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类
  • 所有分类
  • 电子书
  • 电子杂志订阅下载

崩盘

  《崩盘》是关于全球化时代第一场世界性金融海啸的史诗,也是一部惊心动魄的当代史。作为对20世纪历史有精深研究的杰出历史学家,亚当·图兹采用全球视角,详细叙述了2008年金融危机和欧元区危机及其后错综复杂的世界历史。他不仅从金融学的角度解释危机爆发的技术性原因,还花很大篇幅阐述危机对这十年来世界政治形态的塑造,呈现了丰富的原创性主题:经济发展的无序和债务流动的不稳定;单个国家和地区通过金融上的相互依存关系、投资、政治和武力以无形的方式联系在一起,形成的不平衡关系;金融危机与社交媒体的蓬勃发展之间的相互影响;美国中产阶级的危机;中国的崛起;围绕石油天然气等石化能源资源展开的争斗。尽管最初有人试图将金融危机淡化为地方性事件,但亚当·图兹认为,2008年开始在华尔街发生的金融危机,实际上是一个具有全球意义的转捩点,从英国和欧洲的金融市场,到亚洲、中东和拉丁美洲的工厂和造船厂,全球治理不得不做出重新调整和安排。在美国和欧洲,资本主义民主面临挑战,引发了乌克兰的内战、希腊的混乱、英国脱欧、特朗普的崛起和各国民粹主义的抬头,西方世界遭遇了冷战结束以来的最大危机。危机席卷而来,世界格局、全球经济和我们的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十多年之后的今天,我们可以说危机已经过去了吗?我们有能力和信心应对下一场全球危机吗?

编辑推荐

  ★ 一部惊心动魄的21世纪当代史,熔政治、经济与社会的历史与现实于一炉
本书把对全球金融危机叙述、分析置于广泛政治与地缘背景下,最终呈现的是一部宏大的当代史:从次贷危机到跨大西洋金融体系,从华尔街到金融城,欧债危机、地缘冲突、民主危机、新兴经济体的挑战、美国大选、英国脱欧接踵而至,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大到全球局势、地缘政治、一国政局,银行业、制造业和国际贸易的挫折,小到一家人的经济收入与房贷负担、人与人的贫富差距、养老与医疗,皆受到这场危机的影响,世界各国不得不重新思考全球治理。
★ 全球视角剖析金融危机来龙去脉,聚焦美元霸权的衰落与世界格局的剧变以美元为基础的跨大西洋金融体系、欧元区和后苏联时代的东欧国家是全球金融危机的重灾区。美国积极应对金融危机,但内忧外扰也让其颇受掣肘;欧元区遭遇重重债务危机,核心国家与外围国家的博弈、英国与欧盟的冲突导致危机应对迟缓;东欧国家积累大量债务,又成为地缘政治的战场,经济举步维艰;特朗普的上台及其外交灾难,更让西欧盟友与其嫌隙丛生。在作者看来,美国遭遇两次世界以来的重大冲击,美元霸权终结在所难免。世界由此进入“零国集团”主导的世界。
★ 探究财政和金融领域的运行机制,跨国投资者的教科书,财经从业者不容错过
亚当·图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了令人震惊的财政、金融细节,令人目不暇接:抵押贷款证券化及其融资机制、各国的外汇储备与财政赤字、金融资本的跨境全球流动、欧元区的私人债务与公共债务、全球数十家巨型银行和金融机构的运作、美联储救市内幕及其流动性工具、中国的庞大经济刺激计划、欧洲央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矛盾、债务刹车计划与债务重组、信贷危机与银行间信用市场、金融体系的全球治理……
★ 对全球危机做出深刻反思,提出了一系列关乎未来世界局势走向的宏大命题
人们知之甚少且几乎无法控制的巨大风险是如何积累起来的?在突发的地震中,全球秩序是怎样发生巨大的结构性变化的?不合时宜和过时的参照系如何让我们无法理解周围正在发生的事情?谁应该为随之而来的人为灾难负责?全球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和联动性是所有不稳定的驱动因素吗?民众参与政治的激情是如何塑造精英决策的?政客们又是如何利用这些激情的?还能重建国际和国内秩序吗?我们能不能实现永久的稳定与和平?
★ 席卷全球的重磅佳作,《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经济学人》等各大媒体一致推荐
本书自2018年出版以来即引起广泛关注,《纽约书评》《金融时报》《外交政策》《卫报》《新共和》等媒体纷纷给予高度评价,已陆续在英、美、德、法、日、西、意、荷和土耳其等国出版。出版当年,即获选《纽约时报》《经济学人》年度好书,并入围《金融时报》和麦肯锡年度商业图书。2019年,获得旨在奖励世界范围内关注全球事务和国际关系的英文非虚构佳作的莱昂内尔·盖尔伯奖。

