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类
  • 所有分类
  • 电子书
  • 电子杂志订阅下载

甘南纪事

由传统转向现代的藏区,如何负载着文化转型的重负,经历时代的遽变。

本书是著名作家杨显惠先生*的一部作品,也是关于甘肃的系列短篇小说集的第三部。
甘肃南部和北部的自然环境差异大,山清水秀,民风淳朴。作者近年4次踏进甘南,进行文学采风活动,收集了丰富的文学素材,终以书中的12个故事记录了在甘南藏区的所见所闻,展现了当地悠久而灿烂的文化、牧民特有的生活形态,以及他们从传统走向现代化的身影。
与《夹边沟记事》和《定西孤儿院纪事》相似,《甘南纪事》同样是铅华洗净的文字、不事雕琢的白描、短章连缀的结构。故事虽是发生在藏区,却没有过多关于政治、宗教背景的描绘,而是着力于个体命运的叙写。《恩贝》和《白玛》描写了藏族女子刚烈不驯、勇于复仇的性格,在故事的行进间,偶尔露出时代的面容;《小妹的婚事》描绘甘南青年藏民从独立自主追求个人情感幸福,到遭遇现实生活冷遇的成长过程;《措美峰》以主人公的个人命运表现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娘乃节》反映甘南藏民家庭生活的冲突与妥协;《图美》通过一个曾经偷渡前往印度求学谋生而后又返回国内的藏族青年的讲述,展示了藏区的生活现实;《沉默的柴垛》表达对特殊环境下藏民婚姻状态的理解。这部短篇小说集依然保持了杨显惠一贯的朴实简洁、厚重含蓄的风格,看似声色不动的行文,展示着甘南藏区独特的地理风物与历史文化,以及由此浸润而成的人事逻辑,也折射着作者对这片土地的独到经验与体认。

作者简介

杨显惠,1946年生于兰州。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居天津。
1965年由兰州二中上山下乡赴甘肃省生产建设兵团安西县小宛农场。1971年入甘肃师范大学数学系读书。1975年在甘肃省农垦局酒泉农垦中学做教师。1981年调往调往河北省大清河盐场工作。1988年入天津作家协会专职写作至今。
主要作品收入《这一片大海滩》、《夹边沟记事》、《告别夹边沟》等书。短篇小说曾获全国短简小说奖、中国小说学会奖、《上海文学》奖。

目录

恩贝
白玛
一条牛鼻子绳
娘乃节
小妹的婚事
给奶奶的礼物
措美峰
连手
“狼狗”
尕干果村
图美
沉默的柴垛
后记

精彩书摘

自从2005年在扎尕那结识了达让之后,我真是迷上了扎尕那的风景。只要有空闲的时间,我就往扎尕那跑一趟,去达让家住上几天。虽然扎尕那位于甘南州的腹地距兰州五百公里之遥,但是交通非常便利。从兰州长途汽车站坐豪华大巴出发,穿过七道梁隧道,驶上去临洮的高速公路,在崔家崖过洮河,经过被穆斯林称作“中国的麦加”的临夏市,再过土门关,就进入青山绿水的甘南州首府合作市了。解放前的合作是一片开满了蓝色马莲花的草滩,它唯一的土木建筑是依毛梁下边的黑错寺院,如今它已经变成一座漂亮的草原新城了。从合作往东,经过满目青翠的长长的沙冒沟——这里曾经是强盗出没专事劫持来往商队的地方,再顺江柯河南下就又看见了洮河。过洮河有一个小镇扎古录,再往前就进了车巴沟。沿车巴河溯流而上,地势越来越高,但见山冈如涛,草坪如潮。然后是蘑菇状的岩石挤挤挨挨的扎尕梁。从一处标高四千二百五十米的山口翻过山梁,公路就跌进一片巨大的石林。汽车在石林里穿行,一路下坡跑上半小时,突然眼前豁然开朗,一片碧绿的原野在脚下铺开,扎尕那到了。
我已经和达让成了挚友,一进他家就把马牵出来骑上去扎尕梁找他,或者打电话把他从牧场叫下来。一起在扎尕那的如画的风景里玩上两天,然后就坐班车回兰州去。
去年秋季的一天,我和达让去扎尕那的拉桑寺院参观。寺院建在东哇村和业日村之间靠着阿尼玛卿山的一片台地上。我们刚刚走上台地,达让捅了一下我的胳膊,小声说,你看,你看那个婆娘。
一位妇女从寺院的正门走出来了。我注意看她,并没有什么特殊。她大约四十几岁了,穿着藏族妇女爱穿的黑色长袍,前襟上还围着一块绿色的围裙,长及脚面。她的身材有点长,现在是初秋,天还不太冷,她把夹袍的双袖都褪出来堆在腰里,这使她穿着一件橘红色球衣的身体显得有点消瘦和颀长。如果说她有什么与人不同的地方,那就是她的和其他藏族妇女同样是颧骨突出的脸蛋很是白净,眼角上的一撮皱纹很明显。
这个妇女是磕头来的,她的围裙上还沾着尘土。她和我们错身而过,然后从台地边缘下坡去了。
这是个寡妇。看着那妇女下了坡达让才对我说。
她岁数不大呀。
是不大,才四十几岁,可没人娶她。
为什么?

这本书怎么样?

点击星号为它评分!

平均评分 4.9 / 5. 投票数: 13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评分!成为第一位为此书评分。

资源下载
书名:甘南纪事
作者:杨显惠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ISBN:9787536062672
豆瓣评分:8.1

评论0

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