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类
  • 所有分类
  • 电子书
  • 电子杂志订阅下载

中国古代的王权与天下秩序

  本书在清理学界关于中国先秦至隋唐时期对“天下”的不同认识的基础上,重新返回史料,检视唐代以及汉代“天下”观念的具体含义及其变化的轨迹。作者主要沿着两条线索展开:一是分析从先秦至唐代“天下”观念含义的变化,二是讨论这一观念落实为具体制度的过程,并选取两项重要的设置,即宫阙、华林园以及南郊祭天,来揭示古典国家观念如何形成国家制度,并具体发挥作用。从而揭示了天下观与天下政体结合的发展历程,提出一元化的天下型国家理念。同时又能考虑战国、汉代、六朝、唐代诸朝的时代特质,说明天下型国家如何受时代影响,但在时代变动之中仍有其不变的结构。本书涵盖领域广,内容充实而鲜明,视角独特,分析细密,新见迭出,富有启发性,不仅是研究中国传统天下观、中国古代国家形态不可不参考的力作,也对今天我们思考国家模式和实际秩序颇有启迪。

作者简介

  渡辺信一郎,1949年生于京都。1976年京都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东洋史学专业博士课程学分修满退学。曾任京都府立大学文学部教授、校长,现为京都市立艺术大学理事、日本传统音乐研究中心所长。
研究领域宏阔。从以农业经营分析为中心的农村社会史、以经费论为主轴的国家财政史以及围绕专制国家的社会编成、意识形态、礼制仪礼等诸多方面,对战国至隋唐时期的中国历史进行了多方面的深入探讨。
主要论著有《中国古代社会論》(青木书店,1986年)、《中国古代国家の思想構造——専制国家とイデオロギー》(校仓书房,1994年)、《天空の玉座——中国古代帝国の朝政と儀礼》(柏书房,1996年)、《中国古代の王権と天下秩序——日中比較史の視点から》(校仓书房,2003年)、《中国古代の財政と国家》(汲古书院,2010年)、《中国古代の楽制と国家:日本雅楽の源流》(文理阁,2013年)、《中華の成立:唐代まで》(岩波书店,2019年)等。

目录

封面
版权页
增订版自序
自序
序说 天下与王朝之名
第一节 天下之名
一、“有天下之号”
二、围绕“有天下之号”的论争
三、“天子以天下为家”
第二节 围绕“天下”的学说史
注释
第一章 天下的意识形态结构——以唐代中国与日本律令制国家的比较为中心
前言
第一节 唐代中国的天下
一、《通典》卷一七一《州郡典·序》所见天下的结构
二、作为实际支配领域的天下
三、生民论——天子权力委任论与以支配为目的的公共性论
第二节 日本律令制国家的“天下”
结语
注释
第二章 天下的领域结构——以战国秦汉时期为中心
前言
第一节 经学上的天下观念——扩张的天下观
一、《礼记·王制篇》的天下——方三千里的九州=中国
二、《禹贡》五服的今文经学说——方五千里=九州说
三、《周礼》九服、九畿说——方万里=九州+蕃国(四海)说
四、《禹贡》五服的古文经学说——方万里=九州+四海说
第二节 战国秦汉时期国家领域的扩张与天下型国家
一、战国秦汉时期国家领域的扩张
二、王充的天下=方万里与天下型国家
第三节 天下的外部世界——两种世界观念的形成
一、古文经学的世界观念
二、源自今文经学的世界观念
结语:中国古典世界观的形成
注释
第三章 天下观念与中国古典国制的成立
前言
第一节 天下观念的成立
一、天下观念
二、天下观念的成立过程
三、天下观念中社会统合的具体动因
第二节 中国的古典国制——以祭天礼仪为中心的礼法之成立
一、中国古典国制的整备过程
二、中国古典国制的成立
结语
注释
第四章 东汉古典国制的成立——汉家故事与汉礼
前言
第一节 中国古典国制的基础——王莽世纪与天下观念
第二节 东汉初古典国制的确立
一、东汉初国制再定位与诸儒、官员
二、张纯和曹充——再定位的核心
第三节 未完成的汉家礼制——“汉家故事”和“汉礼”
一、“汉家故事”——尚书旧事、尚书故事、汉家制度
二、曹褒的《汉礼》
结语
注释
第五章 宫阙与园林——三至六世纪中国皇帝权力的空间构成
前言
第一节 皇帝权力与天下的结构
第二节 宫城的空间构成与阙门
一、六朝太极宫型宫城的基本结构与特征
二、宫城正门及其诸装置
第三节 华林园与皇帝审判
结语
注释
第六章 古代中国的王权与祭祀——以南郊祭天礼仪为中心
前言
第一节 中国古代王权的二重性——天子与皇帝
第二节 中国古代的祭天礼仪
一、环绕都城的祭祀体系
二、唐代圜丘的结构——中国传统世界观的凝缩
三、祭天礼仪的程序
第三节 中国古代王权的正统性与祭天礼仪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索引
附录
【书评一】
【书评二】

