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类
  • 所有分类
  • 电子书
  • 电子杂志订阅下载

口述历史开创者:唐德刚经典作品集.2

  本套书是海内外公认的史学大家唐德刚经典作品的合集,包含《从晚清到民国》《书缘与人缘》《史学与红学》《胡适杂忆》《历史的三峡》六部作品。内容涉及中国近代史上的众多历史事件和人物,史料丰富,文笔洒脱,题材稀缺,弥足珍贵,是了解中国近代史绕不过去的经典。
《从晚清到民国》:曲折动荡的长江三峡,是中国人的骄傲,也是中国自然史上的潮信地带。鸦片战争,揭开了十九世纪开始的中国两千年一遇的“社会文化大转型”现象的序幕。在史学大家唐德刚的慧眼中,“人文史观”一如“自然史观”,1840 年的一场战争不仅掀起了中国社会政治形态的大变革,也使历史长河须历经百年的诡谲动荡,方能通过三峡进入壮阔的太平洋。唐德刚交融三峡史观与人文探索于本书,成就了一部客观而深入的中国近代史。
《书缘与人缘》:口述历史是唐德刚倾注了大半生精力的事业,在帮众多近现代名人完成他们的口述自传或回忆录之后,也跟他们成了朋友。本书便是唐德刚多年来与诸多名人交往的见闻文章以及自己平时读书评论的合集,其中包括顾维钧、张学良、刘廷芳、吴开先、刘绍唐、杨振宁等人和《传记文学》《鲁拜集》等书。作者无论是写人,还是点评书籍,都十分注重细节,还穿插着很多逸闻、警句、反讽、隐喻,洒脱不羁,文笔流畅,展现出历史风貌的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多方面的才学。
《史学与红学》:唐德刚的大半生,见证了中国近现代以来的频繁战乱,又受过大量中西方典籍的学术洗礼,教读异邦之余,不时生出心怀故国的感慨,因而写出本书中这些札记性的零星作品,囊括了其在史学理论、研究方法和红学研究方面的十余篇文章和演讲。唐德刚认为,优秀的史学著作往往也是卓越的文学精品,主张“六经皆史”“诸史皆文”“文史不分”“史以文传”,避免僵硬执拗地治史,颇有见地。
《胡适杂忆》:本书是唐德刚以自己的回忆和胡适日记的记录为材料,对胡适一生中的众多问题写出的回忆性文字。此外,还对胡适在历史、政治、哲学、文学等领域的成 就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全书语言气势磅礴,着字妙趣横生,还原了一代学人胡适有血有肉、有智慧、有天才也有缺点的真实形象,是胡适晚年的忠实写照。
《胡适口述自传》:本书根据胡适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中国口述历史学部的邀请下所做的十六次英文口述录音整理而成。唐德刚负责采访,并把录音整理成文字,涵盖了胡适的生平经历和他对自己一生学术思想的总结、评价。
唐德刚所做的注释评论,更是阐发了自己对相关人物、事件的见解,使读者得以更清晰地理解胡适和他所在的时代。因此,本书在20世纪70年代便曾获得海外史学界的盛赞——“先看德刚,后看胡适”。
《历史的三峡》: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社会进入曲折动荡的“历史三峡”,开始了缓慢的转型。在这一过程中,多少精英参与其间,汇入这股波涛汹涌的历史大潮。他们摇旗呐喊,蜂拥争先,浪卷船翻,惊险莫名。他们言忠信、行笃敬,默默耕耘,把我们这个古老的文明,慢慢地推向现代化。
在本书中,历史学家唐德刚不为亲者隐,不为尊者讳,对这些风云人物的功与过逐一分析,不偏不倚,展现出其对中国历史脉络的清晰洞察,以及对中华民族命运与前途的深切关怀。

