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类
  • 所有分类
  • 电子书
  • 电子杂志订阅下载

如何把事情做到最好

  本书出版于1992年,经久不衰,经过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口碑相传后,畅销至今。作者以其独特的视角告诉人们,如何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练习来提升自己,把事情做到极好,最终获得成功和长久的满足感。

无论是在职业生涯还是你的人际圈里无论是待人还是待己,甚至在你的生活的所有领域中,这本激励人心的行之有效的指导书都将在方方面面帮助你把事情做到好,最终获得你想要的成功。

本书包括:

★把事情做到极好的5大要素

★为什么要热爱并扎根于平台期

★如何深入发掘自身潜能

★如何增加竞争力

★迈向成功的有效练习方法

……

作者简介

  乔治·伦纳德,美国畅销书作家、著名编辑、教育家。
乔治·伦纳德是教育和发掘人类自身潜能方面的专家,并在这两个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曾任伊莎兰学院名誉院长,人本心理学学会主席。他曾在美国空军服役,是一名飞行员。他还是合气道黑带五段选手。
他的其他著作包括:《肩负蓝天》、《行走在世界边缘》、《合气道之路》等。

精彩书评

  乔治·伦纳德本人就如同他教授的课程一样令人印象深刻:充满好奇、待人热情、富有智慧,是大局观和细节感完美结合的真正大师。

——迪恩·欧宁胥

乔治·伦纳德书中富于实践的智慧,将带来长久重大的影响。

——迈克尔·墨菲

如果他是对的——就像他一直以来的那样,即将到来的将是属于精益求精的时代。

——《旧金山纪事报》

乔治·伦纳德将禅宗里蕴含的关于自我修养的智慧揭示给众人,无论是做某件具体的事,或是进行任何长期规划,我们都将从中获益匪浅。

——《新纪元周刊》

用一个前辈的话来说,去书店挑书的时候要多挑那些薄薄的老书,那种书一般是经过多代读者的鉴定而流传至今的好书。

——古老的智慧

本书不仅适用于练武、体育锻炼,而且对于学外语、做科研、教学等很多事,都适用同样的道理。按此做去,自然会成为有掌控力的人。

——武夷山

我从一大堆成功励志的书籍中挑出了这本书,爱不释手地读了一遍又一遍。突然领悟:只要坚持学习和练习,开始感到困难的事情就会渐渐变得简单。

——筑梦人

这本书读完差不多三个月了,是精读并比较好地运用在了行动中的一本书。

——夸子

我认为,这本书的深刻之处更在于道出了整个学习过程的系统。很多鉴于篇幅所限描述较短,但几乎都能在现在各种关于大脑学习论类的书籍找到延伸阅读点。这本书真的是本很有前瞻性的书,道中了现今学习者存在的问题。

——xigesade

有的书值得看很多遍,这本就是。

——梧桐

目录

前 言
第一部分 怎样才能把事情做到最好

第一章 化难为易的精益求精之道
坚持将事情做到极致
每个人都能成为别人眼中难以企及的天才
所有的天赋都需要后天勤加努力
成功没有捷径,你要将学习变成一种习惯

第二章 认清自己:你属于哪种类型的人
浅尝辄止者
强求突破者
安于现状者

第三章 一分耕耘才能一分收获
“从巅峰到巅峰”的误导
美丽的歧途
任重道远

第四章 热爱平台期
习惯并享受平台期
练习的乐趣
在平台期保持进步
来自世界顶级大师的启示

第二部分 把事情做到最好的五大要素

第五章 要素1:有效的指导
找到一位好导师
导师的影响力
刻苦远比天分重要
“好马与坏马”理论
不可取代的导师
果断地和导师说再见

第六章 要素2:持续练习
练习不是简单的重复
练习成就大师

第七章 要素3:保持初学者的心态
重复的力量
剑道大师的故事
舍得放弃,懂得改变
人人都是初学者

第八章 要素4: 胸有成竹
大胆想像自己希望的结果
加强你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为美好的愿景而奋斗

