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类
  • 所有分类
  • 电子书
  • 电子杂志订阅下载

在别处

  故乡这个记录出生、成长、迁移、死亡的地方,牢固地寄存着每个离乡人共同的记忆。
《在别处》是袁凌深汲生命记忆的个人自传散文集,成书历时十三年,他用柔软有温度的文字,忠实追溯了一个人离乡与回归、青春到不惑的心路:孤身离乡的线索、在外漂泊的孤寂、城乡沉默的变迁、自我成长的印记……从小县城去到大城市,从候车室回到出生地,在不断的探索中,带我们寻回生命里最初、最重的感触。

编辑推荐

  杰出的非虚构作家袁凌继《寂静的孩子》《青苔不会消失》后
首部个人自传,成书历时13年,真实故事计划年度重磅之作
一个外省青年的精神成长
一部城乡中国的变迁记录
梁鸿、野夫、朱学东、蒋方舟读后诚恳推荐

作者简介

  杰出的非虚构作家,单向街2019年度青年作家,《新京报》2017年度致敬作家,腾讯书院文学奖2015年度非虚构作家,曾任“真实故事计划”总主笔。1973年生于陕西,复旦大学中文系硕士毕业。作品先后入选新浪十大好书、华文十大好书、《南方都市报》十大好书、两届豆瓣年度作品等。
已出版诗集《石头凭什么呼吸》,非虚构作品《寂静的孩子》《青苔不会消失》《我的九十九次死亡》《生死课》等,同时在多家杂志发表小说、诗歌、散文、思想随笔数十万字。

目录

插图
序一 一位非虚构作家摊开的内心世界
序二
上卷
北漂纪
候车室
在县城
中卷
西安往事
过秦岭
洪水
下卷
住瓦屋
出生地
寻梦记

媒体评论

  袁凌的语言和叙事,因对大地生活的凝神关注而绵密细致,如清泉缓流,点滴注入,持久涤荡。人物因此充满情感并富于层次,乡村也因此重又恢复它的丰盈、灵性和坚韧的生命力。
——作家 梁鸿
袁凌是我喜欢的那种作家,始终面对巨大坚硬的现实,以刀刻斧斫般的文笔去解剖世界。
——作家 野夫
诗意对于有些人是生活的奢侈品,对另一些人则是必需品。袁凌写调查、写故事、写历史、写现实、写社会、写个体,不管写什么,他的文字上面总有一层毛茸茸的、轻轻颤动的诗意。
——作家 刘瑜
袁凌比我们都有耐心。生活是条不分青红皂白的大河,冲碎一切曾经完整的、坚固的、长久的。只有他,溯流而上,在生活的废墟上,固执地去寻找支离破碎的人生意义。
他带领每一个读到这本书的人回家。回家的路没有地图,唯一的指引,是一首幽暗的孤独者之歌。
——作家 蒋方舟
从故乡到异乡,告别无知顽劣的童年,到心怀愁绪永远不停奔波的成年,每一个挣扎沉浮在这个时代还没被吞没的人,都隐藏着无数的故事。这些故事,无论多么微小,不仅仅属于我们自己,通过它们,同样可以观照到一个时代的变迁和一代人的命运。
——媒体人 朱学东

前言

  2019年的某个秋日,我在天通苑地铁站天桥上看到了半截彩虹。彩虹从楼群之间矗立起来,短短的一段,引得行色匆匆的下班族纷纷驻足观看。这一时刻变得有点异样,像是对着许愿桌上的蜡烛,短暂地相遇,又寻常地逝去,只在朋友圈和记忆里留下一些痕迹。
我想到了童年时出现在山谷间的彩虹,更完整,更修长,像是我脚下站立的天桥,真的可以由此出发去寻找什么,跨越什么,即使只是在孩提的梦中。
我出生在陕西南部的一个山村。在童年,时间缓慢,感觉自己处于一个密封的瓮里。四周岭际是完整界限,离外面的世界很远,只有垭口传递些微信息。
长大后渐渐走出脚程,身后留下线索,其实也是家乡人的寻常轨迹:出巴山,渡汉水,过秦岭,出潼关,天南地北。过于悠长,多有阻隔,却又含曲折情味。到了平原,才算是真正跨越天堑,迈入外面的世界,再也没有家乡的地标。
有天发现自己走得已够远了,有一丝驻足顾盼的自得,下一刻涌上的却是心慌:牵扯的线路太长,归途难寻。纵使地理上回到了老地方,却认不出曾经熟悉的物事,找不到生身的证据。旧日的瓮破碎,时光之水似乎原封贮存至今,却倏然流尽。
面对残存水迹,心中怀疑:我算是活过吗?昆德拉有一句话:只生活过一次,就等于没有活过。古希腊哲人说,我们不能两度踏进同一条河流,我们存在又不存在。在匆忙急促的路途中,除了半段彩虹的偶尔征兆,我们能落得什么随身之物?即使是获得了房屋户口,在寄居的城市有了一个位置,心里仍然有一道过于拉长的针脚,绷紧了会疼痛。
没有人可以活两次,没有人可以真正两次走上同一条路,就连我们自以为可靠的身体,下一刻也变成另一个。比起把握在手的身体和物质,记忆更为忠实。它就像是我们预先拥有的一座矿藏,不论我们自以为人生如何贫乏。
靠着回忆,我们在一次人生之中就活过了千百回,在一条离乡路上年年回家,在封缄一个信物之后又拿起它无数次,在一次亲吻中就度过了爱欲轮回。
我在微博和豆瓣的树洞里看到一个辞世者的抑郁,在回乡和舅娘的聊天中挽回了一份童年时光,在上海亭子间的寒冷里触到肖邦手模的裂纹。当老屋里尘气侵蚀的橱柜风化,事物已在另外的容器中保存。它们更可靠,无须占据空间,却坚固有重量。可以毁坏一座城池,却打不破一个人的记忆之橱。所有黑暗与丰盛、耻辱与幸运的内情,只顺从心灵之钥的开启。
它并非自闭。在旅程之中,我们与他人分享落脚休憩之地,有偶然邂逅的十字路口,驻足躲避风雨的廊桥,也有候车室、影院、教堂和墓地。这些地址像一口口保险柜,牢固地储存着人们共通的记忆,也像是区块链的一个环节,不会丢失、腐化或被权力涂改。

