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类
  • 所有分类
  • 电子书
  • 电子杂志订阅下载

外科的诞生

  知名关节置换手术专家,为400年外科学撰写危险又迷人的“深度传记”在过去的300代人当中,只有最近的5代人才享有现代医学带来的福祉,而在此前医生的“照护”几乎毫无帮助,甚至可能致命。只有最近50年里,我们才凭借移植对身体进行“以旧换新”。外科手术从何处诞生?下一项具有突破性的、彻底改变人类生活的外科技术会是什么?大卫·施耐德医学博士以自身亲历的鲜活手术室故事,切入从古希腊到21世纪的外科学历史。文艺复兴以来杰出而疯狂的医生,凭借其勇气、耐心与想象,剖开人体,探索疾病的成因、认识细菌和感染的由来,用外科技巧干预人的生命进程。今日的医生重访医学先驱的时代,见证这些孤独天才的人生。20世纪以来外科学的重大突破,则不仅停留在知识探索的层面,也关系到医疗设施的变革,医疗器械的产业化和医疗保健制度的突飞猛进。这些共同促成了施耐德医生最为熟悉的领域——植入手术的革命。一百多年前的人类很难想象,以合金替代磨损的关节,用小巧电子装置维持心脏跳动,甚至在大脑中放入电极,调节我们的神经。而今体内植入物遍及全球,仅在美国一年的植入性手术超过1700万例。未来我们将很难找到一个身体中不存在植入物的现代人。外科学的进步从未停止,能够植入我们身体的新零件也不断增加,未来的手术将如何重塑我们的身体,改造我们的功能,延长我们的寿命?“半机器人”时代会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吗?

编辑推荐

  1. 业内知名的移植手术专家,撰写丰富的外科医学历史,真实的医患故事:作者拥有20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花费超过10年时间搜集文献史料、实地走访古代医学院与博物馆,并多处采访医疗业巨头,创作了一本细节翔实、综合全面的医学史科普。以一段鲜活感人的真实手术室故事开头,回顾医学400年的重要主题。 2. 21个章节讲述医学历史上大众感兴趣的数个主题:古希腊、古罗马人如何认识人体器官和体液?人体解剖如何在文艺复兴时代重新兴起?科学家是如何发现病菌、细胞的微观世界的?现代的外科手术为什么能够安全、无痛地修复我们的身体器官? 3. 未来的外科手术将如何影响我们的生命?科学与医疗保健制度的巨变,让移植手段修复人体成为可能。从合金骨骼、假牙到人工耳蜗,再到心脏起搏装置,我们几乎找不到不需要体内植入物的现代人。当外科手术的这一“技术奇点”来临,我们是否会像科幻电影中那样,成为半是机器半是人类的“赛博人”? 4. 书中重点关照了引领人体探索的医学先驱,创造了人体解剖图解的维萨里、血液循环理论的奠基人威廉·哈维、抗生素的发明先驱弗莱明,不仅有这些名垂青史的成功典范,也有在历史阴暗角落里默默无闻的失败者。

作者简介

  芥川龙之介(1892—1927),日本近代文学大师,与夏目漱石、森鸥外鼎足而立。35岁时,芥川龙之介逝亡,震惊日本文坛。好友菊池宽为纪念他所设立的芥川奖,已成为日本纯文学的至高奖项。芥川龙之介一生创作短篇小说148篇,另有小品、随笔、评论、游记等,独步日本文坛。其作品贯穿着对人性利己的剖析、对丑恶现实的鞭挞,篇幅虽小,所涉甚大。其作品的艺术表现力极强,至今仍保持着鲜活的生命力和艺术美。代表作有《罗生门》《竹林中》《鼻子》等。
文洁若,知名翻译家,萧乾先生夫人。195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语系,她长期致力于日本文学的翻译和研究,是中国翻译日文作品最多的人。日本作家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等的作品,很多都是经由她之手被引荐给中国读者。2002年11月,日本政府授予文洁若勋四等瑞宝章。

