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类
  • 所有分类
  • 电子书
  • 电子杂志订阅下载

直面惊恐障碍

  《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中提到了惊恐障碍,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大家对惊恐障碍的了解并不多。惊恐障碍经常会表现出躯体症状,所以很容易被误诊为躯体疾病。究其根源,这是一种心理疾病。在得到确诊之后,惊恐障碍患者除了到相关机构接受专业的心理治疗外,还可以自助调节。本书就是为惊恐障碍患者而写的自助书。本书从惊恐障碍的基本知识讲起,主要帮助患者一步步从行动上做出改变,提供多种有效的方法,让患者摆脱惊恐障碍。

目录

封面
版权页
作者简介
前言
第一部分 惊恐障碍与“心”有关
第1章 是惊恐障碍,不是心脏病
那些“心慌”的故事
惊恐障碍:身体与心理的相遇
我正在经历的是惊恐障碍吗
与惊恐障碍相关的那些问题
第2章 惊恐障碍是心身的提醒
惊恐障碍是一种适应性反应
大脑、身体与惊恐障碍
失衡的心灵世界
那些与惊恐障碍有关的想法
与惊恐障碍有关的生活方式
第二部分 拥抱希望:从惊恐障碍的巨浪中脱险
第3章 做出你的选择:为自助做准备
相信惊恐障碍是可治的
敞开心扉并拥抱独特的自我
评估惊恐障碍问题来源
第4章 “我”的新生
发现真“我”
改变自我对话
承认和接纳内心的阴影
缓解惊恐障碍症状的五种行为
管理你的情绪
自我放松的五种方式
请你帮助我
制订属于你的心理自助计划
第三部分 和医生合作,应对治疗中的问题
第5章 选择适合你的医生
如何获得有效的专业治疗
和你的心理专家合作
第6章 惊恐障碍的治疗
惊恐障碍的心理治疗
惊恐障碍的其他治疗方式
结束语

