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类
  • 所有分类
  • 电子书
  • 电子杂志订阅下载

中国经济的未来:热点、难点和增长点

《中国经济的未来:热点、难点、增长点》是中国知名经济学家魏杰对中国经济热点和走势的观察,聚焦中国新经济周期(2012—2035年)中国经济的热点、难点、增长点。主要内容有:中国经济新周期的三大任务、中国经济进入全面调整期的3个基石、全球贸易与中国应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何落实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中国改革开放的回望与再起航,以及对第三次全球化与中国开放新阶段政策的建议。

魏杰教授精耕经济学研究与实践长达50年,在书中,作者剖析了中国经济运行的思路及轨迹,阐述中国经济如何走来,把脉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前瞻未来经济的新机遇。这本书有助于帮助帮助各界人士发掘增长动力、提高商业决策的准确性、破解投资迷雾,同时增强理论性,是一堂系统、*威的经济学案例课。

编辑推荐
★“先思一步的经济学家”,“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及“图书一等奖”获得者魏杰,50年来中国经济研究与实践集大成之作。

★ 聚焦2012-2035年中国经济走势,探索中国经济的路径。

★ 内容亮点:

热点: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美贸易关系、投资热点、战略性新兴产业 科技造富

难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化解与防范金融风险

增长点:“一带一路”、技术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第三次全球化浪潮 改革开放再起航

★ 有助于帮助各界人士破解投资迷雾、发掘增长动力、提高商业决策的准确性,同时增强理论性,是一堂系统、**的经济学案例课。

★ 2019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建议参考书。

作者简介
魏杰,中国经济学家,清华大学创新创业与战略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清华同方讲席教授。近20年来,其学术思想一直领先我国经济改革实践,被称为“先思一步的经济学家”。

研究领域主要包括:宏观经济对企业经营战略的约束性的体制表现,企业制度创新及企业技术创新的制度保证,企业产权制度与资本市场的内在结合及互动性,企业中货币资本与人力资本内在结合的产权制度体现等。

论文与著作颇丰,出版经济专著20部,发表论文400 余篇,曾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等大奖。著作有《文化经济学》(即将出版)《强起来的时代:战略与路径》《企业前沿问题:现代企业管理方案》《企业经济学丛书:中国企业制度创新》等。

1992年被评为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有国务院特殊津贴。曾任多家企业及政府机构的顾问,多家学术刊物的顾问或编委,中国国有资产管理研究会、中国体改研究会、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会、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等学术团体的常务理事或副会长。

目录
自 序

第一部分 中国经济新周期的三大任务(2012—2035年)

新坐标: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

七大特征:面向人类共同体的经济

六位一体:向世界开放中国市场

历史使命:建成现代化强国

转型之路: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增长

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推动高效率增长

去杠杆实现有效供给性增长

战略性新兴产业助力中高端结构增长

节能环保实现绿色增长

可持续增长需克服盲目扩张倾向

消灭贫困是和谐增长的底线

当务之急:化解与防范金融风险

抑制房地产资产泡沫

稳外汇防止金融风险爆发

极力避免因债务问题带来金融风险

治理金融乱象

控制好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

第二部分 中国经济进入全面调整期(2018—2020年)

中国经济处在调整期而非衰退期

6个现象导致经济下行压力较大

5件事导致负面效应叠加

调整期要做3件事

稳金融

稳增长

稳开放

第三部分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产业结构调整

三大传统支柱性产业地位难保

三大新兴支柱性产业异军突起

深化改革

金融体制改革实现金融自由化

政府体制改革先实现简政放权

第四部分 三大因素与中国宏观经济走势

正确处理中美经贸关系

美国遏制中国崛起的4个目标

中国需做好3件事来强化自身

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结构性去杠杆不搞一刀切

调整货币政策有三大要点

稳定股市有四大举措

调节外汇供求关系来稳定汇率

处理好新技术与金融的关系

推动金融体制改革的3个问题

调控好金融与地产的关系

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

减税减费

增加投向公共产品的政府投资

实行财政赤字

国家举债

政府过紧日子

第五部分 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

“稳中求进”的核心是“稳”

改革必须以“稳”为基础

防止债务危机需要稳定的环境

经济发展需要先“稳”才能“进”

