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类
  • 所有分类
  • 电子书
  • 电子杂志订阅下载

1898年的夏日

  该书为德国《法兰克福日报》驻中国记者保罗·戈德曼写的中国纪行,时间为1898年4月到10月,足迹从欧洲到亚丁湾,到红海、香港、广州、上海、天津、北京。该书既有详细的海上旅行风光,也有当时的中国城市的布局和风土人情。同时,他拜访了广东、上海的地方官,拜访了张之洞、李鸿章等清末重臣,从一个外国人的角度记录了晚清末年的中国。该书文笔优美,描写翔实,既有记者重视所见所闻的客观,又有戏剧作家观察和书写生活细节的能力。这是一部世界格局中的中国近代史片段,也是一幅晚清沿海城市和北京的风俗画。它的出版既能够补充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史料,也能够打开中国和世界交往的另外一扇窗。从历史价值而言,该书可与马可·波罗和埃德加·斯诺的作品相并列。

目录

封面
版权信息
前折页
出版说明
第一章 登船“普鲁士号”
第二章 复活节早晨在塞得港苏伊士运河
第三章 红海—亚丁
第四章 科伦坡的一日一夜
第五章 新加坡
第六章 香港
第七章 往广东与沙面的珠江上
第八章 广东
第九章 王道台的招待会,广东总督的秘书
第十章 从香港到上海
第十一章 上海
第十二章 拜会上海蔡道台
第十三章 中国夜生活
第十四章 关于中国铁路
第十五章 在中国的德国军事教官
第十六章 中国的报章媒体
第十七章 长江上
第十八章 汉口
第十九章 武昌
第二十章 胶州印象
第二十一章 北直隶海湾
第二十二章 陈季同将军
第二十三章 从芝罘去天津
第二十四章 天津
第二十五章 天津武备学堂
第二十六章 在天津拜访直隶总督
第二十七章 北京危机
第二十八章 拜访李鸿章
第二十九章 北京
第三十章 回家
后记
后折页
封底

前言

  1898年,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年份。
1898年3月6日,清政府与德国签订了《胶澳租借条约》。4月10日,德国记者保罗·戈德曼受《法兰克福报》指派,从意大利热那亚港出发,对中国进行采访。
戈德曼乘坐的德国“普鲁士号”远航机械船出发后,穿越地中海,经由埃及、苏伊士运河、亚丁湾,远航至欧洲式东方新城——新加坡。而后,他从香港登陆,经广州、上海,一直深入到中国腹地,进行详尽考察。途中,他先后采访了时任广东总督秘书兼厘金局长王存善、上海道台蔡钧。从上海又沿长江乘船而下,在镇江、汉口、武昌等地停留。
在汉口,戈德曼参观了欧洲在中国内地建立的商业机构与修道院。在武昌,考察了湖广总督张之洞所聘德国教官主持训练的新式军队。在胶州湾的青岛、威海、芝罘(烟台)等地,深入探访了刚刚纳入德国租界的胶州地区。
戈德曼此行所见到的中国近代史人物颇多。在烟台,他与原清政府驻欧洲外交官陈季同相遇。这是一位曾在欧洲大力推广中国文化的近代史重要人物。在天津,他采访了清政府的陆军总领、直隶总督荣禄。在北京,他拜访了刚刚下野的李鸿章。
他记下的所闻所见,对于我们了解19世纪末沿途城市的风光风貌以及中国社会的面貌,有一定的帮助。尤为可贵的是,在书中,戈德曼对他所接触到的中国人民的勤劳、勇敢、智慧给予了高度肯定。他当时曾预言:上海会以数十年的努力,成为东方一座伟大的城市。这个预言后来成为了现实。

精彩书摘

  第三章 红海[1]—亚丁[2]
一八九八年四月二十四日
印度洋
红海—热与风扇—各种痛苦—航海的危险—水手拉丁文—西奈—南十字—精明的亚丁中尉—在亚丁兜风—山上街头—街头生活—所罗门王的把戏
红海时常是深蓝色的,有时候也有绿色的光泽,日落西山之时云彩们染上了钢青色,因此,红海有了除红色以外的各种颜色。若有人以为红海就是红色的,那就错了,如果你想要用某一种特性来表述它的话,那我们就叫它“热海”好了。
从苏伊士运河航行到亚丁湾,这里是一个火热的熔炉,亚洲与非洲彼此呼出热气,你就在这两大洲的中间通过。虽然因船的航行会有轻微和煦的微风吹到前甲板,但是,你不能永远地站在前甲板上。这些许的微风表示着:这里是被神所遗弃的地方。现在还仅仅是四月天,照此看来,这里似乎还应有一个盛夏,因此,这个季节我们只是先适当地热一下!大家对三十五摄氏度都是相当地不知感恩,这可是整年里亚丁湾最凉快的时候。
餐厅装上了风扇。是一些杆子,上面挂着块布,在每个长餐桌上,风扇都飘来飘去。因为头顶上没有间隔开,客人们从这边到另外一边,没有不被布碰到头的。所有的风扇都相互绑在一起,整个运转都是由一个中国人操作。他站在敞开的餐厅大门口外,拉着一条绳子。他就在吃饭的时候拉,大概一到一个半小时,以一个平稳的速度移动。他不赶拍也不落拍,没有一分的误差。风扇平稳地移动时,他的脸上没有显露一丝工作的辛苦或是怨言。乘客们似乎觉得,他们进去吃饭,中国人拉着风扇是很自然的事情。餐后,外面的中国人把风扇收好,看起来也是理所当然的。
风扇只是让空气流通,不会使空气变凉,人们特别需要的是口腔的降温,没有喝的就不能减轻这个感觉,整天都被口干舌燥困扰着。这种痛苦也只有在喝东西的时候暂时消失片刻,结果就是每个人都一直在喝东西。大家倒着各种清凉液体,威士忌配汽水、汽水配威士忌,而被晕船破坏最严重的是胃,马上就完全地失去了控制。如果现在炎热伴随着胃部不适倒还可以忍受,最让人难以忍受的是温度的平均不变,天气永远都不会变凉,白昼黑夜都是一样的热。我们就这样沿着红海前行,海水被蒸汽船的汽轮扰动起来。夜晚在印度洋中航行时,红海被广阔的天空照亮着,天空中正有流星雨(星星们很疏松地挂在天上),但是气温依然没有变凉。
这样的时刻相当枯燥沉闷,每一个夜晚大家总是希望会变凉爽些,但总是不能如愿,甚至连一丝的风也没有。夜幕降临,所有的藤椅都挤在前甲板上,大家希望至少可以捕捉到一点点船舰自身航行而制造出来的风。在红海航行,整夜甲板上都有人仰望天空,想待在船舱的房间里显然是一个艰难的决定。尽管船舱都装有挡风玻璃,但却没有任何风可以挡。这个温度躺在那个太小的床上,相当痛苦,特别是船上还无法避免的空间狭窄。热会让大家要求自己的身躯能够舒适地向四面八方舒展。然而,船舱实在是太小,床又实在太窄。我们总是在床上等待着不会到来的睡眠,我们先找左边,再找右边,翻来覆去却发现在别的地方。在极度的昏昏沉沉、神志不清、半睡半醒时,突然,又清楚地认知到了这个夜晚的可怕。

这本书怎么样?

点击星号为它评分!

平均评分 3 / 5. 投票数: 1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评分!成为第一位为此书评分。

资源下载
书名:1898年的夏日·一个德国记者的中国观察
作者:[德] 保罗·戈德曼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ISBN:9787020165254
豆瓣评分:8.2

评论0

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