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类
  • 所有分类
  • 电子书
  • 电子杂志订阅下载

后疫情时代:大变局下的可持续发展

  《新基建》内容简介:疫情全球大流行、世界经济危机和中美贸易摩擦,引发了宏观经济思想与政策的大论战、大变革。我们应该如何战胜危机,走出衰退?新基建经济学应时代而生,成为危机应对和大国竞争的关键胜负手。从历史经验和现实实践来看,新基建是应对经济危机的更简单有效的办法,兼顾短期扩大有效需求和长期扩大有效供给,兼具稳增长、稳就业、调结构、促创新、惠民生的综合性重大作用。美国过度依赖量化宽松,中国则力推新基建,此消彼长,化危为机。笔者长期旗帜鲜明地倡导新基建,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和业界讨论,新基建最终从学术讨论走向社会共识和国家战略。未来,5G、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充电桩、城市群等领域的新基建大规模展开,将给各行各业带来深刻变革和重大机遇,为吸引全球产业链、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破局美国战略遏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基础。《中国资本市场变革》内容简介:2020年,恰逢中国资本市场建立三十周年。三十而立,中国资本市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同时也面临许多机遇与挑战。回顾历史,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有着明显的新兴加转轨的特征。我们用三十年时间,差不多走过了西方国家上百年的发展历程,体现了后发优势,这与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历史进程与内在需要是一致的。与此同时,也应当看到,我国资本市场发育先天不足,存在着结构和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为了适应未来发展趋势,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应当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竞争为基础、以创新为引领,努力实现适应市场和改革需要的转变。资本市场是一个资金场、信息场、名利场,但归根到底是一个法治市场,必须以规则为基础。打造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关键是加快推进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因此,本书选取了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这个视角来探讨,回顾了若干制度建立的来龙去脉,分析了制度执行的利弊得失,呈现了各方面对某些制度的不同意见,提出了未来制度建设的方案设想。《中国粮食安全:战略与对策》内容简介:端牢中国饭碗,共筑全球粮安。粮食安全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在“十三五”规划实施的五年来,国家领导人多次赴地方考察粮食生产,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作者在连续30年对粮食安全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疫后世界格局变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回顾了60年世界粮食生产、消费、贸易的历程,研判了当前世界粮食安全格局,展望了未来20年粮食安全的趋势。同时,作者进一步分析了当前中国粮食安全面临的九大问题,测算了粮食生产潜力,提出了未来20年保障粮食安全的四大战略、八项对策。本书用数据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历史、现状、形势做了系统研究,既有深度也有广度,颇具完整性、体系性、策略性和深刻性,是亿万公众了解“吃饱、吃好”现状与趋势的重要读物,也是各级政府制定农业政策、科技人员研究粮食安全,以及高校相关专业师生的学习用书。《大国领导力》内容简介:书中,作者从中国历史和哲学中汲取深刻的见解,继续对国际关系领域的传统学术理论提出挑战——领导力才是大国崛起和衰落的共同原因,运作制度的人——即政府——才是超越“制度”对国家更为重要的因素。作者认为,改革能力应该成为领导力的核心。这里的改革,既包括所有社会领域的改革,也包括对制度的改革。各种层面和领域改革都具有促进国家崛起的作用。同时,作者也强调,作为领导力核心的改革能力仅适用于推动社会发生有建设性变化的变革,而非涵盖任意方向的变化,尤其需要排除的是会造成社会发展倒退,甚至是带来破坏性的变化。因为从大国实力相对性的角度来看,自我破坏就意味着竞争对手实力的提升。《结构性改革》内容简介:恰逢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转型发展、中美贸易摩擦、新冠疫情暴发等问题交相叠加,无不考验着我国面对复杂问题的智慧和勇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性与紧迫性空前凸显。这本书从基础性、结构性、机制性、制度性等多个维度,深入剖析我国供给侧关键矛盾并对症下药。全书一共七章。第一章详解如何紧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第二章聚焦去杠杆与金融风险防范;第三章解读新时代下我国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之路;第四章讲述“数字化”如何重塑经济社会生态;第五章对房地产长效调控机制开出药方,并预判今后十年房地产行业六大趋势;第六章着眼于国有企业资本运作与地方政府营商环境改善;第七章阐释新局面、新特征下,我国对国际形势与中美关系的应对之道,深入剖析“双循环”新格局。《中国反垄断十二年:回顾与展望》内容简介:12年一个轮回,这在中国传统文化上,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反垄断法》作为保护市场竞争的基本法律制度,是我国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和支撑。为纪念《反垄断法》实施12周年,本书编委会特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和实务工作者撰写系列文章,以回顾和展望。该书分别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12个行政垄断案、并购案、协议或滥用行为案,以及12件法治建设及国际交流合作大事,为《反垄断法》实施12周年绘出了一幅轮廓性的发展脉络图。书中有个人回顾和思考、典型案例评析及法治事件的梳理,也有国际人士的观察和期待。行过留痕,继往开来。在《反垄断法》实施12周年的重要时间节点上,希望本书为《反垄断法》的首次修订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并促进《反垄断法》的深入实施。《新发展格局: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内容简介: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需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畅通内需循环;以推动形成高质量收入分配体系,畅通国民经济分配环节;建设现代交通和物流体系,畅通流通环节;加快完善国内统一大市场,畅通市场循环;深入推进区域重大战略实施,畅通城乡区域间循环;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重塑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这本书以辩证思维剖析了国内国际发展的关系,强调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通过繁荣国内经济、畅通国内大循环,为我国经济发展增添动力,以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有力拉动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中国治理:中国人复杂思维的9大原则》内容简介:黑天鹅乱飞,灰犀牛到处跑,危机时刻管理者如何应对?