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类
  • 所有分类
  • 电子书
  • 电子杂志订阅下载

向您告知,明天我们一家就要被杀

1994年,卢旺达境内人口占多数的胡图族对作为少数民族的图西族展开全面屠杀,100天里至少有80万人遇害——大部分是用砍刀完成的。卢旺达大屠杀的累积死亡率几乎是死于大屠杀中犹太人的三倍,这也是自广岛和长崎原子弹爆炸以来死亡率*高的大规模屠杀。

本书作者菲利普?古雷维奇自1994年开始跟踪报道卢旺达的种族灭绝,先后6次前往卢旺达及其邻国,试图探究这场人道灾难的成因,倾听幸存者的讲述,并报道其余波。借由对各方当事人——幸存者、国际组织成员、包括现任卢旺达总统保罗?卡加梅在内的高级政要——的采访,古雷维奇以一种极具推进感的叙事,重构了卢旺达种族冲突的起源、恐怖和混乱而尴尬的劫后现实——大量的人口迁徙,复仇的诱惑和对正义的要求,人满为患的监狱和难民营。

这是一个好人和坏人之间的故事还是一个只有坏人的故事?国际社会对此负有多大程度的责任?一个多半由行凶者和受害者构成的国家能够成为一个有凝聚力的民族社会吗?这些内驱于这部见证文学的问题,使它成为一份绝wu仅有的关于卢旺达大屠杀的深刻剖析。

编辑推荐

◆《向您告知,明天我们一家就要被杀——卢旺达大屠杀纪事》记录了人类历史上黑暗的一页,短短100天里至少有80万人遇害,相当于每小时就有330人丧生。正是这样一场惨绝人寰的悲剧,将卢旺达这个在大部分地图上都必须将名字印在其边境线外的非洲内陆国家带到了大众眼前。对于这段苦难的记忆,是全人类都要面对的必修课。

◆本书展现了在死亡阴影笼罩下的众生相,作者极具推进感的叙事呈现出一种直击人心的力量:大多数人绝望放弃,在遇害之前已如行尸走肉;少数人四处逃逸,和死亡博弈;也有人挺身而出,保持为“人”的底限,与不义抗争。

◆本书斩获众多奖项,包括美国国家书评人协会奖(National Book Critics Circle award,1998)、乔治?波尔卡新闻奖( George K. Polk Award for Foreign Reporting)、《洛杉矶时报》图书奖( Los Angeles Times Book Prize)、《卫报》首作奖(Guardian First Book Award,1999)等,并多次再版。

◆本书催生了一系列从不同角度记述卢旺达大屠杀的文艺作品,如2005年轰动一时的好莱坞电影《卢旺达饭店》(Hotel Rwanda);2004年出版的传记《跟魔鬼握手:人道主义在卢旺达的失败》(Shake Hands with the devil:The Failure of Humanity in Rwanda)以及2006年出版的幸存者的回忆录《宽恕,我wei一能做的——种族灭绝的幸存者告白》(Left to Tell: Discovering God Amidst the Rwandan Holocaust)。

◆作者对各方当事人——幸存者、国际组织成员、卢旺达高级政要——进行两人采访,从不同视角审视这段历史。

◆在聚焦事件的同时,作者还回溯了卢旺达种族冲突的起源,展现出混乱而尴尬的劫后现实。

将卢旺达大屠杀带回人们视线的第一手记录,

一场并非久远、惨烈异常、不应忽视的历史悲剧,

见证一个个危难与离散的时刻,以及人类历史的黑暗一页。

揭露种族灭绝背后的扭曲神话、政治操纵和国际社会的无所作为

荣获——

美国国家书评人协会奖、乔治?波尔卡新闻奖/《洛杉矶时报》图书奖、笔会/玛莎?阿尔布兰德奖第一非虚构奖、纽约公共图书馆海伦?伯恩斯坦奖、美国海外新闻俱乐部图书奖、《卫报》首作奖

作者简介

菲利普·古雷维奇(Philip Gourevitch)美国作家、记者,长期担任《纽约客》(The New Yorker)特约撰稿人,也是《巴黎评论》(The Paris Review)的前编辑。古雷维奇于1986年毕业于康奈尔大学,1992年,他从哥伦比亚大学取得小说写作项目的艺术硕士学位。另著有《阿布格莱布的民谣》(The Ballad of Abu Ghraib)、《一个铁证悬案》(A Cold Case)等。

精彩书评

年轻的菲利普·古雷维奇从非洲的屠杀现场带来了一份报告,这份报告标志着他已跻身少数几位伟大记者之列,他们都冒着生命危险将黑暗的真相带给了这个对非洲一知半解的世界。他既有学者的头脑,又有优秀小说家的观察力,他的写作似由天使执笔。本书使他能够与迈克尔?赫尔、雷沙德?卡普钦斯基和托拜厄斯·沃尔夫比肩。

——罗伯特·斯通(美国小说家、记者)

海外报道类作品的一座里程碑,自约瑟夫?康拉德的《黑暗的心》以来几乎无人能与之匹敌的邪恶编年史,古雷维奇扣人心弦的叙述值得人们阅读。

——乔纳森·兰德尔,《华盛顿邮报图书世界》

读完这本让人难忘的书后,就再也不可能对社会、对人类、对自己还抱持着跟过去一样的感觉了。

——罗纳德·斯蒂尔(美国作家)

古雷维奇的书已跻身作为道德见证的新闻报道的最佳范例之列。

——兰斯·莫罗,《时代》

精彩书摘

十一抽杀(decimation)是指人口中每10人要杀掉1人,在1994年的春夏之交,一项大屠杀计划摧毁了卢旺达共和国。虽然屠杀的科技含量很低大部分是用砍刀完成的,但它开展的速度仍让人瞠目结舌:在一个原本人口为750万的国家里,至少有80万人在仅仅100天内遭到杀害。卢旺达人常说有100万人死亡,他们也许是对的。在此期间,卢旺达的累积死亡率几乎是死于大屠杀中犹太人的3倍。这是自广岛和长崎原子弹爆炸以来死亡率最高的大规模屠杀。

序章

在南部山区的城镇吉孔戈罗(Gikongoro),晚上停电了;宾馆的酒吧里点上了六支蜡烛,邀我喝酒的三个士兵眼中泛着血橙的颜色。一杯啤酒正在传递,最后传到我手里(一种表示我不会被毒死的礼节)时,我呷了一口。士兵们已经醉得说不了话了,但这次聚会中的一个平民,一个穿着一身黑亮训练服的男人似乎决意要表现他的清醒,他坐得笔直,双臂交叉在胸前,眼睛斜瞥,冷漠地打量着。他用一种生硬机械的英语问我的名字,每个音节都精确而突兀。我跟他说我叫:“菲利普(Philip)。”

“啊。”他攫住我的手,“就像查尔斯?狄更斯小说里那个人。”

“那是皮普(Pip)。”我说。

“《远大前程》。”他大声说。说着他放开我的手,嘴唇紧紧抿着,一本正经地注视着我,说:“我是丛林里的俾格米人,但我跟圣公会的一位主教学过英语。”

这本书怎么样?

点击星号为它评分!

平均评分 5 / 5. 投票数: 1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评分!成为第一位为此书评分。

资源下载
书名:向您告知,明天我们一家就要被杀
作者:[美] 菲利普·古雷维奇(Philip Gourevitch)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5230677
豆瓣评分:9.1

评论0

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