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类
  • 所有分类
  • 电子书
  • 电子杂志订阅下载

思维教育经典系列

思维教育经典系列(套装4本)包含:《如何形成清晰的观点》、《思维的模式》、《我们如何思维》、《教育的本质》。
《如何形成清晰的观点》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查尔斯?S.皮尔士在本书中有效地回答了:在人们的思维活动中,有许多种想法,却不知怎样表达。该如何形成自己清晰的观点?这种观点又是怎样决定人们的习惯从而影响人们的现实生活?什么样的观点是有效的观点等问题。首先探讨了人们在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时,是如何一步一步形成清晰的观点;其次对人们在形成具体而清晰的观点过程中常用的几种方法进行了分析。

《思维的模式》是20世纪伟大的思想家怀特海的代表著作之一,他阐述了自己综合性的思维模式,他反对这种固有的思考模式。他认为,我们不应该将自己的视野局限于此,而不思索世界和生活的整体。他认为哲学产生于好奇,如果缺乏兴趣,我们对任何问题的探讨都会是机械的。他认为高级思维应该在世间万物中间建立联系,每一个事实都包含无限的细节,无限的细节会生发无数的结果。

《我们如何思维》是著名哲学家、教育学家约翰?杜威的代表作之一,详述了思维的过程和本质,指出思维的本质并非记忆、听来的故事或偏见,而是经过批判、推理、论证结论之后的信念;提出了反省思维的必要性,表明只有正确思维才能提高规划与谋略能力,获取避免不良后果的措施;提供了进行思维训练的一系列步骤,引入实例验证思维结果的正确性等等。

《教育的本质》是怀特海的代表作,集中体现了他的教育理念。怀特海认为,教育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自我发展之路,反对灌输生硬的知识和没有火花的思想。他主张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技术教育与科学、文学教育有机结合发展;强调古典文化在提升学生思维能力中的重要性;揭示了智力发展的规律,以使家长和老师根据学生的智力发展节奏,安排课程,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编辑推荐
★《教育的本质》是英国哲学家、教育家、数学家怀特海的教育代表作。

★本书深刻影响西方现代教育理念,是与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相媲美的经典之作。

★本书为北大教授推荐给高中生的必读书,并被列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必读书。

★本书深入且全面地论述了“教育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自我发展”这一教育理念,并揭示了智力发展的规律,以使家长和老师根据学生的智力发展节奏,安排课程,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作者简介
阿尔弗雷德·诺思·怀特海,英国数学家、哲学家和教育家,出生于英国东南部的拉姆斯盖特,祖父和父亲曾先后任当地一所私立学校的校长,是当地颇有名望的教育家。他考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主攻数学,先后在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美国哈佛大学等校担任数学、哲学教授。他与罗素合著的《数学原理》奠定了现代数理逻辑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他是“过程哲学”的创始人,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教育理念,主要的著作有《科学与近代世界》《过程与实在》《观念的冒险》等。

精彩书评
1.接受连贯的思想 一知半解的知识令人悲哀 被证明的应该加以利用,被利用应该可行,可行应可以证明 大脑具有生命,不和僵死的物质打交道 教育只有一个目的,五彩缤纷的生活。 教育原则与节奏:小时候也可以听荷马史诗 浪漫阶段——精确阶段(11岁往后)-综合运用阶段(15岁,语言综合和科学精确)-循环过程 大学:综合运用精神,环顾四周,智力培养,离开课本背诵留下的东西才有意义。 大学是把孩子的知识转变为一种力量。 青年与老年通汇在一起,想象力与精力融为一体。 效率高的学究和蠢人。

2.教育的目的在于给人以智慧,授人以渔,让人更好的地利用知识这一工具。古典文化艺术,对于英国人来说,入口就是拉丁语和希腊语。这就有点儿像中国古典文学的文言之于现代文。所以又勾起了我学拉丁语希腊语的念头。

