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类
  • 所有分类
  • 电子书
  • 电子杂志订阅下载

停滞的帝国

  1793年英国使者马戛尔尼到访中国,这次出使在历史上大的争论是:英国使者有没有向乾隆皇帝下跪磕头?……
《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作者佩雷菲特从世界史的角度,将此次出使作为东方与西方的首次撞击来考察,于是,视野开阔了,可供思考的素材也就相应丰富起来。在作者眼中,这次英国人的出使实质意味着当时的“天下文明国家”面对“世界强大的国家”……
《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以详实的史实,有趣的细节,精彩的笔致,揭示中西文明巨大差异和冲突。

作者简介

  阿兰·佩雷菲特,生于1925年。法兰西学院院士,学者,法国《费加罗报》编辑委员会主席,曾担任过七任部长,在法国政治界和学术界都颇有影响,属于法国传统上博学多才、思想敏锐、视野广阔的一类知识分子。

目录

译者的话
前言一次探索的冒险
“世上最强大的国家”面对“天下惟一的文明国家”
禁止革新
中国的不变性
在文化革命中
英国人的看法
传教士的观点
中国人的见解
沿途有3架摄影机
小引三个时期的见证人(1793年、1816年、1840年)
一个斯当东代替另一个斯当东
托马斯爵士,鸦片的代言人
1793年,两个第一年

第一部分 “地球上最强大的民族”向中国驶去(1792年9月-1793年6月)
第一章 启程时的热情(1792年9月26日-10月8日)
“豺狼”号失踪
鸦片,萦怀不忘而从不说出来
的东西
让中国看看表现我们才华的作品
从中国榨取统治印度的钱财
第十六个使团,也是第一个使团
第二章“人类的主人”(1792年10月9日-27日)
遭英国入殖民的葡萄牙入
贸易帝国
连锁反应
大海的君主
一个既有运气又有性格的成功者
敲门砖
第三章 对中国着了迷的欧洲(1792年10月27日-11月30日)
一名在外旅行的高级公务员
印度:荣誉和
铅弹
变化的人在变化的英国
中国模式
“极为神奇的中国”
聋子对话
第四章在英国舰队的保护下(1792年11月30日-1793年1月21日)
一条鲸鱼值七个黑人
见习侍童头脑灵活
圣彼得堡的一个晚会
—生的和熟的
第五章 中国味(1793年1月底-6月16日)
开放与闭关的交替
第一次文化碰撞
天子不承认
那里的海外华人
死亡在中国海上袭击
法国野心的墓地

第二部分 另一个星球去中国觐见皇帝(1793年6月-9月)
第六章 澳门,衔接两个世界的缓冲地(1793年6月19日-23日)
非同一般的夷人
“臣实不胜踊欣欣忭之至”
门户全部敞开
当中国入害怕中国的时候
第七章 避开了广州(1793年6月23日-24日)
假毒药与其诈骗
洪仁辉船长的尝试
第八章稀奇的怪物(1793年6月26日-7月5日)
第一次叩头
“中国威尼斯”
忙忙碌碌的蚂蚁群
小脚与盆景
第九章 搜罗领航员(1793年7月6日-18日)
“中国人那种令人难以置信的惰性”
中医“十二脉”
航行不靠领航员
两种速度
第十章 “英国的名声”(1793年7月19日-31日)
天朝官僚机器开始运转
……
第三部分 傲慢对自负在皇帝的庇荫下(1793年9月2日-10月6日)
第四部分 真正的使命开始(1793年10月7日-11月11日)
第五部分 峰回路转,希望复萌(1793年11月-1794年9月)
第六部分 马戛尔尼之后的一系列不幸

精彩书摘

  在北京,出差的商人在他们同业公会的房子里住宿。进京会考的人则有专门的住所。中国的旅馆十分简陋,——直至20世纪80年代还是这种状况——为了接待贵宾就必须征用寺庙了。
寺庙也是地方上聚会的场所。情人幽会就在庙里;必要时,军队也在庙里扎营。寺庙是每个城镇最美的地方。由于寺庙都布置得富丽堂皇,因而它们成为今天游览中国城市时惟一吸引人的建筑物。不过,这些寺庙几乎总是空空荡荡。许多寺庙在本世纪里,远在文化大革命之前,就被兵痞洗劫一空了。
然后是吃午饭。宴会共上菜12道,每道上12个菜:总共144个菜。直至今天,每逢盛宴还上那么多的菜。英国人离开船以后,就再也无法不让中国人看见自己了。他们吃饭时那狼狈相——啊,这些筷子真难使!——都被中国人看在眼里。围观的人越来越多,见了他们的笨拙样放声大笑。
怎么使中国人敬服呢?马戛尔尼只得求助于军事机器了——这是未来的先兆。他命令他的私人卫队在大门外站立,“旨在使中国人对我们使团有一个高度评价,而使团的成功完全有赖于此。”
英国人来到了佛教的寺庙,他们惊奇地睁大眼睛观看。他们觉得奇怪的是,和西方不同,佛教并没有产生一种有特色的建筑艺术。寺庙和宫殿或者漂亮的王府没有区别。根据风水,所有这些建筑都是坐北朝南,屋顶都呈角形,上面有一些守护神的小塑像或者令人生畏的兽头。在这些建筑物里,每个石块铺地的院子后面就是由红漆木柱支撑的殿堂。
即使那许许多多的书法也不是寺庙所特有的。中国作为一个文字大国,它本身就很像一座巨大的图书馆:“宝塔、公共建筑、商店招牌、房屋大门,到处都写有警句、格言。”后来,书法家可以有变化,但写格言警句给行人以思考的爱好却始终未变。
“我们发现有好几尊木质或瓷器的男女神像。这些塑像按照人间等级社会的模式来反映天堂的等级制度。”这些塑像“从解剖学角度看,身体比例失常”。英国人为之目瞪口呆。
被英国使团驱走的和尚在念诵经文时回到“一座四方形的小屋,那里有一个祭坛,上面放有若干瓷器做的巨型人像。每当有一个人来许愿时,只要付点钱就可点燃香烛。在一个小灯里有几根香捻在燃烧”。
和尚让出来的房间舒适、凉爽。“木板搭的台,配上一些毛毯和一个枕头就当床用。老百姓夜里和衣而睡。”只有夏天时才例外,他们光身子睡觉。
……

