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类
  • 所有分类
  • 电子书
  • 电子杂志订阅下载

热锅上的家庭

  以往,我们把心理问题归咎于个人、创伤和原生家庭,试图站在个人的角度突破创伤性经历和童年问题。
可这本书告诉我们,家庭就像一个小宇宙,自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当心理问题、家庭问题出现时,人不必也不应孤军奋战,要和每一位家人一起解决问题。
作者用生动细腻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了布莱斯一家是如何在治疗师的引导下找对方向,化解家庭危机的。借由书中家庭所面临的危机,作者带我们揭开了家庭治疗的面纱,也向我们解释了家庭中存在已久的制衡力量、三角关系以及原生家庭的影响等诸多问题。
本书自1978年成书以来,在全美掀起了广泛讨论的热潮,是家庭心理治疗领域极具影响力的作品。

编辑推荐

  ★李松蔚重磅推荐,40周年经典再临
北京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清华大学心理发展指导中心讲师、知乎大V李松蔚老师重磅推荐,樊登读书会收听收看量破2000万,40年长销不衰,原生家庭经典著作蕞新纪念版。
★汇聚绝大部分家庭问题,完整案例铺排让读者“亲历”变化
封锁内心、不擅表达情感、一心扑在事业上的丈夫,经历丧偶式育儿、怀疑人生价值的家庭主妇妻子,夹在父母中间左右为难、时不时上演离家出走戏码的替罪羊女儿,因父亲缺位而迷惑自大的儿子,一心想让家人别再吵架的小女儿……这一连串看似无解又牵一发动全身的问题竟在两位治疗师的调停运作下逐渐脱解,而经由对来龙去脉的细致记叙,读者当然能够亲眼见证其间的种种曲折和转机,不错过值得玩味的细节。
★小说式行文,情节跌宕起伏、紧凑吸睛、反转连连
从离家出走闹自杀的女儿,到貌合神离的夫妻,再到父母双方的原生家庭……你以为问题基本解决了,却发现那不过是暴风雨前的喘息;你以为这个家难逃分崩离析的命运,黎明前的曙光却不期而至。
★重新定义心理治疗,颠覆对家庭的认识
传统个体心理治疗从“有问题”的人入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也是很多原生家庭问题无法很好解决的原因,而本书从家庭系统出发,不放过每一个家庭成员,站在整体的高度解决问题。
★通俗之外的严肃——家庭治疗入门书
卡尔•惠特克是家庭治疗领域大名鼎鼎的先驱,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探索家庭治疗。本书既能引发普通读者对家庭的思考,也提供了必要的理论知识和对家庭治疗技巧的探讨,相信也会让对家庭治疗感兴趣的专业读者收获不小。

作者简介

  【著者】
奥古斯都•纳皮尔,1938年生于美国佐治亚州,北卡罗来纳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曾在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跟随卡尔•惠特克实习,他们后来由师徒关系发展成为合作关系。后任职于威斯康星大学精神医学系,并参与了儿童与家庭研究计划。目前在亚特兰大负责一个家庭治疗工作室,经常与同样是心理治疗师的妻子一起为一些家庭提供治疗。多年来一直在为一些专业报纸撰写文章。
卡尔•惠特克,1912年生于纽约,雪城大学医学博士,在路易斯维尔大学接受精神医学训练。1955年参与开办了亚特兰大精神病诊所,开始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并研究他们的家庭。1965年成为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精神医学教授,在那里工作直至1982年退休。曾在很多权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并参与编写了多本心理学教材。
【译者】
李瑞玲,台湾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曾任东吴大学心理学系主任、东吴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影评人、电视节目主持人。现任教于东吴大学心理学系。

