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类
  • 所有分类
  • 电子书
  • 电子杂志订阅下载

激活组织

  华为成立30多年,从一家民不见经传的小民营企业,成长为广受瞩目的标杆企业。除了对华为的欣赏与赞许,我们更希望问一句:“华为有没有能一言以蔽之的度过危机、基业长青的法宝?”事实证明,确实有,任正非与华为在经历了几次大的危机之后,总结出了宝贵的成长经验:“方向大致明确,组织必须充满活力。 ” 这本书对组织活力的研究背景、概念意义、激发困境等做了基本阐述,并结合华为前人力资源高管徐光国的亲身经历,以华为激发组织活力的实践为主线, 系统研究和总结出非线性时代组织活力激发的逻辑与实操方法,为相关企业和管理者的学习提供参考。

编辑推荐

  1. 浙江大学吴晓波教授领衔的管理研究智库平台与拥有20年华为人力资源、管理培训工作经验的专家联手打造的重磅作品。
2. 《华为管理变革》姊妹篇,华为前高级副总裁胡彦平作序推荐。
3. 从个体、团队与组织三个层面,系统梳理华为活力激发的底层逻辑与实操方法,解析华为活力引擎模型,向华为学习如何激发个体和团队的饥饿感,打造一体化军团,建设“打得赢、攻不破”的经营堡垒,企业各级管理者、创业者与人力资源相关从业者推荐阅读。

作者简介

  浙江大学创新创业与战略管理系教授,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浙江省特 级专家。亚洲理工学院博士后,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者,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富布赖特学者。长期从事全球化制造与战略管理、技术创新与竞争战略、信息技术与管理变革、包容性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领域的研究,致力于构建从“二次创新”到“超越追赶”的创新管理理论体系——“C理论”,致力于培养引领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健康力量。浙江大学心理学博士,20年华为全职工作,华为人力资源、审计、变革、战略领域专家。现任华为管理培训资深顾问、华为特约绩效仲裁员、浙大MBA创业实践导师,曾任华为多媒体产品线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南美南地区部干部部部长、华为大学内训管理部第一责任人、中亚地区部审计负责人、全球劳资关系主管、华为人力资源运营变革项目子项目经理。余愿:深耕华为成长的艰辛历程和管理实践,透解华为活力的核心逻辑与真实密码。浙江大学工学博士、管理学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战略管理与技术创新、绿色制造与智能制造。鉴于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的迫切性,近年来聚焦研究“以人为本”的企业绿色智能制造的评估、创新和管理方法,目前已于国际权 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参与撰写专著多部。