前言

  20多年前只有极少数的人了解心理疾病,当时我写了一篇关于心理问题引发胃痉挛的文章,那是我第一次向报社投稿,竟“有幸”被报社副主编质疑文章内容的科学性。如今关于抑郁症、焦虑症的图书、科普文章越来越多,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疾病已经广为人知,很少有人质疑抑郁症、焦虑症的存在了。
然而仍有一些心理疾病尽管发病率较高,却鲜为人知,甚至还会被误诊为躯体疾病。另外,公众很难看到与这些心理疾病相关的科普作品,对它们的了解更无从谈起。其中惊恐障碍被忽视、误诊、误治的情况尤为突出。
惊恐障碍:一种伪装成躯体疾病的心理疾病
如果你在医院急诊科遇到一名主诉为心慌、胸闷、气短、四肢无力,好像濒临死亡的患者,恐怕只会想到他突发心脏病,很难想到他是一名身体健康的心理疾病患者。
如果你或你的家人出现了这些疑似心脏病的症状,你多半也只会想到自己或家人罹患心脏病。要是再加上嘴部、四肢发麻,你也许会想到自己或家人可能还患有中风等神经系统疾病。若医生此时告诉你“你/你的家人没有病”或“你/你的家人有焦虑症”,你一定会想“我/我的家人得了一种连医生也弄不明白的病”或者“这个医生在胡说八道”。在多次求医无果后,你/你的家人还会因自认为“得了一种无法被诊断和治疗的疾病”而焦虑不安。有的患者甚至会担心自己突然发病、得不到及时救治而要求最亲近的人全天候陪同,最终将自己和家人拖入生活停滞的泥沼。
如果你是一名医生/护士,当遇到一些患者因心脏、呼吸系统的不适感频繁就医,却几乎无法在他们身上找到引发症状的生理因素,对症治疗无效或者见效后症状再次出现时,你可能会因为无法更有效地帮助患者而感到疑惑、不安、内疚。有时你也许想推荐患者去看心理医生,却因为和患者一样对他所患的疾病不甚了了而没有足够的理由说服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患者继续无效就医。
如果你是一名心理医生、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或社会工作师,遇到这些既有焦虑恐惧又有身体症状的患者,你可能会担心自己的能力不足以帮到他们,想推荐给医生,又担心自己给了患者错误的建议,影响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当我还是一名年轻的住院医师和初出茅庐的临床心理学的学习者时,也曾有这些困惑。因此,当一位同事在没有其他心理医生可供选择的情况下,让我去看一名两个月里三次被抬进急诊室的患者时,我感到十分惶惑不安。这名患者发病时最高心率可达到180次/分钟,血压最高可达到220/120mmHg,同时还有偶发室性早搏。给他看病的几位心内科的医生意见不一致,有的认为他没有病,有的认为他患有高血压伴不典型的冠心病,有的则认为他仅患有重度高血压。
我当然不会盲目相信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做出准确判断,而是带着患者病历跑遍了心血管内外科、呼吸科、耳鼻喉科、神经内外科等临床科室,认真向前辈医学专家求教,最终确定这名患者确实没有患上任何躯体疾病。然后我又拿着患者病历反复向我熟悉的多位国内外心理专家求证,终于确认我遇到了一名惊恐障碍患者。这名患者的心率升高、血压升高等都是惊恐障碍的症状,而非某种躯体疾病导致的。接下来,在各位心理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下,我带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综合运用多种心理治疗方法,和患者一起走到光明的彼岸,这成为顺理成章的事。
从那时起,我便对惊恐障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着意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习,并在实践中运用相关知识与技能。只是关注惊恐障碍越多,我越是感到遗憾——绝大多数惊恐障碍患者在诊疗的过程中走了太多的弯路,以至于生命中最好的年华都被惊恐障碍荒废掉了。这些弯路有时是医患双方不能识别惊恐障碍,有时是医生过于强调药物治疗,有时是心理师过于强调心理治疗……
国内外相关研究均认为多数惊恐障碍患者从首次发病到有效治疗之间,会用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辗转于各种医疗机构的心血管科、呼吸科、急诊科、神经科、耳鼻喉科、临床心理科等临床医学各科及各种心理咨询机构,得到形形色色的诊断,接受各种各样效果寥寥的治疗。能在第一次就诊时就获得长期疗效的患者简直寥若晨星。
我的一名患者孔先生,他的治疗之路就整整走了15年。在获得有效治疗之前,他走遍了市内、本省省会,甚至北京、上海、广州、香港、东京、新加坡、纽约等国内外城市的各大医院,花费了几十万元的诊疗费用。中外医生的诊断五花八门,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神经官能症、焦虑症、抑郁症……医生们使用了包括治疗冠心病、高血压、抑郁症、焦虑症的各种中西药物和物理治疗,却没有一位医生能够让他彻底摆脱令他不安的症状。对疾病发作的强烈恐惧和身体的不适感让他始终因担心自己得了无法被诊断的怪病而恐慌。他的脑海中一直萦绕着“为什么偏偏是我”“为什么没人能够帮助我”“万一突然死掉,我的家人怎么办”等让他无法入眠的想法。这些感觉、情绪与想法不仅对孔先生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困扰,也让他的妻子因丈夫恐惧、自己不得不全天候陪伴他而身陷其中。
为了帮助这些饱受痛苦的患者及其家属,十几年前我就在各类媒体(包括自媒体)上发表相关科普文章,希望更多的人注意到惊恐障碍,让惊恐障碍患者有机会尽早走出阴霾。令人遗憾的是,报纸、杂志、自媒体的文章时效性太强,再传播的效果不佳,远未达到预期效果。于是,我就萌生了写一本关于惊恐障碍的科普书的想法,期望这本书能帮助惊恐障碍患者、家属、心理师、医生、护士、社会工作师更好地了解惊恐障碍,明晰惊恐障碍问题的来源,学习缓解其症状的方法,减轻与疾病相关的压力,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带领患者一起走出焦虑、恐惧,让患者尽早恢复正常的生活。
谁是本书的读者
如果你本人遭遇了惊恐障碍,本书可以很好地帮助你了解惊恐障碍,并进行有效自助。当然,如果你的症状较轻、问题相对简单,使用本书中的方法你就能帮助自己摆脱惊恐障碍;如果你的症状较重或复杂,你在寻求医生或心理师的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及心理治疗的同时使用本书的自助方法,也会让你事半功倍。
如果你的家人或朋友是惊恐障碍患者,本书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他,帮助他坚持自我心理和行为训练,更快地走出困境。
如果你是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社会工作师,或者心理科、精神科、心身医学科的医护人员,本书可以为你提供关于惊恐障碍的知识和技能指导,供你参考。
如果你是急诊科、全科、心血管科、神经科、呼吸科、耳鼻喉科等科的医护人员,本书也可以帮助你准确识别惊恐障碍,更好地协助患者找到合适的专业心理工作者并使他得到有效帮助。
本书结构
第一部分:了解惊恐障碍。这部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帮助读者了解惊恐障碍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疾病,是什么导致了惊恐障碍的发生。
第二部分:惊恐障碍的自助方法、技巧。这部分旨在让读者确立“惊恐障碍可治,但需要一点时间”的信念,并帮助有需要的读者制订一个循序渐进的自助计划。
第三部分:惊恐障碍的治疗。这部分会简单介绍惊恐障碍的治疗方法,以及不同背景治疗者的特点,帮助那些仅靠自助无法完全摆脱痛苦的患者学会选择合适的心理医生,并帮助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尽早康复。
如何阅读本书
亲爱的朋友,在使用本书作为自助工具之前,请务必通过医生确认你没有躯体疾病或者躯体问题不足以引起现有症状。
如果你期望有效使用本书,请务必仔细阅读全部内容,并认真将其中的自助方法用于实践。仅仅阅读本书而不采取行动是无法彻底解决问题的。
1)如果你每天花三个小时认真阅读本书,大约只需要一周,你就能了解你为什么会与惊恐障碍相遇。请反复确认这是一种心理疾病而非生理疾病,它并不会真的致死,甚至短期内不会造成任何实质性生理损害。
2)请用一周时间练习如何记录惊恐障碍的症状,将症状与事件、情绪、想法、行为联系起来,进一步确认症状来自内心,而非来自躯体疾病,同时通过记录尝试找到与惊恐障碍相关的想法、行为、情绪的反应模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请用三至六周时间,学习并反复练习腹式呼吸、心理自助技巧、自我愉悦方法。
4)当惊恐障碍症状基本消失时,请用四周时间使用你所学到的方法,巩固疗效、防止复发。请不断地了解新的思维、行为、人际模式和新的生活习惯,并将这种新的模式彻底变成自己的思维、生活模式,随着这些改变的发生,惊恐障碍症状会慢慢地从你的生活中彻底消失。
最后,如果你在阅读、使用本书的过程中有任何困惑或不同的想法,都可以在新浪微博搜索“顾亚亮心理医生”并与我们交流。
作者声明:本书案例所涉及的人名均为化名,并得到相关人士本人书面授权同意,其他人士请勿对号入座。
化名一般取自患者的主要症状,如“孔先生”的意思是他时常感到恐惧,“焦先生”的意思是他总是非常焦虑,“程女士”的意思是她过度渴望成功,“张先生”的意思是他常常感到紧张。