企业内部自组织如何协同共生?中国人谈领导,为何强调“做生意前先做人”?组织如何突破“一放就活,一活就乱,一乱就收,一收就死,一死再放”的循环?这是一本组织管理的经典教科书。作者罗家德教授结合其社会学、管理学与经济学学科背景,参与组织实务来找寻答案,关注真实的管理活动、管理绩效,以及管理者的思维方式。作者从“人情社会”与“关系社会”的本质中出发,将中国传统管理智慧与西方复杂系统管理理论相结合,旨在探寻出今日中国人适用的管理规则。它们包括:礼法并重、重视动态平衡、经营圈子与人脉、鼓励自组织的创新、布局与造势,等等。在书中,作者对复杂科学、网络分析有精彩论述。这本书在借鉴中国传统智慧,运用研究学理,融合技术进步,关注管理现实问题上都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对今日管理者和职场人士完善治理体制、提升商业认知、管理组织、调配资源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超越财富:家族企业的传承与革新》内容简介:无论是欧洲的罗斯柴尔德家族;还是美国的洛克菲勒家族;或者东亚的很多财团;家族企业的影响力其实不只是商界;还辐射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但是;对于很多家族企业而言;“富不过三代”似乎是个魔咒。如何打破这个魔咒?家族企业如何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自我革新?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很多企业也已经走到了二代甚至三代;这也是近年来关于如何传承和接班的问题不绝于耳的原因。这本书正是基于当下中国的情况;从全球视角;在历史和治理、传承层面;对家族企业做了全面的研究。从西欧到美国;再到东亚及其他地区;从企业与市场、企业与社会、企业与国家等不同角度;系统探讨了家族企业面临的困境;及其存续、管理和变革等关键问题;旨在为中国的家族企业未来发展提供更好的指引。《从西潮到东风》内容简介: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持续多年的国际贸易不均衡被西方经济学界和政界普遍认为是这场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而国际贸易不均衡则被认为主要源于人民币汇率的严重低估,但在《从西潮到东风:我在世行四年对世界重大经济问题的思考和见解》一书中,享有国际声誉的经济学家林毅夫却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声音——危机发生的根源绝不在中国的汇率政策。在这本书中,林毅夫还认为,发展中国家广为接受的现代化理论源于西方社会的经验,这样的理论经常与发展中国家的现实相背离,简单照搬西方的理论,容易产生“淮南为橘、淮北为枳”,甚至是“好心干坏事”的结果。发展中国家的学者有必要根据自己的社会现实创造性地提出理论来指导其现代化的实践。作者还对解决欧洲债务危机、恢复全球经济增长、构建新的国际货币体系等热点问题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分析。可以说,这部作品是引导发展中国家或中国学者独立思考全球经济问题的开拓性作品。阅读此书的读者也一定会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受――“西潮”并非皆是真理,“东风”亦可贡献于西方的发展。《中国经济增长十年展望(2020-2029):战疫增长模式》内容简介:2019年,中国经济取得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标志性成就,经济总量接近100万亿元人民币,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2020年,中国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但新冠疫情的暴发对经济社会运行产生了巨大冲击。作为“中国经济增长十年展望”长期研究项目成果的第八辑,本书以“战疫增长模式”为主题,在分析疫情对经济冲击特点的基础上,讨论了宏观经济走势与增长潜能、重点行业和领域如何恢复增长且转危为机,提出了合理评估并设定增长目标、短期救助与中长期结构转型升级相配合等政策要点,强调应通过实质性深化改革,立足于结构性潜能,形成中国经济增长的“新风口”。《全球化的终结?》内容简介:这是一部聚焦经济全球化与中国金融开放的作品。几百年来,世界经济有前行也有曲折,但全球化持续向前,在经济、金融稳定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19年底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一方面加剧了某些“逆全球化”的趋向,另一方面也让世界看到了全球化发展的新动力。面对这场历史性变局,中国应该怎么做?这本书着重分析全球化的历程和基本特征,深度剖析全球化的未来走向,探讨中国在新型金融全球化中的重要角色以及中国金融全球化的愿景和路径,继而探索新型金融全球化的未来之路,以及“一带一路”在其中的引领作用。全书内容涵盖“一带一路”投融资体系与国际合作、新兴市场金融风险与国际经贸规则重构、新冠肺炎疫情下的经济金融全球化进程、中国银行业全球经营策略、中国金融市场开放、人民币国际化、外汇储备管理与运用、金融全球化的新动力、国际金融中心的未来等多个层面、多个领域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全球化的未来是关系全球经济、金融发展的重大课题,我们要如何解读这一课题?中国如何在其中发挥自己的作用,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这本书会给出有远见的答案。

作者简介

  《新基建》作者简介: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副总裁级)、研究院院长。曾先后担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研究室副主任,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董事总经理、首席宏观分析师,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联席所长。兼任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副会长,首都金融智库专家,全国工商联智库委员会委员,科技部国家高新区升级评审专家,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成员,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南开大学等兼职导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后。曾参与重大文件和改革方案起草,在《人民日报》《经济研究》等报刊发表文章数百篇,出版专著和译著《宏观经济结构研究》《从奇迹到成熟:韩国转型经验》《大势研判:经济、政策与资本市场》《房地产周期》《新周期:中国宏观经济理论与实战》《全球贸易摩擦与大国兴衰》《全球房地产》等。恒大研究院首席宏观研究员。浙江大学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学、货币理论与政策。在《南方经济》《金融发展研究》等期刊发表多篇论文。曾荣获“中国平安励志计划论文奖”2016年经济组一等奖、《金融发展研究》2017年优秀论文奖,参与撰写高层内参并获中央领导批示,参与完成多个国家发展改革委课题。恒大研究院首席科技研究员。香港科技大学经济学硕士,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系学士。目前从事新能源汽车、半导体、区块链等前沿科技产业研究,部分研究成果获中央采纳,在《国际金融》《发展研究》等期刊发表多篇论文。《中国资本市场变革(契合多个经济热点。直面中国资本市场多个热点问题,回顾中国资本市场建立、发展和改革的三十年历程。)》作者简介:现任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资深研究员。1981年开始在中国人民银行工作。