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类
  • 所有分类
  • 电子书
  • 电子杂志订阅下载

万古云霄

  在华语世界,科学家写散文已臻化境者,非陈之藩莫属。他是最近几十年来最好的散文家之一。本书收录陈之藩《念胡适》、《爱因斯坦的散步及其他》等41篇经典散文,让读者一窥科学与人文互动的花火。2012年,陈之藩先生病逝于香港。
谨以《万古云霄》一书纪念知名科学家、文学家陈之藩先生,用他的经典散文来追寻几代人的共同记忆。

编辑推荐

  ☆一流散文大家的经典作品:散文大家陈之藩的经典作品选集,收录1975到2011年二十多年间的随笔四十余篇,值得读者珍藏!
☆科学与人文互动的思想花火:陈之藩不仅是著名的科学家,更是一位影响了几代人的散文大家;他的语言是科学、人文的语言,更是生活化的语言。诗,史,数,陈先生都是手到擒来的。他信马由缰科学与人文,在他的散文中随处可见越限探索的魅惑与力量。这种跨界的思考方式激荡了读者的心灵。
☆附赠精美藏书票:最具思想性的散文精选集,随书赠送精美纪念藏书票一枚,精彩不容错过!

作者简介

  陈之藩,字范生,河北霸县(今霸州)人,天津北洋大学(今天津大学)电机系学士,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科学硕士,英国剑桥大学哲学博士。曾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副研究员,休斯顿大学教授,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波士顿大学研究教授;原香港中文大学电子工程系荣誉教授。陈先生深具人文素养,擅长写作散文。散文有《大学时代给胡适的信》、《蔚蓝的天》、《旅美小简》、《在春风里》、《剑河倒影》、《一星如月》、《时空之海》、《散步》、《谢天》、《失根的兰花》与《哲学家皇帝》等,散文作品多次入选港台、内地的中学国文课本。

精彩书评

  陈之藩的著作不只激荡了文学想象与美学感受,更让大家一窥科学与人文互动的火花,这是一般文学作家不易展现的特色。陈之藩的作品,不受时空限制,将持续感动我们,启发我们。
——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

陈之藩是当代一流的散文家。他的散文不是要追求散文的艺术,而是用散文来表达思想,比较像思想家。
——诗人余光中

陈之藩的散文是几代人的共同人文记忆,可以说,他和朱自清、徐志摩一样,代代相传。
——作家龙应台

我阅读过他的散文,他是最近几十年来最好的散文家之一。
——香港港中文大学前校长金耀基

科学家从事散文写作如此兴致盎然,如此多年不辍且能够达到如此之高境界者,华语世界,能出陈之藩之右者,恐怕还没有第二人吧?
——网友汝水清凉

目录

序——陈之藩散文的语言
Ⅰ 万古云霄
憔悴斯人
把酒论诗
天堂与地狱
《一星如月》序
进步与保守
香港观感
时空之海
铅笔与钉子
桂冠诗人与桂冠学人
念胡适
日记一则
取伤廉、与伤惠、死伤勇
儒者的气象
Ⅱ 云飞风起
散步
爱因斯坦的散步及其他
一百与一百二十五
横看成岭
雕不出来
三山五岳
紫气东来
侧看成峰
两不立,则一不可见
潮头上的浪花
畴人的寂寞
Ⅲ 乾坤百年
数学与电子
时代的困惑
时间的究竟
三部自传
约瑟夫的诗
现代的司马迁
二十世纪的二十个人
陈省身与爱因斯坦
霍金在香港发表学术演讲之日
从地是平的到世界是平的
Ⅳ 风雨江山
四月八日这一天
莫须有与想当然
宋人及楚人平
古巴危机这面镜子
智慧与偏见
东风与西风
世界第八奇观
附录——科学的语言、人文的语言、生活的语言

