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类
  • 所有分类
  • 电子书
  • 电子杂志订阅下载

学会看病

 

《学会看病》从认识自己的身体到认识医疗体系,从挂号、治疗到手术、住院,从看病治病到养生保健,从思考现实到展望医学未来,让你快速定位看病就医的关键步骤。

如果可能,每个人都希望一辈子不和医院打交道,但就算身体再健康的人,也免不了会有个头疼脑热。与其逃避,不如提前做好准备,了解医院、医生等这些你必然会遇到的“朋友”。

作为没有接受过医学训练的普通人,你在看病就医的过程中,一定遇到过各种各样的困惑。比如,生病去医院究竟该挂什么科?普通号、专家号、专家门诊应该如何选择?传染病来袭应该怎么做?做手术、住院的流程是怎样的?应该怎么选择体检项目?这些医生经常被患者问道的问题,都会在《学会看病》中一一得到解答。

除了看病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你还可以从书中了解到医学发展史中有趣的小故事、冷知识,更加全面地了解医院、医生,并从中学到很多医学常识。

 

编辑推荐
● 看病就医基本流程全方位大解析!让进了医院不知道怎么看病的人马上会看病、看好病!

一本书彻底搞懂看病就医全流程,让一进医院就被搞晕的你,轻松厘清从挂号、治疗到手术、住院的就医全部基本操作!

● 有趣又有料的医学故事,让医学知识寓教于乐

医院都是怎么命名的?医生真的能边做手术边听歌吗?遗传病是怎样按照性别来遗传的?为什么我们还不克隆人?篇篇“爆款”文章,将复杂的医学知识讲得清晰、易懂。

作者简介
徐昊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治医师,华中科技大学与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联合培养医学博士。

● 曾在国内外多家知名院校交流学习,发表多篇英文学术文章,深谙中美医疗现状。

● 积极科普医学知识,通过知乎、抖音号“Dr. X”和微信公众号“Dr. X的医学江湖”,关注个体就医感受,分享健康干货知识。

精彩书评
如何看病既是知识也是能力,徐博士的习作通俗易懂,能让您很快掌握基本医疗知识。《学会看病》是一本实用性很强的好书!

王占祥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健康人都把生病当成一种非常态,从而理直气壮地忽视看病的常识。其实,疾病防治、医疗用药是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科学知识,甚至是生存技能。在健康越来越重要的今天,我们既要有“健商”,又要有“医商”,二者是一脉相承的。

赵红

健康界传媒创始人

科普是一个技术活,把复杂的事情讲清楚、讲明白并不容易。除了专业知识,科普作家还需要有一定的文字功底和与人沟通的能力。《学会看病》是一本优质的医学科普书,既有医学故事,又有科学知识,关键还挺有趣,相信能吸引大家一直读下去。我很欣赏作者开放、平和的心态,面对很多有争议的话题都没有走极端,而是从事实出发,尝试与读者沟通和交流。很高兴能向大家推荐这本有趣、有料的好书。

李治中(菠萝)

知名科普作家

我认识徐昊医生,源于他的一篇“爆款”文章。有幸与他结识后,我时常阅读他的作品。看得出这些文章里包含着一位临床医生的有趣灵魂,希望你也能喜欢。

刘淼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副主任医师,“淼哥故事会”创始人

本书虽然内容多,但读起来一点都不累。徐昊医生在给大家传达知识点时,把众多的医学故事穿插进来,或新奇,或曲折,或颠覆,始终满足着你的好奇心。这些故事不仅把医学的发展脉络和作者对医学的认识串了起来,还将看病的具体知识融合了进去,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既了解了医学常识,也知道了怎么去看病。

孔令凯

儿科医生,科普达人

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人会无缘无故地患病,更没有人会莫名其妙地突然陷入绝境,只不过是我们没有注意到身体早已发出的求救信号罢了!《学会看病》这本书里有你需要知道的健康常识,能让你更懂自己的身体。

最后一支多巴胺

急诊科医生,科普达人

如果医生和患者的“和谐之墙”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来铸就,那么双方都需要对对方有更多的了解。作为一名外科医生,徐昊老师不仅用他的双手为患者实施了成功的手术,还用他的文字为更多对看病就医毫无头绪的人们和医疗界的同行,提供了有用的知识,带来了深刻的思考。