前言/序言

  先进社会和传统社会相遇,我还从未听说过有比马戛尔尼出使中国时第一个爆发工业革命的国家和最杰出的文明国家之间高傲的相遇更有说服力的例子。大多数的文化冲突是“文明人”和“善良的未开化人”之间的冲突。工业化世界和第三世界之间——用今天委婉的说法就是“北南”双方——的争论,一开始就由于殖民征服而恶化了,殖民征服使殖民地人民的心灵遭受了无法忍受的创伤,那就是一种集体的自卑感;它使殖民者在一度陶醉于自己的统治后,由于掠夺行为而不断地产生着自罪感。但是在许多世纪内得到不同发展之后,自认为是世界上最文明的两个社会——它们有着充分的理由可以这样认为——的代表的这种相遇却是绝无仅有的。因此它更具有典型意义:它有着在实验室进行实验的纯正性。
在战后的波兰,人们能够轻而易举地买到被政权弄破产的大家族竭力要卖掉的古籍书刊。1954年,我从克拉科夫的一个旧书商那里购买了一套旅行丛书,这套书是由一个显赫门第的幸存者脱手的。这套探险记盖有亚当-耶日·恰尔托雷斯基亲王①的藏书印章,此人在1802年因波兰被瓜分而反常地当上了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的外交大臣。在一个半世纪内,俄国的入侵造成了先辈的荣升和后代的不幸。这些贵族遭遇到可怖的命运,从宫殿被投入卡廷的万人坑;一些历尽沧桑的书籍失而复得,真是不可思议……
这套藏书曾在两个意义上惹人注目。首先,在18世纪的后半叶,欧洲兴起长途旅行的狂热。这种狂热在15世纪末、16世纪初也曾在欧洲出现过。接着他们用两个半世纪的时间来消化自己的发现。这一次他们又跨出了新的一步:一个“有限世界”的时代即将开始。
其次,这些著作大多译自英文。在西班牙人与葡萄牙人,然后是荷兰人共同垄断远征的时代后,轮到英国人上场了——这是个人口不多,却如巨人般有力的民族。他们远远超过了布干维尔和拉佩鲁兹①的法国。他们无所不在;他们将去撞击大部分的古老社会,并迫使它们——尽管它们并不愿意,就是英国人自己也并非真正愿意如此——进入现代世界。随着他们殖民地的相继解放,英语成了世界通用的语言,这又有什么奇怪的呢?
“世上最强大的国家”面对“天下惟一的文明国家”
在所有这些记叙中,最吸引我的是跟随马戛尔尼勋爵的使团在中国与鞑靼的旅行纪实。其中一篇为使团的第二号人物乔治·斯当东所著;另一篇的作者是使团的总管,曾叙述过“邦蒂号兵变”故事的那位约翰’巴罗。我承认,这12卷书对我来说完全是新发现。对于18世纪的中国,我几乎一无所知,除了耶稣会士、莱布尼兹和伏尔泰曾经说过的:这是一个神奇的帝国,由一个欧洲人应该羡慕的“开明君主”极好地统治着。
您是否知道,正值法国大革命之际,英国人却派遣了一个浩大的使团前往中国,以使它对英国开放?您是否知道,他们就像面对巨人哥利亚的又一个大卫,尽管只有800万人,却认为自己是“世上最强大的国家”,并打算同一个拥有3.3亿人口——人类的三分之一——的国家平起平坐?而中央帝国——“天下惟一的文明国家”——竟粗暴地拒绝了他们所有的要求?
您是否知道他们的使节发现的是一个完全不同于在启蒙时期被理想化了的中国?您是否知道他们曾竭尽全力彻底摧毁这个神话,并指责天主教传教士的书信为欺骗?您是否知道这个“不可超越的榜样”开始在礼仪上显得僵化,并因虚荣而显得做作?
……

这本书怎么样?

点击星号为它评分!

平均评分 4 / 5. 投票数: 1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评分!成为第一位为此书评分。

资源下载
书名:停滞的帝国: 两个世界的撞击
作者: [法] 阿兰·佩雷菲特(Alain Peyrefitte )
译者:王国卿 / 毛凤支 / 谷炘 / 夏春丽 / 钮静籁 / 薛建成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47298
豆瓣评分:8.6

评论0

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