目录

总序 C理论:后真相时代的真相
推荐序
1 企业的非线性成长
非线性时代
阿喀琉斯之踵
决定企业兴衰的范式转变
基业长青的核心动力
本书章节结构
2 华为活力引擎模型
熵是“不可使用”的能量
熵增就是走向平衡
熵减就是远离平衡
激活需耗散“多余”能量
华为组织活力激发概览
Ⅰ 华为个体激活篇
3 制造温差,激发个体饥饿感
“给火车头加满油”
“功名只向马上取”
对抗巴西无差距主义
第三只眼:不公平或许就是公平
4 双轮驱动,追求精神向上
让扁鹊的兄长也走红地毯
寂寞的英雄是伟大的英雄
趴在地板上做业务的阿甘精神
满广志是我们时代的英雄
堂吉诃德是骑士而非疯子
第三只眼:做正确的事或许比正确地做事更重要
5 拒绝普遍化高福利,避免精神向下
仅保证法律底线的普遍福利
将福利做成激励奋斗的因素
第三只眼:能轻易得到谁还愿努力奋斗
6 打破铁饭碗、铁交椅,去除平庸与惰性
“考军长”
办公室无将军
不产粮的员工要调整
产粮的员工也要流动
第三只眼:让流动成为常态
Ⅱ 华为团队激活篇
7 结果导向,激发团队饥饿感
“获取分享制”
没有饥饿感,哪来巴西华为利润转正
没有“挣得”成功,何来“神”终端
第三只眼:让“利”出一孔
8 一切为了胜利,“全营一杆枪”
考核机制上聚焦于做大蛋糕
管理者眼睛向下,激发凝聚力
第三只眼:让“力”出一孔
9 小前端,大平台
华为销售作战队形的演变
“铁三角”,真正实现联合作战
“四组一队”,形成盘活公司的旋涡
第三只眼:让“组织和流程”对准胜利
10 小步快跑,迭代成长
“一人一厨一狗”,将新人丢入海洋里快速成长
“蒙哥马利计划”,让二等兵快速晋升为上将
第三只眼:让“业务与团队”持续进阶
Ⅲ 华为组织激活篇
11 “经线”缩短
把支部建在连上
不断“折腾”战略方向
“大部门制”缩短决策链
第三只眼:打造军团化企业以保持方向大致正确
12 “纬线”打通
纬线就是“以客户为中心”
合同在代表处审结
“班长的战争”
第三只眼:权责分明,让听得见炮火的人指挥战斗
13 “拧麻花”,饱和攻击
矩阵组织
多路径、多梯次、多场景
第三只眼:避免组织的板结
14 加强监管,确保业务真实,防止腐败
三层防线
平行监管
非接触性监管
第三只眼:把监管做成激活
15 “一桶糨糊,一杯咖啡”
一桶糨糊黏结华为力量
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
第三只眼:开放系统中的“吸星大法”
Ⅳ 激活讨论篇
16 组织属性与个体属性
非线性时代的组织
个体的一般社会属性
群体中的个体属性
不同属性的破与立
17 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
组织激活的基本问题
组织激活的一般模型
组织文化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激活要有方法
共赢的分享
参考文献