编辑推荐

  ◇中国现代史丰富的宝库,海内外史学界公认的“民国史长城”——台湾《传记文学》杂志珍藏内容大陆完整呈现!
◇唐德刚是海内外公认的史学巨擘,是口述历史这种史学研究形式的开创者之一,也是中国口述历史的开创者!
◇本套书收录了唐德刚《从晚清到民国》《书缘与人缘》《史学与红学》这三种断版多年的经典作品。
◇这是全面了解中国文化和文明绕不过的一套书,将会为你重新认识中国近代史打开一扇窗!
◇重新认识中国文明,探究中国转型困境;百年诡谲动荡,我们何时才能通过“历史三峡”?
◇唐德刚长居海外,曾与众多历史当事人有过当面交谈,本套书引用了大量海外资料,其思路、视角完全迥异于大陆官方史学,稀缺经典,弥足珍贵。
◇不同于其他一本正经、说教气息浓重的历史书,唐德刚的文字生动活泼,古今中外杂糅,带有作者的洒脱个性,阅读体验厚重而不失轻松,堪比“一位专业的历史说书人”。

作者简介

  唐德刚(1920—2009),安徽合肥人。国立中央大学(重庆)历史系学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纽约)硕士、博士。曾先后任职于省立安徽学院、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市立大学,长期从事历史研究与教学工作。著有《从晚清到民国》《从甲午到抗战》《袁氏当国》《段祺瑞政权》《李宗仁回忆录》《胡适口述自传》《胡适杂忆》《书缘与人缘》《五十年代的尘埃》《战争与爱情》等,作品包括历史、政论、文艺小说多种,以及诗歌、杂文数百篇。

