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类
  • 所有分类
  • 电子书
  • 电子杂志订阅下载

拉下百叶窗的午后

  这是布雷特·安德森的私人回忆,也是传奇英伦乐队山羊皮的完整历程。
摇滚乐队总是容易走上同一条老路,重复相似的故事。布雷特·安德森在这本他曾说过不会写的书里呈现了风格迥异的叙事。从20世纪90年代横空出世,到2003年宣告解散,安德森在书中历陈了山羊皮乐队生涯的重要时刻,并以坦诚的态度评述了乐队的成与败。对于音乐产业与流行文化,他也做出了极富洞见的评论。
在乐队生活之外,安德森也回望了自己曾经支离破碎的生活,他潜入内心深处,向我们展现了真诚、犀利而敏感的自我。

编辑推荐

  ★全球极具影响力的乐队山羊皮主唱亲述乐队生涯 唤醒一代人时代回忆
山羊皮的音乐是一代人的集体回忆,抓耳的旋律、魅惑的形象、主唱安德森独特的唱腔都已成为不可磨灭的经典。本书是对山羊皮乐队历程的一次回溯,亦是一次颠覆。随着安德森的讲述,曾经的回忆被一一唤醒,我们会看到山羊皮跌宕起伏的乐队生涯,看到90年代轰轰烈烈的英伦摇滚运动,更会看到从未被讲述过的幕后故事,乐队成员失和的伤感往事,以及安德森对乐队成败的深刻反思。
★深度剖析音乐产业生态 每一个热爱音乐的人必读的诚意之作
布雷特·安德森曾说这是一本他不想写的书,而最终促使他写就这部作品的动机,是他希望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揭示音乐产业运转的真相。他在书中讨论了盛名之累,伪造人设至痛,并扩展至当下独立音乐人的处境,乃至在社交媒体投下的巨大阴影中,音乐是否依然重要等诸多问题,发人深省。
★知名DJ张有待作序,摩登天空创始人沈黎晖诚意推荐
有待和沈黎晖不仅是中国音乐圈内的资深人士,更共同推动了山羊皮乐队首次来华演出,由他们向中国读者推荐这本书非常具有纪念意义。
★英国多家媒体好评 读者诚挚推荐
安德森以优雅的文笔和真诚的语气献上了这部重量级作品,获得《卫报》《泰晤士报》《观察家报》等多家媒体好评,亚马逊和Goodreads读者也给出四星半的高分。

作者简介

  布雷特·安德森|Brett Anderson
英国颇具影响力的摇滚乐队山羊皮乐队主唱。
1967年出生于伦敦与布莱顿之间的无名卧城。1989年组建山羊皮乐队,从此开启了一段如过山车般的疯狂岁月,安德森在本书中回顾了这段“从奋斗到成功到自我毁灭,最后回到原点的旅程”。

目录

献给
安德森先生与我
第一部分
我曾说过不会写的书
明天的炸鱼和薯条纸
狗屎和钻石
病恹恹的南方孬种
比被议论更糟糕的唯有不被议论
风格即省略的艺术
希思罗的早餐
本我与人设
第二部分
毒树
我们抛下了自己唯一独特的东西
我们相爱,我们倦了,我们继续前行
生命中什么事都可能发生,尤其是无事发生
第三部分
每个爱过我的人都曾失望过
蹲尾人
听起来就像那该死的蓝精灵
去他家里,杀了他的猫
第四部分
安静的毁灭
衰老的小甲壳虫转啊转,直到缠死在钉子上
它死在青葱六月的白色时辰
我们不必活成这样
第五部分
我溺死在鼓声敲响的农田
五命悬一线
唯有爱能活得比我们更久远
注释

媒体评论

  一份引人入胜的私人记录,讲述了一支独一无二的英国乐队戏剧化的故事。
——尼尔·坦南特(Pet Shop Boys乐队成员)
安德森近年来成绩斐然,《拉下百叶窗的午后》又是一座新的里程碑。
——《卫报》
诚挚动人……安德森的文字就和现实生活中的他一样:犀利、无保留、敏感。
——《观察家报》
我读过几百本摇滚传记,这一本比它们绝大多数都要好太多。它以一种自嘲的姿态,对作者的经历以文字进行了剖析。
——英国亚马逊读者评论