前言

  总序 C理论:后真相时代的真相
在这英雄辈出的市场经济时代,人们,尤其是“学者们”,情不自禁地问:是时代造就了英雄,还是英雄造就了时代?160余年来国人的工业化之梦终成正果:重回“世界第一制造大国”。是第一次、第二次,还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巨大风口鼓动了这些企业家英雄?还是第四次工业革命,或称“新一轮科技革命”?或是企业家们成就了这一轮又一轮的工业革命?
最近有一个很流行的时代描述:“后真相时代”。其定义是这样的:“后真相时代,立场越极端,敌人越鲜明,越容易迎合和操控民意。这个时代流行的,是断言、猜测、感觉,是通过对事实进行观点性包装,强化、极化某种特定看法。”原来如此!
每一次工业革命的兴起,每一个大国的崛起,都伴随着影响世界的伟大经济理论和管理理论的流行。从英国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法国法约尔的《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德国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美国人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福列特女士的《福列特论管理》、大内的《Z理论》,到日本藤本隆宏的《丰田生产模式》、韩国金麟洙的《从模仿到创新》,没有一个经济大国的崛起是没有理由的,也没有一个经济大国的崛起是没有其独特而又有普遍意义的管理创新的!时不我待,伴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基于中国企业管理实践的“C理论”亦将应运而生!
而今,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意味着什么?当“中国式现代化”登上世界大舞台之时,基于中国实践而又能影响世界的经济理论和管理理论是什么?身处“后真相时代”的“喧嚣”中,如何形成这样的理论?管理学的本源在于揭示价值创造的规律。在忙于将西方理论引入中国,并用中国企业的进步去验证西方管理学的意义和价值的同时,中国的管理学者们还真得好好思考一下自己在中国情景下从事管理研究的意义和价值,沉下心来对中国企业的伟大实践进行深入的研究,以回归管理学者的本质。
面对彻底放下历史包袱,成功运用西方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又浸润、融入中国千年文化底蕴,与当代科技革命紧密结合而取得巨大成功的中国企业,恐怕我们得先从“赛先生”这里开始补课。
眼下还有两个比较流行的名词:“民科”与“官科”,即所谓“民间科学”与“官方科学”。二者有什么关系?有人说“官科”主要由政府支持,“民科”则是民间自发的自由探索,犹如金庸小说中的“名门正派”与“江湖豪侠”。在眼下的管理学研究中,似乎“官科”就是各高校主导的西学,“民科”则是由笃信传统文化或称“国学”的研究者主导的,大家各执己见。
其实,在我们看来,就科学而言,本无“官民”或“等级”之分,科学是客观规律,所谓“官科”或“民科”,都不能完全代表科学。作为社会科学的管理学,是因组织的存在而存在的学问。它根植于在有限资源的限制下追求效用最大化的企业竞技场,它研究竞技场中勇士们的竞争规则、制胜行为和战略、战术及精神,这一切又都受到组织外部和内部情景的影响。
很多时候,人们习惯于从现象中总结规律,是为“经验科学”;但人们也能感觉到现象背后还有某种更抽象的东西,当人们能够通过“实验科学”的手段来探知这些规律,进而运用于实践,它所建立起的架构、规则和范式则能普适地造福人类。在这所谓的“管理学丛林”中,我们还是欣喜地发现:中国的管理学正在进入一个“百花齐放”的新阶段,其中一个很典型的现象,就是新名词、新概念的涌现。兴奋之余,我们也不得不反躬自省:这些新名词、新概念,是不是忘掉了一些假设或前提?是不是忘掉了一些最基本的科学原理?是不是谁的嗓门大、听众多,谁就是对的?谁引证的企业厉害,谁就能证明他有一套理论或范式?这好像又回到了“后真相时代”……
人们时常会把某些成功企业家视为“神人”,可是这些人有时也会一个趔趄“跌下神坛”;人们总是过度关注“某某企业家说过……”“某某企业家做过……”,似乎可以“照猫画虎”,让自己也成为一代枭雄。成功的企业家自有其伟大和神奇之处,一些明明白白的常识,经他们之口就成了“醍醐灌顶”的金句,可一转眼,他们自己却又往往倒在一些更为“浅显”的常识上。管理与管理学的区别就在这里。管理讲实效,管理学讲客观规律。人类文明的进步就在于,对客观规律的认识才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发动机”。
结果的成功能证明过程的正确吗?我们应该向失败者学习,还是向成功者学习?托尔斯泰在其名著《安娜·卡列尼娜》中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而在企业实践中,“失败的原因往往是相似的,成功之路则各不相同”。管理学者的科学精神,首先在于摆正管理科学研究与管理实践之间的关系。它们之间有着必然的紧密联系,但一定是有所区别的,同时也不仅仅是“经验”与“实证”或“规范”的关系。现实中更多的情况是:基于个别企业的经验直接得出的“有效”结论,与运用西方理论范式的“科学”统计和演绎方法得出的脱离中国实际的结论,二者并存。
作为研究者,我们常以“理性精神”自许,有批判理性的前提是要有批判的能力。这就需要我们在认真学习和借鉴前人理论和经验的同时,深入中国的企业,以全球视野和科学方法来“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研究企业管理的真正科学规律,揭示蕴藏于千变万化的企业行为背后的管理真谛。
古希腊先贤亚里士多德曾作下面这张图(见下页),其中的四个维度分别是理论、知识与技能、智慧、实践。
这里的“phronesis”这个词是很有意思的,它是指基于实践的智慧,有人将它译为“实践科学”或“实践智慧”,是管理研究中最为人们所乐道的内容。通过这个框架,反思实践与理论的关系,能够端正我们的研究理性。
回到管理研究工作的本源。管理研究的本源是什么?管理研究的科学意义在哪里?我们认为,管理研究的本源就在于揭示组织的价值创造原理和规律,并将之与价值分享机制联系起来,形成某种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翻译自:Amann, W. (2017). Phronesis 2.0 and its impact on an executive’s learning. Presentationgiven during the research workshop on April 6, 2017, University of Twente.
作为长期关心和研究中国领先企业管理实践的学人,我们致力于用科学的批判和建设性思维,将曾经或正在华为等企业一线奋斗的管理者们的实践经验提炼出来,通过“睿华创新管理研究院”这个新型智库平台,推出凝结了三十多年管理科学研究成果的“C理论”系列丛书。该丛书分“理论系列”和“实践系列”两部分。“理论系列”以学者的理论探讨为主,是从中国实践出发,对变革(change)、超越追赶(catch-up and beyond)、混沌与范式转变(chaos and paradigm shift)、妥协与灰度(compromising and grey management)、共创共建共赢共享(co-create, co-construction, co-win, co-share)等理论的探索;“实践系列”则通过学者和曾经的资深管理者的合作,对一个个鲜活的企业案例进行系统性的科学剖析,从各个方面总结出实用而又不失智慧和理性的管理案例和管理实务,能为当下经理人的管理工作提供切实的帮助和启发。
我们一直在路上。我们殷切地期望更多的学者和企业管理者携手并进,通过系统研究,开发出基于中国实践的管理理论、方法和工具,成为自立于世界先进管理理论、方法和工具之林的优秀知识成果,为全球企业乃至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吴晓波、田涛
2021年9月,杭州、北京