第九章 要素5:超越极限
经验来自于千百次的实战
学习是一场无止境的旅程
愚者精神

第三部分 把事情做到最好的高效方法

第十章 如何应对改变的艰难
当你感到退步时,请挺住
对旧有习惯时刻保持警惕
与自己对话
争取亲友的支持
养成规律练习的好习惯
终生学习

第十一章 激发潜能
每个人都蕴含着自己想像不到的巨大潜力
不要压抑自己的潜能
保持身体健康
释放积极的力量
敢说真话
掌控负面情绪
分清轻重缓急
设定最后期限
拥有坚定的毅力

第十二章 如何避免掉入陷阱
巧妙解决生活中的冲突
提高你的专注力
对自己负责
坦然面对胜败
切记:过犹不及
不要偷懒
好好保护自己
别沉迷于胜利
拒绝虚荣
拥有适度的幽默感
坚持不懈
不要苛求完美

第十三章 平凡中的伟大
别小瞧“碎片时间”
开车的艺术
生活中的大智慧
如何与伴侣相处

第十四章 勇敢出征
从意外中汲取力量
放松的魔力
为了更好的自己,请勇敢前行

结 语 智者和愚者
致 谢

精彩书摘

  每个人生来都具备足够的潜力,每个人都能做到别人眼里难以企及的事情。请永远保持初学的心,勇敢面对人生的挑战!
在读这本书之前,先让我们做一个简单的动作,抬手触摸自己的额头。
也许,你会说:“这也太容易了吧!”没错,是很容易!但你可能已经忘了,在你幼年时想顺利做出这个动作,却比登天还难。
首先,你要学会控制手的运动(别忘了那会儿你还是个小婴儿),然后要准确定位额头,最后,你还得模仿妈妈的动作,经过层层艰巨的考验之后,你才能学会这个动作。
做任何事情都像做这个简单的动作一样,不是一蹴而就的,你得经历漫长的平台期。然而一旦你突破了平台,学会的技能就将伴随终生,你渐渐会觉得事情不那么困难了,并且乐在其中。你学会了如何精益求精,如何把事情做到最好。
就像你能学会抬手触摸额头那样,你同样可以学会演奏贝多芬奏鸣曲,学会驾驶喷气式飞机,还可以学会更好地与别人交往,学会更好地工作和生活。
第一章化难为易的精益求精之道
坚持将事情做到极致
在生活中,我们无数次听到“要把事情做到最好”,不可否认这种声音一直伴随着我们成长,没错,这就是精益求精原则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我们很难给精益求精一个准确的定义,但每个人都会对它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它以多种形式示人,但万变不离其宗。它能带来丰厚的回报,而这回报并不是某个具体的目标,而是一段苦心孤诣的经历。这就是精益求精之路。
无论何时,当你想要学点新东西时,都有成为大师的潜质。以前,我们总是认为只有天赋异禀的奇才才能追求将事情做到极致的境界。其实,并非只有天才,或是在幼年从童子功练起的幸运儿才能走上这条路。凡是有心求索的人,无论其年龄、性别,或是有过怎样的身世,随时都可以踏上精益求精之路,坚持将事情做到极致。
首先,让我们仔细审视一下这条精益求精之路。
不管你是要学打字、烹饪,还是要成为律师、医生或会计师。你都有潜力成为行业的佼佼者,都有能力做到大家眼中难以企及的事情!在体育领域,要达到精益求精的境界显得尤为艰辛。赛场上,激烈的对抗和戏剧化的结果并存,运动员要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将自身的能力发挥到极致。因此,从体育运动来着手审视精益求精之路是个不错的切入点。而且相对来说,运动员的训练成果可以在较短的时间里见效并易于量化。下面我将用一个较常见的运动项目网球作为例子。同样的经验可以很容易地套用到其他项目乃至其他领域。
假定你是一个身体健康的普通人,没有参加过专业的体育训练,平时和朋友一起打过排球或垒球,各种动作配合得还算协调。你也许偶尔打过网球,但是次数不多——可能这反而是好事,因为从一张白纸学起,比带着已养成的坏习惯更好。你找到了一名资历丰富的专业教练作为网球老师,并且制定了每周3次的训练计划。可以说,你已经走上了这条精益求精之路。
最初接触的部分都是十分基础的。教练从握拍的方式教起,告诉你正确的持拍位置,哪里是最佳击球点。教练让你反复练习挥拍,慢慢体会手腕发力的感觉。教练会从固定位置不断地给你喂球,并在每次击打之后,询问你的感觉。教练教你将肩膀、臀部、胳膊三部分的动作配合起来,把全身的力量集中到球上。教练在你迷茫的时候做出示范,在你练习的时候给予鼓励。尽管如此,你可能依然会感到无所适从,觉得自己怎么都做不好。你做出的每一个动作,都需要经过大脑才能合拍,然而这短短的思考时间,就打乱了节奏,完全找不到教练演示的那种流畅的感觉。