目录

封面
版权信息
总目录
史学与红学
版权信息
文学与口述历史
小说和历史——一九八八年六月七日在台北耕莘文教院讲稿
也是口述历史——长篇小说《战争与爱情》代序
海外中国作家的本土性(选载)
撰写《李宗仁回忆录》的沧桑(上)——一篇迄未发表的《李宗仁回忆录》中文版代序
撰写《李宗仁回忆录》的沧桑(下)——一篇迄未发表的《李宗仁回忆录》中文版代序
桃园县的“下中农”
《通鉴》与我——从柏杨的白话《资治通鉴》说起
“臣光曰”“柏杨曰”各有千秋——贺柏杨版《资治通鉴》白话译本大功告成
从《人间副刊》谈到台湾文艺
杀一个文明容易 建一个文明很难
《红楼梦》里的避讳问题
“国际《红楼梦》研讨会”讲词试稿曹雪芹的“文化冲突” ——“以经解经”读《红楼》之一
海外读《红楼》
谏友篇——兼评批唐德刚《海外读〈红楼〉》
对夏志清“大字报”的答复
未识其小,先失其大!——谈“红学”答宋淇先生
未识其小,焉能说大?——为《〈红楼梦〉识小》答唐德刚先生
既识其小,免失其大——为《红楼梦》“唐、宋”之争进一解
曹氏三代为清室丝官浅说——“新红学”七十年反思之一
史学之茶与红学之茶——一九九六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在台湾“中央大学”讲稿节要
书缘与人缘
版权信息
论三位一体的张学良将军
张学良将军的赤子之心
民国史“每两月一章”(书简)
广陵散从此绝矣(选载)
六一事变五十周年
代刘廷芳先生说几句话(书简)
关于朱经农与刘廷芳两函
钱昌照与刘廷芳
泰山颓矣
《沪上往事细说从头》迟来的导论
为刘绍唐先生创办《传记文学》二十年而作
最大的阿Q,最凶的阎王!
杨振宁·《传记文学》·瓦砾坝
两千年传统私修·一百年现代企业
又是一部才女书
父子之间
王莹是怎样“回国”的
白马社的旧诗词
纽约东方画廊观画记感
读三老《感逝》诗
我的气功经验说
“公子哥”和“老板娘”(书简)
“我犯罪了!并无解说。”(书简)
文学与口述历史(讲稿)
也是口述历史
小说和历史
《陈洁如回忆录》是口述原始史料
从晚清到民国
版权信息
总序
自序
第一章 中国社会文化转型综论
论帝国主义与晚清外患
第二章 太平天国
一、论晚清周期性内乱与洪杨悲剧
二、太平开国故事再检讨
三、预言书中的洪、杨
四、“四不像”的洪杨割据
五、两次“长征”,两番“寸磔”
第三章 甲午战争与戊戌变法
一、甲午战争百年祭
二、慈禧太后和她的颐和园
三、为黄海血战平反
四、一百年后回看戊戌变法
五、解剖康有为
六、“新学伪经”和“托古改制”
七、公车上书和保国保种
八、那变不了法、改不了制的一百天
第四章 义和团与八国联军
一、传教·信教·吃教·反教形形色色平议
二、列强刺激·太后玩火·端王窃政·群运出轨
三、慈禧太后向十一国宣战始末
四、不堪一击的拳民与七国杂牌军
五、“门户开放”取代“列国瓜分”
第五章 袁世凯、孙文与辛亥革命
一、从中原世族到朝鲜监国
二、乱世抓枪杆,有枪便有权
三、卷入三大危机、一项运动
四、细说辛亥革命
五、同盟会是个革命大拼盘
六、鞑虏易驱,民国难建
注释
胡适杂忆
版权信息
序一
序二
回忆胡适先生与口述历史(上)
“不要儿子,儿子来了”的政治——回忆胡适之先生与口述历史之二
七分传统·三分洋货——回忆胡适之先生和口述历史之三
照远不照近的一代文宗——回忆胡适之先生和口述历史之四
“新诗老祖宗”与“第三文艺中心”——回忆胡适之先生和口述历史之五
传记·史学,行为科学——回忆胡适之先生与口述历史之六
国语·方言·拉丁化——回忆胡适之先生与口述历史之七
“我的朋友”的朋友——回忆胡适之先生与口述历史之八
较好的一半——回忆胡适之先生与口述历史之九
历史是怎样口述的?——回忆胡适之先生与口述历史之十
胡适口述自传
版权信息
编译说明
写在书前的译后感(代序)
第一章 故乡和家庭
第二章 我的父亲
第三章 初到美国:康乃尔大学的学生生活
第四章 青年期的政治训练
第五章 哥伦比亚大学和杜威
第六章 青年期逐渐领悟的治学方法
第七章 文学革命的结胎时期
第八章 从文学革命到文艺复兴
第九章 五四运动
第十章 从整理国故到研究和尚
第十一章 从旧小说到新红学
第十二章 现代学术与个人收获
历史的“三峡”
版权信息
第一编 民国史探微
民初军阀“四圆四方”图解
“护国运动”的宏观认知与微观探索
论“西山会议派”
政学系探源
第二编 闻人过眼录
梅兰芳传稿(上)
梅兰芳传稿(下)
胡适的历史地位与历史作用
胡适的大方向和小框框
陈立夫早年哥大口述回忆残稿钩沉
谦谦君子袁同礼
第三编 历史的“三峡”
当朝人不修当朝史,是非好坏皆身后事
中国近代以来的外交学步与历史转型
从“洋员”到“博士帮”——记近代中国技术官僚的演变
纪念怡和丝茶行的“浩官”——英商“怡和洋行”的由来
对人类未来科技战争的联想

精彩书摘

  在美国与中国学术交流的整个计划推动之下,我由纽约市立大学派往中国大陆做“交换教授”,授美国史六个月。离乡撇井三十余年,一旦身返故里,晤儿时伙伴,触景生情,其中酸甜苦辣的情绪,实非亲历其境者所可想象于万一。同时透过深入的观察,我觉得今日大陆上最苦的还是农民。什么水利、电力等建设,不是没有,但是由于人口的失去控制,和工业发展的缓慢,农民的衣食住行、教育、卫生等最基本的生活条件,却改善得极其有限!
笔者幼年是在大陆农村的泥土里长大的。对那时农民的疾苦知道得太深刻了。良心驱使我诚心诚意地希望他们在过去三十年内,能有个彻底的翻身。
三十年不是个短日子!他们今日仍然很苦,胡为乎而然呢?迷惘之余,这才使我想到对台湾农民的生活也做点粗浅的了解和观察。这就是我撰写本文的原始动机。

这本书怎么样?

点击星号为它评分!

平均评分 0 / 5. 投票数: 0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评分!成为第一位为此书评分。

资源下载
书名:口述历史开创者:唐德刚经典作品集.2(共6册)
作者:(美)唐德刚
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

评论0

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