1992—1996年,先后任中国人民银行政策研究室主任、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总经理、中国人民银行计划资金司司长;1996—1998年,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1998—2003年,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2003—2004年,任中国银行董事长、行长兼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党委书记;2004—2013年,任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2013—2016年,任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党委书记;2018年任全国政*协第十三届委员;中共十七大代表,中共第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八届中央委员。著有《百年中行新变革:市场化与人本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型开放:构建“一带一路”投融资新体系》等著作。《中国粮食安全:战略与对策》作者简介:清华大学国际生物经济中心主任、教授,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粮食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海关总署院士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曾任科技部农村与社会发展司副司长、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主任。先后赴美国马里兰大学等6所大学做合作研究。《差距经济学》创始人,“第二经济大国陷阱”“第二次绿色革命”提出者,著有《填平第二经济大国陷阱》《中国耕作制度70年》《中国农业:问题•潜力•道路•效益》《中国粮食安全研究》等著作22本,发表《中国粮食问题可忧不可怕》等论文110余篇。提出“第三产业拥有20万亿元潜力”“健康产业有8万亿元潜力”等建议并被政府采纳。国家《农业科技发展纲要(2000—2010)》起草组长,发起并组织首届国际农业科技大会、首届国际生物经济大会。2003年国务院“全国防治非典脑炎先进个人”,200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抗震救灾模范”。《大国领导力》作者简介: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世界和平论坛秘书长,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他著作颇丰,其中包括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出版的Ancient Chinese Thought,Modern Chinese Power、《历史的惯性》等,其中后者版权输出至印度、韩国、日本、阿尔巴尼亚、英国等,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力。《结构性改革》作者简介:黄奇帆,工商管理硕士,研究员,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学术顾问,复旦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曾任重庆市市长、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历任上海浦东新区管委会副主任,上海市委副秘书长兼市委研究室主任,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兼经济委员会主任。2001年调任重庆,长期担任重庆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市委副书记、市长。黄奇帆对经济体系的运行机制和政府经济管理具有深入的理论思考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经济学研究能力突出,学术造诣很深。近年来,在各种论坛、刊物、讲座上公开发表文章上百篇,对资本市场、金融风险防范、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支柱产业集群化发展、数字经济、房地产发展、城乡地票制度、国际贸易格局等方面有深入的研究。《中国反垄断十二年:回顾与展望》作者简介:李青,原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副局长,长期从事反垄断工作,既参与了法律法规的制定,也参与了后期很多实践工作。《新发展格局: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作者简介:王昌林,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兼任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促进会副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治理:中国人复杂思维的9大原则》作者简介:罗家德,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与公共管理学院合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先后取得经济学、应用数学硕士和社会学博士学位。研究领域:社会网络和经济社会学,拥有经济学背景的社会学家,善于用复杂网络阐述信息时代的底层逻辑。清华大学社会网络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院信义社区营造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学会社会网暨社会资本研究专业委员会创会主席。罗家德教授致力于社会网理论研究:大数据中的社会网分析、自组织过程研究,并将中国社会的“关系”、“圈子”等特质置于中国本土化管理研究之中。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最知名的社会学家马克·格兰诺维特的弟子,翻译其著作《社会与经济》《镶嵌:社会网与经济行动》。主要著作:《复杂:信息时代的连接、机会与布局》《中国人的信任游戏》《社会网分析讲义》《云村重建纪事》《超越财富:家族企业的传承与革新》作者简介:赵晶: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杰出学者”称号获得者;中国人民大学民营企业治理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副理事长。长期从事企业战略与公司治理相关教学和研究工作;独立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项;在高水平国际国内期刊上发表相关研究论文30余篇;曾获霍英东优秀青年教师基金、中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中国蒋一苇企业改革与发展学术基金论文奖等多项奖励。《从西潮到东风》作者简介:林毅夫,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名誉院长。1994年创立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现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并担任主任一职。2008年被任命为世界银行经济学家兼负责发展经济学的高级副行长,成为担此要职的发展中国家第一人。2012年在世界银行的任期届满,返回北大,继续教学研究工作。林毅夫现任人大代表、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在国内外多个有关发展政策、农业、减贫的委员会、领导小组兼职。林毅夫于1986年获得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荣膺英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并获得法国奥佛涅大学、美国福特汉姆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香港城市大学、英国伦敦经济学院和香港科技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中国经济增长十年展望(2020-2029):战疫增长模式》作者简介:刘世锦,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期以来致力于经济理论和政策问题研究,主要涉及宏观经济、产业发展、经济体制改革等领域。