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类
  • 所有分类
  • 电子书
  • 电子杂志订阅下载

破解生死大数据

《破解生死大数据》介绍了一个传奇式的人物:美国医生克里斯.穆雷,他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开创了全球疾病负担的研究,从而改写了全球健康的历史。《破解生死大数据》在讲述穆雷故事的同时,也普及了健康卫生史,特别是普及了全球疾病负担的知识,并对健康大数据、健康卫生投资和健康卫生政策都有很多的涉及。此外,《破解生死大数据》的故事更有助于年轻人的创新励志和职业选择。

编辑推荐

闻所未闻!能够让比尔.盖茨吃惊并采取行动的那些事,一定也会让你吃惊!

作者简介

作者:杰瑞米•史密斯出生于美国伊利诺斯州埃文斯顿,2000年毕业于哈佛,2005年毕业于蒙大拿大学,获创意写作硕士学位。期间获亨利罗素奖学金资助,在欧洲游学。现与妻女居住在美国蒙大拿州。曾为《探索》、《纽约时报》、《大西洋月刊》、《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和《芝加哥论坛报》等期刊杂志撰稿。《成长的花园城市》(Growing A Garden City)位列《书单》(Booklist)杂志2011年畅销榜前十。

精彩书评

我*爱的有点难懂的网站,来自那名了不起的医生

(来自比尔.盖茨2015年的博客文章:https://www.gatesnotes.com/Books/Epic-Measures)

我*次遇到克里斯•穆雷时,他正在与一个大难题挣扎缠斗。那会儿还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克里斯还在世界卫生组织的日内瓦总部工作。我到市里参加它组织的会议,听闻了克里斯正在做的项目。他想搞明白:人们为什么会生病死亡?
这不是一个哲学问题。他的意思是,导致死亡和残疾的*大原因是什么?艾滋病和卒中、道路交通伤害、自杀、背部损伤相比危害如何?而问题的答案在时过境迁之后,又将发生怎样的改变?
克里斯在多年之后解释道:“不知所向,不知所终,如此踏上一段长途之旅,这简直令人无法想象。不过,如果看看全球健康这门学科,你会发现这就是现实,大家基本都忽视对死亡原因的追溯。”
克里斯告诉我,他想创立一个综合数据库,来回答以上这些问题,而且在线免费。显而易见,这是科学上和政策上的双重挑战。但我相信,他若成功,这个数据库将成为每一个关心此类议题的人的*工具。克里斯这位科学家既有怜悯之心,又如此热爱确切数据和软件,此事非他莫属。
在这之后,克里斯又在哈佛当了数年教员。当他2007年离开时,我抓住机会,带他到华盛顿大学,创立了健康指标与评估研究所(Institute for Health Metrics and Evaluation,IHME)。若干年后,克里斯和他的团队启动了他梦寐以求的项目:一个全面升级的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或简称为GBD。这个数据库纳入的数据来自全球各地的研究者。他们还把这些数据的信息和分析做成了酷炫的可视化效果。
今年早些时候,杰瑞米•史密斯的书(Epic Measures: One Doctor. Seven Billion Patients)出版了,书里讲述的正是克里斯.穆雷的故事。内容精彩好看,对于任何想要了解克里斯工作的内容和重要性的人来说,都值得一读。正如史密斯所说:“本书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项独立工作,历经多年筹备,专注于找出每一项人类健康威胁因素,并将这些信息公开传达给世界上每一位医生、卫生官员、政治领袖和民众。”
我每个月都要数次访问GBD的可视化数据网站。这个工具上手略难,但磨刀不误砍柴工,当熟练掌握了使用方法后,其中包含的信息量大得惊人。数据库的条目超过十亿条,涵盖了大几百项的死因和病因。*近,我和梅琳达尝试搞懂不同国家的自杀率,还有,为什么自杀率会有男女差异。我们就在这个网站上很快找到了想要的信息。(某些国家里,男女差异可达5倍,而另一些则基本持平。)
克里斯所持的工作理念很简单:我们治不了我们不懂的东西。如果我们知道哪种疾病是头号杀手,我们就能确保拯救生命的努力方向是正确的,也能了解到什么措施能够生效。在我另一篇博文中,你可以看到穆雷利用GBD来解释,如何通过设立目标和评估流程来取得健康方面的巨大胜利——这也是我对联合国将于这个月发布的新全球目标持乐观态度的原因之一。(我和梅琳达也会到场,助力全球目标的宣传。)
我*爱GBD的一点就是它将信息民主化。许多数据虽然之前可以获得,但散落在世界各地——埋藏在不同国家的数据库或堆在办公室里落灰的纸质报告中。GBD将这些数据搜集到一起,系统梳理之后,让每个人都能看到。感谢各国的研究人员将信息输入进来,这些数据正在变得越来越精准。慢慢演化为各国,无论贫富,寻求健康数据的必去之处。
这一切为什么如此重要?(Epic Measures)会让你对这个问题有一个透彻的认识。史密斯写道,“凭借这些包罗万象的生死数据,我们*次能够看清,欧洲人是否比美国人更健康,或者爱荷华州人比俄亥俄州人更健康,抑或你比邻居更健康;然后是原因,再接着是人们对此的反应。有了这些详细情况,世界上每个人都能加以效仿。”
我同意——而且我会补充说,GBD是另一个极好的案例,证明了无论是拯救生命,还是改善生活,科技都让一切都变得更加容易。正如这本书所述,我们获得的可靠讯息越多,就能做出更好的决策,带来更深远的影响。