3.当年在北大读数学分析课时,对课程设置特别佩服,大一*学期从Spivak很感性的一本书讲起,在这本书里发现了如此设置的原因。

4.唐老师规定的必读书目,短而精是他的突出特点。 有些思想很其d创性,对我很有启发。

5.以国家的角度讲了教育的目的,为的就是被人们加以利用~并且让各阶层人民各得其所安居乐业~有很多批判会很刺耳,但是也很现实,在今天看也不过时。尤其喜欢作者论述《教育的目的》以及《大学及其作用》,对每个要接受16年教育,要上大学的人来说都非常推荐阅读!知道自己为什么学是非常重要的!先证明其价值,再去做这件事。

6.怀特海说:“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使人具有活跃的智慧”。反思教育本是一件不容易但有趣的事业。为师者心中当有沟壑,学子眼前才易见山川。

7.对教育*有害的是呆滞的思想,即那些仅仅被大脑接受,但既不被运用、也不被检验,也不能与其它知识产生有机联系的思想。 我接受教育这十多年,一直读着所谓*好的学校,但确实越来越呆滞了。

8.怀特海所认为的在今天已经是理论上的常识,于教育活动依然有效,比如教育应该遵循人的认知发展规律,这一点皮亚杰已有著述;学科教学应与生活相联系;文科教育、科学教育、技术教育相辅相成;大学教育使青年人和老年人融为一体,大学的任务就是将想象力和经验融为一体,对大学教师的考核不以论文数量为标准等。所有这一切均在功利化的观念、唯物质的人生观面前如同浮云。

9.大学培养了我们这个文明时代的知识分子的先锋……这些知识分子始终是理想的源泉。这些理想引导人们勇敢地面对时代的困境。

10.我们面临*艰难有*重要的任务,是为精神、探索性试验以及生活提供自由的空间。我们应该这样做,而当我们这样做时会发现怀特海先生的这些论文充满了真正的智慧。

11.素质教育经典范本,提倡老师必须拥有活跃的的思想、排除差异化的教育在毁灭生活、书本知识永远不具有亲身实践的价值等新锐并经久不衰的观点和想法。这世上不乏从事教育的人,真正懂得教育目的的人却寥寥无几。无论是为人父母还是从事教育行业,或是自己本身想完成一次自我教育的人来说,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这本书的编辑非常负责,注解详细到感人的程度。

12.这本将近百年前关于教育的书,初读来,甚至比同时期那本罗素的《教育和美好生活》更加振聋发聩,直指教育的真谛,虽然现实很骨感,我们在实际中有太多的妥协和无奈,但,有一盏明灯在心中指引方向,比摸黑前进要好太多。

13.“教育所要传达的是对思想的力量!”读这本书真的超级感动!怀特海对教育的期望即使放在21世纪也丝毫不过时,其中的人本主义人文关怀越往后越重要,尤其对于中国教育有很大启发意义。对于书本身而言,哲学功底很高,逻辑非常流畅,语言充满激情,收藏!

14.读研时,王健老师推荐的书目。毕业后才读完。没想到其中涉及的三阶段以及黑格尔的三段式竟然可以给我的学位论文这么多启发,恨晚!篇幅虽少,更不能断章取义,一句句割裂来看,还是要放到时代背景下,融汇到自己对教育的认知体系中才有真正的收获。否则,无非向书中所说所得皆是老生常言,从未真正掌握和实践。

15.知识是为当下服务,大学是为了培养想象力,教育是为了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快速且有效的吸收知识,培养想象力。

16.写得真好,这才是教育啊!即使文汇的这个版本乱七八糟的推介太多太low,但还是难掩这是本好书。

17.在我包里揣了多日,今天早晨才翻完。薄薄的一小本,真的是一本好书。差不多一百年前写的东西,居然仍然切中当下。

18.当老师的过程中,*怕麻木。虽然,现在我还有很多待学习和改善的东西,但如果各种考试和题海战术是孩子们不得不走的路,我希望孩子们能够晚点再晚点走走去,教育的目的,不是培训考试机器,而是引导学生发现和创造自我的发展之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啊!