是《陷阱与高墙:中国经济面临的真实挑战与选择》、《在改革中形成增长新常态》等一系列近年来产生广泛影响的研究成果的直接领导者和主笔者。参加中共十八届三中、十八届五中全会、十九大报告的起草工作,是中国国家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经济50人论坛成员等。曾多次获得全国性有较大影响力的学术奖励,包括两次获得孙冶方经济科学奖,中国发展研究特等奖等。《全球化的终结?》作者简介:博士,中国银行首席研究员、金砖智库高级研究员、世界金融论坛议程委员会委员。先后就读于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福特班)、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宣部高级智库专家团成员,曾作为重要专家团成员两次出访欧洲交流。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主持国家级及省部级重大课题20余项,发表论文200余篇。著有《人民币国际化理论与前景》《危机后的全球金融变革》《跨国银行风险管理》等多部著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评议专家,跨境金融50人论坛学术委员会秘书长,《金融时报》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博士会副会长。兼任北京大学、对外经贸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高校兼职教授。金砖智库主任,世界金融论坛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新兴市场研究院和“一带一路”研究院研究员。“一带一路”国际智库峰会、“一带一路”国际金融论坛、金砖国家经济智库论坛的发起人和创始人。曾任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先后主持清华大学“‘一带一路’跨国金融合作研究”“金砖国家年度发展战略研究”课题。2015年,策划组织“中美智库交流”系列活动,赴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和美国外交事务委员会访问。曾在《光明日报》理论版及有关学术期刊、中央媒体发表多篇论文和专栏文章。策划出版《世界金融新秩序》。

目录

总目录
超越财富:家族企业的传承与革新
推荐序一
推荐序二
推荐序三
推荐序四
第一章 家族企业的中国故事
盛世光华四十年:当代经验
史海钩沉五百年:早期探索
第二章 家族企业的全球视角
北美模式:财富家庭的精英化
东亚模式:跳舞的大象
西欧模式:隐形的冠军
南欧模式:橄榄油坊主的情怀
第三章 家族企业与家庭
家族企业中的家族
家族利益至上
传统家庭观念的危机
从家族到家庭:单一继承者时代
女性管理者的崛起
第四章 家族企业与市场
财富制造的直接模式:家族所有与家族管理
财富创造的间接模式:家族信托与家族委员会
财富创造的混合模式:职业经理人与继承人
第五章 家族企业与社会
社会网络与家族企业嵌入性
合法性与家族企业权威
创业精神与组织系统持续性
第六章 家族企业与国家
无处不在的家族金字塔
国际经验与中国道路
第七章 家族企业的困境:站在十字路口
从成功的企业到时代的企业
守业与再创业
传承与转型
第八章 家族企业的出路:战略变革与创新
生命周期:战略创新的阶段特征
颠覆的机遇:启动战略变革
自我更新:以传承为契机
第九章 家族企业的未来
新钱与老钱
理性与非理性
传统与现代
后记 家族企业:中国故事与全球视角
参考文献
从西潮到东风
献词
推荐序 全球化的视角,新的分析框架
中文版序
概论
第一部分 2008~2009年世界危机的原因何在
第1章 世界经济与2008~2009年危机
第2章 危机的真实起因
第3章 金融监管放松与房地产泡沫
第4章 欧洲出了什么问题
第5章 中国的外汇储备为何大幅增长
第二部分 走向复苏的共赢之路
第6章 超越凯恩斯主义
第7章 大规模全球基础设施投资计划
第三部分 贫穷国家如何实现追赶:雁行模式和领头龙模式
第8章 大分化之谜
第9章 结构性变化的机制与收益
第10章 结构变迁的成败启示
第11章 贫穷国家获得的独特机遇
第四部分 走向全新的国际货币体系
第12章 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历程
第13章 新出现的压力和政策挑战
第14章 新兴的多元化储备货币体系的(不)稳定性
第15章 主要改革建议背后的理论思考
第16章 主要改革建议的成本收益分析
第17章 关于新的全球储备货币(纸黄金)的建议
参考文献
大国领导力
献词
前言
第一章 道义、权力和权威
道义在现实主义理论中的作用
道义的层次与构成
权力、实力和权威的区别
道义影响与战略信誉
小结
第二章 领导与战略偏好
领导的作用和类型
崛起国的领导与战略偏好
战略信誉与国际领导
王道原则
小结
第三章 关于国际变化的推论
国家领导与权力格局的变化
国家实力、领导和战略偏好
国际领导与规范的改变
国际秩序变化与国际体系转型
小结
第四章 权力再分配与世界中心
领导与两极化
两极格局不等于冷战
世界中心的构成条件
小结
第五章 领导与国际规范
有关领导与规范变化的早期研究
领导类型与规范类型
国际规范的类型转变
小结
第六章 国际主流价值观
价值观的挑战与竞争
战略信誉的贬值
超越自由主义
小结
第七章 国际体系转型
构成要素变化与体系转型
体系转型的条件
政治领导与体系转型
小结
第八章 国际体系转型的历史案例
中国古代案例
现代史案例
小结
第九章 结论
理论总结
新的两极世界
参考文献
结构性改革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书系
序一 一部为解决经济难题提供对策的好书
序二
前言
第一章 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紧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
深化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应把握好五个方面
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框架思考
要素市场化配置是全面深化改革新突破
推动公共卫生防疫领域供给侧全面改革
第二章 去杠杆与金融风险防范
如何打赢去杠杆攻坚战
金融的本质
加强金融企业和金融活动全生命周期风险防范
P2P与互联网金融的风险防范
去杠杆尤需提高股权融资比例
第三章 新时代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之路
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功能及不足
调整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的十二条建议
完善两项根基性制度:注册制与退市制度
完善年金制度,充实长期资本来源
改革现行住房公积金制度,可与年金制度合二为一
香港资本市场再出发
第四章 “数字化”重塑经济社会生态
“数字化”背景下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特征、新趋势
未来数字货币发展展望
5G背景下金融科技的特征和发展路径
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五个平衡与五个关键
全球贸易的数字新趋势
第五章 房地产长效机制建设
建立房地产调控五大长效机制
房地产开发企业要摒弃的八种运行方式
房地产业未来趋势、运营方式和政府管控方式
第六章 国有企业资本运作与地方政府营商环境改善
国有企业的功能、比重以及基本运作
地方政府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六个抓手
改善营商环境的两个关键
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十种有效方式
第七章 全面开放:应对国际新格局
新时代我国开放的新格局、新特征
应对中美贸易摩擦,中国要打好五张牌
建设自贸试验区,补齐服务贸易发展短板
以内循环为主体,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
后记 研究经济学是一辈子的事儿
全球化的终结?
