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类
  • 所有分类
  • 电子书
  • 电子杂志订阅下载

陈舜臣十八史略:皇皇盛世

《十八史略》为宋末元初曾先之所撰,采撷正史、《资治通鉴》等史书,是简明地叙述中国历史的初学者启蒙书。至明代大为畅行,更东传日本,并且在日本产生了长久的、特殊的影响。
陈舜臣所著的《小说十八史略》,将从上古到宋灭亡之间的历史小说化。尽管与曾先之的著作无直接关联,但是在将历史用简明通俗的方式介绍给大众读者这点上,则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部作品首先在周刊连载,1977年出书,全六卷的销售量,在很短的时间内便超出一百万册。之后,又改版为十二卷,也一再再版,直到2006年还有新的版本出版,成为在日本长销不衰的中国历史作品。
《陈舜臣十八史略:皇皇盛世》为《陈舜臣十八史略》系列的第四本, 讲述从隋朝统一中国到唐朝灭亡的这一段历史。大唐帝国的宫廷权谋与政治角逐是《皇皇盛世》的主线。李世民的盖世将才和缜密权谋、长孙无忌的权力欲望和毒辣计谋、武则天的果敢杀伐和启用贤才、李隆基的威风凛凛和老年昏聩、杨国忠的嫉贤妒能和善于粉饰、安禄山的谄媚伪装和最终叛乱,大唐三百年兴衰治乱之重大事件,尽在《陈舜臣十八史略:皇皇盛世》之中。

编辑推荐

  历史作家史杰鹏、姜鹏、梅毅、蒙曼、袁腾飞联袂推荐!

陈舜臣为日本历史小说一代大师,在历史写作上卓有成就。国内知名历史作家史杰鹏、姜鹏、梅毅、蒙曼、袁腾飞读后都觉得其作品堪称经典,值得一读再读,因而隆重地推荐给国内读者。

日本人最爱看的中国历史读本。

陈舜臣以推理小说成名,转向历史小说写作后更成就其畅销神话。《小说十八史略》首先在周刊连载,1977年推出全六卷,短时间内销量便超出一百万册。之后,又改版为十二卷,一再再版,直到2006年还有新版本出版,成为在日本长销不衰的中国历史作品。

“历史+推理”成就日本历史小说大师陈舜臣代表作品

陈舜臣认为历史小说多半就是作者依据史料的推理和虚构的混血儿,历史时代要靠资料及其他来把握,而把握的方法终归不外乎推理。严谨的历史观,让内容扎实可信。推理写作的功底,则让细节丰满可观。“历史+推理”正是《陈舜臣十八史略》的独特魅力所在。

旅日学者李长声评价陈舜臣的历史小说:有意识地把历史题材与推理手法结合起来,既是历史小说,又是推理小说,具有两种可读性。

作者简介

  陈舜臣,1924年生于日本神户,祖籍中国台湾,大阪外国语学校印度语学科毕业。1961年以小说《枯草之根》荣获日本第七届江户川乱步奖一举成名。1968年以《青玉狮子香炉》获得代表日本大众文学最高荣誉的直木奖。此后开始转向历史小说和随笔创作,先后出版了《小说十八史略》、《甲午战争》、《太平天国》、《秦始皇》、《成吉思汗一族》、《鸦片战争》、《诸葛孔明》、《中国历史风云录》、《茶事遍路》、《西域余闻》、《日本人与中国人》等,以其博学多识和丰富的想象,赢得广泛赞誉,收获众多奖项,成为日本家喻户晓的历史小说大师。