精彩书摘

  23岁的焦先生是一名刚刚大学毕业的职场新人,他阳光开朗、活力十足,平时工作积极向上。因为他工作业绩非常突出,领导还有意把他培养为部门负责人。
除了性格上的优势,焦先生在生活习惯上也不像一些同事那样晚上不睡、早上不起,他平时挺爱运动,虽然有点爱吃垃圾食品,不过经常性的有氧运动让他的身材保持得还挺好,并“自诩”为健康达人。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健康、阳光的小伙子在6月的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乘地铁上班的路上,突然感到身体极度不适。他感觉七上八下的,非常焦灼,地铁好像再也到不了站一样。同时,他的心脏怦怦直跳,好像脖子被勒住一样透不过气,胸口也像压了一块大石头一样又闷又痛。焦先生那时以为自己就要死了,使劲扯开自己的衣领,试图让自己感到好受一点。地铁上刚刚短短的几分钟,似乎有一生那么漫长,地铁在下一个车站停下来,焦先生就冲出了车厢,这些突如其来的症状居然立刻消失了。

这本书怎么样?

点击星号为它评分!

平均评分 5 / 5. 投票数: 3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评分!成为第一位为此书评分。

资源下载
书名:直面惊恐障碍
作者:顾亚亮 / 史欣鹃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692256

评论0

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