重大改革,所有社会福利都是通过抢夺他人,用别国的饥荒换来的。

以上事实还有着另一个完全不同的意义:许多德国人能生存下来其实需要感谢的不是他们自己的母亲,而是那些因为饥饿失去生命的其他国家的母亲、父亲及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下,与其与加害者(到底谁是加害者)斗争,不如与受害者一同哭泣。这种谦卑的哀悼有什么错吗?

最后一个问题是:若将纳粹主义视作一种操纵,认为它受到不为我们所知的其他力量的操控,这种看法危险何在?为何“希特勒‘也被这些力量所支配而服务于这些力量’,其种种残暴的行为是自愿性现实的一部分”这样的说法让人无法接受?要求大众认可这些观点当然是一种苛求,正如我的一位女友说过的:“一切都崩溃了,不再有任何支撑。”也许正因为如此,这一观点让一些人感到不安,而使另一些人成为追随者:曾经束缚人们的世界观瓦解了!以那种认识到我们作为个体可能无法控制、决定、阻止或者改变一切的态度来思考战争,是伯特·海灵格带给我们的一种挑战。

从20岁起,伯特·海灵格本人就走上了静修和内在净化的道路。他不依附于任何的意识形态。任何对他的工作真正感兴趣的人都可以发现这一点。也许他的道路旨在不让自己迷失于一个被善与恶分割的世界。在当今社会,这种想法确实会使很多人感到不舒服。不然,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人诋毁海灵格呢?

海灵格要求我们持有一种知性与灵性,去看待罪行、被剥削者,以及剥削别人,却将责任推脱给别人的人。难道这不是一种启蒙吗?这是对神秘进化思想的告别!或者,这只是一种谦逊。总之,这是对无所不能的幻想的辩证理解,我们只需要进行足够的探索、斗争和了解—当然是在“正确的一面”,去解放自己,去抗争,从而让世界上的一切变得更好。

当然,有些对海灵格的批评也是正确的。他粗暴、任性、不可预测、无情、充满挑衅、不听从教导。接受吧,他就是这样一位导师!他的学生都成年了,走向了属于自己的道路。

即便是那些内在地或外在地与这位老人保持距离的人,也不能否认一件众所周知的事实:海灵格通过他深刻的洞见,把系统动力理论中一些全新的观点带给了世界。如今,他的洞见已经成为心理治疗的标准之一,以及许多管理咨询顾问的必备工具。海灵格这种将系统关系在空间中排列出来的方法,已被科学研究证实是一种诊断症结的利器。这是前所未有的。现今的“纠缠”取代了20世纪的“压抑”的心理概念。通过海灵格,我们对于系统中发生的一切,良知与愧疚、联结与解脱、灵魂与存在有了更多的了解。因为他扩展了心理治疗的空间,这比弗洛伊德的理论在经验基础上要更加宽广。而且,这一影响还在日益扩大:因为数百名优秀的治疗师、咨询师及教育工作者正在自如地运用家族系统排列方法工作着。

值得注意的一个反差是:海灵格在德国饱受“疾风劲雨”,在国外却满载荣耀和学术赞誉,这位使人的心灵变得宽广的德国人,通过自己的行动,赢得了世人的尊崇和赞誉。

尽管外界的评判两极化,但他毫不顾忌这些。当人们询问他,是否可以使用不会引起反驳或激怒别人的方法来阐述他的一些论点时,他用强烈的反问句回答道:“到底哪一种方法更加有力?”

本书提及了许多很久以来一直存在的批判观点。海灵格一如既往地以他的独特风格做了回答。在本书中海灵格畅谈了他个人生活中的一些经历,同时也阐述了他的许多重要见解。本书描绘了一个不谈政治,致力为心灵成长领域做出贡献的海灵格。

嘉碧丽·谭·荷佛

这本书怎么样?

点击星号为它评分!

平均评分 0 / 5. 投票数: 0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评分!成为第一位为此书评分。

资源下载
书名:这一生为何而来:海灵格自传·访谈录
作者: [德]伯特•海灵格 / 嘉碧绿·谭·荷
译者:陈丽芬
出版社:广东经济出版社
ISBN:9787545415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