比尔.盖茨
2015年9月15日

目录

目录

第一篇 不知名的死者,扑朔迷离的死因 ……………………1
1973年,克里斯?穆雷刚刚12岁,是穆雷一家中最小的孩子。一家人打算利用假期,一起做点有意义的事情,于是决定去非洲最贫困的国家做医疗支援。在非洲行医期间,穆雷一家见识了形形色色的病患,也遭遇了各种困难。他们将行医中发现写成论文,发表在《柳叶刀》上;而行医途中的感悟和收获,却让穆雷家这三个孩子日后都选择从事医学相关职业。在1975年到1980年间,穆雷就在每年一次的非洲行医中飞快成长了。
第一章 穆雷一家 2
第二章 第三世界和书呆世界 16
第三章 如何死于统计 28
第四章 消失的人 40
第五章 大格局 53
第二篇 没能杀死你的那些事 61
穆雷在布莱根医院进行住院医轮转的同时,和洛佩兹一起负责《世界发展报告》的撰写。穆雷同时肩负两份极为繁重的工作。与此同时,洛佩兹也在小心翼翼地维系世卫组织和世行工作之间的平衡,并为此换到了世卫控烟小组。1993年6月,《世界发展报告——健康投资》最终出版。
第六章 全球核查 62
第七章 家里家外 74
第八章 走向世界 81
第九章 朝鲜无病患 90
第十章 故弄玄虚 99
第三篇 东山再起 115
比尔?盖茨在投身慈善事业后,成立了盖茨基金会,公共卫生是其最大的捐赠领域。盖茨注意到了穆雷当年所编写的1993年《世界发展报告》,并在决定重点领域时采用伤残调整生命年作为指标。穆雷和盖茨一拍即合。穆雷需要盖茨的投资,盖茨需要穆雷的数据帮助他决定投资优先事项。盖茨基金会决定在西雅图成立一个独立研究所IHME,附属于华盛顿大学,重新启动全球疾病负担项目。
第十一章 和比尔?盖茨共进晚餐 116
第十二章 风险事业 128
第十三章 传教士与皈依者 139
第四篇 登场 155
20年来,穆雷和洛佩兹一直在从事疾病负担的相关报告,现在终于到了最终公布新全球疾病负担结果的时候。很多重量级人物来到会场,包括《柳叶刀》的总编辑霍顿。结果发表用了一天时间,董事会和来宾不断发问,打断发言。这次还公布了新的内容——全球负担风险因子。项目公布的过程受到大部分参会者的支持与好评。这项成果是疾病评估,也是管理工具,也是政策工具,也是教育工具。但穆雷和他的团队深知,如何向公众推广,才是真正的考验。
第十四章 正式彩排 156
第十五章 学会在海洋中遨游 173
第十六章 伦敦呼叫 190
第十七章 史诗中的史诗 199
第十八章 从伽利略到穆雷 209
致 谢 227
资料来源 230
参考文献 232
后记一:全球疾病负担如何让人活得更健康长寿 244
后记二:穆雷和中国的疾病负担 255
后记三:穆雷和盖茨基金会 261
编后记 264

