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类
  • 所有分类
  • 电子书
  • 电子杂志订阅下载

节日之书

传统节日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是中国人的人情纽带,爱情和亲情,生离和死别,不同的节日中包含着不同的生活情绪。一本节日之书,就是一本中国人的生活简史。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文化传统的流失,节日的商业味渐浓文化味渐失,不少人呼吁:节日味淡了,没了。因此,找回我们的传统节日,成为一项非常有意义和价值的任务。

本书由著名学者余世存撰写,是目前国内第yi本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知识读本。相对于《时间之书》,本书更注重故事性和知识性,更贴近广大读者,书中从历史故事、思想传承、风俗礼节、生活方式等方面,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精髓进行全方位讲述,以学者的思想高度和文化深度将中国传统节日进行完美解读。配以著名画家老树画画专门绘制节日插图,精心呈现中国传统节日之美,是给当代人的*佳知识读本,对找回我们的传统节日、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编辑推荐

1、一部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知识读本,中国人的生活简史, 安顿身心的日用之道。著名学者余世存,从历史故事、思想传承、风俗礼节、生活方式等方面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精髓全方位讲述。

2、传统节日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是中国人的人情纽带,爱情和亲情,生离和死别,不同的节日中包含着不同的生活情绪。一本节日之书,带你了解我们传统文化背后更为深厚的人情、物理、信念,我们文明里的信仰情怀。在传统节日里活出中国,见识中国。

3、著名画家老树画画专门绘制节日插图,精心呈现中国传统节日之美。用心温习每一个节日,从行动到仪式, 从仪式到情感,体察中国传统文化生成的规律,体验我们生存的真实世界。

4、节日来源于时间,只有理解这些时间,才能理解我们那些源远流长、世代流传的庆典、仪式、信仰、禁忌。更重要的,只有理解这些时间,才能理解我们跟这个世界深刻的联系。

作者简介

余世存
诗人、学者,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湖北随州人,现居北京。做过中学教师、报社编辑、公务员、志愿者。曾任《战略与管理》执行主编,《科学时报》助理总编辑。主持过十年之久的“当代汉语贡献奖”。当代*重要的思想者之一,被称为“当代中国*富有思想冲击力、有历史使命感和知识分子气质的思想者之一”。已出版的主要作品:《立人三部曲》《非常道:1840—1999年的中国话语》《老子传》《人间世:我们时代的精神状况》《家世》《大时间:重新发现易经》《时间之书》《东方圣典》(主编)等。

老树
画家、学者,本名刘树勇,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教授,艺术系主任。

目录

春节:取悦天地的礼乐文明

元宵:年岁劳作前的欢聚

春分:情欲萌动的媒介

社日: 社会之始的认同和欢乐

寒食: 回到更为本真的生活

清明:对家庭的尊崇和对祖先的感恩

端午:节气和操守,辟邪和祛灾

夏至:一年至盛,安居修心养身

七夕:情感交融的桥梁

中元:为生命留有余地

中秋:小康生活的圆满

重阳:大自然最后的壮观

腊八:报告天地的仪礼

年关:文明存在的律令

过年:在时运的变迁里通变重生

附:在家乡过年

精彩书摘

七夕:情感交融的桥梁

对七夕这样一个节日而言,我们今天多半把它浪漫化了、美丽化了。说到美丽,我们知道其中一定得有缺憾、得有悲剧。就像诗人说,最美丽的最哀伤,我知道有些永生的歌只是呜咽。美丽总是跟爱情、悲情哀情相关。这个浪漫美丽的行为就是把一个节日编成了牛郎织女的故事,牛郎织女的故事是我们中国民间的四大传说之一。

我们今天的人多知道七夕是情人节,是牛郎织女的故事。但很少有人知道,七夕是乞巧节,是乞求姑娘们也有一身好手艺的节日。从这一层面还演生出其他意义,比如读书人拜魁星的节日,希望一举夺魁;七七这一天还有晒衣晒书的意义。当然,这一层面主要在于乞巧,我们甘肃的西和县今天还有乞巧节。至于大文化层面,这一节日是祭神仪式,估计知道的人更少了。有学者认为,七夕是父权社会出现之前的神话母题,是请神下凡又送神上天的仪式,乞巧的最初意思向天神乞桥、乞求沟通的桥梁,启桥,启动沟通的桥梁,西和的乞巧节更多地属于这一层面。