处理公平与效率需要“稳”

中国稳定才能促进世界的稳定

GDP总量的巨大与审慎的重要性成正比

“稳”什么,如何“稳”

稳通货膨胀

稳外汇就是稳外汇储备

稳定资产价格就是抑制资产泡沫

稳实业与去产能并举

稳金融必须减税和降成本

“进”什么,怎么“进”

提振民营经济的信心

推动国有企业的混改

进一步推动金融体制改革

迎战第三次全球化浪潮就是全球资源配置

在企业家群体里寻找新的增长点

第六部分 回望改革开放40年4个阶段(1978—2018年)

经济体系改革初期的打基础阶段(1978—1992年)

公有制原则不能动

计划经济原则不能动

按劳分配原则不能动

国家直接控制经济运行的原则不能动

政府管理企业的原则不能动

大规模经济体制改革时期的任务和历史使命 (1992—2002年)

现代产权制度改革

现代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现代收入分配体制改革

现代宏观经济体制改革

以“抓大放小”为特征的国企改革

新体制磨合期的任务和特点(2002—2012年)

构建社会和谐

坚持科学发展观

实现社会公平

有效关注民生

全方位改革时期的任务及特点(2012—)

政治改革:提高中国护照的“含金量”

文化改革:处理好文化与经济的关系

社会改革:让民间组织实现自我管理

生态改革:建立国家自然资产的集中管理体制

经济改革:实体经济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脊梁

第七部分 改革开放再启航

平等保护产权的12个要点

解决移民潮与维稳的关键

“两个坚定不移”的制度基础

消除福利主义与民粹主义

消除收入分配不公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政府体制改革

城镇化的顺利进行

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实现权力制衡

推动技术创新

推进各项改革的重要保障

在公众意识与法律体系上释放积极信号

推动民营经济继续发展壮大的10个要点

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统一性

非公有制经济要长期发展

承认非公有制经济中资本的贡献

承认非公有制经济中的各种劳动

承认非公有制经济中的各种合法收入

非公有制经济要有充分的要素获取市场

全方位向非公有制经济放开投资领域

承认非公有制经济的政治和法律地位

承认非公有制经济的社会地位

非公有制经济需要在发展中不断提升自我

推动法治社会的形成与完善

法治社会首先表现为契约社会

法治社会的基础是法律面前人们平等

法治社会的关键是司法公正

坚持市场决定论的改革

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改革政府体制

改革金融体制

改革财税体制

推进城乡一体化

改革对外开放体系

第八部分 全球化新趋势与中国开放新阶段

全球化轨迹与中国的选择

中国走向全方位开放的条件已成熟

以国际贸易为特征的全球化或将走到终点

全球配置资源为主的第三次全球化即将形成

双向型的对外开放战略

贸易项目上坚持进口与出口并重

投资项目上坚持对外投资与引进外资并重

全方位开放与自由化

外汇市场自由化

贸易投资自由化

推动我国对外开放扩大升级的政策建议

以国内改革促对外开放

大力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高度重视区域经济合作

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

精彩书摘
2018-2020 中国经济走势

很高兴与大家一起讨论2018 年的中国经济,并从2018 年来看中国未来几年的经济走势。大家知道,中国经济目前出现了一些较为复杂的情况,因而对中国经济要做出正确的预期与判断,这涉及我们决策的准确性。

中国社会6 大现象

对于这个问题的讨论,首先要从现在中国经济的6 个现象开始。自2018 年3 月开始,中国社会生活出现了6 个很严重的现象。

第一,中小企业压力很大。

既有成本方面的压力,也有资金方面的压力。当然,反应*强烈的还是实体经济的压力,大部分企业都在反映企业非常难做。

第二,企业债务违约的情况越来越严重。

不少企业因为资金链断裂,到期无法还债,债务违约的情况非常严重。一开始是国有企业,后来发展到民营企业,*后是上市公司,竟然连上市公司债务违约的情况都非常多。这样一来,似乎债务链条的断裂成为越来越严重的趋势。