世界金融论坛系列丛书
推荐序
第一章 全球化的演进与全球化4.0
全球化的演进与全球化4.0
全球化理论简述
逆全球化现象的兴起
新型经济金融全球化的特征
新型全球化中的中国角色
中国故事与经济学理论创新
第二章 “一带一路”:引领全球化新格局
“一带一路”1.0—2.0:从理念到行动
“一带一路”:顺时应势的“全球通”
“一带一路”: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一带一路”与全球化4.0
第三章 “一带一路”投融资体系与国际合作
“一带一路”建设实施中的金融需求分析
“一带一路”建设实施中的金融机制和体系
推动“一带一路”金融创新与国际金融合作
人民币国际化与“一带一路”建设实施中的良性互动
第四章 新兴市场金融风险与国际经贸规则重构
美联储利息变动意图、路径和前景研判
美联储利率政策调整背景下新兴市场金融动荡
新兴市场金融动荡发生的原因与逻辑机理
新兴市场金融风险识别框架及情景分析
重构国际贸易金融新秩序
第五章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经济金融全球化进程
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金融的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推动全球进入负利率时代
新冠肺炎疫情下全球化的终结?
后新冠肺炎疫情时代的全球化之路
新冠肺炎疫情下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
人民币资产在全球资产配置中的现状和前景
全球资产配置策略分析
第六章 中国银行业全球经营策略
中国银行业境外发展的主要进展
与国际先进同业的比较
中国银行业境外发展的战略选择
中国银行业境外发展的政策建议
加快形成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新格局
第七章 中国金融市场开放
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金融市场开放的中国经验
新型全球化下的金融开放
中国资本市场开放的机遇与挑战
第八章 人民币迈向主要国际货币
货币国际化的历史演进和理论脉络
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及人民币国际债券发展前景
人民币迈向重要国际货币的进展与前景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与人民币地位的提升
人民币走向重要国际货币的思路与对策
第九章 外汇储备管理与运用:从储备过剩到“藏汇于民”
外汇储备管理与运用相关文献综述
日本“藏汇于民”的经验与借鉴
德国“藏汇于民”的经验与借鉴
新加坡“藏汇于民”的经验与借鉴
中国台湾“藏汇于民”的经验与借鉴
“藏汇于民”国际经验的总结及启示
提高外汇储备运用效益的策略与政策选择
全球黄金储备的变动特征与独特作用
第十章 金融全球化的新动力
金融科技的全球应用
数字贸易的快速发展
数字货币的兴起
绿色金融的发展及国际合作
全球支付体系的变革前景
第十一章 国际金融中心的未来
国际金融中心演变的历程和基本特征
伦敦国际金融中心
纽约国际金融中心
法兰克福国际金融中心
东京国际金融中心
国际金融中心的未来
参考文献
后记
新发展格局:国内大循环为主体 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推荐序 构建新发展格局关键在深化改革
第一章 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理论逻辑、发展条件与主要着力点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内涵
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主要优势与制约因素
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主要着力点
第二章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出的时代背景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我国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主动调整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全局性谋划和战略性布局
第三章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内涵逻辑和主攻方向
深刻理解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核心要义
当前推动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有利条件
存在的主要问题
把握双循环的基本逻辑
第四章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畅通供需循环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构建国内大循环的战略方向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畅通供需循环的主要路径
第五章 建设高质量收入分配体系,畅通国民经济分配环节
建设高质量收入分配体系,助力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畅通初次分配环节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畅通再分配环节
完善政策支持体系,畅通第三次分配环节
第六章 建设现代交通和物流体系,畅通流通环节
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夯实要素流动与循环基础
构建现代物流体系,支撑经济高效流转与内外循环
建设应急物流体系,提升突发事件循环保障能力
推动跨业跨界跨域深度融合发展,畅通交通物流与经济社会大循环
第七章 加快完善国内统一大市场,畅通市场循环
加快完善国内统一大市场,推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意义和机制
加快完善国内统一大市场,畅通市场循环的核心内容
推动国内统一大市场加快融合发展的主攻方向
加快建设国内统一大市场,畅通市场循环的改革举措
第八章 深入推进区域重大战略实施,畅通城乡区域间循环
构建新发展格局与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逻辑关系
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为引领促进构建新发展格局
构建区域战略安全体系,增强新发展格局稳定性
