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类
  • 所有分类
  • 电子书
  • 电子杂志订阅下载

湖面如镜

  是远嫁台湾的外籍新娘,孤注一掷地紧拥住丈夫和前妻所生的孩子;也是骤失爱猫的妻,渐日形销骨立,穿过墙与墙的缝隙而去;是为了心爱的牧师,募款建造教堂的妓女;也是崩溃之后,终日裸着身子梦游的女精神病患。女人,女人,在小说里,她们喧嚣也沉默,互相指认出自己的身世。
九则短篇,深深浅浅地叠出当代女人的身影。女人总在出走,又禁不住回眸,在凝视与凝视间转换形貌,在索求中,尝到活着的爱与苦。

编辑推荐

  ★贺淑芳锻造文字一如炼金,看似句点,却隐藏着叩问,总在世俗的庸常中,一遍又一遍逼视出个人存在的困境,而她对社会议题的犀利思考与高度的自我指涉,也让《湖面如镜》除了文学与美学上的独特韵味之外,还具备了批判性,迂回克制的文字之下,是震耳欲聋的暗潮汹涌。
★贺淑芳的写作如同语言的无数次重新出生。她和现代汉语展开近身肉搏,将语言打碎、重组;同时,隐没了雨林、胶园等马华文学的常见意象。这些特点,使贺淑芳有别于其他马华作者,诞生出一种简洁明净、充满奇妙幻想的马华文学。

目录

自序 关于繁花万镜,以及卑微零碎的
夏天的旋风
天空剧场
箱子

湖面如镜
Aminah
风吹过了黄梨叶与鸡蛋花
十月
小镇三月
代跋 在语言里重生
媒体评论
  ☆ 认识贺淑芳的人多半都知道,她写小说近乎苦吟,文字反复打磨,挖、改、删、削,钉钉补补的,唯恐找不到确切的词语,每每在那上头花了许许多多的时间。这当然有美学的信念在里头(某种程度的现代主义),但在美学信念之前,却是她与语文的近身肉搏。
——黄锦树(马华文学作家)
☆ 贺淑芳的小说正好印证文学是个事件,由于文学具有指涉性,我们也因此不得不透过文学面对、思考,乃至于解决人的生存困境。
——李有成(中研院欧美所研究员)
☆ 贺淑芳的小说有一种孤独的氛围,浓烈而庞大,像久蓄阴雨而不预告何时发作的肥大乌云,低低地压在其虚构世界的天空。
——林春美(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副教授)

