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类
  • 所有分类
  • 电子书
  • 电子杂志订阅下载

奇山飘香

  《奇山飘香》出版于一九九二年,翌年荣获年普利策小说奖。评委会称赞作者用全新的视角,通过个体在两种文化冲突对抗中的挣扎来体现越南和美国的文化差异,将越战文学提升至一个的新高度。在收入书中的十五个故事中,作者用第一人称叙述,融合越南民间传说、可怕难忘的战争记忆、美国流行文化和家庭冲突,讲述了越战之后移居美国南方的越南侨民这一独特人群的生活种种。

编辑推荐

  普利策奖历史上罕见的获奖短篇小说集,讲述越战后移居美国南方的越南侨民这一独特人群的生活种种,诉说着国破人亡的遗恨、挥之不去的乡愁、妻离子散的痛苦和文化身份的困惑
故事主要以第一人称的手法,通过越南移民自己的声音,叙说他们在美国的生活和对战争的反思

作者简介

  罗伯特·奥伦·巴特勒(1945— )
美国当代极具创新意识的作家。毕业于西北大学戏剧专业,后到爱荷华大学学习编剧,获硕士学位。一九六九年,应征入伍参加越南战争,赴越前接受了一年的越南语培训,在驻越美军先后从事情报和翻译工作。这段经历成为他后来文学创作的灵感和来源。一九八七年,美国越战退伍军人协会颁给他“言论自由奖”,以表彰“一名越战退伍军人对文化的杰出贡献”。
自一九八一年以来,巴特勒共发表十六部长篇小说、六部短篇小说集,其中多部与越战有关。除一九九三年短篇小说集《奇山飘香》荣获美国普利策小说奖,他的短篇小说曾四次入选年度《美国最佳短篇小说选》,七次入选《南方新小说》年刊,两次获全国杂志小说奖,两次获小推车文学奖,同时还获得美国古根汉姆小说创作基金、国家艺术家基金。
目前为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教授。

目录

封面
版权信息
献词
投诚
格林先生
回家路上
童话
蛐蛐儿
父亲的来信

中秋节
一片开阔地
鬼故事

遗物
入殓
一对美国夫妇
奇山飘香
一盒沙龙烟
失踪
译后记
注释

精彩书摘

  我心中没有恨。自己现在差不多已能肯定这点了。我为祖国战斗得太久了,以至于连自己的老婆都丢了,让她跟了另外一个男人,一个瘸子。那是因为虽然我还活着,但不在她身边,对她来说我就已经是个死人了。大概让我还有些愤愤不平的是,这个男人的残疾是天生的,而不是打仗受伤造成的。现在甚至连这一点都无关紧要了。我的祖国是以灭亡告终的,而且我也不在那儿住了,我偶尔从报纸上了解到越南统一后的生活状况,肯定那两个人仍在那里遭罪。实际上这对我来说也无所谓了。这样谈论他俩,甚至连自己都觉得有些奇怪,但让人更加费解的是,我先提起他俩,然后才讲另一个男人的故事,一个遭受着别人难以想象的复杂情感折磨的男人。正是这个饱受折磨的男人让我有时觉得自己还能盘着腿,摆出一种平静的姿态,甘愿接受所有一切,甚至包括人们所说的那个苦自人欲的道理。
我所恨的可能还有其他人。但我的确为过去的敌人感到难过,也为我们国家的敌人感到难过。我现在住在路易斯安那州格雷特纳市的玛丽·波萍南街上。正因为我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所以我在住在西岸的那些越南移民中颇有影响力。我们都是来自南越的移民。假如你走过一座桥,进入新奥尔良,沿着州际公路向北走,然后再转向一条以一位厨师命名的高速公路,就会来到一个叫凡尔赛的地方。在那里你还会发现来自北越的人。他们都是凡尔赛的天主教徒。但我是佛教徒。下面这些事是一位来自越南共和国福绥省的越共在一个漆黑的夜里告诉我的。
那时,我正在土山附近的兵营里给澳大利亚人当翻译。美国人和澳大利亚人的不同体现在搭帐篷的方法上。美国人是先清理出一块地,砍去那里的植物,把地犁一遍,弄平整,围上带刺的铁丝网,最后在网上挂上铁皮酒罐。澳大利亚人则直接原地搭帐篷,从不砍树,然后住进铺上木地板的帐篷里。他们把帐篷支在树荫下。每当你清晨醒来,就能听到头上的鸟叫声。这情景常常让我想起自己的家乡。我住的村子离这里很远,而且在内地,靠近波来古。那时妻子还属于我。我躺在树荫下的帐篷里常常想起她。可是,每当我走进兵营餐厅就餐,面对着鸡蛋、咖喱香肠和菜豆时,就没那个心情了。
澳大利亚人的帐篷搭得不错,可我实在搞不懂他们的吃法,特别是早餐。就在那天早上,我第一次见到了宕文塔。我从餐厅对面望着他,只见他呆坐着,两只眼瞪着盛满饭菜的盘子。他身旁一边坐着指挥官,一边坐着值日官,看得出他是个重要人物,因此我又仔细端详了一下。塔哥皮肤黝黑,穿着一件蓝绿格的运动衫,和我一样是农民出身,他有可能被视为西贡大街上任何一个蹬三轮的普通人,或头顿市大街上叫嚷着讨要车费的车夫。可当时我一眼就知道他的身份不是平民百姓。

这本书怎么样?

点击星号为它评分!

平均评分 0 / 5. 投票数: 0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评分!成为第一位为此书评分。

资源下载
书名:奇山飘香
作者:(美)罗伯特·奥伦·巴特勒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ISBN:9787020169375
豆瓣评分:7.5

评论0

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