因此,我想把牛郎织女的故事放在后面,先从文化大传统层面讲起,为什么在七七这一天会有乞桥的神话。

农历的七七这一天多半在阳历的八月上旬左右,在上古中国没有文字、结绳记事的时代,这一时间发生的事情及其意义是以易经符号卦起来表示的。那个时候的人没有七这样的概念,没有八月这样的定时概念,他们的记事是以升卦、讼卦、困卦这几个卦符号表示的。就是说,在每一年的八月上旬,会有瓜果农作物丰登的收获、会有因收获产生的纠纷、因纠纷而产生困局……八月上旬是立秋前后,这个时候有夏天与秋天的争斗,有天向西北走水向东南走的争斗,这是天象与地象,人间现象,则是繁荣之极的争夺。有农村生活经验的知道,这个时候农村人会因为瓜果稻谷等等的成熟而产生矛盾,像这个时候的天气一样,大家的火气很大,以至于打架,甚至发动村落、族群的战争。历史记载,春秋时期,周天子首都的庄稼收获的时候,第一个登上春秋霸业舞台上的郑国就派军队去抢先收割了。

我们可以佩服中国古人对时间命名的精准,升卦、讼卦、困卦,非常精准地理解七七前后的吉凶变化。在这样白天陷入人事的纠纷困局中,人们就在晚上寻求突围解决之道,这种静夜寻找之道就是想象有天神能够主宰。趋吉避凶的办法就是请神下凡来体察人情,天神下来需要搭一座桥,就像夏天雨后的彩虹那样的虹桥,上古时代的玉器中有一种玉璜就是这样的桥,甲骨文的“虹”字也是双头龙虹桥,它们表示的就是天人沟通的意思。

有意思的是,七七的祭神仪式最早跟男人无关,是女人们的工作。我们当然也可以想象,白天是男人们跟人争斗,夜晚天然地属于女性,和平也好、走出困境也好,是女人们虔诚努力争取来的。据说西和县的乞巧节有这些内容,搭天桥、制巧(制作纸质的巧娘娘偶像)、迎神、祭拜、供奉、神灵附体的跳麻姐姐、反复占卜等内容,是女性社会群体对女神祭拜的活动,有学者发现,把西和乞巧节仪礼和屈原的《九歌》以及湘西鄂西土家族傩祭仪式相比,其先请神下凡最后再送神回归天界的仪式结构几乎如出一辙。可见这是我们中国文化的大传统,是我们先民对时间的把握和安排,以乞桥的形式与天界沟通。换句话说,在文明的时间流逝中,在出现争斗、困境的时候,我们需要乞桥,以与世界沟通。

但一个文化大传统会向小传统比如文字小传统转变,文字出现后,桥与巧相通。乞桥的请神仪式就转变为乞求心灵手巧的祈祷仪式。这就是从秦汉以来,中国民间流行的七七这一天的各种活动:比如,穿针乞巧、投针验巧、吃巧果、拜织女……

民间的歌谣有这样的:

乞手巧,乞貌巧;乞心通,乞颜容;

乞我爹娘千百岁;乞我姊妹千万年。

还有,天皇皇地皇皇,俺请七姐姐下天堂。

不图你的针,不图你的线,光学你的七十二样好手段。

历史还在演变,汉代以后,中国历史进入了南北朝时代。那是一个文明坎陷、人性惨烈、充满苦难和罪恶的时代,那是一个上层精英、华夏男人无能的时代。文明和历史的悲剧过于深广,以至于在集体无意识层面、在民间寻找突破、寻找解决之道,其中之一就是牛郎织女故事的出现。中国历史的南北分裂,大致以秦岭、淮河一带为界,河南南阳、信阳,湖北襄樊等地是离乱之地,是变动最为剧烈的地方。牛郎织女的故事就坐实在南阳。大概是卑微如蚁的中国人对美好的事物最为向往。

牛郎织女的故事中,有美好的爱情,牛郎织女相爱;有完善的生活,他们生下了一对儿女;有悲剧,织女被迫离开,她和牛郎隔河相望……

我们看牛郎织女的故事,可以观察这样的结构。牛郎织女不是同类,牛郎是凡人,织女是仙女;其次,仙女很善良,她不嫌弃牛郎的身份;再次,他们的结合注定是悲剧,仙女总归要回到天上的,爱情只能在最美好的一刻永恒。