渐渐地,你耐不住性子了。你恨不得马上投入实战练习,教练目前教的这些完全满足不了你的胃口。你渴望像网球明星一样击出漂亮的回球,但教练却说现阶段你连想都不要想这些。你是一个很注重结果的人,而眼前的这些练习让你完全看不到方向。你依然一遍遍重复着这些基础动作——正确地握拍,体会击球点,肩膀、臀部、胳膊配合发力,挥拍击球——却完全不知道做这些练习有什么意义。
如此挣扎了五个星期之后,你似乎突然开窍了。之前练习的那些动作渐渐成为了连贯的整体,仿佛肌肉记住了正确的动作,你不再需要经过大脑思考,一切都可以下意识地完成。你能用更多的精力来关注球的运动,更仔细地调整挥拍的位置来提高击球质量。你开始琢磨如何使出更大的力道来击出更漂亮的回球。
在此之前,教练喂球的时候你都不需要移动。从现在开始,你要学习如何移动,平移、前后滑步、对角线跨步,并把移动和挥拍的动作连贯起来。你再次体验到了之前那种无所适从的感觉。你感到心灰意冷,似乎好不容易学会了的东西又忘掉了。就在你又一次打退堂鼓的时候,你的感觉好像不那么糟糕了,但也没好多少。练习还在一天天地进行,但你的水平一直徘徊不前。该死的平台期。
现在社会中的大多数人都身处在平台期,这种感觉是十分煎熬的。它让你感到挫败,不仅如此,还会慢慢地消耗你的进取心。你来打网球不是为了无尽的练习,而是为了练出好身材,为了和朋友切磋技艺,要是能打赢对手就更好了。你感到有必要和教练谈谈了,你想搞清楚究竟还要多久才能精通网球?
教练回应道:“你是问要多久才能做到不假思索地正确跑位,并且击出完美的回球么?”
“是的。”
教练没有马上接话,看来是个棘手的问题。“一般来说,像你这样成年之后才开始学习网球的学员,如果能保持每周三次、每次一小时的训练量,大概需要用五年。”
五年!你心里一沉。
“这其中大概有一半时间是用在教学上。当然,如果你练习得勤奋一些的话,可能用不了那么久。”
你试着换了一种问法:“那我只要练到有一定的实力就行,不用精通,需要多久呢?”
“实力?这可不好说。”
“能打赢朋友就行。”
“那也至少要用六个月的时间打好基础,我建议。而且在你熟练掌握基本功之前,最好不要以打赢比赛作为最终目标来练习。像是正手、反手、发球这样的基本功,就得要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来夯实。”
现实真残酷!
教练进一步耐心给你解释,网球不是看清楚球和球拍就能打好的,虽然这两点是关键,但球手自身的步法也很重要。新手很容易在球场遇到这种情景,没有专业教练给喂球的时候,很多练球的人将大量的时间都用来捡球了。虽然挡板、自动发球机给练习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但这些辅助设备对实战帮助不大。当你和朋友一对一的时候,从发球到一方得分,一般也就能持续三个回合左右,真正挥不了几下拍子。而姿势正确的挥拍练习正是你的弱项,更何况这种基本功至少要练数千次,包括正手、反手、上步、发球、削球、近网球、落点控制,最后是这些技术的综合运用。这个练习的过程是无法跳过的,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在你掌握扎实的基本功之前,用不着去想什么战略战术的问题,因为每到一个新的阶段,你都不可避免地遇到那种边打边想的状态,这时是发挥不出全力的。
你越听心越凉。刚报名的时候可没想到打网球没法速成。在你面前,是一条无穷无尽的练习之路,沿路充满了挫折,还有大量令人讨厌的平台期。这对那些追求立竿见影效果的人来说可不是好消息。
你意识到如果继续坚持打网球的话,迟早会有那么一天,你将面临几个艰难的选择:要么放弃网球,换一个更简单的项目玩;要么加倍努力,学习更高级的课程,并持之以恒地练习;要么到此为止,不再继续网球课程,就以你现在的水平和朋友随便玩玩,你不会再进步,但碰到水平稍逊的对手也可以玩得很开心;要么按照现在的节奏,听从教练的指导,在网球之路上稳步前进。你会走哪条路呢?
类似棘手的问题,同样艰难的选择,我们在生活中随时会遇到。它并不只在我们打网球或参与其他体育项目的时候出现,任何需要学习,需要练习才能进步的活动,都会遇到这样的阶段。有时候,我们会仔细斟酌,而更多的时候,我们并没有经过认真考虑就做了决定。在这个消费至上的社会中,我们周围充满了各种速成短视的诱惑。有时我们做出的决定,仅仅是为了它所带来的立竿见影的虚幻成效,暂时满足自己的欲望。有时,我们甚至没有弄清楚自己选择的是什么,面对的问题到底是什么,就匆匆做出了决定。甚至这种不加思索做决定的习惯,也是我们选择的结果,只不过代价是放弃了其他潜在的可能。