19.大学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是每个上了大学的人都有能力思考的问题,但我却从未思考过。

20.作者是罗素的老师,虽然是20世纪20年代末写的书,关于教育的观点依然适合于现在。这不是一本教人教育方法的书,而是讲述教育的目的、教育的意义、教育应该保持的方向、教育*应该注重的内容的宏观教育观的书。能启发人的思想,而不是教小技巧。这是一本好书,读了是可以一生受益的,会教育别人和正在进行自我培养的人都能看。

21.西方经典读本和其宗教是密不可分的,几乎每一本都要用大量篇幅来阐述基督教与作者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事实上,这些联系不只是密不可分,简直就是浑然一体。要想读懂这些书,就要踏实的从西方文化的根源开始了解。

22.1941年的教育理论放在现在也都是真理啊。

23.大学是实施教育的机构,也是进行研究的机构。但大学之所以存在,主要原因并不在于仅仅向学生传授知识,也不在于仅向教师们提供研究的机会。 大学存在的理由是,它使青年和老年人融为一体,对学术进行充满想象力的探索,从而在知识和追求生命的热情之间架起桥梁。

24.怀特海教授逻辑严谨而不乏灵动,理想的专业化应该能够提炼看待专业内、外的事物、现象、过程的符合客观规律的方法和观点。怀特海教授的教育理念我发现涉及人本主义、建构主义、发展视角、机能主义的部分观点,这可能源自怀特海教授的专业水平、个人经历以及当时欧洲的社会文化等,当然从这点看,有点像怀特海教授自己讲的“业余爱好者”,教授也自知极难制定符合多种观点又没有任何缺漏的教育系统。我国城市化发展似乎有些缺乏和减少“有质感”的人文环境影响,当然造成了极严重的影响,但我不认为这会减少我们对美的渴望以及对其作出努力,历史证明中华民族有适应环境的能力,不过我们也理应明白假如有例外我们可能没有机会反省,即便能够缓慢适应,付出的代价也是深远而心痛的。

25.怀特海是一位教育公理主义者,他对教育的思考,提出对教育改革的观点,是基于他对人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认识。他提出教育要造就既有文化又掌握专门知识的人才、教育要有乐趣、教育的核心问题是知识的活化等。在第三张教育与纪律的节奏中,怀特海写到“生命是靠自我发展的冲动而成长”,我认为这句话道出了教育的真谛—教育要引导被教育者寻找到他自我发展的冲动。 怀特海提出“人类天生是一种适应并局限于一定生存模式的专门化的物种”。无论怀特海的教育的节奏理论,讨论自由与纪律的关系,探讨技术教育与科学和文化的关系等,都是为了构建一套合理有效的教育技术体系,试图通过这些教育原则和教育技术的应用来引导每一个人发现自身发展的冲动,寻找适合自身的风格。

26.感触很深,他告诉了我教育到底是什么和他的意义。

27.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

28.哲人的分析真是简洁有力。

29.我受教育的过程走过多少弯路,现在还陷在里面,却一直视而不见。忘记问了,受教育,到底为了什么?对自己而言,这是我给五星的原因。

30.真正的学习*是对立的统一,文理并用,学习的过程应该是尝试探索,而不是了解,乔大爷的stay foolish也是这个意思!

31.全局学习法的鼻祖?1929年,好早,读起来还是很有启发。

32.对人的改变才是本质的改变。怀特海在三一学院与同学们的交流共进是令我羡慕的。

33.*有价值的还是怀特海关于教育节奏:浪漫~精确~综合的论述。能把握儿童的认知规律来运用的话,教育就会有效而美好。

34.怀特海、罗素、《数学原理》,三位一体,深刻改变了人类科学历史的发展历程。但凡大家,心怀天下,而天下在于人类历史的传承,教育得当,历史发展,教育失败,更迭换代。哲学家来论述教育,必然理性大于感性,形式逻辑推理,非形式逻辑批判。比如先难后易的教育观、比如实例举证代替公式记忆的教学观、再比如数学符号语言转化为描述性的逻辑语言。这其中**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明白所研究学习对象间互相的关联。科学的本质除了对物体实际性质的探索以外,*重要的是要把尽可能多的事物关联起来,形成统一的人类世界观。教育,应围绕世界观打造。