我们可以说,这个民间传说的神话故事几乎成了中国故事的某种母题。那就是穷书生也好、穷人也好,他们需要过上好日子,得有另类异类的女性来救助。从蒲松龄到今天的屌丝文化,大概也都有这种集体无意识,有狐仙、有神女、有富贵人家的小姐来以身相许,他们才能得到解放。

我们今天大概可以说,牛郎织女虽然是民间传说,却有着我们民族的集体无意识,反映了我们民族的某种心理。你可以把牛郎解读成所有的中国男人,也可以把牛郎解读成中国,可以看到,这个中国、这个中国男人,自南北朝开始,就只能展示自己的老实、无能一面,只能靠老牛来帮忙,只能无奈地乞求神灵。但也如这个故事所揭示的,外来的仙女,印度文明也好、西方文明也好,跟我们的结合是短暂的,我们很快仍是处于无能自主、无处归依的状态。

从牛郎织女的故事里还可以看到,中国男人和女人的生命能量之不同。女性的生命能量旺盛于男人。我原来说,自宋朝之后,中国男人阳气不足,中国男人配不上中国女人。最近网上的微博微信中流传一篇《中国男人配不上中国女人》。但看牛郎织女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南北朝时期,中国男人就屌丝化了。

其实,人类集体无意识中还有几种故事原型,比如王子与公主的故事,这个故事就有希望、有平等,这类故事在我们这里是少见的。还比如关于英雄的神话,这类神话在西方较多,这类神话的结构是,英雄离开当下的生活,离开故乡去探险,然后与女神相会,得到新的智慧和力量,然后英雄归来,赋予他的故土以新的意义。这类英雄神话,中国也有,但英雄神话在我们这里是悲剧,比如夸父逐日、后羿射日。

从民间传说中,从神话中看一个民族的心理,我们可以说,七夕的牛郎织女故事是中国民众对中国文明的一个判词。在中国文明停滞之际,民众会通过种种手段命名、编排、推动这个文明。牛郎织女故事背后的判词当然也简单化了,因为在后来,印度文明中的佛教文化终究跟我们相融合了,我们今天也多半乐观,很快西方文明也会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就是说,中国人仍有强悍而坚忍的力量突破争斗的困局,活出新的样子。

当然,正面地看牛郎织女这个故事,我们必须说,牛郎之所以成为牛郎,并非他本身不够努力、不够聪明,而是他天命如此。用美国哲学家杜威的话,中国男人、中国文明是“过度了”,要解决这个过度的问题,必须依靠外力,必须寻找外来的救援。因此,中国历史上的“闭关锁国”、今天一些人津津乐道的光荣孤立,都是有害的。即使用我们说的文化大传统的办法,要解决争斗、突破困境,我们也需要天神或天神一样的力量,我们需要桥梁。我们需要跨越、连通世界的桥梁,但遗憾的是,今天这道桥仍未建好,我们仍是牛郎和织女隔绝状态。就像有人说的,在大航海时代,我们实行海禁政策;在大贸易时代,我们禁绝国际贸易;在大数据时代,我们关闭互联网。

因此,我们今天看待中国民众对文明的判断、对寻求文明突破的努力,通过七夕这个节日可以得到一些启示。七夕是中国的情人节,是关于男人和女人的故事,也是关于文明如何走出困局而新生的故事。我们的生活是可以浪漫的、美丽的,但需要我们每个人都来努力,需要我们架起沟通的桥梁。

最后,跟大家分享一下有关牛郎织女的诗篇,毕竟七夕是情人节,让我们回到男欢女爱上来。

牛郎织女首先作为天上的星宿而存在,《诗经·大东》:“跂彼织女”、“睆彼牵牛”的记载。《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中开始称牛郎织女为夫妻。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唐代诗人杜牧有两首七夕的诗,其中之一说,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还有白居易的诗: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这本书怎么样?

点击星号为它评分!

平均评分 3.7 / 5. 投票数: 6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评分!成为第一位为此书评分。

资源下载
书名:节日之书: 余世存说中国传统节日
作者: 余世存 著 老树 绘
出版社: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ISBN:9787569927818
豆瓣评分:7.5

评论0

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