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类
  • 所有分类
  • 电子书
  • 电子杂志订阅下载

不畏

  从毫无背景的农场放牛娃到澳大利亚的总理,需要走多远的路?
11岁时父亲去世,失去租种的农场,无家可归,留下了人生中最深刻的苦难印象;21岁时靠打工赚钱出国留学,因此失恋,后遭遇经济危机,收入无以为继而终止留学;29岁,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和事业,毅然离开了待遇优厚的外交部,选择重新开始;34岁,踌躇满志,准备竞选地方议员,却因心疾病需要做手术而放弃;38岁,参加州竞选失利,想返回外交部却受到政治排挤,被迫“主动离职”;46岁,与党内领导产生巨大分歧,被怀疑“不忠”而边缘化;52岁,位居权力巅峰,却被副手背后算计,一夜之间被票选下台,含泪请辞;55岁,临危受命,重新执掌工党,虽未能力挽狂澜,虽败犹荣。
九次低谷九次巅峰,陆克文比多数人失败的次数都多,但每次坠落后,他总能再次升起。无论多少挫折和困难,陆克文始终拥有不畏的勇气。关于政治、关于家庭、关于婚姻、关于做人,陆克文深度阐述其每一个关键点的抉择、每一步迈进的方向,直面自己的内心世界。
《不畏》不是一种感觉,也不是一种天分,而是一个决定!

编辑推荐

  1.奥巴马、苏世民、李开复等数十位政商学三界大家齐心推荐!退休老干部陆克文亲笔自传!
2.完美诠释教科书般的逆境重生。从毫无背景的农场放牛娃到澳大利亚的总理,需要走多远的路?九次低谷九次巅峰,无论多少挫折和绝望,始终相信自己值得。
3.陆克文是美国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创始人、彭博创新经济论坛发起人之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名誉教授;同时也是一个非常懂中国的外国老头。
4.生如逆旅的不畏:普通的人生是“起落落落起落落落落落”,而不畏的人生是“落起起落起起落起起起落起”。
5.敢于行动的不畏:面对挫折,陆克文说“我从来就不想到死的时候还只停留在想的阶段。”
6.冲破阶层的不畏:从农场放牛娃到一国总理;从不受党内信任、两次竞选党魁失败到以奇迹之势当选澳大利亚总理。
7.真正睿智的不畏:不畏不仅是不计后果地一往无前,还有看透一切的格局、逆境翻盘的手段和一点面对“灾难”的幽默感!
中文版独家作序“给中国青年的一封信”;首次公开珍贵私家照片。

作者简介

  (澳)陆克文
澳大利亚前总理,现退休老干部。

目录

前言
推荐序
中文版序 给中国青年的一封信
英文版序 一个励志故事
第一章 我母亲的儿子
第二章 我的两所学校
第三章 追求目标
第四章 追寻中土之国
第五章 乘慢车到中国
第六章 老北京的生活、工作和娱乐
第七章 步入政界
第八章 工党结束长达32年的在野生涯
第九章 艰难岁月
第十章 当电话铃声停止时
第十一章 成为议员
第十二章 成为地方代表
第十三章 成为全球公民
第十四章 工党的外交政策发言人
第十五章 深入战区
第十六章 工党何去何从:西蒙·克林的起落
第十七章 工党的疯狂: 马克·莱瑟姆的起落
第十八章 比兹利的回归: 第五次挑战领袖之位
第十九章 背包里的接力棒:成为领袖
第二十章 没有小目标
第二十一章 “Kevin 07”竞选
第二十二章 成为澳大利亚总理

媒体评论

  这是一本关于勇气、担当和成长的书。这本书告诉我们,勇气和担当不是什么天分,就是人生经历中的一次次选择,最终决定这些选择的是你坚持什么,放弃什么。
马云

前言

  老陆是多年的老友了。
他让我给他的中文自传《不畏》写个序言,我诚惶诚恐,但还是欣然接受。
从澳洲社会的最底层,幼年丧父,居无定所,贫疾交加,一步步走到国家权力的最顶峰 —— 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励志的故事。
在总理任上,老陆首先代表国家向澳大利亚的土著人道歉,促进澳大利亚国内族群之间的和解;同时领导澳大利亚应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使澳大利亚成为所有发达经济体中唯一没有遭遇经济衰退的国家。在地缘政治和国际关系上,老陆是二十国集团的创始人之一,成功说服美国和俄罗斯加入东亚峰会,并力促亚太共同体的建立。他还带领澳大利亚签署《京都议定书》,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先进者……这些都是了不起的政治成就。
卸任总理后,老陆奔赴哈佛,2014年开始研究中美关系的可能未来;并在美国纽约创办了亚洲协会政策研究院,其在5年内就成为关注中美关系的世界顶尖智库之一。在此期间,老陆担任国际和平机构董事局主席,并领导了国际多边机构独立委员会,完成联合国和多边机构全面改革报告。老陆在中美关系和世界秩序未来上的诸多宏论,都极具远见卓识。
老陆是一个深邃的思考者。过去几年,在北京、纽约、亚布力,或是哈佛,我们常常有机会煮酒论天下。我们谈到过:新的技术革命重塑社会经济契约,新的地缘政治重塑国际秩序格局。而中国的崛起,在此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正中央。
老陆也是中国难得的诤友。从20世纪80年代到中国工作开始,老陆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40年所取得的成就,也明白其中的艰难险阻。他在这里结交的朋友遍布中国五湖四海,其中不乏有着几十年深厚友谊的老友,这些都给予他独一无二的理解中国的信息与视角。世界舞台上能有老陆,以客观中立、有建设性的视角来审视中国、理解中国,实在是中国和世界之福。