作者简介

  亚当·图兹(Adam Tooze),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博士,曾先后任教于剑桥大学和耶鲁大学,现为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学教授、欧洲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兴趣为20世纪和当代经济史,并广泛涉猎政治、思想和军事历史领域。代表作《毁灭的代价》获沃尔夫森历史图书奖和朗曼—今日历史图书奖,《滔天洪水》获《金融时报》《新政治家》2014年度好书、2015年度《洛杉矶时报》历史类图书奖,《崩盘》获莱昂内尔·盖尔伯奖、《经济学人》2018年度好书、《纽约时报》2018年度关注好书等荣誉。其作品已被翻译成十余种文字出版。2019年入选《外交政策》杂志“全球百大思想家”。
伍秋玉,财经、法律类图书译者。译作有《人类时代:被我们改变的世界》《明治天皇:1852—1912》《凝视上帝: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英国》等。

目录

理想国译丛序
理想国译丛主编
献词
引言 全球化时代的第一场危机
第一部分 山雨欲来
第1章 “错误的危机”
第2章 次级抵押贷款
第3章 跨大西洋金融
第4章 欧元区
第5章 多极世界
第二部分 全球危机
第6章 史上最严重的金融危机
第7章 政府救市
第8章 “最重要的”全球流动性
第9章 被遗忘的欧洲危机:东欧
第10章 风起东方:中国
第11章 二十国集团
第12章 经济刺激政策
第13章 修复金融业
第三部分 欧元区
第14章 2010年的希腊:拖延塞责和装聋作哑
第15章 债务时代
第16章 零国集团主导的世界
第17章 厄运循环
第18章 不惜一切代价
第四部分 余震
第19章 美国哥特
第20章 缩减量化宽松引发的恐慌
第21章 “这个破欧盟”:乌克兰危机
第22章 这是一场政变
第23章 恐惧计划
第24章 特朗普
第25章 未来的走向
致谢
注释
部分名词对照表
理想国译丛
理想国·imaginist
封底

媒体评论

  针对金融大崩溃,极富启发的著作数以百计;完成于金融危机十周年之际的《崩盘》,作为权威叙述,将会经得起时间的检验,长久流传。在精湛的叙事中,经济史家亚当·图兹做到了其他任何作者没能做到的事情。在这本书中,他成功地从多个维度解释了一场极为复杂的全球危机,而且把令人信服的分析和拥有引人入胜政治、经济细节的历史熔于一炉。
──《纽约书评》
亚当·图兹想让你知道,市场不可能不受民粹主义崛起和其他政治发展的影响。在《崩盘》中,他认为,全球经济是由地缘政治塑造的,并将银行和债务危机与吞并、公投和选举联系起来。他在谈及全球经济衰退时写道:“我们面临的不是重复,而是突变和转移。”
——《外交政策》
关于重塑世界的这十年的不朽叙事史。《崩盘》向读者呈现了一个精湛的研究,详细介绍了自2007年以来从全球金融体系核心爆发的金融危机浪潮的前因后果。清晰的散文式叙述,学术成就非凡。
——英国《金融时报》
亚当·图兹并不是简单地讲述金融危机的故事,也讲述了与经济崩盘有关的错综复杂的政治纷扰、随后出现的金融纾困,以及接下来出现的巨大政治崩解……他快速地从华盛顿的危机讲到欧洲的货币政治,然后到中国的财政政策,以解释这些国家的经济是如何相互联系的。
——《新共和》
对产生危机的机制和对危机的反应做出了明智的解释……亚当·图兹这本书的一个杰出之处在于,展示了欧洲和美国金融体系的深深交织。
——《纽约时报》书评
迄今为止关于金融海啸重要且富有见解的解释,无人能出其右,(本书是)未来许多年的金融政策制定者们的必读书。
──《泰晤士报文学增刊》
一本受人瞩目的新书来了,任何对2008年的事件以及其后发生了什么充满兴趣的人,这本书都是一个选择。(亚当·图兹)把对复杂金融概念的简单解释与危机发生的整个过程(从发生到导致毁灭)结合在了一起。
——《卫报》
关于金融危机的著作汗牛充栋,但很少有人把它视为一个全球性事件……这是一部史诗般的经济史,坚持读完本书约600页的读者会发现很多惊喜……对于如何应对和处理一个紧密联系的世界经济的挑战,亚当·图兹先生写了一本相当有价值的书。
——《华尔街日报》
一流的金融史,以令人赞赏的努力挖掘出了一些列被掩盖起来、改变了世界的事件。
——《科克斯书评》

