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早年那个叫黄沙梁的村庄开始认识和体验世界,感受土地上的睡着和醒来,到如今在菜籽沟建了木垒书院,依旧把驴当知己,看光阴从晨到昏,在近三十年的写作生涯中,刘亮程一直致力于当个闲人,致力于创造一种和天地万物交流的语言体系。而他笔下那些如有翅膀的文字,负载着土地上的惊恐、苦难、悲欣、沉重,拖尘带土,朝天飞翔,也带领我们朝树叶和尘土之上仰望。在本书中,刘亮程回望了自己文学世界的精神源头,讲述了他对家乡和故土的情感,分享了他从日常闲事中悟出的智慧和对散文写作的理解与思考……这些细细密密的谈话聊天,如同一次次发生在民间墙根院落的喧荒,喧是地上的嘈杂之音,荒是荒天野地的荒。聊到酣畅时,语言开始脱离琐事,呈现朝上之势,好像能飞起来。喧至荒处,聊到天上,已然是语言尽头,却仿佛又是另一句话的开始。
编辑推荐
著名作家刘亮程三十年来首部谈话录,精选历年演讲和对话结集
回望文学世界的精神源头,讲述对家乡和故土的情感,分享从日常闲事中悟出的智慧和对散文写作的理解与思考
从过去聊到现在,从村庄聊到世界,从人类聊到万物,完整展现作家的心路历程和心灵世界
回望文学世界的精神源头,讲述对家乡和故土的情感,分享从日常闲事中悟出的智慧和对散文写作的理解与思考
从过去聊到现在,从村庄聊到世界,从人类聊到万物,完整展现作家的心路历程和心灵世界
目录
辑一 那个让我飞起来的梦
从家乡到故乡
寒风吹彻 现世温暖
树叶与尘土之间
把地上的事往天上聊
文学是做梦的艺术
聆听自然的声音
当你站在新疆看中国
文学是沟通人类心灵的艺术
那个让我飞起来的梦
辑二 一个人的自言自语
对一个村庄的认识——答诗人北野问
闲事亦可惊心动魄
我喜欢写被我视若平常的事物
我书写有翅膀的文字
《凿空》:一个人的新疆
我的语言是黑暗的照亮
为我的耳朵写一部书——答新浪读书问
文学:一个人的自言自语——答南师附中学子问
用智慧和诗情复原万物共生的自然与世界
辑三 菜籽沟:土地上的睡着和醒来
菜籽沟,与过去相遇
夜已经深了——嵩山十方参学木垒书院记
乡村是我们的老家
心灵的语言可以相互听懂——答动物保护者问
植根于大地的写作——韩少功、刘亮程、阎晶明三人谈
近悦远来:新疆是人类文明遥远的家园
用文学艺术的力量改变一个村庄
辑四 木垒书院随笔
一张醒来的脸
和草一起长老
一只像作家的狗
等太阳从西边升起
忆顾老师
铁匠已经打完最后的驴掌
每个字都孤悬如梦
小说家也是捎话人
被驴眼睛看扁的世界
《捎话》中的声音体系
作家都是见过鬼的人
从家乡到故乡
寒风吹彻 现世温暖
树叶与尘土之间
把地上的事往天上聊
文学是做梦的艺术
聆听自然的声音
当你站在新疆看中国
文学是沟通人类心灵的艺术
那个让我飞起来的梦
辑二 一个人的自言自语
对一个村庄的认识——答诗人北野问
闲事亦可惊心动魄
我喜欢写被我视若平常的事物
我书写有翅膀的文字
《凿空》:一个人的新疆
我的语言是黑暗的照亮
为我的耳朵写一部书——答新浪读书问
文学:一个人的自言自语——答南师附中学子问
用智慧和诗情复原万物共生的自然与世界
辑三 菜籽沟:土地上的睡着和醒来
菜籽沟,与过去相遇
夜已经深了——嵩山十方参学木垒书院记
乡村是我们的老家
心灵的语言可以相互听懂——答动物保护者问
植根于大地的写作——韩少功、刘亮程、阎晶明三人谈
近悦远来:新疆是人类文明遥远的家园
用文学艺术的力量改变一个村庄
辑四 木垒书院随笔
一张醒来的脸
和草一起长老
一只像作家的狗
等太阳从西边升起
忆顾老师
铁匠已经打完最后的驴掌
每个字都孤悬如梦
小说家也是捎话人
被驴眼睛看扁的世界
《捎话》中的声音体系
作家都是见过鬼的人
资源下载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