精彩书摘

  几个世纪以来,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连续性、复杂性和巨大规模甚至让西方最有文化的人也为之惊叹。史料证明,中国历史上拥有完整独立的哲学、政治、伦理和审美体系,它完全以自己为参照,仿佛世界其他地方根本不存在。总之,中华文明的主要特征已经让一代又一代的西方知识分子得出结论:中国那尚待发现的心灵世界对人类社会本质的看法和我们截然不同。它和埃及一样古老,但与埃及不同的是,它保留了4000多年前流传至今的文字,留下了地球上最大规模的文学遗产。
从土地面积来看,中国和整个欧洲差不多,但和欧洲不同的是,这么大的面积只属于一个国家。从哲学体系来看,中国和古希腊一样历史悠久,某些方面甚至还要更古老一些。除了吸收印度的佛教外,中国的主要哲学流派代表了只属于中国本土的思辨,而且它的发展演化也从没有超出中国的边界。它的主要问题、内部框架和结论在基督时代之前就早早确立了。这些都和西方形成了鲜明对比。西方哲学体系糅合了古希腊、古罗马、犹太-基督教和启蒙运动的信仰和习俗,稍显杂乱无章,但却非常有创造性,特别是启蒙思潮,最终演变成现代所谓的西方思想。
不同于西方,中国是从一个统一的、开化的国家发展演化而来的,而非源自一个跨越不同文化、民族、宗教和政权的政治结构。正是出于这个原因,研究中国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而且和西方传统有着天壤之别。它需要研究者对中国文化深深尊敬,对职业充满热情,常常意味着学者要把它作为一生的事业。正是因为中国文明的统一性和复杂性,外国学者尽管非常迷恋,却很难轻易弄明白,这让他们深感难堪与受挫。
虽然汉语令人生畏,可一旦这道文化的大门慢慢打开,汉学家往往会为之痴迷,多种分析模式便随之展开。其中一种就是来自西方的对中华文明的批判逐渐被一种敬畏所取代。根据这种分析,中国和它的文明都是完美的。这些学者认为他们的使命是向无知的外国“野蛮人”解释、传播中华文明视角的独特性。被文化或意识形态俘获并不是研究中国所独有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中国的研究在这方面表现得尤为显著。
另一种学术模式与前一种迥然不同,它认为中国除了市场的货币价值之外,对世界的贡献很小。中国文化并没有那么伟大。换言之,在西方汉学这个广阔的世界里,我们看到了西方对中国在意识和情感方面的全部反应:既有不加批判的崇拜,也有深刻的失望。
过去的400年中,中国吸引了一批西方传教士,他们有的世俗,有的神圣,有的两者兼具。世俗的传教士试图理解中国,然后向西方其他国家解释中国;而神圣的传教士则试图向中国解释西方和上帝,试图以自己为模板重塑中国。尽管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和澳大利亚的汉学家、学者和官员以及他们的中国同行都努力弥合着两者之间的鸿沟,尤其是在中国第一次完全向西方开放之后的150年间。但4个世纪之后,两大文明传统之间的相互不理解依然存在。
有少数西方人实际上充当了明清宫廷和中华民国政府的官方顾问。如果读了他们的记述,你会了解这些外国顾问中的许多人慷慨而富有同情心,他们致力于中国的政治、经济现代化事业,帮助中国作为引以为傲的文明古国能够再次站起来抵御外辱。也许这些顾问是被自己的悔恨所驱使——他们看到了各自国家对中国造成的破坏。
西方对中国的蹂躏始于鸦片战争。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国家在凡尔赛背叛年轻的中华民国,拒绝归还之前由德国占领的土地,西方对中国的破坏达到顶点。这些怀着善意的外国传教士无力阻止日本的侵略,宣告了他们未能完成自己的使命。1949年中国共产党胜利,直到30多年后,邓小平才决定再次有保留地向西方寻求合作,议定中国如今成功的经济现代化计划。但是,这次中国没有来自西方的顾问,而且它对东西方世界观的相容性深表怀疑。

这本书怎么样?

点击星号为它评分!

平均评分 0 / 5. 投票数: 0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评分!成为第一位为此书评分。

资源下载
书名:不畏:陆克文自传
作者:(澳)陆克文
出版社:青岛出版社
ISBN: 9787555288534

评论0

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