目录

○一 大一统

○二 叛乱烽火燎原

○三 桃李之子

○四 李家老二

○五 引狼攻长安

○六 天下核心取其一

○七 吴公台下多悲风

○八 绿影一千三百里

○九 野心葬送熊耳山

一○ 又一个天子

一一 河东动荡

一二 沙尘大作战

一三 浊流天上来

一四 骨肉暗斗

一五 血溅玄武门

一六 贞观之始

一七 西方取经

一八 经略西域

一九 光荣归国

二○ 未胜未败的远征

二一 太宗辞世

二二 长孙无忌的毒计

二三 美女还俗

二四 战栗的氛围

二五 东方战云密布

二六 血染白村江

二七 新人出头

二八 众皇太子的悲剧

二九 净光天女即位

三○ 女帝变妖怪

三一 大唐复兴

三二 威风凛凛李隆基

三三 让位再让位

三四 太平公主失势

三五 开元迟暮

三六 十六宅中的女人

三七 三千宠爱在一身

三八 宠妃权臣

三九 战败升官

四○ 渡海东去的上人

四一 往还长安

四二 安禄山造反

四三 阵前处斩两将军

四四 亡命出长安

四五 六军不发

四六 九年骚乱

四七 失去的头颅

四八 中兴的假象

四九 甘露之变

五○ 官逼民反

五一 草贼满天下

五二 冲天大将军

五三 贼军灭不得

五四 黄巢称帝

五五 血洗长安城

五六 比拳头的时代

五七 宦官尽灭

五八 享国二百九十年

精彩书摘

  1
翌日上午,高祖果然命令皇太子建成和齐王元吉立刻进宫。这时候,这两个人发生了一些歧见:
“情势有些不对——”齐王道,“依我看,立刻将兵力集结于东宫府(皇太子的幕府),然后以身体不适为由,暂缓进宫,先看看情形再说,较为妥当。”
“不,兵力都集结好了。”李建成以沉重的语气道,“该做的准备都已完成。我看,今天我们还是进宫吧!进宫见了父亲,就应该会知道情形如何才对。”
“说的也是。”元吉颔首回答。不过,他心里仍有这样的想法:
见到父亲,当然会知道情形如何。但如果在这之前……
他却没有把这句话说出来。
原来,李世民已置伏兵于玄武门附近,等待皇太子一行人经过。皇太子和齐王到临湖殿附近时,发现气氛确实和平时有些不一样。
“情形不对……”先说出这句话的是齐王李元吉。
“你也有这个感觉吗?我也觉察到这一点。只是我说不出什么地方不对,不过,总有这个感觉……”皇太子歪了一下头。
“我看,我们还是折返为妙。”
“或许这才是贤明之策。君子不近危嘛!”
两人于是调转马首。
就在这个时候,秦王李世民策马奔驰过来。
“哥哥!你等一等!”
世民喊叫的声音非常大。这声音好像有一股魔力,原本想立刻逃跑的皇太子,好像受到咒语,不由自主地又将马首调回。
“哥哥,你快跑!这里让我来应付!”
齐王李元吉这个时候较为冷静。对膂力颇有自信的他,立刻挽臂拉弓。李世民也在马背上拉起弓弦。
(射箭我比你快!)
臂力大的人自然先拉满弓。李元吉相准目标后,把箭射出。不过,箭未射中李世民就掉落地上,那是因为弓弦没有拉满。
李元吉迅速射出第二支箭,又因劲道不足,功亏一篑,因为他太急于把箭射出。
(一切看天意……)
李世民心中念念有词,而且充分拉满弓。这当中,皇太子建成始终面对着李世民,他真的像受了咒缚似的,身子动也不动一下。这是固定靶子。李世民停止呼吸,把箭射出。皇太子从马背上滚落。
“我成功了!”李世民不觉发出欢呼。
刹那间,幼年时代一个场面极其鲜明地在他脑海浮现。
世民看到河堤上的群花艳丽无比,于是蹲身伸手去摘,结果失足掉落河里,依稀记得那时他才四五岁。当他连声音都喊不出来,在水中挣扎时,伸手拉他起来的是哥哥。这位哥哥比他大九岁,所以当然有能力救他。
而他现在把这位哥哥射杀了!
他凭刚才射箭时的感觉,确信哥哥已经毙命。正当他发出欢呼声时,坐骑突然竖立起来。原来元吉所射的劲道不足的箭,掉落马前。这匹马嘶鸣一声,就疯了似的往前狂奔。
“咦!怎么啦?”
李世民一时竟然不知如何驾驭马匹。他甚至连必须把身躯前倾这个基本动作都忘掉了。
玄武门旁有一处小森林。马匹朝这个地方狂奔过去。
“噢!痛死我啦!”
他感觉自己脸颊重重被打了一记,一根树枝被折断掉落地上。原来这根树枝把他从马背上扫落下来。
草丛里处处都有石块。李世民的腰撞击到其中一块石头,痛得一时站不起来。
齐王李元吉这时奔跑过来,并且猛然骑到李世民身上。尉迟敬德指挥的约七十骑伏兵,此际也呐喊着出现。
一场乱战于此展开。
元吉企图勒住世民的脖子。元吉二十四岁,世民则为二十九岁。元吉不但年轻,更是力大无比,世民想摆脱元吉的手,而元吉的双手却如铁钳一般坚韧。
元吉发现有一把弓掉在身边。