35.语言流畅,受益匪浅,建议每个爸爸妈妈都读一读。

36.引发教育根本的讨论,或有传世之功。

37.那么我们或许不会惊讶,怀特海书中所谈论的问题,所进行的批判,所提出的观点,颇能切中我们当下的时弊。

38.怀特海提出“教育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从各个方面体现出来的生命”,是故教育必须尊重和顺应生命本身的成长规律,亦即怀特海所说的“节奏”,使生命变得鲜活、强健。

39.怀特海没有抹杀纪律和强制在教育中的作用,但它们应严格限制在特定的成长阶段,而且必须适度。

40.自由在教育中*可贵的价值,在于让孩子保持想象力。教育绝不是机械地给心灵填塞知识,只把知识当作达到某种世俗成功的工具。

41.*次听到这本书,是教育哲学老师推荐的,个人觉得,不论是作为学生,或是教师,亦或是从事与教育不相关职业的人,都可以阅读这本书,我是一个师范生,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42.非常好的一本书!值得每个父母、老师以及关注教育的人认真读一读!有高度、有深度!英国百年前的教育与当今中国面临的教育现状极其相似,值得借鉴和反思!

43.蛮喜欢的,让我们更清楚更好的理解孩子,了解孩子,认识孩子,从我们有孩子的那刻起,不忘初心,不要苛求,对待我们的孩子 。

44.此书就不用介绍了,是出名的名著。我是阅读了北大的一些老师的介绍后,购买学习,希望今后在教育小孩方面能够得到些许的启发。

45.*让我叹服的是怀特海先生所指出的上世纪初英国面对的一些教育问题和误区,时隔近百年,仍切中目前中国教育问题的要害!作为家长,我在读完一遍后深受启发,准备再读一遍。虽然本书主要是”教育观”,作为家长来说的”方法论”问题,还得自己摸索。但是,教育的本质值得每位家长仔细思考!翻译方面确实没法尽善尽美,有些文字读起来比较晦涩,但也有亮点:就是注释,很多注释让人长知识。

46.许多人不明白教育的目的 不去教育 这样会是吃了人生果却不知其味道 。

47.人是有意识的动物,做任何事情都要先搞明白,我们做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那么,我们的教育,我们标榜为百年大计之根本的教育,目的究竟是什么?我们真的认真考虑过么?一百个教师中能有多少?家长们就更不用说了。所以,我们都应该读一下深刻影响过欧美教育的这本书,借此认真考虑一下我们的教育目的到底应该是考高分,还是该为了人的自我健康发展。

48.建议关心孩子教育的家长朋友,都用心读一读。很有指导意义。

49.教育书籍的经典制作,看看吧。根据(教师专业阅读地图)来买的。健康和学习都是我们要关注的对象。

50.《教育的目的》由怀特海所著,本书的主要侧重点在于智力的教育,因此在所有的章节中,都将始终贯穿着这样一个主题,并从多个视角进行说明——简单地说,就是——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也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老师也必须有活跃的思想。 本书断然反对灌输生硬的知识,反对没有火花的使人呆滞的思想。

目录
第一章 教育的目的

第二章 教育的节奏

第三章 自由和训练的节奏

第四章 技能教育及其与科学和文学的关系

第五章 古典文化在教育中的地位

第六章 数学课程

第七章 大学及其作用

精彩书摘
教育的目的

文化素养指的是思想活动,是对美和人类情感的融会贯通。零碎的信息与文化素养无关。一个人如果只拥有广博的知识,那他就是世上最无用、最无聊的存在了。我们的目标,应该是让人们既拥有文化素养,也拥有某方面的专业知识。如此一来,他们便能以专业知识作为自我发展的基础,在文化素养的引领下,达到哲学的深度与艺术的高度。我们要记住,自我发展才是有价值的智力开发,而这一过程主要发生在 16 岁到 30 岁之间。要实现自我发展,最重要的是母亲在孩子12岁之前对其进行的教导。