媒体评论

  本书从独特的角度对中国古代国家的核心问题进行了细密的分析,是一部胜义纷呈的著作,无论从分析的视角、方法到结论,对于推动中国古代国家的研究无疑会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侯旭东(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

此书涵盖领域甚广,巧妙整合天命、疆域、公私等重大课题,揭示天下观与天下政体结合的发展历程,提出一元化的天下型国家理念。诚为天下观研究者不可不参考的力作,天下型国家概念必会产生深远影响。——游逸飞(台湾中兴大学历史系助理教授)

前言

  此次《中国古代的王权与天下秩序》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刊行增订版,使得拙著能够再次与中国读者见面,作为著者感到无上欢喜。在此谨向上海人民出版社及相关人士致以谢意。
下面先略记增订版刊行的经过。
本书的日文版初版于2003年7月由东京的校仓书房刊行,翌年8月重印。重印版很快售罄,现在已经买不到了。出版社校仓书房已于2018年6月倒闭。中文版经老友徐冲先生翻译,2008年由中华书局刊行。出版后颇受欢迎,于2012年重印过一次。这一译本包括重印版在内早已售罄,据闻出版社方面亦无加印的计划。
2019年春收到徐冲先生来信,得知上海人民出版社计划刊行拙著的中文版新版,希望与我商讨相关事宜。机会难得,我即提议将拙文《後漢における古典的国制の成立——漢家故事と漢礼》(原载《日本秦漢史研究》第16号,2015年11月)增补为新版第四章《东汉古典国制的成立——汉家故事与汉礼》,因其内容与第三章《天下观念与中国古典国制的成立》关系密切。徐冲先生则建议可将侯旭东、游逸飞两位先生为拙著中文版旧版所撰书评两篇作为附录收入。由此确定以增订版的形式刊行中文版新版。
本书中文版旧版曾在征得作者同意后,将王德权先生的大文《东京与京都之外——渡边信一郎的中国古代史研究》(原载《新史学》第17卷第1期,2006年)作为附录收入。这一用心之作在对日本战后的中国古代史研究进行总结后,详细介绍了我的古代史研究并加以评论。当时收入旧版主要是考虑对中国读者理解本书的研究史背景会有所助益。不过文中介绍的研究止于2000年左右,就我的研究生涯而言相当于前半部分,未及于进入本世纪之后的动向,故此次决定不收入中文版新版。欲了解20世纪后半期日本中国古代史研究动向之一斑的读者,敬请参看原载刊物或本书中文版旧版。
下面对本书涉及的基本概念从三个层面加以说明,提示本书的框架结构。敬请增订版读者指正。
第一,是作为本书标题的“王权”这一概念。王权一般指统治权,特别是意谓作为最高统治权的主权与其保有者。王权论即以解明统治权的主体及其构造作为目的。
在中国史的脉络中,作为具体统治权的保有者,可以举出夏殷周三代的王、西周时期以后的天子、统一秦朝以后的皇帝、唐代前期自太宗至于代宗的天可汗以及则天武后时期的转轮圣王。清朝的王权以皇帝/天子君临于中国本部,以可汗君临于蒙古、北方诸族,以转轮圣王君临于西藏。时代愈发展,对应于支配对象与领土/领域的多元性、多层面的扩张,中国王权的名称逐渐复合化,统治权与统治构造也发生了变化。这是中国前近代史的特质之一。

精彩书摘

  迄今为止,在世界历史中经历兴衰的各个社会与民族,在完成其各自所特有的政治统合后,都会以与各自的社会性、经济性、文化性基础相应的形式为这种统合形式命名。例如古希腊的“城邦”(polis)、突厥的“伊利”(il)、蒙古的“兀鲁思”(ulus)、日本的“国”(クニ)等。这些相当于今日之国家的称呼,在前近代中国当然也有若干存在。“国家”这一汉语词语自身即为其例。但是,国家这一汉语词语,在古代是意指皇帝个人或者首都的称呼,似与今天所谓的国家含义不同。
在中国的前近代社会,与今日之国家意义相当的汉语词语,还有“天下”一词。从战国时代起,天下就已经在确定的意义上被使用了,此后直到清末,都是作为从空间结构方面最为概括性的定义旧中国政治社会的称呼而出现的。
在日本古代社会中,天下也作为国家的称呼而被频繁使用。与几乎看不到用例的朝鲜古代社会相比,这是非常特别的现象,其与中国的用法也有很大差别。可以说明确天下观念的含义,在思考东亚古代社会的国家样态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从将“天下”作为前近代中国所特有的国家观念的立场出发,本章择取唐代中国作为中心素材,通过检讨与天下的空间结构及支配结构和公共性相关的论点,试图明确中国所独自创造的国家观念及其传入日本后的特色。

这本书怎么样?

点击星号为它评分!

平均评分 0 / 5. 投票数: 0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评分!成为第一位为此书评分。

资源下载
书名:中国古代的王权与天下秩序 (论衡·译注)
作者:(日)渡辺信一郎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8166578

评论0

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