这已是夏天。由于格斗,两个人满身是汗,元吉想勒住哥哥的脖子,却由于汗水滑溜而无法勒紧。他于是捡起弓,准备以此作为道具。他用双手抓着弓,用它卡在哥哥的喉咙上,由于不是直接用手勒住,所以不会滑溜。
李世民几乎已不能呼吸,他的意识开始变得朦胧。这时候,他依稀听到熟悉的声音。
“小厮!你在干什么!”
声音大到几乎震破耳膜的程度。原来是尉迟敬德的声音。
力道奇大的齐王李元吉,过去在宫里举行的各种使力比赛,从来没有输过任何人,包括相扑、举重、折木、握力等等各项比赛,他每次都是冠军选手。但自从尉迟敬德成为李世民部下,来到长安城,所有这类使力竞赛的冠军,便都归他获得了。
——你很不服气吧?皇太子如此问时,元吉摇了摇头。个性特别强烈的元吉会如此,倒是奇特的现象。
——为什么呢?
——因为力气过于悬殊,根本无法相比。他不是人,而是怪物。人输给怪物,是不会觉得不服气的。元吉是如此说的。势均力敌而败给对方,当然会不服气。但如果是螳臂当车,根本就没有什么不服气可言。
现在,这个尉迟敬德正面目狰狞地狂奔过来。
“我的天!”
元吉大惊失色。这是自己怎样都敌不过的对手,而且此刻对方的面目又是如此狰狞,看他的气势,一副要一拳打扁自己的样子。元吉立刻丢开压着哥哥喉咙的弓,没命地逃跑,不赶快逃离这“怪物”,自己一定会没命。
“逃的速度倒够快!”尉迟敬德骑上马背。他不但膂力超人,同时也是弓箭能手。他在马背上拉弓,朝着逃跑而去的元吉背后射去,劲道十足,元吉当场毙命。
李世民抚摸着腰,好不容易站立起来。
“殿下,逆臣全被诛杀了,请放心。”
尉迟敬德调转马首,回到李世民身边。
被射杀的皇太子和齐王的首级,已由其他人砍下。
“尉迟敬德,今天之事,你居首功!”李世民道。
“谢殿下夸奖……实际上,殿下的弓术才是神乎其技,一箭射杀了皇太子——不,逆臣建成。属下佩服之至。”
“要不是你来,我可能已被元吉勒毙了。”
“属下来迟,罪该万死。”
“不,不管怎样,今天之事,你居首功!”
李世民重复说了这句话。实际上,他心中想,居首功的人应该是另有其人。在他心目中,这另外的人就是房玄龄和杜如晦。
这次的计划,是这两个谋臣经过周密思虑而订立的,选择玄武门为发动政变的场所,也是出自这两个人的意见。
说要埋置伏兵,玄武门当然会有守门将军,何况这名将军是皇太子派的重要人物之一。皇太子明知情形有些不对,却依然前往玄武门,也是因为信赖这名玄武门将军。
事实上,驻守玄武门的将军已经背叛他了。房玄龄和杜如晦以其智谋,把利害关系说给这名将军听,他们还当面答允他政变成功后的地位和报酬如何,并且威胁既然据实以告,倘若未获协力将会如何,最后并使这名将军答应交出母亲和妻子作为人质,同意秦王李世民埋置伏兵,并且允诺皇太子的援军来到时,不让他通过城门等等。
在紧张情势之下,因为是玄武门,所以皇太子才敢到那里去;也正因为是如此重要的地方,李世民的谋臣对守门将军所下的工夫也特别大。这等谋略并没让实际指挥部队的尉迟敬德等人知道。因此,关于功劳之事,李世民说的和想的,当然大相径庭。
皇太子和齐王的首级高高挂起后,赶到玄武门,被守门守备军抵挡的东宫官兵全都死心,且悄然撤退。
“我们已经完蛋了!”
皇太子派的薛万彻等人解散部队,逃往终南山。皇太子已死,现在,他们知道自己已经没辙了。
2
依据史书记载,废立的王皇后和萧淑妃被杀的情形如后。关于这件事情,有一说为武则天因一度篡夺唐王朝建立周王朝,而被后世史家刻意描述得特别狠毒,但无论如何,王皇后和萧淑妃无辜被杀却是事实。
武则天视这两名可怜的女子擅自向皇帝求情为滔天大罪,各施以一百杖刑后,将其手足砍断,投入酒缸。
“让这两个老太婆醉得连骨头都酥掉!”
武则天说了这样的话。
两人于数日后断气。武则天又命人把她们的尸体剁碎。手足被切断的人还能活上几天——史书的记载不无令人起疑之处。
王皇后从容就死,萧淑妃则露出无限怨怼的表情,吼道:“阿武(指武则天)!希望你来世投胎生为老鼠,那我一定会是咬断你喉咙的猫!”
从此以后,宫廷内禁止饲养猫。
据说,长安宫殿后来频频出现王皇后和萧淑妃的怨灵作祟,武则天因而尽可能以洛阳为居所。事实上,她后来几乎都在洛阳。为了对抗作祟的两人之怨灵,武则天命令将她们家族的姓氏改为蟒和枭。王和蟒、萧和枭发音近似。
改姓以避凶或招福,是当时的迷信。武则天非常相信这些。武则天时代常有改名甚至改元之事,人们对一年内改元数次已习以为常。
对王、萧两氏的处刑,使整个宫中笼罩在战栗的气氛中。人人对武则天畏惧到极点,他们想都不敢想象,违抗武则天的下场会是如何。