每个人都能成为别人眼中难以企及的天才
现代科学表明:只要是健康的普通人,都有成为天才的潜质。我们不需要特别的指导,就能自行掌握高超的语言技能——甚至还不止一种。我们能识别复杂的面部表情所代表的不同含义——目前最强大的计算机也做不到。我们还能从不同的角度体察他人细微的情感变化。即使不接受系统的学校教育,我们也能学会合作,学会抽象分类,学会推理假设。甚至,我们能从无到有发明出全新的东西,提出前无古人的问题,探寻宇宙无穷无尽的奥秘。也只有我们能够品尝机器无法理解的爱情的滋味。
目前在学术领域里,关于智能的定义说法不一。美国哈佛大学和波士顿大学医学院的霍华德?加德纳提出了以下七个要素:语言、音乐、逻辑/数学、空间想象力、运动能力,个人独处和人际交往能力。这几项基本能够全面涵盖一个人所具有的各项素质。每个人生来都具备足够的潜力,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别人眼里难以企及的天才。关键是要长期潜心研究一个领域,这可以是科学、哲学,也可以是商业、艺术。
所有的天赋都需要后天勤加努力
人类自身的素质蕴含着强大的潜能。曾经,每当和其他野生动物进行对比时,大家总是先入为主地认为我们的祖先非常弱小。他们没有尖牙和利爪,当不了强大的捕猎者,只能依靠智力和工具生存。但是这个说法忽略了祖先们强大的社群组织能力,而这项活动要比制作工具复杂得多,也更加依赖智力。
人类身体的运动能力也曾被低估!
我们羡慕猎豹奔跑的速度,袋鼠跳跃的距离,海豚游泳的能力,黑猩猩灵活穿梭树梢的身手。但它们都比不过人类的综合能力。如果进行动物界的全能比赛,项目包括短跑、长跑、跳远、跳高、游泳、潜水、体操、搏击、挖掘,人类可能拿不到单项冠军,但我们一定是总分第一。特别是人类长距离耐力跑的能力,不逊于任何和我们体型相近的哺乳动物,甚至比它们还要更强一些。人类以智力和情感见长,其实我们还拥有最具可塑性的身体,而且在某些单项上,人类的表现也可圈可点。
但所有这些天赋,如果不在后天勤加努力,就会随着时间很快消逝。成为领域的佼佼者所要付出的训练,是艰苦的,同时也是令人兴奋的,一路上会有痛苦、也会有收获。追求卓越是永无止境的(当你为精益求精而努力的时候,你已经在努力的过程里掌握了某项技能,成了该领域的专家)。你能达到什么境界,取决于你的追求有多高。无论你在追求精益求精的过程中会遇到怎样的艰辛与欢乐,学习曲线的形状都会呈现出起伏的规律。
第二章认清自己:你属于哪种类型的人
每个人都渴望精益求精,渴望到达成功之巅,但在精益求精之路上往往充满崎岖。于是,有人试图寻找捷径,而不同的性格将引领他们走上不同的歧途,成长曲线也会随之变化。我们要仔细审视一下这三类人:浅尝辄止者、强求突破者以及安于现状者。这是生活中经常遇见的,也是在精益求精之路上遇到阻碍的三种类型的人。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从他们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
浅尝辄止者
浅尝辄止者对一切新东西充满好奇,无论是首次接触的体育项目,还是更好的工作机会,或是一段全新的感情。他们喜欢从零开始的感觉,喜欢置办各种装备,喜欢念叨新学的名词,喜欢一切新鲜感。
浅尝辄止者一旦尝到学习曲线中最开始的那段快速成长期的甜头,他们就会被喜悦冲昏头脑。比如刚学会某项运动的一点点基本功,他们就迫不及待地宣扬自己的成绩,一次次地表演给家人和朋友看,甚至恨不得表演给路上的陌生人看。他们总是期盼着能再学点新花样。然而,接下来短暂的回落期会给他们很大的打击,之后的平台期则是他们之前没有想到,更是难以忍受的。此时,新鲜感带来的热情渐渐消退,他们开始缺席,开始寻找各种各样的借口,譬如这个运动多么多么不适合自己,它太难了、太容易了、太危险了、太无聊了……反正别人问起的时候,他们总是有的说。然后,他们会去寻找另一个新项目,再次体会一遍从零开始的快感,也许这次可能会幸运地度过第一个平台期,当然他们也有可能到此为止,然后重新开始物色下一个项目。
浅尝辄止者在职场也是如此。他们喜欢新工作、新办公室、新同事。职业生涯中任何一点小小的波澜,在他们眼里都是一个跳槽的机会。他们渴望更高的薪水,喜欢晋升的感觉,任何微不足道的成就都会被他们拿来向家人朋友夸耀。然后,恼人的平台期不期而至。他们渐渐觉得这个工作似乎并不适合自己,寻找新机会的时候到了。浅尝辄止者的履历就这样变得越来越长。
……