前言

  自序
关于繁花万镜,以及卑微零碎的
这本集子里,有些稿件积存超过十年。写《墙》时我尚在八打灵的《南洋商报》当记者。下班后在租来的房里打稿。那是一栋坐落在三岔路口的房子,从阳台到厨房布满灰尘,到处灰溜溜的。住宅区的声海倾泻灌入,寂静无垠庞大。
最初写小说时根本没抱希望。事实上,能不能继续写作、出书,皆有赖于各种现实条件支撑。在以为逃离它时,它仍像皮肤那样紧贴着。
《墙》是我离开工厂后写的第一个短篇。过了三十岁后,转行,捡回写作,仿佛跨过一道隘口。这以后陆续有些小说刊登在《南洋商报》张永修编的南洋文艺版。两大报馆(当时还是分开的两家)办事处相距不远,当中栖身、流动的作家不少,下班后偶聚交谈。吉隆坡聚集的人文圈子很小。写作人与社运分子、报人多有往来,或许因为友人里头颇多热心社运,那些翻腾的话语,如滚圈的砂子般盘旋复述,刺激了许多想法。
最初构想的故事多从公共议题切入。经过语言框裁,现实与虚构彼此宛如“延续的公园”。小说不是真实生活的记录,但是却和瞬逝的生活共存。尚在不久以前,我曾跟朋友说,向往文学里最美的风景。但正如博尔赫斯的动物寓言Á Bao A Qu所喻,这至美的风景竟似不可描述,仿佛它必须是语言留白处。据说此名源自马来语Abang Aku①,故事采自马来半岛的神话。神灵自星空陨落掉在一处无以名之的所在。设若它圆满返天,这故事就终结了。然而这生与死、创与愈仿佛永不结束。它沉默,成为横亘远处的风景。写作与语言的关系是如此。就像你不会想为任何浅薄的关系多花一分力气,能使你同时迷醉与探索的必是深切的情感与欲望。写作就是在跟这样的欲望亲密:宛如在这道无可弥合的裂口深处,有翅膀伸触彼岸。彼岸非是此世不可。或许无甚深奥,琐碎熙攘,却仍想若不断地写,也可能开出蓓蕾。
如今大家常说大家的生活都过得差不多一样了。日常生活像在窄巷里往返。窄巷分岔,或许也是小说穿接相遇的阡陌。在阡陌的岔口,遇见别人时也遇见陌生的自己。
这本集子里,有些小说跟此时此地马来西亚的政治有关,有些则更关心自己跟现实侧身观看的意识(无论是政治的或非政治的)②。有些则产自一个意念,譬如想要反驳一些流于二元对立简化的观点。有些是家人的故事,有些是听来的他人的故事。虚构混合着事实,而事实总比小说所能想及的更加荒谬。公共议题搬进小说之后,是否还能在书写中延续指控,或为受委屈者发声?或对被书写者负有一定的伦理责任?
每次书写这些故事,“他人”就成为一面折射“我”的镜子,无论“他人”强或弱。只要一个人执笔写作,多少就握有权力。我的故事到底要怎么说,才对他/她公平呢?要如何才能把她/他的主动与欲望还给他/她,而又不至于干扰故事?有时你以为是在结构中受害的人,她/他却可能把自己看成具有选择权的人。正是这一点,才能使一个人在最艰窘的环境中依然保有希望和自尊。也许这本集子在这方面仍然不是很成功,但尽可能靠近。在写这些小说时,我试图把一些自己和他人(母亲、邻居、朋友)的经历与语言缝编成故事,咀嚼此地的滋味与形状。虽然或许不免咀嚼得变形了。
小说的声音可会飘过空谷?也许。沙滩上的足迹,以及雨天路上的濡湿脚印,也不知哪个比较短暂。如果小说的生命不长,那就写给这不长。虽然经常感到好像有个等着要说的东西会随时沉没。如果把马华文学消失的可能性悬置起来,小说对当前的思索也许可以使“此刻”拉远。马来西亚建国以来的霸权问题,与之抵抗的口号并不新颖(譬如爱国),但其中族群观点与角力状况在半个世纪后却有细微的差异。语言改变个体的力量确实庞大,既然我刚好在这里,就尽量注视这张网,这里头滚动的偏见、声音与感受,多少像触角一样伸进了小说里。即便小说捕获的只是剩余——那些在历史与社会语境中未能占一席地位的零碎、卑微与微不足道,那些对历史和过去的奇怪说法,或许是值得打捞的碎片。
虽然大部分小说写的总是他人的故事,但他人的想法与感情往往只是一种局限的知道。只能靠着想象来填补,或渡入自己的情感与思索。因为这层渡入与变形,“现实”切换在另一条水平线上走,仿佛这一现实的界面是个倾侧的倒影。《箱子》和《夏天的旋风》是留台期间所作。《天空剧场》是刚离台归乡之初,和母亲同住老家时写。《湖面如镜》写时人还在金宝教书——这篇小说得感谢友人黄婉湄跟我分享她在国内大学的亲身经历,也有部分细节取自新闻报道③。二〇一二年八月开始我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报到。余下的四篇小说,包括以改教的阿米娜为人物的两篇小说(伊斯兰教的议题小说因受黄锦树提醒而重拾再写),即Aminah与《风吹过了黄梨叶与鸡蛋花》④,最初只是要写一系列改教议题的故事,经过考察之后,就变得集中在阿米娜及其朋友身上,从二〇一二年年初开始动笔,每天反复修改,至少完成三个版本。Aminah也曾拟题《有关阿米娜的二三事》,那一整年几乎一直重写阿米娜/(洪/张)美兰。我希望她不那么悲惨,张美兰是从洪美兰蜕变出来,在此仅选最早与最后的两个版本把她们一起留下。前两个版本曾投港台一些文学杂志,但不获刊登,当时也寄给几个朋友看。二〇一二年年底时也抽出一小段作为“惊花”图文诗展(此活动由吉隆坡几个作家朋友刘艺婉、梁靖芬、尼雅、陈头头以及我五个人共同主催)。《小镇三月》及《十月》,也是近期在金宝与新加坡两地往返中写成。《十月》从找资料到写完费时超过半年,南洋理工大学的图书馆资料帮了大忙。
我觉得各行各业都在讲故事,从工厂里的工程师到记者、编辑皆然。生活里的故事无可终止,因应生存而不断复述与变异。总有编造故事,超越平庸生活的欲望。有这些欲望与需要,使我感到自己确确实实活着——我母亲、祖母和姑姑们也大概如此,她们说的话像是给石磨碾过的面粉,也许对历史无感,但总有琐碎的日常史;尽管故事来到时总是已在中间。之前之后,那一大片错综复杂的疑问,难以望尽如大雾;而细节碎片漫溢如汪洋。或许写作无可避免得是载浮载沉,或为浮木或为船桅。倘若是无法登岸之茫途,那么至少这无岸之河上,小说容许鱼群泅过,鱼回返卵、草飞回泥中、灰烬梦见火——哪怕这边域的写作,终将消逝、遗忘在历史大雾中。
或许其实也不会那么悲惨。毕竟写作的航程属于未知。
我仍然期盼小说有批判性。但如果小说能够有批判力,应该同时也能与迂回的沉默并行。让丛丛问题如同疏密各异的时间,在小说体内回成叠叠花瓣。
初稿作于二〇一四年三月下旬,
最后修订于同年六月底,于新加坡
①根据Anteras在《七土》(Tanah Tujuh)书内的说法,Abang Aku意为“我的哥哥”。
②谢谢张锦忠在《故事总要开始》中的评析。
③黄婉湄研究妇女与社会运动,此刻在加拿大念博士。
④此篇小说《风》献给《马华文学无风带》的作者。