精彩书摘

  四月八日这一天
——为香港中文大学学生会而写
早晨正七时醒来,可是天黑得还像五时左右。看了两个钟,确是七时。这样黑,这个山大概已埋在乌云里。窗外落着雨,哪里是雨,哪里是云,很难分清。不能像每天似的,走上山顶,迎接新生的太阳;只有在屋里徘徊,等着即来的大风雨了。
想起今天没有什么会要开,纵是这样阴天,心情也比较晴朗些。可是九时要上课,还没有预备,连一本书昨天也没有带回家来。在大雨倾盆中,上了汽车。到科学馆只有几分钟的路,到那里正是八时。还有一小时可以预备功课。
路上想,何必这样大雨赶去科学馆,教了二十多年书了,也用不着什么预备。可是,继而想,如果不预备一下,因而教得不够好时,会因而后悔,痛苦好多天的。
教书一定不应该是站在那里对一群人背一遍书,至少是应像在戏院中对一群人演一台戏。
可是,早晨九时上台演戏,即使是自己唱作俱佳,观众也是在乍醒阶段,这台戏也不易唱好啊。我虽然知道十一时开始的课,同样的东西也要讲得精彩些,而课程却总是排在九时,大概同事们谁也不愿太早上课。
伞在车的后面,到了停车坪,雨大得也不能下车。等了几分钟,仍是大雨倾盆,只好下车了。就是到车后拿伞的一段时间,已把全身淋湿,到了办公室,脚下的湿也觉出来了。
这样湿的上衣,怎么穿;不穿西装上衣上课,对我还是第一次。一小时的预备,当然可以讲两小时,问题是不着戏装而清唱,有些不习惯。
课室就在隔壁,我九时十五分进去的,学生最多只有七八个人,到了六分之一。这自然是大雨倾盆,路上塞车。我对班上说,我们等半小时以后再说罢。因为今天讲相当难的题目,那六分之五的人如不听讲,是不易自己看懂的。
半小时后,人到得差不多了。我讲课常从课室中安静的程度来判断自己讲得好坏。今天讲的刚一入题,全课室即非常安静。外面的狂风暴雨,我当然听不见,学生们也听不见。我讲奈奎斯特,好像我自己就是奈奎斯特了,在说自己的心得。正像奥利弗演哈姆雷特,就变成哈姆雷特一样。这时,是作演员或作教师的最大的报酬。正应了中国所说的老话:风雨如晦、鸡鸣不已的时候,在屋中与好几十个知己西窗剪烛、促膝谈心一样。
这样,一个半小时,像五分钟似的过去了。
下课后,回到办公室,四年级一个作研究论文的学生在等我。他说,前些日子他做出的一些成果,经我告诉他再查某一些书以后,他在惊慌着表示他的结果竟与前人相类似,所不同者最多只有半页。我又得安慰他一番:“你自己创作的结果,竟与前人的相同之处那么多,这表示你的聪明才智与那位前人差不多。即使十分之九是属于重新发现一次,那十分之一不相同的地方,就是你自己的创作了。真正的贡献,不会是连篇累牍的,不会是排山倒海的,却是一点一点的,一滴一滴的。这样的贡献即使是微如毫末,也是了不起的。”他说这几天连觉也睡不好,脑海中不能驱走所研究的问题。我说,那表示你要航海,已经上了船;要远行,已经上了路了。你现在应该觉得很快乐的,已不计较前人有没有解决过这个问题。
他临离办公室前,我再嘱咐他不知向学生们说过多少遍的老话:“你今年二十一岁了,正是创作的年纪。别忘了牛顿、爱因斯坦,他们的重要工作都是在二十几岁完成的。”我这种“创作与年轻”的理论,同学常引为笑谈;而这却是我很严肃的想法。有一次我在实验室看他们玩微型电脑,到了不眠不休的程度。我跟他们说,微型电脑老板乔布斯十九岁时就成功了,你们都已经二十岁了,无论如何都太老了,来不及了,今天先回家睡觉罢。
其实,中国的年轻与成就有关的故事更多。以《世说新语》中挚瞻的故事最好玩。他在二十九岁时已有很大成就。王敦说,你年未三十已为万石,也太早了。瞻说,与你比,也许我早些,与甘罗比,我已是太老了。