精彩书摘

  第一篇不知名的死者,扑朔迷离的死因
2
第一章
穆雷一家
导航员——记忆地图的童年——“有水吗?”——药剂——致命谜题——疑惑的虔诚信徒
1973年3月,撒哈拉沙漠。
这里没有路,当然更没有GPSa。穆雷一家只能沿着尘土飞扬的小路前行。透过一片尘霾,偶尔能看到一只孤独的瞪羚,或几个骑着骆驼的人,时不时还能经过一片村落。然而过去三天里,他们没遇到过任何人。干旱和炎热(白天气温高达120华氏度b),使得这片区域几乎无法居住。现在是下午4点,他们走到了小路分岔口,不知该往何处。白发秃顶(可能是日晒造成的)的约翰戴着学者式的黑框眼镜,驾驶一辆深绿色的路虎。红发的安妮总是充满活力,有时在约翰车上,有时在奈杰尔车上。奈杰尔17岁,是安妮和约翰的儿子,驾驶另一辆路虎。行李、帐篷、食物、炉灶和其他旅行物资,占满了车内的每一寸空间。14岁的梅根和10岁的克里斯坐在后座,脚只能踩在堆满地板的5加仑a扁平金属罐上。装水的罐子是满的,但是孩子们还是能听到水来回晃荡的声音。装油的罐子已经半空,发出的声音更为响亮。半空的油罐偶尔相互碰撞,发出不祥的回声。
大人们在商量该走哪边;想当人类学家的梅根在想象着目的地的生活场景,以此打发时间;而担任家里导航员的克里斯则撩开挡住眼睛的棕色刘海,开始再次研究唯一的一张这个地区的地图。
这张1:4 000 000的地图由法国勘测员绘制而成,沙漠以芥黄色标记。每天早晚安营扎寨之前,男孩都会在路虎前盖上摊开地图,给父亲和哥哥指路。小小的符号——比如X、方框、线条房屋——表示可以停下来加油、修车或是条件简陋的住所。沿着图上路线,有像“距此5(或15,或35)米处有淡水”之类的法文短注。而在他们行进的路线上没有任何标注,克里斯读道,“仅适用于越野车或特定类型卡车。沿着这些路线行驶需要有向导或其他地面导航方法。不建议自驾前往”。
克里斯穿着短袖带领衬衫和短裤,骨瘦如柴,显得膝盖和手肘格外突出。在家乡明尼苏达黄金谷时,他父母曾经尝试用蛋酒和冰淇淋将他喂胖一点。然而,活泼好动的他看起来没那么瘦弱。“明白自己在哪儿非常重要。”多年以后他曾说道,“穿越撒哈拉时,这生死攸关。”现在,再次仔细核对后,他计算出他们目前的位置距离下个加油点超过500千米。
一家人决定向左走。他们汗流浃背,花了一个小时穿过崎岖不平的石子路,开下峡谷,然后越过几乎被热浪熔化的沙丘。在陡崖的边缘,穆雷一家发现下面没路了。他们折返,再去探索右边的小路。最终路径尽头只剩黄沙漫漫。一家人只好把沙梯b垫在轮下,返回最初的分岔口。
……