前言/序言

  前言
记得,《时尚先生》杂志曾刊登过一系列专题文章,为已经连续存在了4年的栏目开创了新的风格。这期专栏之所以会吸引读者极大的兴趣,是因为我在文章里探讨了精益求精的概念“在精益求精之路上,随着练习的深入,最开始感到困难的东西,会渐渐变得简单,你不仅能从中感受到越来越多的乐趣,而且能够尽自己最大的力量把事情做到最好”。专题文章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展开探讨了如何遵循精益求精的原则,把事情做到最好。
读者们热烈的反响大大超出了我们的预期,杂志一度脱销,不得不紧急安排加印。众多媒体纷纷援引本专题的热点进行报道,企业高管们在办公室里热情洋溢地向员工们宣讲精益求精的要义,教练们在体育场上拿着《时尚先生》讨论训练计划。编辑部收到大量言语诚挚的读者来信。其中有一封来自驾驶F-14雄猫战斗机的海军飞行员,他训练考核中遇到了困难,无法顺利完成驾机在航母降落的训练科目。“我……马上要面临第二次考核了,这很可能是我最后的机会。这时我看到了那期专题,读到了伦纳德先生提出的精益求精的概念,我成功提高了训练效率,……飞行仿佛变简单了。”
我意识到也许有必要用一本书的篇幅来深入阐述这个原则,不过当时我正忙着策划一期杂志,就先放下了,而且我觉得这股风潮大概热不了多久,但事实证明我想错了。在随后的很长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一直不断地收到读者的反馈和咨询。这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追求速成的浮躁气氛是当下社会的顽疾,若不加以重视,它将带来毁灭性的后果。只有通过长期努力,走上精益求精之路,坚持不追求短期目标的持续练习,才能把事情做到最好,最终获得成功。实践证明,无论你是要学溜冰还是学理财,习武还是行医,在生活与工作中的方方面面,都要遵循精益求精的原则。
我采访了大量来自各行各业的精英,事实证明这条原则对所有人都适用:公司高管、艺术家、飞行员、小学生、大学生、木匠、运动员、父母和信徒等等。它适用于所有希望循序渐进提高自己的人。虽然当下依然有很多人推崇速成,但精益求精的概念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都有更加扎实的基础,能够帮助人们在成功之路上走得更加长远。我很欣慰,很多人在读过我的文章之后能有所进步,变成更好的自己,也希望本书能够带领更多人获得自己想要的成功。