中午,与系里同事到联合书院餐厅去吃饭。联合的饭真是不错,但不上山吃饭,已经快半年了。半年前一位同事放假,没有他,中午这个吃饭团就组织不起来。其实他所做的,只是预先给饭厅打个电话,吃完了他管算账,每人分摊多少钱而已,出力也并不多,但没有他,就大家全不上山。今天来了五个人,吃了六个菜,其中有肉丝炒豆芽、菜花炒肉片、鸡丝炒芹菜,均很可口,每人摊十一元五角。吃完了,从山上走下,真是“路转峰回出画塘”,新雨后的山,特别清新。回到办公室还不到一点半。
每天有一堆信函及文件,面对着这个纸片堆成的小山,就想起三国里的庞士元来。庞士元是把几个月的文件积下来一天里办完。我是把一天的文件只许自己用两小时处理。过了两小时,我就不看了;以不看了之。这样,虽不至于使自己被文件的洪涛淹没,或淹死;但,却苦了秘书,她又得找东找西,把我不看的,弄出个头绪来。
今天,有封从美国退回来的论文稿。这是我跳跳跃跃,写完了,还得意了好几天的一篇论文,却退回来了。打开一看,编辑并未转给任何人审查过目,他接到以后立时就原封退回。理由是论文的内容太长,数据过多,要我缩成一半才能继续考虑。真是阎王好见,小鬼难缠。传达室的工役硬是不给你传话,你就无从见你想见的人。我既无时间重写一遍,也无能力缩成一半;何况,字打得这么漂亮,重写,这岂不是白打了。打定主意,原封改寄英国。以页数来定夺,这种机械对待创作的方式使人无法容忍,也无从容忍。
钱穆的演讲是四时十五分开始的,我四时半才想起来,赶去听钱穆的演讲。
钱穆一向是对中国文化抱乐观态度的。但一面听钱的演讲时,却想起一向对中国文化抱悲观态度的那位史家——雷海宗。
雷海宗可以说是中国的汤因比。他是把文化有生有灭那个思想模式应用于中国历史。以他的看法,一个文化的兴起,是人力所挡不住的;一个文化的灭亡,也是人力所无可挽救的。他以为中国的文化到了五胡乱华时,已经是垮掉了,就像世界上二十几个文化的兴起与垮掉一样。垮掉了就不会再兴。可是很奇怪,中国文化经过佛教的冲击以后,又兴起个第二周,从唐又开始了。但到了民国,这第二周又垮掉了。能不能再起,就不得而知了。这是抗战时期雷海宗的说法,可以说是很悲观的。我就是受这种悲观气氛的感染,对现时的中国文化一向也未乐观过。
可是,最近,因为偶然看到一位画家的信,使我这一贯悲观的想法突生改变。这位画家说,佛教在隋唐五代的发扬,全国是沸腾到了家的。可是沸腾的阶段过去以后,中国文化又从这种急湍中水落石出地站起来。想一想,十世纪的新宗教对中国有多大影响,可是却没有把中国文化消灭。那么,这个二十世纪的新宗教,把中国带入了沸腾以后,恐怕也有河清海平的一天。我却因为这位画家的信心,把自己悲观的情绪冲淡不少。
我一边听钱穆的演讲,一边想起雷海宗及画家的话,当然并未太仔细去听。可是,最后,总有个印象,知道他在讲什么。比起朱光潜那两天的演讲要好多了——因为你再努力听,也不知朱光潜在讲些什么。
在内地的学者,对举国沸腾的反应是颇不一样的。比如潘光旦、雷海宗,是屈辱而死,并未改动他们的学说。这是最上乘的反应,也是最惨烈的。比如金岳霖,沸腾时期写些清算自己的文字,但印出书来,他自己从前的工作印在前面,而否定自己的文字列为附录。这样,我们可以看得清清楚楚,看完了前面,不看附录就好了。比如沈从文,一九四九年以前写小说,教创作;而以后,洗手不写小说,专搞历代衣裳服制。而朱光潜则不是,他在沸腾前后,受苦受难之余,却非常用力地研究起马克思来。他的新著作里,遍布辩证啦、统一啦的字眼,弄得人不易看他的书。我们看不出哪一部分是他自己由衷之言,而又哪一部分是非说不可的敷衍的话。人家既然说他不配研究马克思,他又何必非研究这样的题目不可呢?