强化举措促进畅通城乡区域循环
第九章 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大动力
着力推动“一带一路”大市场循环畅通
以外贸高质量发展为抓手推动国内国际供需良性循环
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推动国内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畅通
将自贸试验区(港)建设成为双循环开放发展新高地
推动改善有利于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全球经济治理环境
后记
新基建
序言 新基建经济学宣言
第一章 疫情大流行、全球经济危机及其影响
第一节 疫情全面冲击宏观经济、中观行业和微观个体
第二节 全球流动性危机一度显现
第三节 疫情全球大流行、经济衰退对中国经济的传导渠道
第二章 启动新基建:补短板、稳增长与五大新理念
第一节 中国基建的短板在哪里
第二节 新基建的内涵与意义
第三节 新基建的五大新理念
第三章 5G:引领新一轮产业革命和大国竞争
第一节 5G时代来临
第二节 5G是全球新一代信息技术制高点
第三节 5G的国际竞争格局
第四节 展望与建议
第四章 数据中心:抓住数字经济新机遇
第一节 抓住数字经济新机遇
第二节 数据中心建设正当其时
第三节 行业面临的挑战
第四节 展望与建议
第五章 人工智能:迎接智能新时代
第一节 迎接智能新时代
第二节 人工智能技术制高点之争
第三节 展望与建议
第六章 充电桩:迈向新能源汽车时代
第一节 中国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情况
第二节 行业面临的挑战
第三节 展望与建议
第七章 城市群:人口大流动带来的投资机遇
第一节 人口迁移的基本逻辑
第二节 人口迁移的国际规律
第三节 中国人口大迁移:从城市化到大都市圈城市群化
第四节 未来1.9亿新增城镇人口将去向何方
第五节 在人口大规模流入的城市群与都市圈适当超前基建
第八章 新基建与功能财政
第一节 新基建的资金来源
第二节 财政赤字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当前中国财政赤字情况
第四节 赤字不应受限的理由
第五节 平衡财政转向功能财政
第九章 全球六次金融大危机的启示
第一节 金融危机的内在逻辑
第二节 主要的金融危机案例研究
第三节 总结与反思:在危机后诞生或盛行的经济学流派
附录 全球瘟疫史的启示
第一节 黑死病:横扫欧洲的瘟疫之王
第二节 天花:灭绝印第安人的元凶
第三节 西班牙流感:人类历史上爆发力最强的瘟疫
第四节 霍乱:数小时即死亡,七次世界大流行
第五节 SARS:21世纪的首次全球瘟疫
第六节 危险重重:麻风病、炭疽病、黄热病等
第七节 启示
参考文献
中国反垄断十二年:回顾与展望
编委会人员
序一
序二
序三
第一篇 12位学者谈
反垄断法理与经济学基础
“两拓”并购与中国反垄断法
反垄断法的学术之争难掩其制度之效
初创和奠基:反垄断司法的早期岁月
反垄断法:一本难啃的市场经济“大部头”
一个反垄断法研究者的疲惫与欢乐
对反垄断领域一项副业的回忆和感悟
遗憾的减法与欣慰的加法
经济分析在中国反垄断中的应用
行政性垄断与竞争文化
禁止行政性垄断行为立法及法律实施的回顾
《反垄断法》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回应与支撑
第二篇 12位机构及实务界人士谈
在不确定性中坚持理性
反垄断之路:栉风沐雨,砥砺前行
与《反垄断法》共同成长
反垄断司法12年:回顾与展望
以竞争政策为主导,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机制
亲历与见证:《反垄断法》的第一个12年
招投标市场中相关市场的界定
我国反垄断司法实践基本观察
反垄断理论与实践的中国色彩
开创竞争政策基础地位的反垄断立法
见证中国反垄断事业的12年
12年反垄断求索之路
第三篇 12件法治建设及国际交流合作大事
反垄断法颁布是我国的一次思想大解放
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与专家组
公平竞争审查制度
中国经营者集中申报标准面临的挑战及修订展望
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指南
国务院机构改革与反垄断执法机构的统一
浅谈2019年“三部反垄断新规”
反垄断法律规则体系建设
《反垄断法》的修订
中美反垄断交流与合作
以竞争政策周为代表的中欧竞争政策合作
与金砖五国及其他国家的交流合作
第四篇 12个并购案
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案
西部数据收购日立存储案
希捷科技收购三星硬盘驱动器业务案
谷歌收购摩托罗拉移动案
沃尔玛公司收购1号店案
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收购立菲技术公司案
美国应用材料公司收购日本毅力科创株式会社案
百威英博收购南非米勒案
佳能收购东芝医疗系统未依法申报调查案
拜耳收购孟山都股权案
高通公司收购恩智浦半导体公司股权案
马士基航运公司收购汉堡南美船务集团股权案
第五篇 12个协议或滥用行为案
锐邦诉强生纵向垄断协议纠纷案
奇虎360诉腾讯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纠纷案
华为诉交互数字案
浙江保险行业协会及23家财险公司垄断协议案
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案
高通公司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案
奔驰汽车价格垄断案
重庆青阳药业有限公司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案
八家滚装货物国际海运企业横向垄断协议案
利乐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案
海南裕泰不服海南省物价局处罚决定行政诉讼案
伊士曼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案
第六篇 12个行政垄断案
斯维尔诉广东省教育厅及第三人广联达行政垄断诉讼案
斯维尔诉赣住建厅、造价局侵害公平竞争权案
河源市人民政府滥用行政权力案
深圳市教育局滥用行政权力案
河北省交通运输厅等部门滥用行政权力案
云南省通信管理局行政垄断案
蚌埠市卫计委滥用行政权力案
“新居配”滥用行政权力案
深圳市卫计委GPO行政垄断案
北京市房山区燃气开发中心行政垄断案
内蒙古公安厅指定使用独家印章软件系统行政垄断案
北京市交管局交通违章罚款管理滥用行政权力案
第七篇 12位国际专家和学者的观察
再接再厉:一项指引机构领导人建设良好竞争法体系的规范
《反垄断法》出台后的12年
中国反垄断法实施12年回顾:基于比较视角的评估
新冠危机下的反垄断:拨云见日的公共利益和经济理性
竞争政策应如何应对新冠疫情?