结语
“告诉我怎样才叫会学习。”
这句话听起来不像是请求,更像是在示威。向我发问的是一个山民,他留着一头长长的黑发,硬胡须,穿得像19世纪的不法之徒。他过着流浪汉的生活,栖身在加利福尼亚州大瑟尔海岸洛斯帕德里斯的国家自然保护区的深山里。在那儿,头顶有秃鹫和老鹰盘旋,周围有山地狮和野猪出没。那时我在伊莎兰学院工作,刚刚写完一本有关教育的书,来到距离学院4小时车程的旧金山度周末。
我第一次见到山民是在一间半山腰的小旅馆——坐落在洛斯帕德里斯沿岸山上仅有的几处地势平坦的地方,当我快到门口的时候,听到了从旅馆里传出的康加舞的鼓声。山民正在屋里敲鼓,他的周围坐着8个学生模样的人,每人手边都有一面鼓。他正在教授一堂不是很正式的击鼓课。我看还有一面鼓没人用,就坐过去跟着敲了起来,试着跟上他的节奏。等他的课程结束,我正准备走的时候,山民径直走到我旁边,拍着我的肩膀露出一脸惊讶的表情。
他说:“哥们,你学得真棒。”
我不知道说什么好。我以前没见过他,他肯定也不认识我,不可能知道我的专业和我写的书。我一身城里人的打扮,在他看来,应该从没听说康加鼓这种冷僻的乐器,估计是我进步的速度让他眼前一亮。看他激动的样子,我没告诉他我之前接触过康加鼓。山民继续跟我说,他以前是个雕塑艺术家,用乙炔焊枪制作金属艺术品,但早已才尽,很多年都在原地踏步。他看到我刚才的表现,希望我能到他在山上的住处,看看他以前的工作成果,然后重新教会他如何学习。说完,他径直走出门,我如果愿意的话,就可以开车跟上他。
这份邀请来得实在是有些突兀,但我感觉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去近距离接触一位身居大瑟尔山区的山民艺术家,于是决定接受他的邀请。我驾车跟着他的旧车,开过一条弯弯曲曲的陡峭山路,穿过一片山间草场,拐上一条双车道公路,沿路的风景很单调,只有成片的橡树,灌木丛和月桂树。感觉开了好久的山路,他突然把车歪斜着停在了一个十分陡峭的坡上,我们来到了海岸边接近峭壁顶端的空地。在这片空地上有几个木制建筑,一栋有两个房间的小木屋,一个放工具的小棚子,一个做金属雕塑的工作室,还有一个像是养鸡或是养兔子用的窝棚。下车时我看到一个年轻女人,她身材消瘦,金发碧眼,穿一身长裙像幽灵一样站在空地边缘,但接下来的谈话中山民一句话也没提到她。
山民指给我看那个小木屋,正面有一个漆黑的大窗户,看过去像是望向4000英尺深的太平洋底。在午后的阳光下,小屋闪烁着金属的光泽。我们进屋坐下,东拉西扯地闲聊了一会儿,周围散落着几个康加鼓,我感觉自己仿佛身处19世纪拓荒者居住的房子。这一切都让我感觉像做梦一样,突如其来的邀请,长途跋涉的旅途,神秘出现的女子,深山老林里的小屋。
终于,山民起身提议让我去看看他以前的作品,好指点他怎样学会学习。我默默地跟在他身后,完全不知道接下来能说点什么。他带我来到他的工作间,边展示以前的作品,边向我倾诉他创造力的火花是如何一点点熄灭的。最后,他盯着我的眼睛,又问了一遍:
“怎样才能学会学习?”
我大脑一片空白,脱口而出一句话:“这很简单,想要学好,就不能怕犯傻怕出错,甘当愚人。”
山民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谢谢。”我们又聊了几句之后,我就开车回到了山下。
几年之后,我回想起当时的对话,似乎那简短的回答蕴含着深刻的含义,不仅仅是随口一说而过的插曲。生活的阅历一点一滴地加深了我的这个想法,我的思考也越来越深入,关于学习和犯错,关于大师和愚者。这里提到的愚者,不是愚蠢、笨拙的意思,而是那种坚韧的中世纪学者所体现的精神,是塔罗牌里数字0代表的愚者,寓意生机勃勃的新生者,随时准备接受生命中赋予的一切。