就统治者的能力而言,无可讳言,武则天远高于高宗。在必须做肯定决断时,反射性的判断力,是一项很重要的能力。这或许与胆量有关;事关胆量,武则天绝不输于任何人。
来到武则天面前时,任何率领千军万马的将军、料事如神的参谋以及任何难关都有办法克服的政客,无一不相形见绌。权势的秘诀,似乎就在这一点上。
武则天的娘家一点也不起眼,据说是太原举兵时的唐王旧臣。但在唐取得天下以前,历史上从未出现过武氏娘家的名字,至少她并不是曾对唐帝国建国立过大功的家系所出。由此观之,武则天的背景,除了高宗对她的爱情以外,并无他物。也就是说,她明知道自己没有可以依靠的强大力量,却以强硬姿态当起宫廷政界的龙头。
自从被册立为皇后起,武则天好像决心要下巨大赌注。后世阅读历史的人,每每为她的这一点捏一把冷汗。
以女人之身君临天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儒教的传统价值伦理,极为反对女人出风头。武则天却在这种环境抬头,显示了君临天下的实力。
她绝不能露出一丝缺点。就对王氏和萧氏的处刑而言,武则天除了个人的憎恶感外,一定也考虑到政治性效果才对。
——这是一个可怕的女人!必要时,她一定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
一旦给了人们此一印象,以后什么事都好办——她很有可能本能地察觉到这一点。
3
唐与新罗联军包围了百济遗臣军团的根据地周留城。城内已有部分日本援军进入,为了搭救被包围的周留军,日本水师进入白村江(唐的史书则记载为“白江”),兵力约为万余。迎击的唐军由刘仁轨部将杜爽以及降唐的百济太子扶余隆率领的部队,在白村江上以一百七十艘船队严阵以待。
倭船千艘。——《三国史记》有此记载。比起唐军,日本船只虽然多出数倍,但几乎都是小型船只;唐军的一百七十艘则皆为当时的巨船。
日本水师不习惯大规模水战。而且唐的大型船队业已先抵达白村江,严阵以待日本水师的来到,因此,唐军在心理上自然较有余裕。
唐军采取以发射火箭焚烧日本兵船的战法。日本水师也有火箭,并且也拼命发射;但对巨船而言,火箭并不是有效的克制武器,因为纵然船只的一部分着火,也能迅速扑灭。小型船只则不然,一旦着火,很快就会烧及全船;烧成一团火的兵船,势必为了逃命被迫到处乱窜。结果又纷纷撞上其他友船,火苗也跟着延烧。
日本船只一艘又一艘地被火焰吞噬。根据唐的记录,燃烧的日本船只达四百艘。“烟焰灼天,海水皆赤。”虽然史书上只有聊聊几句,实际上,这是一场凄烈无比的水战。
水战延续两天。唐军的战法是彻底的联系作战。敌不过巨大船体和猛烈火箭攻击的日本兵船,在掉转船首企图逃逸时,又发现有部分唐军巨船已绕到前面,在慌张得不知所措时,日本兵船又受到炽烈的攻击。
日军溺死者不计其数,勇将朴市田来津亦于此役阵亡。
白村江之役成为胜败的决定性一战。由于万余日本援军受阻于河口,上游的周留城遂告孤立,最后终被攻陷。百济王丰璋搭船亡命至高丽,王子忠胜和忠志则率领部下向唐投降。
在白村江吃了败仗后,日本完全丧失了在朝鲜半岛的桥头堡,更由于接收许多来自百济的亡命者,日本与唐的关系,当然亦日趋恶化。
与之相反,唐因这次战胜而得到巨大的收获。由于百济灭亡,高丽已完全孤立;而且高丽由于内部分裂,与唐的作战再也提振不起士气。
白村江之役的五年后,唐终于成功地并吞高丽。朝鲜半岛北半部成为唐的版图,南半部则为亲唐而统一的新罗,再也不存在其他不友好势力了。也就是说,太宗未能完成的功业,终于在高宗时代实现。
战争必须以人和为重——这是此役给予我们的教训。濒临亡国边缘的百济和高丽,内部的争执一直不曾间断。
“卿由海东奏报前来之事,皆合乎时宜,而且文章甚为流畅。卿以武人而有此才华,实在值得嘉许。”
高宗对凯旋长安的刘仁愿如此嘉许时,后者答奏:
“那都是出自刘仁轨的手笔,微臣根本无此才华。”
于百济作战期间,唐军首脑何等彼此配合,由此可见一斑。
……

这本书怎么样?

点击星号为它评分!

平均评分 0 / 5. 投票数: 0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评分!成为第一位为此书评分。

资源下载
书名:陈舜臣十八史略:皇皇盛世:隋唐
作者:[日] 陈舜臣
译者: 廖为智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49541621

评论0

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