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类
  • 所有分类
  • 电子书
  • 电子杂志订阅下载

大变局中的机遇

  当世界迎来大变局,中国未来经济、政治当如何在风浪之中捕捉机会与空间?面向国内:如何科学准确地理解双循环?为何说需警惕“封闭”,应坚持开放?如何躲避陷阱,面对日趋复杂的挑战?……面向国际:世界为何变得如此愤怒?如何正确认识当下复杂的国际形势及疫情后的世界格局?中国应如何应对美国打压?未来中国如何与美国共存?……作者立足于后疫情时代的中国与世界发展格局,对中国面临的挑战与机遇进行详细阐述,为中国未来发展道路提供探索思路,为中国如何通过竞争国际规则制定权,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并且在国际治理过程中扮演一个大国应有的角色提供专业分析,给当下与未来以指引。

编辑推荐

  1. 作者立足于中国国情与世界局势,尤其是后疫情时代出现的新变化,对中国面临的挑战与机遇进行了详细详述,犀利直达问题肌理。 2. 在国际方面,面对疫情这一全球发展新变量,我们需要看清局势,清晰认知,即世界越乱,中国越要稳。那么我们能做什么才能摆脱陷阱,在西方的围堵中争取发展空间? 3. 我们怎么解决“国际挨骂”问题?我们需要清醒认识中西方“话语权”之争实质与陷阱,为中国争取国际规则制定权,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并且在国际治理过程中扮演一个大国应有的角色提供专业分析。立足当下,展望未来,具有重要现实启示意义。 4. 文风犀利,不拖泥带水,相信能够为阅读带来一场在风浪中搏击的激荡体验。

作者简介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讲席教授、人文社科学院代行院长、全球与当代中国高等研究院院长,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上海交通大学政治经济研究院名誉院长。罗《国际中国研究杂志》(国际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和《东亚政策》主编、罗特里奇出版社《中国政策丛书》主编和世界科技书局《当代中国研究丛书》共同主编。罗特里奇(Routledge)出版社“中国政策丛书”(China Policy Series)主编,世界科技书局(World Scientific) “当代中国研究丛书”(Series on Contemporary China))共同主编。

目录

封面
版权页
自序
第一章 新发展格局与双循环
中国当前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保持双循环至关重要
科学准确地理解双循环
中国作为海洋大国需要国际大循环
做强内需并坚持开放,就会有新繁荣
世界大变局与中国创新的未来
第二章 发展新引擎:湾区发展逻辑
粤港澳大湾区与中国的未来
粤港澳大湾区与制度创新
“双循环”、RCEP与大湾区的未来
湾区龙头深圳能够形成何种借鉴意义?
深圳的使命与改革目标
特区之“特”,是责任不是特权
第三章 立足当下,认清机遇与挑战
未来10年,中国不能掉入这两大陷阱
警惕“封闭”,中国应坚持开放
社会制度的建设已刻不容缓
国家与发展:探索中国政治经济学模式
社会层面,警惕个体道德下沉
“政治想象力”与中国前途
文化中产与中国经济的未来
第四章 中国的世界图景
中国崛起开启新的世界历史
印度崛起不见得对中国不利
世界为何变得如此愤怒?
西方民主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世界越乱,中国越要稳
稳定的中国是这个充满不确定的世界的最大稳定源
第五章 全球发展新变量:疫情之后的世界
疫情与全球政治危机
疫情与制度之争的谬误
中西“抗疫”话语权之争的谬误
抗疫核心是政治与科学的关系
“超级全球化”与人道主义危机
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全球城市治理走向
美国频繁“退群”意味着现存国际秩序的倒坍
在疫后世界版图中,中国会是什么样的角色?
疫情之后,中国应发力“软基建”
第六章 看清局势,看懂美国大选后的逻辑
跌宕起伏的大选:美国到底怎么了
特朗普走了,但特朗普的“遗产”仍在
拜登对华将是可预期的理性强硬
美国现在的“愤怒”很没道理
警惕美国大选的危机给中国带来冲击
第七章 聚焦:未来如何与美国共存?
大变局中的中美关系新趋势
中美两国在争些什么?
美国敌对情绪延续,中国该如何应对?
中国如何应对美国的打压?
中国须丢掉幻想,避免对美误判
中国今后如何与美国共存

前言

  各种迹象表明,中国正在进入第三次开放。2020年11月,中国和东盟等国家签署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gional Com 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RCEP)。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讲话中也表示中国对《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omprehensive and Progressive Agreement for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CPTPP)持开放态度,考虑加入该协定。年底,中欧投资协定(CAI)谈判完成更是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这一连串的发展都是中国当代开放历史上的大事情,它们预示着中国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第三次对外开放。从开放的性质来看,鸦片战争之后的第一次开放为被迫开放,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开放是主动开放,而现在的第三次开放不仅是一场中国主动的开放,而且是诸多领域的单边开放。从开放的目的来看,第一次开放是求生存和解决“挨打”问题,第二次开放是要解决“挨饿”的问题,而第三次开放则是为了解决“挨骂”的问题,即通过竞争国际规则制定权,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并且在国际治理过程中扮演一个大国应有的角色。
近代以来的两次开放
近代以来,我国已经经历了两次开放。第一次开放发生在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列强船坚炮利,强迫中国打开了国门。这次开放是在西方列强强迫下的被迫开放。从历史上看,被迫开放是以往闭关锁国的结果。汉朝、唐朝和宋朝时期,中国曾经是当时世界上最开放的国家。但从明朝开始,中国王朝开始封闭起来,最终走向落后。明清两朝的封闭使得中国失去了两个相关的大时代,一个是海洋时代,另一个是工业化时代。明朝是世界海洋时代的开端。当时中国的海上力量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如果说郑和七次下西洋代表的是国家的力量,那么活跃于东南沿海的“倭寇”代表的则是民间海上力量,因为尽管“倭寇”指的是中国近邻日本人,但倭寇队伍当中也有不少是浙江和福建的民间海上力量。欧洲人的海洋时代由葡萄牙开启,西班牙、荷兰、英国和法国等随后纷纷加入。但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中国当时的船队都不是任何一个欧洲国家可比拟的。明王朝保守的意识形态、北方边疆问题和宫廷斗争等因素使得中国的海上发展戛然而止。明王朝不仅中断了国家组织的海上活动,还禁止了民间的海上活动。中国就这样失去了海洋时代。

精彩书摘

  2020年10月,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召开,深入分析了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如何理解中国发展的战略机遇?立足“十四五”新起点,中国又该如何把握新机遇,创造发展新红利?
外企不会主动放弃中国市场
首先,从中国国内情况来看,市场规模巨大,经济潜能依然很大。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最大的贸易国,拥有全球最庞大的14亿人口,其中中等收入群体至少有4亿人,相当于美国总人口,消费升级势头强烈。中国正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民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为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其次,从国际发展的大环境和大趋势来看,世界经济开放发展与经济全球化仍然是必然趋势和客观规律。西方的企业在中国投资,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为了赚钱。资本是逐利的,中国市场的规模已经在逐步接近美国市场的规模。如此大的体量,没有一家企业会主动放弃在这个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这本书怎么样?

点击星号为它评分!

平均评分 5 / 5. 投票数: 2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评分!成为第一位为此书评分。

资源下载
书名:大变局中的机遇:全球新挑战与中国的未来
作者:郑永年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ISBN:9787521732528
豆瓣评分:6.7

评论0

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