关于清空和接受,有一个流传很久的故事。一个聪明的年轻人向禅师请教,如何才能学到智慧。禅师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拿起茶壶向年轻人面前的杯子里倒茶,直到茶满溢出来。禅师用行动传达了自己的智慧,让年轻人明白这个道理:装满的杯子容纳不了新茶。例如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相对于上了年纪的人,年轻人学东西往往更快。我的小女儿很快就学会了跳舞,而我至今也没学会。是不是就是因为她不怕犯傻不怕出错,而我太好面子了呢?
想象一下一岁半大的婴儿是怎么学说话的。年轻的爸爸充满慈爱地靠在婴儿床边上,小婴儿会对爸爸的动作有“自发反应”,按行为心理学家B. F. 斯金纳对这个概念的解释来说,小婴儿会无意识地发出一些音节。有时,婴儿发出的声音里有那么一两个音节听起来像“bo”。这个爸爸听到了会作何反应?他高兴得手舞足蹈,逢人便说:“听见了么?我儿子会叫‘爸爸’了。”当然准确地说,小婴儿并没有叫爸爸,但他能看出来爸爸因为自己变得很高兴,他记住了自己刚才做过的事情——发出“bo”的声音。
接下来,爸爸每次听到“bo”都会兴高采烈,不过这种兴奋的心情也会慢慢减弱。直到婴儿说出了“bobo”,他再次高兴地手舞足蹈起来,毕竟“bobo”听起来更像“爸爸”了。这种过程的一次次强化后,终有一天,小婴儿能正确地说出“爸爸”这个词。而这个过程的关键,就是在开始不仅要容忍错误,还要鼓励尝试,鼓励“试错”,不怕“犯傻”,甘当愚者。
如果开始时缺乏容忍会怎样呢?还是这个年轻的爸爸充满慈爱地靠在婴儿床边上,突然听见小儿子发出了“bo”的声音,他立刻一脸严肃地更正:“错了,不是这么说的。应该是ba-ba,爸爸。来,跟我念, ba-baba-ba……”
结果显而易见,如果每个大人都这样,那这个小婴儿估计就学不会说话了,他时时刻刻都要面对巨大的精神压力。
如果觉得这个例子有点极端的话,那么请设身处地地想象一下,假如你在满腔热情地学习新东西的时候,你的家人、朋友、同事、学校,整个社会都在不断挖苦你、打击你,用条条框框束缚你,这是一种什么感觉。你还能无所顾虑地去“试错”吗?为了避免“出丑”,你是不是需要一直压抑自己?那感觉糟透了。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那些蕴含着巨大潜能的成年人身上发现了他们内心里的“儿童品质”(他把这个叫做人的“第二童年”)。阿利什?蒙塔古提出了“幼态延续”(幼态来自婴儿这个词,表示“全新”的意思)这个概念来解读像莫扎特和爱因斯坦这样的天才。当我们嘲笑犯傻的朋友时,我们很可能面对的是一个天才,或是在做一件看似基础但绝不容易的小事——就像学说话。
大智若愚,愚者有时才是真正的智者。
嘉纳治五郎是柔道的创始人。他年迈时,感到自己时日无多,就把弟子们叫到身边,对他们说,在他死后,要系着白带下葬。而白带在柔道里是初学者的标志。多感人的故事啊!这位顶尖的柔道大师是如此谦恭,直到去世还保持初学者的心。五郎的遗愿,除谦恭之外,更体现了他不断求索的精神追求。面对死亡,我们每个人都是初学者,就像生命诞生时一样。在智者的隐秘之镜里,即使是在五郎成就最高的巅峰时期,依然能够照出他内心深处初学者的心态,看出他对新知识的渴求,感受到他那愿为“愚人”的境界。
那些有志于踏上精益求精之路的人,无论已经走了多远,五郎的遗愿都应时刻回想在心中,永远保持初学的心,勇于面对全新的挑战:
你有系上那条白腰带的决心么?

这本书怎么样?

点击星号为它评分!

平均评分 5 / 5. 投票数: 1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评分!成为第一位为此书评分。

资源下载
书名:如何把事情做到最好
作者:乔治·伦纳德
译者:张乐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ISBN:9787515321813
豆瓣评分:7.2

评论0

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