目录

封面
版权信息
献词
推荐序一 在一个崭新的世界里
推荐序二 家庭治疗之前世今生
推荐序三 经得起考验的家庭
译序 解开心锁,奔赴明天
自序
人物介绍
第1章 结构之战——家庭对治疗师的试探
1.1 情况紧急的家庭
1.2 他为什么缺席?
1.3 企图自杀的女儿
1.4 结构之战
第2章 治疗开始——谁是罪魁祸首
2.1 从父亲开始——去除父亲的疏离感
2.2 谁是这场家庭舞蹈的主角
2.3 小女儿泄露全家的苦痛
2.4 日渐疏离的夫妻关系
2.5 剑拔弩张的母女关系
2.6 母亲、女儿与父亲间的三角难题
2.7 直探争吵根源
2.8 不要把争吵带回家
第3章 源起——在家人之间流动的电流
3.1 姑且一试,接受家庭治疗
3.2 心理分析简介
3.3 角度偏差——心理分析的谬误
第4章 系统的概念——全家人都有份
4.1 相互牵引的家庭系统
4.2 不快乐的人来自充满压力的家庭
4.3 家庭治疗简史
第5章 主动开始——家庭是否有奋斗和尝试的意愿
5.1 谁来打破沉默的僵局
5.2 无法交心的父女对谈
5.3 令人痛苦的冷静理性
5.4 放弃不管用的旧教条
5.5 三角关系拯救婚姻
第6章 基本的冲突——分离和亲密,能分也能合
6.1 家庭是隐密的小型系统
6.2 一般家庭的共同模式
6.3 辅助治疗系统的示范
第7章 外祖母的阴影——母亲是原生家庭的受害者
7.1 沮丧挫败的母亲
7.2 外祖母的怒气与挑剔
7.3 受伤自贬,无力管教
第8章 面对婚姻——情感转移是夫妻关系的隐形杀手
8.1 性在家庭中的影响力
8.2 发怒的丈夫变成母亲
8.3 停止彼此心理治疗的游戏
8.4 拒绝对方“帮帮我”的需求
第9章 局部的解决——保护父母的婚姻,母女再起冲突
9.1 根深蒂固的旧三角关系
9.2 神秘莫测的争吵
9.3 克劳迪娅,别走
9.4 女儿,再扮一次替罪羊
第10章 暂停治疗——停止替罪羊的游戏
10.1 重新发展新的语言多权力系统
10.2 治疗告一段落
10.3 尊重和支持家庭的独立自主
第11章 潜藏的危机——外遇是夫妇共谋的婚姻出路
11.1 累积压抑的婚姻假象
11.2 夫妇共同密谋外遇
11.3 原生家庭对婚姻的影响
11.4 共生束缚逐步显现
11.5 外遇背后所隐藏的含义
第12章 重返治疗——又一个孩子成了父母的替罪羊
12.1 子女该听谁的话
12.2 又一个替罪羊
12.3 夫妻害怕坦诚相待
第13章 愤怒——丹的自我膨胀,老医生陷入搏斗
13.1 丹居高不下的心态
13.2 父亲拒绝当长辈
13.3 卡尔的愤怒
13.4 父子关系再定位
第14章 治疗的时机——家庭肯冒险,治疗师纵身投入
14.1 家庭瞻顾犹豫
14.2 治疗师投入出击
14.3 举足轻重的辅助治疗
第15章 冲突的过程——害怕付出与害怕独立的婚姻
15.1 妻子的绝望与愤怒
15.2 陷入僵局的争吵
15.3 放弃指责怪罪
15.4 找回失落的自我
第16章 卡罗琳——爬出谷底发现自我的妻子
16.1 大卫流露温情
16.2 放弃共生,迈向独立
16.3 冲出谷底,找回自我
16.4 新工作的困惑
16.5 重新塑造婚姻观
第17章 痛苦的抉择——离婚,剪不断理还乱
17.1 期待落空,关系终止
17.2 离婚是预谋的结局
17.3 冲破僵化,长大分离
17.4 原生家庭加入面谈
第18章 大卫——拼命讨好的儿子,隐形的替罪羊
18.1 互相威胁的默契
18.2 分离的经验
18.3 转机乍现,却到尽头
18.4 原生家庭的遥控
18.5 邀请祖父母来参加面谈
第19章 大卫的家庭——亚瑟和伊丽莎白的夕阳婚姻
19.1 原生家庭的人际关系
19.2 活在父母的阴影下
19.3 祖父母的原生家庭
19.4 夕阳无限好,不轻言放弃
第20章 结束治疗——妻子接纳沮丧,丈夫享受感性,孩子各奔前程
20.1 交叉使用不同的治疗方式
20.2 让沮丧出来
20.3 离开家庭,互相独立
第21章 讨论——谁来治疗,谁做治疗
结语
参考书目

媒体评论

  ★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家庭互动、婚姻对家庭影响以及家庭治疗对人际关系有何助益的新视角。
——《今日心理学》(美国专家心理学杂志)
★如果你备受婚姻、孩子和自身问题的困扰,如果你在接受心理治疗或觉得孤立无援、烦恼无处诉说,那这本书将为你提供一个全新的、很有价值的参考。
——《纽约时报书评》
★这本书展示了整个心理成长的过程,开拓了一条改变日常生活方式的新道路。
——《洛杉矶时报》
★引人入胜,极具可读性。
——AmericanJournalOfPsychiatry(美国精神病学杂志)