精彩书摘

  我到安康上中学的时候,洪水在家乡这个唯一的城市似乎刚刚退去,操场上有淤泥和生锈废弃的篮球架,实际已过去了几年时间。洪水的痕迹在各处隐含着,不经意地现出,注意去看的时候,却难以确认了。
起先只知道江,父亲总是提起他学生时代游泳横渡的事。报名入学的当天,在城中心一家小馆子里吃饭,尘土飞扬。我一心想顺着眼前人流嘈杂的街道,似乎稍稍往上走,就能走到一条跨江大桥上去。对我来说,一条跨江大桥是腰身带有弯曲的神奇之物,下面是我未曾见过的蓝色,也许是由于课本上的南京长江大桥的缘故。
但过了很久,我才第一次到江边,没有领略出好处。大约是江水处在低位,显出大堤的过于庞大。我就像一小片晾在大堤上的衣物,没有下到江水里洗过。跨江大桥也完全是平的,不带任何腰身的弧度。
稍许带来想象的,是堤外的水文柱。由低到高的一排黑色横杠,标出历次洪灾的水位,越高处的字体越浓,一道加粗的红杠则特意描出最近那场洪水的水位,远远高出尚未发育的我的头顶。如果当时我站在这里,无疑会没顶。此前我在家乡的河里有过溺水的经验。一条性命没顶了也就是消失了,和一场车祸或者火灾,甚至一场疾病相比,一点也不留下痕迹,所有都立刻被水流抹去了。
高二那年,班上成绩最好的同学死去了。我们看见她的腿一天天瘦成麻秆,上体育课时,她在一边练气功,听说是治白血病。我想到一部电视剧《血疑》。考试时老师特意把她的名次改到第一。后来她不再上学,某次过生日,她故意偷吃了不允许多吃的蛋糕,很快去世了。班上送的花圈里有我捐的几角。后来春游经过火葬场,在围墙外面,知道那个高耸的大烟囱冒出的缕缕青烟,曾有几缕是我们的女同学。
一个人被大水打走了却什么也没有留下。
大堤坚固厚重,斜铺着延缓下次可能的冲击,上下游一直延伸到看不见的地方,很难想象有这么大的一个水泥浇铸的整体。也许是因为它太大了,一时难以领会。
大堤脚下有低矮的一道岸,似乎是老堤的根基,显得确实太平庸了,难怪当初轻易地被越过。老堤的身上带有淤泥,完全与世无争。它脚前有一些浑浊的回水潭,应是当初的洪水掏出的。能看到和中学操场上相似的一些废铁,包括一些生锈废弃的船,船体不小,那种中空透出缝隙的铁垛子令人望而生畏,更不用说进入一探究竟了。
浑浊的水底下,到处布有危险的废钢缆和铁丝,传闻有一个令人畏惧的故事。隔壁安康师专的一个青年老师,刚刚考上了研究生,心情高兴到汉江来游泳,别人苦劝不止,下水后脚就被铁丝绞住了,再拉不起来。

这本书怎么样?

点击星号为它评分!

平均评分 0 / 5. 投票数: 0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评分!成为第一位为此书评分。

资源下载
书名:在别处
作者:袁凌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ISBN: 9787545559583
豆瓣评分:7.0

评论0

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