回到家,大风大雨又作。一晚上,自己的思潮也是大风大雨。想一想钱穆在风雨飘摇之夕,孑然一身南来,还坚持于道统,还尽力于办学,不能不使人另眼相看。他实在是以身行道,以知其不可为而为的精神,在写一首悲壮的诗。
但不知为什么,我忽然有一种遗憾的感觉。我给这个时代起了一个名字,叫“无诗的时代”。
钱穆当时的办学,以及后来的离开香港,是既悲壮又潇洒的。可是我们却看不到他任何心情的有力描述。为什么没有几首诗留下来?也许他并不会作诗。钱穆离开新亚书院时,却引苏东坡的诗:“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这种句子如果由他自己写出来,该多悲壮、多潇洒,可惜只是引用东坡的。
因为钱穆,又想起新亚另一个创办人唐君毅,恐怕他也不会作诗罢。于感情宣泄不出来的时候,只得引用旧诗,或改动旧诗。唐君毅常给自己相片的题句是“宇宙无穷愿无极,海天辽阔立多时”,这是改用梁启超的诗;而梁启超又是套用黄仲则的诗。黄的原诗是:“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钱穆、唐君毅全不会作诗,更不必说我这一代以及现在正受教育的一代了。无诗的时代是最可怜的时代,伤春悲秋固无以名状,而天翻地覆也不会形容。
躺在床上,还在想这个无诗的时代究竟是如何造成的,不知什么时候却睡着了。
东风与西风
近日由内地来的朋友多数提到胡适及其言论。这常使我想起,五十年前,大陆清算胡适思想势如排山倒海。半个世纪以来波谷波峰大落大起的现象,固然使人吃惊,却不意外。大家既然对胡适这个话题又提起来,我们就以胡适先生“所‘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的主张究竟是什么?”为话题,追溯他的思想的来龙与去脉。
胡适的整理先秦思想、考证《西游》《红楼》、介绍杜威哲学、提倡易卜生主义、阐释“不朽”的意蕴、倡导白话文学等等,当然在他水清见底的眼光之下说出来以及写出来,即使是述而不作的枯燥考据,读来也清清爽爽,但我却总觉得这些究属次要。他的至死不渝的信念,可以说他的“宗教”,就是民主政治的如何实现。
我们先由胡适一九四五年八月写给毛泽东的一封电报说起,这封电报曾载于一九四五年九月二日重庆《大公报》,内容如下:
润之先生:
顷见报载,傅孟真转述兄问候胡适之语,感念旧好,不胜驰念。二十二日晚与董必武兄长谈,适陈述鄙见,以为中共领袖诸公,今日宜审察世界形势,爱惜中国前途,努力忘却过去,瞻望将来,痛下决心,放弃武力,准备为中国建立一个不靠武装的第二大政党。公等若能有此决心,则国内十八年之纠纷一朝解决,而公等二十余年之努力皆可不致因内战而完全消灭。美国开国之初,吉福生十余年和平奋斗,其所创立之民主共和党遂于第四届大选获得政权。英国工党五十年前仅得四万四千票,而和平奋斗之结果,今年得一千二百万票,成为绝大多数党。此两事皆足供深思。中共今日已成为第二大党,若能持之以耐心毅力,将来和平发展,前途未可限量,万万不可以小不忍而自致毁灭,以上为与董君谈话要点,今特电述,用供考虑。
胡适
八月二十四日
……

这本书怎么样?

点击星号为它评分!

平均评分 0 / 5. 投票数: 0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评分!成为第一位为此书评分。

资源下载
书名:万古云霄
作者: 陈之藩 / 编者 童元方
出版社:中华书局
ISBN:9787101099393
豆瓣评分:8.3

评论0

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