目录

封面
版权信息
前言
序章
第一章 困境
第二章 纸张、先知和印刷机
第三章 维萨里与《人体构造论》
第四章 科学的崛起
第五章 哈维与亨特
第六章 病理学
第七章 病菌
第八章 抗生素
第九章 麻醉
第十章 择期手术
第十一章 钴铬钼合金
第十二章 疏忽与享有权
第十三章 设备许可
第十四章 医疗产业园区与医疗器械
第十五章 心脏外科
第十六章 外科学的专科化
第十七章 植入革命
第十八章 运动医学的诞生
第十九章 计算影响
第二十章 脑植入物
第二十一章 半机器人的未来与“电智人”
致谢

前言

  “施耐德医生,我是凯伦·兰伯特,从伯利兹给您打电话。几年前您曾经治好了我的肩膀,现在我遇到了十分紧急的情况。”电话线那头的声音时断时续,但是我能听出是美国中部口音。“我和我丈夫正在外面旅游,两天前在索道滑行的时候他的保护带断了,结果他从20英尺[1]高空摔下来。我先生不仅肘关节脱位,同时骨折端还刺穿了手臂。”
凯伦接着解释道,她的丈夫马克被送往附近城镇的一家小医院,但自从他入院48小时以来,她还没得到医生的允许去探望。当地医生给马克的肘部复了位(将关节与断骨固定),但收效甚微。她惊慌失措地向我请求帮助,将她的丈夫从简陋的医务室中解救出来,并将他送回美国。
我和团队立即行动起来,与当地一家空中救护公司合作,让他们帮忙在次日用配备护士的私人飞机将他运送到丹佛。救护车在丹佛国际机场与他们会合,将他送到我所在的一级创伤中心,接着我们在凌晨2点准备好了紧急手术。

精彩书摘

  第六章
病理学
虽然我们切入身体内部,但是我们看到的仍是事物的外在,只不过创造了新的表象以供观察……大自然倾其所能,使身体各部分的运作隐秘而微,我想即使借助显微镜或者其他发明,也没有人可以参透其中之奥妙。
——约翰·洛克
堪萨斯大学冷冰冰的太平间仍然令我感到忐忑不安,尽管我是一位经历过二十余次尸检的老手。在即将升入医学院三年级的时候,我申请到世界一流病理学家与研究专家克拉克·安德森医学博士的骨科研究实验室的奖学金,于是我选择去他的实验室做研究。除了研究癌细胞系和骨形态发生蛋白(BMP,一种引发和控制骨生长的信号传导物质),我还负责与安德森医生一起进行尸检。此时此刻,正值深冬,我被叫到太平间,调查当地一名牛奶送货员的死因。
太平间与解剖实验室完全不同。医学院一年级时,我们渐渐习惯了解剖室里的尸体——在一连几个星期的解剖过程中,散发着防腐剂气味的尸体的僵硬结构会慢慢地呈现出来。有段时间,我和另外两个解剖助手每天要按照解剖手册的指导说明,对一具74岁女性尸体的某个特定解剖部位进行探查。随着时间的流逝,被70具尸体包围的新奇感不见了,对他们背后的故事和人格的疑问也逐渐消失了。
来到太平间,我看到一名中等肥胖、体态健壮的38岁送货员,全身赤裸地躺在不锈钢尸检台上。尸检室有三张结实的工作台,专为尸检解剖而设计,每张工作台的中央台面都布满凹孔,台面四周设有水槽,槽内水流可以冲走血液、体液以及被感染和被污染的残留物。尸体被安置在中央台面上,病理科医生可以通过脚来控制录音设备和麦克风,记录他在尸检过程中给出的意见。
与每家医院的太平间一样,这个工作站也位于与世隔绝的地下室,远离来往的人流和诊区。当你身处这鲜有人至的环境,即使是在白天,内心也会充满孤独感和恐惧感;再想到死尸就存放在冷藏柜中以便随时检查,这种感受会变得尤为突出。在医院深处,空气中弥漫着不祥的寂静,耳边回荡着尸检台上单调的冲水声,这里没有对生命的挽救,只有对死亡的解释。

这本书怎么样?

点击星号为它评分!

平均评分 5 / 5. 投票数: 1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评分!成为第一位为此书评分。

资源下载
书名:外科的诞生
作者:[美] 大卫·施耐德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ISBN:9787521731576

评论0

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