飒姐

妇产科医生,“丁香妈妈”签约专家

医学科普是一项枯燥却很重要的工作。Dr. X用他细腻的笔触和广博的学识,生动地告诉了我们如何在当今这个复杂的社会中正确而有效地求医看病,z大化地保障自己的健康。

咖喱鸡

外科医生,科普达人

目录
推荐序 我曾经是一个不称职的医生(田吉顺)

Part 1 看病之前:你的“医商”够吗

01 为什么社会进步了疾病并没有消失 /003

02 医院是怎么来的 /009

03 什么样的人才算是医生 /016

04 向医生朋友求助要注意些什么 /024

Part 2 看病之时:哪些误解是必须纠正的

05 如何选择体检项目 /029

06 受了外伤看内科?到底应该怎么挂号 /036

07 如何让你放心地把药吃进肚子里 /052

08 打什么针最疼 /061

09 如何选择感冒药 /070

10 如何简单区分“需要赶紧去就医的头痛”和“痛着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头痛” /076

11 传染病来袭时,我们该怎么做 /081

12 突发意外时,哪些急救技巧既简单又有效 /089

13 献血时有什么注意事项 /098

14 当医生说法不同时,你该听谁的 /105

Part 3 不得不手术时:我们该如何面对恐惧

Part 4 看病之外:你了解的信息是科学的还是道听途说的

Part 5 明天之前:我们能否对抗衰老、疾病和死亡

精彩书摘
如何选择体检项目

体检已经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如升学体检、入职体检、每年的常规体检等。

对于发现疾病来说,体检当然有作用,这是毫无疑问的。假如每天都体检一次,肯定能最及时地发现疾病,但这显然不现实。人们都试图尽早发现疾病,并且减少时间、经济乃至身体上的消耗,但其实寻求这二者之间的平衡才是体检的目的。

然而现阶段,体检已经成为门槛极低、利润极大的医疗领域的“香饽饽”了。你会经常看到价值888元的深度体检套餐,1888元的豪华体检套餐,3888元的奢华体检套餐,还有8888元的至尊体检套餐。

这些“奢华至尊”的体检套餐真的可以带来健康吗?另外,应该多久体检一次?哪些体检项目才是最有价值的呢?

哪些体检项目应该避开

1. 肿瘤标志物检测

大多数肿瘤标志物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不够高。指标异常不代表一定有肿瘤,指标正常也不能肯定地说没有肿瘤。

肿瘤标志物检测通常是疑似癌症患者的检查项目之一,或者用来监测癌症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对于常规体检来说,这项检测基本上没有什么意义。

2. 基因筛查癌症

市场上有一种针对普通人的基因检测,宣称“一滴唾液就能筛查出癌症”。强烈不建议把它作为常规体检项目。

基因检测只能提示一个人是否具有与癌症相关的基因变异,但目前我们能够清晰确定与癌症相关的基因变异还不多。有,患癌风险不一定明确;没有,也不能排除患癌的可能。

有家族遗传史的癌症高危人群,如美国著名演员安吉丽娜·朱莉,可以通过检测特定基因来判断患癌风险,从而请医生提供预防方案。但对于并不存在家族遗传史的朋友来说,这样的检测就纯粹是白花钱了。

3. 微量元素检测

这项检测并不能准确地反映体内的微量元素水平。另外,只要饮食均衡、出现生病等特殊情况后注意补充,孩子一般也不会缺乏微量元素。

早在2013年,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现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就已经明确规定:不宜将微量元素检测作为体检等普查项目;对违规开展儿童微量元素检测的医疗机构,依法依规处理。而仍然提供这项检测的机构,目的就只有一个——多赚钱。

4. 用X线胸片排查癌症

发热、咳嗽、怀疑肺部感染炎症时,X线胸片是一种简单、实用的检查方式。但如果把X线胸片作为常规体检项目,用来排查癌症就不那么明智了。实际上,胸片对早期肺癌的漏诊率比较高。这是因为在正位胸片上有很大一部分,肺部和心脏、纵隔等组织重合在一起,导致医生不太容易看到早期病灶。

5.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一个检查看到你全身的病灶”是体检机构在推荐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时经常使用的宣传语。

PET-CT可以说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端的医学影像诊断设备之一,对癌症分期、转移复发的鉴别,肿瘤预后评估和治疗方案指导等意义重大。但是,它在常规体检中的作用并不是很大。

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的统计,PET-CT在健康人群中筛查出恶性肿瘤的比例仅为1.3%,概率很低。因此,专家普遍认为,PET-CT并不适合作为普通的体检项目。