要训练孩童的思想活动,最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弄清楚何为“惰性观点”—不经过运用、验证或与其他知识进行新的结合便接受的知识。

如果每门学科的老师都只教一些皮毛,那么学生就只会被动接受一些零碎的知识,无法产生思想的火花。我们应该挑选少数重要的内容教给学生,让他们能够发散思维,举一反三。学生们要将这些知识完全吸收,明白如何将它们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从接受教育开始,学生们就应该体会到探索的奥妙,并且通过探索,理解生活中发生的种种事件。

我所提倡的解决办法是消除学科之间泾渭分明的分界线,以维持现代课程体系的活力。教育只有一个宗旨,那就是向学生展现生活的所有层面。但我们却将生活拆得零散。我们教授代数、几何、科学、历史,但也仅限于书本知识而已;我们还教给学生多门语言,但他们却从未掌握;最无聊的是,我们教授文学,却只讲莎士比亚的戏剧,再附带一些文献注释和对剧情和人物的短评,然后让学生死记硬背。这样的课程表算得上是生活吗?算得上我们亲身经历的日常吗?充其量这不过是神明在创造世界时,在脑内快速浏览造物清单而已,而那时的神明尚未决定如何将这些事物融合成一个世界。

教育的节奏

教育的节奏很好理解,就是根据学生的智力发展情况,教授适合他们的学科,并帮助他们采用适合的学习模式。

就智力发展而言,我倾向于称这三个阶段为“浪漫阶段”“精确阶段”和“综合阶段”。

浪漫阶段

浪漫阶段指的是人们刚刚理解某项事物的阶段。此时人们对事物还拥有新鲜感。粗略地一瞥让他们得以窥见事物内部拥有无限可能的各类联系,但要想彻底将其掌握,还需要大量的材料。在这一阶段,掌握知识的步骤并非系统性的,这类系统是一点点搭建起来的。在这个阶段,学生对事物的认知来自直接的接触,只是偶尔会对其进行系统性的分析。

当学生对某一事物的认知不只局限于表面的认识,开始对其蕴含的联系有所领悟,由此产生的激动情绪便是这一阶段所指的浪漫情感。例如,对于刚开始读《鲁滨逊漂流记》的学生们来说,鲁滨逊·克鲁索只是一个人,沙子只是沙子,脚印只是脚印,岛屿只是岛屿,欧洲也不过是一个喧嚣的世界而已。但当他们忽然意识到其中蕴藏的若隐若现的可能性,将克鲁索、沙子、脚印以及与远离欧洲的孤岛联系起来,浪漫感便产生了。这个例子虽然极端,但很清晰地展示了发展循环的第一阶段。

精确阶段

精确阶段也是知识增长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脑中纷杂的知识联系开始从属于阐述的精确性。这是学习基本原理的阶段,包括语言的语法和科学的法则。学生们将一点点学会如何对事实进行分析。他们会接触新的事实,并通过分析吸纳这些事实。

没有浪漫阶段的积累,学生们在精确阶段将一无所获,因为没有对客观事实的大致了解,就无法进行分析,只能牵强地对事实进行无意义的陈述,无法使其形成进一步的关联。我再强调一遍,在这一阶段,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浪漫阶段积累的事实之中。浪漫阶段的事实揭示了具有广泛意义的思想,而在精确阶段,我们将条理化、系统化地了解客观事实,从而对浪漫阶段获得的对事物的一般性认识进行挖掘和分析。

综合阶段

最后的综合阶段即黑格尔所说的“合题”,指的是在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分类并获得相关技能之后,重新回归浪漫阶段。这便是精确训练的目标,是我们所追求的最终的成功我的这番分析或许枯燥无味,但为了让大家对这三个循环阶段的特点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从而理解我接下来的分析,这都是必要的。