一轮圆满:纪念中国反垄断法和知识产权的12年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成立和演进
两个体系的故事:美国和中国反垄断审查决定的比较分析
中国转售价格维持分析
欧盟与中国的竞争法合作
中国在促进竞争执法国际合作和程序保障方面的重要角色
中国经营者集中审查程序的透明度和公平性
后记
主要作者简介
致谢
中国经济增长十年展望(2020—2029):战疫增长模式
本书编写人员
导言 “战疫增长模式”下的目标、政策与改革
宏观
第一章 2020年宏观经济走势判断与十年展望
第二章 基于投入产出架构的新冠疫情冲击路径分析与应对政策
长期发展
第三章 补短型增长与升级型增长
第四章 从终端需求视角分析中国经济未来新增长点
需求
第五章 居民消费 “战疫增长模式”下的增长路径与结构优化
第六章 政府消费 “战疫增长模式”下的财税结构与功能优化
第七章 固定资本形成 整体增速趋稳,结构持续优化
第八章 存货 总需求作用下的变化
第九章 进出口 在不确定的环境中保持韧性
第十章 汇率 短期资本流动与人民币汇率决定
要素
第十一章 创新 专利互持视角下中美科技关联度的趋势和特点
第十二章 人力资本 中等收入群体倍增下的工作和就业变革
第十三章 都市圈化 城镇化2.0的挑战与机遇
第十四章 以绿色为底色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产业
第十五章 农业 稳增长保供给,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第十六章 能源 将增强供给能力作为长期战略
第十七章 装备制造业 行业仍将保持相对良好的发展态势
第十八章 消费品制造业 在变化中寻找新机遇
第十九章 汽车 疫情直接影响有限,市场回升趋势不变
第二十章 房地产 压力测试中的危与机
第二十一章 金融 扩大对外开放,服务实体经济
第二十二章 数字经济 “战疫增长模式”中的新支柱
第二十三章 生产性服务业 经济活动的稳定器
第二十四章 生活性服务业 稳就业,重预防,为新增长模式提供支撑
中国粮食安全:战略与对策
题记
文前
《中国粮食安全》编委会
序一
序二
序三
序四
前言
第一篇 新粮食安全观
第一章 疫后世界格局变化与粮食安全
第二章 当今世界需要新的粮食安全观
第三章 粮食危机、粮食战可能会再次出现
第四章 人类消除饥饿面临种种难题
第二篇 世界粮食安全
第五章 粮食生产:60年回顾与20年展望
第六章 粮食消费:60年回顾与20年展望
第七章 粮食贸易:60年回顾与20年展望
第八章 畜产品生产:60年回顾与展望
第九章 畜产品贸易:60年回顾与20年展望
第十章 世界粮食安全的基本判断
第三篇 中国粮食安全:历史与经验
第十一章 中国农业辉煌史与粮食安全
第十二章 新中国农业与粮食安全的里程碑
第十三章 粮食生产:70年增长486%
第十四章 粮食贸易:70年增长88倍
第十五章 粮食消费:70年增长577%
第四篇 中国粮食安全:现状与问题
第十六章 粮食生产效率与代价
第十七章 不同省(市、区)的粮食安全
第十八章 主要作物的安全指数
第十九章 粮食安全的现状与问题
第五篇 中国粮食安全:战略与对策
第二十章 粮食生产与需求预测
第二十一章 粮食安全的战略与对策
第二十二章 粮食安全的潜力与出路
第二十三章 粮食大省生产潜力与对策
第二十四章 坚决打赢粮食战
后记
中国治理:中国人复杂思维的9大原则
推荐序一 以复杂系统的视角求解组织管理的问题
推荐序二 复杂世界管理之心智与领导
推荐序三 复杂思想的文化密码
前言
第一部分 复杂思维:中国人的管理学
01 复杂思维——中国人的治理思维
02 原则1 关系——复杂系统的底层结构
第二部分 圈子和人脉:信息社会的底层逻辑
03 原则2 圈子——复杂系统结构的特质
04 原则3 人脉——个人治理复杂系统的起点
第三部分 自组织:中国人的管理智慧
05 原则4 自组织——中国人的治理规则
06 原则5 多元治理——治理机制的阴阳平衡
第四部分 势能与调控:中国人的动态平衡
07 原则6 势能——顺势而为的智慧
08 原则7 调控——中国人的动态平衡之道
第五部分 布局与造势:议程设置的价值
09 原则8 布局——如何经营大势
10 原则9 造势——群策群力的取胜之道
第六部分 回归本质:中国本土的经典管理理论
11 中国人治理智慧的本质
结语 寻找中国人的善治之道
中国资本市场变革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书系
序言
第一章 资本市场概述
第一节 资本市场的起源
第二节 资本市场的重要作用
第三节 我国股份制与资本市场
第四节 小结
第二章 “牵牛鼻子”的改革:股票发行注册制
第一节 改革演变
第二节 注册制没有统一模式
第三节 “牛鼻子”工程
第四节 从战略新兴板到科创板
第五节 小结
第三章 退市制度
第一节 我国退市为什么难
第二节 境外退市制度
第三节 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退市制度
第四节 小结
第四章 上市公司治理
第一节 公司治理起源
第二节 优化治理结构
第三节 现金分红与股票回购
第四节 塑造并购重组良性生态