至于为什么有很多机构会推荐这项检查,是因为做一次PET-CT常常要花费近万元。

前言/序言
我曾经是一个不称职的医生

2007 年硕士毕业,我开始从事妇产科医生的工作。那时候,我已经取得了执业医师资格证并在医院注册,是一个合法的执业医师。但是,我真正开始反思医生这个职业和思考这份工作的意义,却是在5年之后。

2012 年,我的太太怀孕了。我以孕妇家属的身份,真正全程参与了一次孕产过程。一直到 2013 年初我的女儿诞生,我才愕然发现:一个孕妇所真正经历的和我每天工作自以为的竟然那么不同!然后我进一步反思了自己之前的从业经历,最终不得不痛苦地承认:过去的5 年多,我实在是太不称职了!

从准备怀孕开始,我的太太就非常紧张、焦虑。由于工作、年龄等各方面的因素,在某个时间段内怀孕、生孩子成了她那段时间最重要的“KPI”(关键绩效指标)。这时候我发现,我作为医生给出的哪怕是一个简单的建议,在她那里都可能是加重她焦虑情绪的重重的砝码。

更要命的是,孕妇的这种焦虑情绪不会随着怀孕成功而减弱;恰恰相反,随着孕周不断增加,检查项目不断增多,令孕妇紧张、焦虑的元素也在与日俱增。胎儿畸形筛查、妊娠期并发症……似乎每次产检总能发现一些令人担心的指标异常。后来情况严重到,每到产检的前一天,我的太太就会紧张得睡不好觉,生怕再发现什么新的异常情况。

除了情绪上的紧张、焦虑,孕期还会给孕妇带来生理上的改变和不适感。这时候我发现自己作为一个妇产科医生,除了告诉她“你有哪些问题”之外,在帮她改善生活质量方面几乎是无能为力的。很多时候,我知道某些做法可能会有这样的风险或者那样的可能,但应该如何避免、怎样改善呢?我发现我其实并不知道,我的有些建议甚至还是错误的!

在工作了5 年之后,我发现自己之前从老师那里学来的一些经验已经过时,甚至有些经验其实是医生出于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非为了患者的利益而给出的建议。在我太太怀孕之后,我才更加细致地去查阅了更多文献资料,才知道自己之前所犯的错误是多么愚蠢。而且我发现自己之前所做的工作,更多的只是在拿一些可能的风险来吓唬患者,并没有给出应有的支持。

医生的格言是“偶尔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而我经常拿“偶尔治愈”来做借口,却忽视了医生最重要的职责——“帮助”和“安慰”。

尽管如此,我的太太已经非常幸运了——她的丈夫就是妇产科医生。如果她有什么问题,可以马上得到答案;如果她要去医院做检查,有人会提前给她排队付好钱、挂好号,她自己就省去了焦急等待的劳苦;报告单出来之后,她不必再去排队看医生,可以第一时间从自己丈夫那里得到解答。

以上这些对于绝大多数孕妇来说,都是令人羡慕的“特权”了。她们不得不挺着大肚子一趟趟地跑医院、找医生,排队等待,茫然无措。然后最终从医生那里得到的诊断可能都不够发一条140字的微博,甚至连对错都不能保证,更不要说医生对孕妇生活和情绪上的关心了。而我,曾经就是那样的医生!

曾经的我作为医学生和年轻医生,深深地为医生这个职业鸣不平,认为社会对医生不公,医生付出太多、得到的回报太少,进而总是牢骚满腹、怨气丛生。直到经历了那段作为孕妇家属的时光,我才重新认清了自己的问题。医生确实有自己的苦衷,但是这个社会上哪个职业没有自己的苦衷呢?而在医患关系中,医生是占有资源的一方,也是这个关系中强势的一方。因此,医生才是缓解医患矛盾时需要做出最大努力的那一方。

人的天性决定了人总是从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以至于自身的不足会成为一个人最大的盲点。而只有在作为患者或者患者家属时,我们才有机会从外部视角重新思考自己作为医生的身份。

徐昊医生的这本书讲的是医学常识。在我看来,很多常识连医生都未必知道。这本书,最应该学习和反思的群体,恐怕是医生;而中国最应该被科普的群体,可能也是医生。

丁香医生医学总监

田吉顺

这本书怎么样?

点击星号为它评分!

平均评分 0 / 5. 投票数: 0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评分!成为第一位为此书评分。

资源下载
书名:学会看病:看病时一定要知道的35个问题
作者:徐昊
出版社: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4999109

评论0

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