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重塑中国》聚焦中国重大科技工程,如北斗导航系统、高铁、大飞机等,多维度分析这些领域的发展历程、主要成就和关键节点;聚焦中国科学评价体系中的大事件,揭开其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凸显科学评价体系的重要作用;聚焦科学领军人物,如钱学森、李政道、杨振宁、钱三强等,呈现他们为中国科技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以及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科学精神。
《科技重塑中国》把学术性、思想性和可读性很好地融合在一起,适合对中国科技发展感兴趣的读者阅读,是高校学生理想的励志课外读物,也可以作为党员学习的通俗理论读物。
编辑推荐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科技的跨越式发展推动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中国科技何以在短短几十年间迅速崛起?崛起的中国科技是如何重塑中国的?
本书作者从当今热点切入,带领读者一起观察、思考为什么短短几十年中国科技能取得如此巨大的进步和成就。作者以多年的研究积累为基础,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以点带面,讲述中国科技如何从追赶者,变成某些领域的佼佼者,分析我们能否在更多领域取得突破。
本书作者黄庆桥既是研究科技史方面的专家,又是撰写通俗理论文章的高手,所撰写的文章曾和温家宝、孟建柱等国家领导人的文章一起刊登于2014年第3期的《新华文摘》,参与撰写的《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非常受普通读者欢迎,销量达几十万册。
本书将历史与现实结合,将学术性、思想性与可读性融为一体,阅读本书,恰似走在历史的长廊里,跟随作者一起抽丝剥茧,寻找真相。是一本人人读得懂的优秀科普图书。
诚然,我们还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回望几十年前一穷二白的中国,旁观其他国家的发展速度,不得不说,中国科技确确实实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最后,我想引用作者在自序里的一段作为结语,“我们要做中国科技发展的积极促进派、参与者,而不是反对派、旁观者。”
作者简介
黄庆桥,理学博士,上海市曙光学者,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科学技术史、科学社会学的研究与教学,以学术研究为基础,在《光明日报》《解放日报》澎湃新闻网等主流媒体发表100余篇通俗理论文章,其中多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人民网、新华网等重要媒体全文转载。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多项;出版专著《钱三强与中国科学》,与人合著《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今天让科学做什么?》等。黄庆桥的文章通俗易懂,说理清楚,因此,所著图书、所写文章大受读者欢迎。
精彩书评
书中的文章,形式上是适合一般公众阅读的,但因为他有学术研究作为基础,故能说理清晰,言之有物。——江晓原
目录
科技工程
中国为什么没有造航天飞机?
中国“北斗”经略的历史与未来
核武器时代,为什么还要搞航母?
核潜艇:水下“护国之盾”
科学理性认识“内陆核电”
中国大飞机的翱翔之路
中国高铁的“逆袭”之路
斯诺登事件启示录:中国要强“芯”
迎接机器人时代的到来
无人机之战,中国怎么打?
科学评价
正确评价科技创新成果的五大价值
理性看待“863”、“973”淡出历史舞台
为什么要花大力气搞“无用”的基础科学
“两弹一星”元勋遴选过程的启示
谁是“中国原子弹之父”?
中国科学家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之真相
科学精英
“哥德巴赫猜想”与“科学的春天”
众帅之帅:钱学森与“两弹一星”
钱学森的科学大师之路
至少14次会见,邓小平为何如此看重李政道?
李政道倡导的CUSPEA对中国大学物理教育的影响
杨振宁肯定中国教育成绩就是“歌功颂德”吗?
杨振宁率先回到中国的历史与现实
钱三强是怎样向党中央建言献策的?

请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