第五节 规范市值管理
第六节 小结
第五章 市场交易机制
第一节 熔断机制
第二节 涨跌停板制度
第三节 程序化交易
第四节 停复牌制度
第五节 T+0交易
第六节 开盘与收盘定价机制
第七节 小结
第六章 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
第一节 股指期货功能
第二节 期现联动关系
第三节 问题与争议
第四节 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
第五节 小结
第七章 金融基础设施
第一节 特定含义与功能
第二节 历史沿革
第三节 如何改革
第四节 小结
第八章 数字资本市场
第一节 新的市场形态
第二节 挑战与对策
第三节 未来争论
第四节 小结
第九章 市场双向开放
第一节 开放新举措
第二节 为什么要开放
第三节 风险和挑战
第四节 监管能力建设
第五节 小结
第十章 法治与监管
第一节 法治建设的不足
第二节 法治建设的重点
第三节 回归监管本位
第四节 强化违法违规行为监管
第五节 监管统筹
第六节 投资者保护
第七节 小结
后记

精彩书摘

  中国家族企业的成功是企业家艰难开拓的结果。从零开始,是他们身上的标签。他们在不平凡的成长路径上,克服了重重阻力和限制:他们从物质的匮乏中走来,成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在法律地位仍不清晰的前提下,跨越了资金和技术上的障碍,打造了一代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
1978年,当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时,人们行动上的变化要比政策上的转型慢得多。当时拥有城市“铁饭碗”和农村“承包地”的社会成员,普遍拥有最高的社会地位。计划经济框架下的配给制仍然存在,有“正式工作”和“单位”的人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保障,从而在社会认知中处于优势地位。当时高达800万的下乡知青返城,他们的就业迅速成为社会问题。中国的机关和单位安置能力有限,知青们不得不成为“个体户”,依靠摆地摊,提供磨刀修鞋等生活服务来获得基本生活保障。这种经济上的不利地位带来了社会文化上的弱势。“个体户”经常被视为待业青年的同义词,轻视和嘲笑也随之而来。
第一代家族企业创业者出身上带有明显的草根气质:建立汽车玻璃王国的曹德旺,1979年还只是乡镇玻璃厂的采购员;刘永好的创业开始于1982年他和几位兄弟在阳台上养的鹌鹑;黄光裕则在1985年北上内蒙古做贸易,那年他只不过是一名17岁的失学少年。有人评论他们的生活状态是“上无片瓦遮身,下无立锥之地”。草根出身,艰难创业,几乎是很多中国家族企业创业者身上共同的基因。这不仅是这个时代的特点,近百年以前的荣氏兄弟——中国第一代家族企业家的翘楚—创业时,也面临相似的弱势。文化观念的迟缓变化,恰好反映了创业者人格的强健。
第一代家族企业在法律地位上也面临着高度的不确定性。改革开放之后,政府最初授权的东部沿海地区开始发展外资经济和乡镇企业。合法性上的不确定给民营企业带来了现实的生存压力。许多企业家选择戴上“红顶”以求安全。直到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加快改革步伐,随后中国正式明确了市场经济体制,第一代创业者才能够得以堂堂正正地踏上他们的探险之路。尽管如此,民营企业的产权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无法确定。由于法律地位的模糊,家族企业的开拓者竭尽全力创造的财富能否传承,实际上存在很大变数。创业过程和结果合法性的共同缺乏,让家族企业的诞生和发展都承受了不小的压力。
除却制度环境的约束,创业期家族企业的技术环境同样不令人满意。这突出体现在资金和技术两个方面。改革开放之初,企业缺乏直接融资的手段,主要资金来源一方面是创业者个人及其家庭在前期劳动积累的小部分财产,另一方面则是占比更大的从国有商业银行那里获得的贷款。但是历史传统、政策导向和信誉基础上的先天劣势导致家族企业最初面对巨大的融资困难。不少创业成功的企业家回忆起往昔峥嵘岁月之时,都会提到四处求取资金支持的情形。今日叱咤商场的王健林就曾在公开场合,多次回忆自己20年前想尽一切办法向银行业务员求取贷款而不得的经历。家族企业固有的家族制公司治理特征本身就会约束其可能发展的规模和形态,而这些因素又是资金提供者赖以判断企业资质的重要因素,因此,家族企业面对的资金约束尤其明显。

这本书怎么样?

点击星号为它评分!

平均评分 0 / 5. 投票数: 0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评分!成为第一位为此书评分。

资源下载
书名:后疫情时代:大变局下的可持续发展(套装共12册)
作者:任泽平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评论0

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