前言

  自序
本书始于我追随威斯康星大学精神医学教授兼家庭治疗师卡尔·惠特克受训的末期。进入精神医学系,一是为了向卡尔学习,二是为了完成实习课程,那是取得北卡罗来纳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学位的最后一关。在研究所就读期间,家庭治疗就是我的主要兴趣,我很庆幸能有机会和一位老练、广受敬重的家庭治疗师一起研究。博士后研究奖学金使我得以继续受训一年,而卡尔也慷慨允许延长我的实习年限,因此共获得了两年丰富的实务经验。
同许多医学院一样,威斯康星重视一项古老的传统:鼓励医学系教授开设小规模的私人治疗室,以便及早发现课堂理论在实际运用时会有哪些困难。卡尔的私人治疗室还直接作为教学之用。虽然我参加过多次研讨会,自己的个案也接受过一些督导,但受益最多的训练还是在卡尔的私人治疗室中,作为他的辅助治疗师与许多家庭接触的时候。那些经验就是这本书问世的原动力。
这些面谈带给我极大的震撼:有些强烈感受来自卡尔的临床技巧和他自身的魅力;有些来自那些想要扭转命运的家庭的动人努力;有些则似乎来自我和卡尔在治疗中的合作。有许多同行专家对家庭治疗极有兴趣,可是外行人对这一充满刺激的新领域却所知有限。于是我希望将受训期间对一些家庭变化的观察记录下来。
起初,我反复聆听和卡尔一同主持的面谈录音带,还研究了卡尔在一些培训机构进行咨询面谈的录影带。埋首于一堆谈话当中,我感到既着迷又气馁。我很快便陷入错综复杂的梦魇里,努力尝试描画面谈中各人声调的细微变化、用字遣词的特性,以及过程中各个事件的复杂次序。仅一小时的面谈,我就写了五十页之多,并仍旧觉得自己将资料处理得不够深入。我过分专注于细节,以至于完全忽略了家庭治疗过程中的发展和戏剧性。
于是我回头再看资料,试图捕捉家庭治疗的那种“感觉”。我选定了一个家庭,仔细研究治疗过程的录音带,开始凭记忆下笔,并参考其他案例的情节来阐明家庭治疗的过程,我加入了一些段落和章节来解释案例以及一般家庭治疗的方法。故事大纲取材自一个真实的个案,并获得相关人士同意予以改写,但整个故事其实混合了许多家庭的治疗经验。如此,我认为这一结果比当初陈述“事实”的表现方式,更能准确地描绘家庭治疗。
这本书融合了我的许多经历。自己的专业生涯展开以后,我从卡尔的学生变成他的朋友兼同事。在我的私人治疗室里,我开始建立异于卡尔的治疗理念。不同的观点使我们的联盟越发充实丰富,而这本书的观点自然也随着我的转变而有了改变。
这本书多半采用的是我自己的观点,可能无法准确表现卡尔精妙而迂回的技巧。熟悉他的人,可能会觉得我并没有完整捕捉到他善用悖论、暗喻和幽默的技巧。造成这种遗漏的原因在于,我是通过自己的一双眼睛去观察的。卡尔和家庭成员谈话的时候,常关注潜意识的层面,而我倾向于意识的层面和“教导”。幸或不幸,这本书多半是我的用语。
尽管这本书由我构思和撰写,并得到了许多朋友的协助,但卡尔的理念是本书的真正基础。写作的过程中,他仍然一如既往地与我密切合作。我们共同草拟了那些概念性的章节,在修订时,他也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建议。
主编安·哈利斯是促成此书出版的一大功臣。她亲切愉快的声音支持我度过了沮丧的黑暗期。她像优秀的治疗师一样,不但指导我写作的专门技巧,还建议我忠于自己,帮助我找到最适合我的表达方式。她为原稿所花的时间和精力,远超出我想象中一个编辑该做的工作,为此我非常感激她。
很多朋友读了原稿后,提供给我很有价值的建议。其中包括我的妻子玛格丽特、我的学生以及大卫·凯斯,他是家庭治疗领域的同行,也是我和卡尔的好友。
最后,我要感谢辛迪·哈克特及其他精神医学系的秘书们,他们花了许多时间反复打字校稿。他们是这本书的第一批读者,特别感谢他们在校稿时辛勤不辍的热忱。
奥古斯都·纳皮尔
临床心理学博士

精彩书摘

  1.3 企图自杀的女儿
我可以感觉到眼下丈夫和妻子正在联手对抗我们,也意识到,从刚才到现在,卡罗琳并不只是在为她个人的观点和我们争论,事实上,这对夫妻早就在潜意识里一致同意了将焦点放在“有病”的女儿身上。他们对克劳迪娅的“担心”,并不是那么充满爱意,在关心的表面下其实潜藏着无情的攻击。他们谈到克劳迪娅时,她看起来很尴尬不安。
在面对家长指责我们拖延面谈时,多少都得打个圆场。我转向父亲大卫:“你可以说说看为什么不能把面谈延期到明天吗?如果真是那么紧急的话,我们可以找出时间见面。你是怕她会离家出走,还是怕她会自杀?”
“第二种情形就是我最担心的。”父亲说。
“对!”母亲也轻声附和。真是进退两难!给我们的选择是放弃对全家一起治疗的坚持,或是面对克劳迪娅自杀的可能性而不加理会。与这家人互动的时间越多,我们就越难避免开始治疗,可是除了尽力处理自杀的问题外,我们似乎别无他法。
“你说呢?”卡尔转向克劳迪娅,“你会自杀吗?”那女孩被这么直接的问题吓了一跳。她面色苍白,看起来既紧张又生气。
“我是想过。”她神秘的语调令人不得不追问下去。
“回答我的问题,”卡尔说,“你想自杀吗?或者说你觉得今天晚上有可能自杀吗?”
她脸上闪过一丝微笑,像远处的汽车突然反射了一下阳光。“现在不会,”她停了一会,“但我曾经想过。”

这本书怎么样?

点击星号为它评分!

平均评分 1 / 5. 投票数: 2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评分!成为第一位为此书评分。

资源下载
书名:热锅上的家庭
作者:[美] 奥古斯都·纳皮尔 / 卡尔·惠特克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0238909
豆瓣评分:8.7

评论0

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