精彩书摘

  肮脏的灰色运河水轻轻拍打着冯尚公主水上餐厅(Feng Shang Princess Floating Restaurant)的边沿,我们四个人在摄政运河的纤夫小道上会合,嘟哝着打了几声招呼,然后拖着脚步走进装饰华丽的餐厅里面找位置,准备完成一次乏味的拍摄工作。现在是午餐时间,已经有几小桌就餐的客人围坐着在吃点心,房间角落点着东方风格的橘色大灯笼,摇曳的灯光照亮了满屋子装饰的微型武士俑和龙的图案。当时我们还不知道,这个浓艳诡异的舞台将成为我们最后一幕的布景:这是我们四个人最后一次共处一室。
穿过伦敦,沿着基尔伯恩大路笔直向前,最后来到大路破败的尽头,路两边排列着开泰基连锁店(Chicken Cottage)和张贴着“特惠越洋电话”广告的小商店,石头大师录音室就坐落在几个带轮子的黑色大垃圾桶和停车场后面。正是在这个激荡着张力和创造力的场所,我们完成了《狗·人·星》的录音。整个过程矛盾重重,又不乏灵光乍现的时刻,这是山羊皮以当时的阵容做的最后一张专辑。那些日日夜夜自有一种抑扬起伏的脉搏,合着那自然的节奏,我和伯纳德如同两辆擦身而过的列车,分别占据了一天的两端:他选择在早上和下午埋首于错综复杂的吉他加录,将夜晚留给我;而我则在黑暗的掩盖下像吸血鬼一样潜进门,开始我的夜班值守。不消说,艾德自然是被塞进了我们俩遍布裂痕的紧张关系中间,被迫充当和事佬,化解显而易见的不安。他硬着头皮担负起吃力不讨好的任务:竭力将碎掉的部分粘回去,或者至少阻止事态继续恶化。
艾德自然会尽量婉转,通过他反馈给我的信息杀伤力总会有所减弱,然而从他的话里我还是渐渐拼出了一个印象:伯纳德似乎感觉被困住了,他患上了幽闭恐惧症,被锁在他的角色里极其不幸福。他显然不再像以前那样爱自己的乐队了。我记得我对此的反应很是复杂:有对前路的焦虑、此起彼伏的失望与悲伤,还有被背叛的噬骨之痛,如此种种滋味混在一起,让我的感情变得摇摆不定,情绪变化无常。然而这些情绪有时候又会被一股匪夷所思的自大狂倾向抵消——那是一种怪异的期待感,期盼看似避无可避的变革赶紧爆发,掀翻一切。我猜听天由命是当时的我呈现给乐队队友、经纪人和唱片公司的印象,表面上我装出坦然自若、气定神闲的样子,私底下其实不安又害怕,却又无法成熟地承认这一切。我和伯纳德的决裂肥皂剧难免会淹没整张专辑的叙事,因为整个过程感觉极其消耗能量,也太令人窒息,是深埋在专辑起源里的一个让人无法视而不见的要素。正是这样的闹剧搭起了整部作品的框架,使它诞生在有血有肉的人类环境,为本质是抽象艺术的音乐带来了更加具象的元素。它们赋予了专辑一个背景故事,一个镜头,让人们得以通过该镜头观看并解读歌曲。然而在无处不在的私人事务之外,我们还有安静严肃的工作要做;即便个人关系已风雨飘摇,我们还有一张唱片有待完成。到了这个时候,我想艾德大体上已经学会了信任作为艺术家的我们,在创作上开始越来越放手让我们自由去干,任由作品的质量去掌控唱片的方向。个中原因之一大概在于,无论个人关系如何,在创作上我们依然很幸运地处在尼尔·坦南特所说的“帝国阶段”,即一支乐队在玩得游刃有余之后就会进入的一段神奇时期,感觉好像做什么都不会出错,也没有任何质疑和重塑的必要,创作全凭直觉且劲头势不可当。所以让我郁结的根本原因不过是:我们本该用于创作、用来推动自己进步和成长的精力白白浪费在了看似琐屑且不必要的内斗上;还有,我们费尽千辛万苦才有了今天,却如此轻而易举就要弃之如敝屣,一想到这个事实我就忍不住发狂。不可否认,我们之间偶尔也会出现看上去很有凝聚力的时刻,譬如伯纳德在《我们两个人》里的华丽钢琴演奏,还有他永远启发人心的音乐才华以及不知疲倦的完美主义追求,但这一切都像是裹着一层薄薄的芒刺,像被包在一团瘴气般的焦虑里,我们时刻战战兢兢,生怕碰到一点就着的导火线,同时感觉到一种破灭的宿命正在尘埃落定。

这本书怎么样?

点击星号为它评分!

平均评分 5 / 5. 投票数: 1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评分!成为第一位为此书评分。

资源下载
书名:拉下百叶窗的午后
作者:[英]布雷特·安德森(Brett Anderson)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 9787559653789
豆瓣评分:9.3

评论0

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