精彩书摘

  1 企业的非线性成长
非线性时代
回首过往,着眼当下,可以发现我们一直生活在一个“非线性时代”,前人根本难以想象今天的生活,正如我们也无法预料未来会怎样。以全球产业革命为例,短短几百年,人类走过了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的时代,步入智能化的新时代。我们生产、生活的方式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很多人可以一生都从事同样的工作,一家企业能够以百年老店的方式做同样的产品,而现在,每个人、每个企业都可能面临工作或经营方向的快速转变。当前对“非线性时代”并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是它已经成为学术界和产业界广泛使用的一个术语。
“线性”在物理学和数学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系统:如果一个系统的输出与输入成正比,则它是线性的;反之则为非线性。实际上,客观世界本来就是非线性的,线性只是一种近似。对于一个非线性系统,哪怕一个小扰动,比如初始条件的一个微小改变,都可能造成系统此后表现的巨大差异。我们所处的不断变化的时代与非线性系统十分相似,乃至可以视为一个非线性系统。“非线性”首先反映了我们所处的社会系统的变化频繁复杂、难以预测的客观特征。
同时可以看到,“非线性”一词也较多地使用在社会科学领域。更多的术语如“非线性战略”“非线性组织”“非线性岗位”“非线性商业模式”“非线性技术创新”“非线性业务颠覆”等也成为如今的时髦词汇。“非线性”也代表了人们在所处社会系统中的一种思维方式。英特尔创始人安迪·格鲁夫在其“10倍速增长”理论中这样描述:“我想援引物理学上的一个概念来描述两种战略行动之间的区别。如果一家公司的战略行动的效应只改变了它自身的竞争地位而非整个环境,该行动就是线性的;相反,非线性的战略行动则会使环境发生变化,该公司及其竞争对手都必须应对这一变化。”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就将海尔的“人单合一模式”视为一种非线性管理,他认为:“线性管理,就是把一切都变成静态的,要干一件什么事,就按照这个程序去走;而海尔是以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为中心的,到最后要看是否创造了用户价值,那就是一个非线性的管理模式。”实现从线性思维向非线性思维的转变,可以大大减少企业管理中的失误,这也得到学界的高度重视。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在其《2017中国企业健康指数报告》中,就设计了“否定自我”“敢于尝鲜”“挑战传统”“先人一步”四个非线性指标来评价企业的非线性思维水平和能力。

这本书怎么样?

点击星号为它评分!

平均评分 5 / 5. 投票数: 3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评分!成为第一位为此书评分。

资源下载
书名:激活组织:华为奋进的密码
作者:吴晓波 / 徐光国 / 张武杰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ISBN:9787521732740

评论0

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