第三,非银行金融机构陆续出现了爆雷。

尤其是这些年形成的所谓新的金融业态,如互联网金融公司等,可以说,大量出现问题,尤其是这方面发展较快的城市,在7月份受影响较大。

第四,股市出现非理性下滑。

原来我们估计经济增长放缓可能影响到股市下跌300个点左右,跌到2 800点,结果没想到中美关税问题又使股市发生了300个点的下跌,跌到了2 500点左右,可以说,股市出现了非理性下跌。

第五,投资人比较恐慌。

因为企业经营困难、利息低、股市跌、房价不稳等现象,人们不知道什么是安全性资产了,大家不清楚什么资产*安全,找不到安全性资产。也就是说,投资人之所以非常恐慌,就是因为不知道什么资产*安全,因为安全性资产就像一个衡量器的秤砣一样,一旦没有它的话,整个度量衡就失衡了,因而压力非常大。

第六,恐慌舆论导向的影响。

有关中国经济的各种传言及现象使得人们感到很迷茫,预期并不好。不知道中国往哪个方向走,非常迷茫,迷茫的现象到了10月之后便更加严重,有关移民之类的讨论,再度甚嚣尘上。

总之,从2018年3月开始出现的这6种社会经济现象,充分表明人们总体上对中国经济的未来不是太看好。预期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预期低下必然会导致经济下行的压力很大。

为什么会出现上述这6 种现象,为什么人们总体上对未来预期不好?我们对此做了认真分析,分析的结果如下。

第一,中国经济的增长动力没有出问题。

无论从哪方面的指标来说,中国社会经济的增长动力都没有出什么问题。例如,中国人致富的欲望仍然很强烈,经济发展的动力还在,而且整个社会的致富冲动都很强劲。尤其越到基层,这种动力越强烈。也就是说,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还存在,人们对效益的追求,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动力仍然很强劲。应该说,中国城市化与工业化还没有完成,由此产生的经济拉动仍然很强大,中国经济增长的底气还在。

第二,市场没有出现什么问题。

中国仍然是世界*大的单体市场之一,人口接近14 亿,中产阶级达4 亿多,而且比重还在提高,由此形成的市场需求强劲,没有出现所谓消费降级的情况。消费降级这个观点没有证据,有人仅仅因为榨菜卖多了,方便面卖多了就认为消费降级,没有证据支持, 中国仍然是市场需求非常大的一个国家。4 亿多中产阶层的多元化需求,仍然支持着需求强劲的中国市场。

第三,中国仍然是联合国公布的工业门类*齐全的国家。

按照联合国公布的工业门类,中国应该是*齐全的国家。没有出现因为劳动力成本上升而使一些制造业离开中国,*起码没有普遍出现这个现象。*典型的是东莞,东莞是中国*重要的家具制造地之一,我们发现家具企业仍然存在,他们通过自我调整消化了劳动力上升所带来的压力,所以中国工业门类仍然很齐全,零部件配套仍然很健全,这个没有发生变化。

第四,中国交通设施仍然是世界上*便利的国家之一,而且会越来越好。

这对物流,对产品突破运输压力有很大的好处,可以说,就是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交通设施也仍然是*方便、*便捷的国家。物流便利化会助推经济的发展。

第五,*高决策层没有改变改革开放总趋向的意图。

虽然社会上有各种各样的说法,甚至有些“左”的传言很多,诸如什么民营经济离场论等论调传得神乎其神,但*高决策层没有任何要改变中国改革开放趋势的意图,没有任何证据说明他们有这个意图。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认为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没有出什么问题。既然基本面没有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上述这6个现象?我们的分析结果表明,主要是5件事撞在了一起。这5件事,每一件都有负面因素,单个出现的话,对经济的影响不会太大,但5件事撞在一起之后就出现了巨大的负面效果,即负面效应叠加。也就是说,这5件事中的每件所带来的负面因素叠加在一起,对经济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其结果是带来的麻烦就大了一点,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人们有些恐慌与迷茫。也就是说,出现了负面效应叠加的冲击,负面效应叠加导致了上述6 种现象的产生。

这本书怎么样?

点击星号为它评分!

平均评分 0 / 5. 投票数: 0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评分!成为第一位为此书评分。

资源下载
书名:中国经济的未来:热点、难点和增长点
作者:魏杰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ISBN:9787521710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