精彩书摘

  夏天的旋风
苏琴对游乐场的印象,总是脱离不了旋转的摩天轮。但这样的印象有点过时了。当摩天轮美妙地暂停一分钟,她乘坐的观览厢正巧停在最高点。周日午后,阳光刺眼,游乐场里光晕漫射,从那个巨大钢骨圈的笼子里往下望,地面上的嘉年华会有若一场无法正视的、旋转不止的旋涡,七彩缤纷地飞旋底下,波涛起伏,让人看了头晕目眩。她觉得身体各个部分像是随时会散开,像纸张一样穿过铁花被风敛走。虽然这不是云霄飞车或狂飙飞碟,但依然有某种恐怖感从头顶那里冷冷浇下,仿佛她被虚空缚在一座深渊之上,至于穹顶那里到底有什么,怎样也无法扭头去看清楚。
“今天,会有点,改变,我,我们,一定。”
录下这句话之后,就没有下文了。录音卡带的轮子继续转动,喀啦喀啦,像一颗骷髅头在滚动,喀啦喀啦,空空的眼睛追着外面旋转的世界。虽然想再说什么,但苏琴所能给予的只有空白,无法再变成声音。这不是世上任何人所认识的苏琴。当她被剩下一个人时,当她想到自己将会被抛弃或者应该要采取主动时,她就会想,不如给自己讲个故事。但她发现要对着麦克风说些什么话,简直就是荒谬离谱。试试吐出一个音:哦——
录下自己的声音,播放。直到她从耳机里听见自己的声音为止,在那之前,她从来不知道别人抗拒她的原因。声音局促不安,如一条蛇藏在里头,吐着游丝般的气息卡在语句之间。
她尝试模仿另一种腔调,但依然有某种顽固的音质,如鳞片般沾在每句话尾端。试试说“我——”拉长,听着它慢慢地变形成O——电池将近耗完之际,那拉长的声音听起来就像某种不知名的动物藏在洞穴里鸣叫。在什么也没录到的地方,录音机就只是沙沙地响。
在漂泊的头十年,她一直怀着乐观的期望。她毕业后飞到新加坡工作,数年后,和一个男人飞到台北结婚。当时她相信,假如你不冒险,事情就会永远胶着,什么好事也不会发生。但只要你够谨慎,小心翼翼端着手中的托盘,那些美妙的东西就不会打碎。

这本书怎么样?

点击星号为它评分!

平均评分 0 / 5. 投票数: 0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评分!成为第一位为此书评分。

资源下载
书名:湖面如镜
作者:[马来西亚] 贺淑芳
译者:后浪
出版社:后浪丨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ISBN:9787505749979
豆瓣评分:8.1

评论0

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