前言/序言
《教育的本质》是英国著名数学家、哲学家和教育家阿弗雷德·诺思·怀特海的一本有关教育的文集。该书比较面地反映了他的教育观点。 作者根据亲身体验,以及作为数学家和哲学家对生活敏锐观察和思考,提出了一系列新颖而独到的教育思想和育方法。本书集中反映了作者对教育的目的和本质的理解他强调智力教育,提出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他反对生硬地向学灌输知识,反对任何遏制想象力的教学模式。 怀特海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对英美等西方国家乃至全世界现代教育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以及教育实践都具有积极的动和指导作用。 本书共七章。前三章主要探讨的是教育的基本理念问题第四章至第七章分别从技术教育、数学和大学的功能等几方面展开阐述。

在第一章“教育的目的”中,怀特海提到,一些学校在 某个时期充满创造的活力,后来却迂腐而墨守成规。原因就 在于,学校深受呆滞思想的束缚和影响。在教育制度中如何 防止这种思想上的僵化陈腐?一是“不要教授太多学科”;二 是“将教学内容讲透”。

在第二章“教育的节奏”中,怀特海认为,人的心智发展有其内在的规律,任何教育者都不能忽视和否认这些规律的存在,所安排的教育的内容和采取的方法必须符合教育的 节奏性特点。而所谓教育的节奏,就是“教授适合他们的学 科,并帮助他们采用适合他们的学习模式”。

在第三章“自由和训练的节奏”中,怀特海提到“知识” 和“智慧”的相互关系。他认为,人的智慧是以知识为基础 的,一个人可以轻易获得知识,但未必能轻易获得智慧。从 “智慧”和“知识”的逻辑关系,引出了“自由”和“训练” 的逻辑关系。他认为,“在理想的教育中,训练应当来自学生 们的自由选择。而自由也应该在训练的帮助下获得更大的可能性”。

在第四章“技能教育及其与科学和文学的关系”中,怀特海认为,“一个理想的行业,工作即娱乐,娱乐即生活”,这种三位一体的思想就是技术教育的理想。也就是说,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劳动应该与人们的心智和精神紧密结合在相互渗透中共同发展。技术教育注重动手能力、手眼协调随机判断,而生产制造过程中的判断能力来自对知识的自运用。

在第五章“古典文化在教育中的地位”中,怀特海调,在对待古典文化的学习上,学生可以通过观看图片在脑中刻下历史的印记,了解人们的服饰、房屋、技术、艺术宗教的嬗变过程,既不要把古典文化当成教育中需要大量读的专家课程,也不要让学生在毕业后对阅读古典文化变淡漠。 在第六章“数学课程”中,怀特海认为,首先,数学学要祛除晦涩深奥的教学模式,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让学生学习抽象的思维方式,懂得理论的实际应用,掌握法的恰当使用,而不是盲目罗列各种各样的数学公理,强学生死记硬背,应付各种毫无意义的考试。其次,数学教不能只是停留在学习数、量和空间关系上,而是应该上升哲学高度,让学生认识到数、量和空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在第七章“大学及其作用”中,怀特海阐释了大学的育功能,即大学是一个启迪思维、激发想象力的地方。“大存在的原因是,使年轻人和老年人在富有想象力的学习中合起来,从而在汲取知识和热爱生命之间建立联系。”而所谓 “想象”,主要在于“新”字。知识的新颖可以体现在知识自 身的更新换代上,也可以体现在知识应用的与时俱进上。 作者在以上各章中从不同角度论证了“教育的目的就是 激发和引导学生的自我发展”这一核心命题,突出地表达了“要在教育中拒绝僵死的知识和呆滞的思维”的教育理念。

怀特海关于教育的目的和本质的精辟见解,闪耀着智慧 的光芒,超越时代和地域。书中对教育高屋建瓴、切中时弊 的论述和分析,对当今中国的教育、教育工作者以及学生、家长等都具有现实的启发和有益的指导作用。

这本书怎么样?

点击星号为它评分!

平均评分 5 / 5. 投票数: 1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评分!成为第一位为此书评分。

资源下载
书名:思维教育经典系列(套装4本)
作者:[美] 查尔斯·S.皮尔士
译者:韩露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ISBN:9787545549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