前言/序言

译者序

作为医学领域中的一部分,公共卫生从来都不太像临床医学或基础医学那样风格鲜明。针对个体诊治的结果相对明确——完全治愈、有后遗症、不治身亡。而公共卫生,特别是国际公共卫生,更多的关注在于群体,大部分结论的因果链漫长、复杂而模糊。比如,癌症死亡率下降到底是因为控烟行动、新药发明,还是早期筛查的普及?人均寿命的提高到底得益于经济的进步、教育的提高,还是健康知识的普及?如果兼而有之,每种因素起了多大作用?因此,很难简单下结论说是某个因素带来了决定性的改变。
这个情况反映在具体事情上,就是每个人都着急宣传自己领域的重要性(虽然某些事情也的确重要),可是资源毕竟有限。为了达到目的,每个人都要为自己心目中的优先事项争取更多资源。当更多努力放在政治博弈、经济考量以及政策抉择上时,如果最终决策者的认知有了偏差,最亟待解决的问题就可能被忽视。正如比尔·盖茨在推荐本书英文版的博客文章中写的:“Nobody would imagine starting out on a long journey without knowing where they’re going and what route they would take. Yet, if you look at global health, that was where the world was—huge ignorance about what people died from.”a(不知所向,不知所终,如此踏上一段长途之旅,这简直不可思议。不过若看过全球健康这门学科,你会发现这就是现实,大家基本都忽视对死亡原因的追溯。)
那么,如何才能公正地判断优先事项呢?答案说简单也简单:看数据。
医学研究离不开数据。像发病率、死亡率这些最基础的数据,所有医学研究都需要查阅(不管会不会出现在论文终稿里)。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判断自己所做的研究是否有价值、价值几何,甚至更功利一点——看看能申请到多少研究经费。一般这种数据都来源于官方机构——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各国官方机构……
在查阅过程中,疑惑有时会一闪而过:这些数据有没有问题呢?但它们太基础了,基础到就像1+1=2一样,很难对其正确性进行怀疑;而且人群数据的统计工作通常繁复庞杂,难以独立完成,故也很难核实真实性和准确性;官方机构的权威性似乎也在为数据的正确性背书。但这些数据的确存在问题。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穆雷和洛佩兹指出问题之前,这一点似乎没人注意到过。没人想到所谓官方的、专家的统计数据也就是根据需要,对拿到的所有数据取一个最大值;而每一个官方机构都有自己的计算方法,使用时视情况而定。
也许GBD(Global Burden of Disease,全球疾病负担)之前的健康投资者们都会问一句,我们的钱真的都花在最急迫的健康问题上了吗?然而,世界卫生组织在引导投资中扮演的角色却并不总是光彩的。权威数据很不权威,多数的钱花在了不知所谓的项目上,而对健康危害最大的问题却被漠视。没有人质疑,也没有人觉得这是一个问题。大家坚信自己做的是对人类最有益的事情,然后快快乐乐地把资源浪费掉。穆雷就是那个摇醒大家的人,也是那个打破黑屋的人。他的性格也许不讨人喜欢,但是他对人类健康做出的贡献却不可磨灭。
对此,比尔?盖茨也评论道,穆雷工作的伟大在于指明方向:“If we know what the biggest killers are, we can make sure our efforts to save lives are aimed at the right things. And we can learn what works……I would addthat the GBD is another example of how technology is making it easier to save and improve lives everywhere. As Epic Measures shows, the more we make sure reliable information gets out there, the better decisions we all can make, and the more impact we all can have.”a(如果我们知道哪种疾病是头号杀
手,我们就能确保拯救生命的努力方向是正确的,也能了解到什么措施能够生效…… GBD也证明,无论是拯救生命,还是改善生活,科技让一切都变得更加容易。正如《破解生死大数据》一书所表明的,我们获得的可靠信息越多,就能做出更好的决策,带来更深远的影响。)
在一个真正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之前,必然有漫长的岁月无谓地流逝。而阅读过程中,也能切身感到在过去三十年中,我们已经被历史的洪流裹携前行。那些改变世界的人物,也曾起于微末之时,现在的世界银行行长,以及那位现在被称为“治愈了世界的人”,曾经都和穆雷一样,也不过是小小的住院医生;现在紧密合作的机构,原来也不是一直互动良好——《柳叶刀》曾激烈反对全球疾病负担研究,世界卫生组织数度引领全球疾病负担研究,又数度甩开;还有,那些为人熟知的公共卫生研究成果——铁元素会促进疟疾发生、结核被确定为成人中第一大疾病、各个国家卫生体系的评价和排名——原来都跟同一个人有着如此紧密的
关联。
但历史的神奇之处就在于,一些庸常之事会像烟花引信亮起的点点火星,最终发出一击,轰然而起,在人类的历史上留下一片绚丽。而送来青柠的那位非洲老人不会知道他的死亡给穆雷带来的冲击,1985年时洛佩兹不会知道这个年轻人敲响他的房门的意义,埃里森并不知道他没签下的这份文件到底让他错过了什么,而穆雷第一次见到盖茨时,也不知道他的面前站着的这个人正是他未来职业生涯的最大助力。
不过,这一切还是风云汇聚了。这场波澜壮阔的全球健康史诗,最终由穆雷和他的同伴们以行动书写而成。
译 者
2018年3月

这本书怎么样?

点击星号为它评分!

平均评分 4 / 5. 投票数: 1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评分!成为第一位为此书评分。

资源下载
书名:破解生死大数据: 一个医生和70亿人的健康真相
作者:杰瑞米·N.史密斯
译者:雷南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509462
豆瓣评分:7.8

评论0

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