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列侬》是披头士乐队主创的编年影像传记,这本经典画传完整地回顾了约翰·列侬的一生,收录了他从童年生活到披头士黄金时代,开始单飞生涯到参与社会运动的人生各个重要时期的故事,以及留下来的有关成长、生活、创作、情感经历的珍贵影像,展现了他对音乐、艺术、生命、爱与和平的不懈探索。对于世界来说,他可能仍处于迷雾之中,但只要还有理想主义在,他就将永远承载着人们的怀念,摇滚的信仰永不熄灭。
编辑推荐
★精心选录近200张岁月留影,近距离观察约翰·列侬的生活状态。
★书中的许多照片收录在纪录片《约翰·列侬的理想世界》中,极具记录意义与收藏价值。
★约翰·列侬的灵魂伴侣小野洋子深情作序,共同回顾他的生命点滴,追忆往日情怀。
★记录了约翰·列侬的成长故事、情感经历、音乐生涯以及社会运动,捕捉他人生轨迹上的重要事件和生活小事。
★透过约翰·列侬的人生背景,进一步走近他所创造的音乐世界,解读那些经久不衰的摇滚金曲更深层次的艺术魅力与人文精神。
★致敬推荐,共同敬仰一个摇滚传奇。
从The Beatles 到John Lennon 是一个男孩到男人艰辛又浪漫的旅程。音乐和男人相互成就着彼此的尽善尽美,让世界的斑驳与完美同时展露无遗。
——张楚,音乐人
爱他的才华,更爱他的理想。在灵魂的国度,他是我永远不会掉过头去的,永不凋谢的爱情。
——姜昕,摇滚歌手
列侬早已经像空气一样,让我们习焉不察。然而只要你愿意多细究他的歌和言论,你还是能隐隐闻到奇异的气息,一股混合着迷迭香、大麻和火药……成分复杂难解的味道。你能感觉到这张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面孔后面,依然隐藏着神秘:总觉得他的音乐还没有来得及跟上他的头脑,总难免想象列侬的下半生——从1980年到现在。
——张晓舟,乐评人
★透过音乐内外,袒露直面内心的自我独白。
“我们其实不是披头士,我们是我们自己。”
“我也想被爱、被社会接受,但我无法成为我不是的那种人。”
★四色全彩印刷,特种超感纸张,高清记录永恒经典,有如沉浸摄影展览般的阅读体验。
目录
版权信息
文前
序言 往日情怀
引言 约翰·列侬:在他生命中
早年岁月
披头士的黄金时代
遇见洋子,批判社会与精神独立
参考书目
前言
在我遇见约翰的时候,他的生活丰富充盈,如同在旋风中起舞。他的生活是一个真实的梦,一个大多数人几乎不可实现的梦。他以音乐创作为生,这是他的天赋,也是他生命所爱。但是,他从来都是一个带着如孩子般的好奇心,异常聪慧,并且竭尽一生都在寻找生命的更多可能性的人。
1966年,我在伦敦因迪卡画廊(Indica Gallery)举办画展,我们便是在那里相遇的,那时我们都没有想到这次相遇会为我们的人生打开崭新的篇章。我们两个人一起对抗整个世界,这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我们拥有彼此,用尽全力紧紧相拥。
我们是如此热爱对方,热爱我们的生活。约翰心里一直憧憬着这样的一天:我们坐在康沃尔的摇椅上,等待着我们的爱儿——肖恩(Sean)给我们寄来的明信片。这是他期待已久的梦想,他希望我们能平静地度过漫长人生,我也同样热爱着他的梦想。不幸的是,有一天,他的美梦猝然破碎了。
这是一本精心制作的书,你将在书中看到约翰·列侬不可思议的一生,看到他不同于虚构出来的带着陌生感的生活所在,并且处处充满魅力。
诚如约翰所言:“当你忙于制订计划时,生活却发生在计划范围之外的地方。”
翻开这本书吧,这定是一场奇妙之旅,你每翻开一页,都是在和约翰一起追忆他生命中的点滴。你会发现,约翰的一生印证了那句话——当他幻想着在康沃尔的梦时,他的生活却遭遇了没人能预料到的转折。
当我在这些特立独行的照片中看着约翰·列侬时,我的双眼会不由自主地去寻找他的视线所在。有时候,即使正处于异常艰难的困境之中,他也积极地上仰着脸庞,他的眼里从未失去过那一直照亮他前行之路的火花。好好享受这场旅行吧!
爱你们的,洋子
2009年
精彩书摘
由于无法独自照顾列侬,朱莉亚将她的儿子交付给她的妹妹咪咪·伊丽莎白·斯坦利·史密斯(Mimi Elizabeth Stanley Smith)抚养。从5岁起,列侬和他的咪咪姨母和乔治姨父在绿树成荫的伍尔顿郊区门洛夫大道251号一起生活。咪咪和乔治对他视同己出。乔治姨父教他读报,他很快就爱上了阅读,对书籍的热爱一发不可收。
5岁时,列侬进了多佛多拉小学(Dovedale Primary school)读书,学校离家里有3英里多的距离。他是一个聪明、有创造力、个性很强的男孩。他与其他男孩非常不同,有些男孩甚至觉得他有点吓人。班上的同学经常找列侬的麻烦,让他遭遇恶作剧。
列侬虽然很聪明,但他在学术上并没有天赋。1952年夏天,当他进入采石岸文法学校(Quarry Bank Grammar School)念书时,他反叛的个性愈加突出,而正是这种个性让他日后成为无数人心中的英雄。他不爱做家庭作业,而是把时间花在写作和在练习簿上画画上。他的想象力异常超群,同学们甚至在教室里传阅他画的《每日嚎叫》,扰乱了课堂秩序。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