前言

  “如果没有翻译,”批评家乔治·斯坦纳(George Steiner)曾写道,“我们无异于住在彼此沉默、言语不通的省份。”而作家安东尼·伯吉斯(Anthony Burgess)回应说:“翻译不仅仅是言词之事,它让整个文化变得可以理解。”
这两句话或许比任何复杂的阐述都更清晰地定义了理想国译丛的初衷。
自从严复与林琴南缔造中国近代翻译传统以来,译介就被两种趋势支配。
它是开放的,中国必须向外部学习;它又有某种封闭性,被一种强烈的功利主义所影响。严复期望赫伯特·斯宾塞、孟德斯鸠的思想能帮助中国获得富强之道,林琴南则希望茶花女的故事能改变国人的情感世界。他人的思想与故事,必须以我们期待的视角来呈现。
在很大程度上,这套译丛仍延续着这个传统。此刻的中国与一个世纪前不同,但她仍面临诸多崭新的挑战。我们迫切需要他人的经验来帮助我们应对难题,保持思想的开放性是面对复杂与高速变化的时代的唯一方案。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希望保持一种非功利的兴趣:对世界的丰富性、复杂性本身充满兴趣,真诚地渴望理解他人的经验。

精彩书摘

  这怎么可能呢?要了解中国如何获得美国的债权是件很容易的事情。中国拥有巨额贸易顺差,中国的金融当局把这些顺差产生的美元收益投资于美国国债,这导致了拉里·萨默斯所说的“金融恐怖平衡”。但是,那些担心全球宏观经济失衡的人却很少提到欧洲。与中国相比,欧盟对美国的经常账户盈余是适度的。就全世界而言,欧洲的经常账户存在适度的逆差。欧洲人没有让他们的货币盯住美元。在布鲁塞尔,没有任何机构为了稳定货币而积累外国资产,也没有德国主权财富基金。那么,欧洲银行最终是如何拥有如此庞大的美国抵押贷款债务的呢?
答案是,欧洲银行和热爱冒险的美国同行采用了相同的经营模式。它们借入美元,再用美元进行放贷。如果我们不考虑进出美国的资本净流量(流入量减去流出量),也就是与同行的贸易顺差或逆差,而是考虑总流量(它记录了各个方向的资产买卖数量),那么这项业务的规模就会显现出来。总流量的数据显示,到目前为止,美国资产的最大买家以及危机前借钱给美国的最大外国放款机构,并不是亚洲人,而是欧洲人。事实上,在2007年,从英国流向美国的资金大约是从中国流向美国的两倍。
在2008年之前,从亚洲流入美国的净资金可以被合理地解释为美国对亚洲贸易逆差的金融对等物。相比之下,欧洲和美国之间的资金流动构成了一个完全独立于两地贸易关系的金融循环系统。从亚洲到美国,横跨太平洋的资金是单向流动的。但是,在北大西洋金融体系中,资金流动是双向的,既会流进美国,也会流出美国。这是基于市场的银行业模式的逻辑。欧洲银行并没有在美国各地开设分支机构,像雷曼这样的华尔街公司也没有。这就是以市场为主导的银行业模式的美妙之处。你可以从华尔街借入美元,再用这些美元持有美国各地的抵押贷款。

这本书怎么样?

点击星号为它评分!

平均评分 0 / 5. 投票数: 0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评分!成为第一位为此书评分。

资源下载
书名:崩盘:全球金融危机如何重塑世界
作者:[英]亚当·图兹
译者:伍秋玉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ISBN:9787542673107
豆瓣评分:9.1

评论0

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