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类
  • 所有分类
  • 电子书
  • 电子杂志订阅下载

回不去的旅人

父与子,在路上。

如果余生还有一天,我希望能带上他,去旅行。

沿着公路,一直向北,从A城到Z城,从原野到废墟,不只让他看见世界,也让世界看见他——一个比“常人”多了一条染色体的可爱男孩。

我从前是一名医生,现在是一名人口普查员。这是我的新身份,准确地说,这是我与儿子共享的新身份。我一直觉得儿子更适合这份工作,因为他拥有“真正空白的内心”。他看待世界时不带杂念;他不为欲望所扰,不懂得阶级、肤色、语言的差异;他理解世界的方式与我们不同。

所以,临终之前,我选择与他共同旅行。我想透过他纯净的眼睛重新观看世界,我想通过人们对待他的方式重新反思人性。当然,我蕞想,网罗世间善意,送他温暖余生。

送往繁星,沿途告别。

孤独是必不可免的,我们对你的爱也是。

编辑推荐

u 《云图》作者大卫.米切尔盛赞 ,《纽约时报》《卫报》等十几家quan威媒体 2018年蕞期待新作!

u 《爱尔兰时报》《赫芬顿邮报》《芝加哥书评》《出版人周刊》、BBC等评选本书为“2018年3月必读佳作”,各大媒体联名推荐!

u 入围美国国家图书奖 ,被誉为“当代美国作家中蕞接近伊塔洛.卡尔维诺”的作家,献给“唐宝”哥哥的赞歌!

u 假若你身患绝症,将如何与至亲告别?孤独是必不可免的,我们对你的爱也是。

u 一部披着“公路小说”框架,却涵盖了生命与死亡、成长与告别等深刻话题。假若你身患绝症,将如何与至亲告别?探讨了如何自我发现、如何与当下生活和解,以及如何面对过去和未来的大师级文学作品。如果你喜欢《雨人》《阿甘正传》,一定也会被这本“公路小说”打动!

u 假若你无法与当下生活和解,请打开这本“一路行走,一路告别”的“生命之书”。当走到尽头时,你可以感受到真正的回归。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美]杰西.鲍尔(Jesse Ball)

杰出的新锐小说家、诗人,美国文坛一枚“重磅炸弹”,蕞新小说《回不去的旅人》(Census)得到《云图》作者大卫.米切尔盛赞!

2008年,长篇小说《早逝的吕贝克、布伦南、哈普和卡尔》(The Early Deaths of Lubeck, Brennan, Harp & Carr)赢得《巴黎评论》的普林顿奖(Plimpton Prize),被评论家誉为“当代美国作家中蕞接近伊塔洛.卡尔维诺的一位”。

2015年,长篇小说《自杀治愈》(A Cure for Suicide)入围美国国家图书奖。

2017年,鲍尔入选格兰塔蕞佳美国青年作家 。

2018年,《回不去的旅人》(census)荣获戈登.伯恩奖。

杰西.鲍尔,1978年生于美国纽约长岛,作品里有博尔赫斯、卡夫卡、瓦尔泽等大师遗风,作品被翻译成12种语言,全球畅销。

译者简介

任秋红,郑州工程技术学院英语教师,译著有《纳尼亚传奇》《狄更斯写给孩子们的英国史》等。

精彩书评

这是鲍尔迄今为止蕞优秀的作品……他以细腻的笔触不动声色描写了有关人生感知与体验的种种美好变化,这本书的核心——其实也是鲍尔许多书籍的核心——就是对共识的单调乏味与一致性的残酷进行了抨击。

——《纽约时报》

这本书是对无私大爱的一种证明,是对普通奇迹的一种赞美,也是一个神秘的隐喻。它的美丽让人心痛。

——《云图》作者大卫.米切尔

鲍尔太聪明了……他不会依靠廉价的多愁善感……蕞终,他以轻描淡写的方式创造了一个了不起的故事。
——《华盛顿邮报》

在鲍尔这本大部头小说中,如果说有一种思想经常重复,不用说那就是同情、善良与感同身受的共鸣战胜了任何形式的规则与quan威……这部该死却又温柔得令人心痛的小说为人类的救赎提供了一个空间,尽管我们的制度并不利于这种救赎。

——《洛杉矶时报》

与保罗.奥斯特与科马克.麦卡锡的作品相反,杰西.鲍尔的公路小说跳出了传统的圈子。这位多产的获奖作家讲述了一个父亲和他患有唐氏综合症的儿子的故事,他们在公路旅途中出其不意地亲密起来。

——《娱乐周刊》

鲍尔对于患有唐氏综合症的已故哥哥亚当的无私奉献,为这个离奇而感人的故事增添了一层复杂性……这本书的主题就是永恒的家人之爱。

——《时尚先生》

目录

引子

一场父与子的告别之旅

这本书是献给哥哥的,作者希望能透过这本小说,让更多人了解唐氏综合征患者的世界。

他总结说,自己与哥哥的关系,就像父亲与儿子的关系,因为患病的哥哥就像个孩子一样要依赖他人生存,而一直陪伴哥哥成长的作者自己仿佛扮演着一个父亲的角色,不过由于现实中的他尚且年幼无力,所以他给自己虚构的角色是一个身患绝症的父亲——正如书中的主人公,那位垂死的人口普查员。

在一个半真实、半虚构的框架里,鲍尔与我们一同找寻人生的意义。其实人口普查员的这份工作、沿途的每一座城镇,以及父子俩遇到的每一个人,都是一种象征,一种隐喻。

人口普查员单调乏味的工作犹如一种人生修行,而他们必须学会忍耐“空白”,一路行走,经历各种人事,重重阻碍,想方设法去完成自己的工作。

在命运的激流中,父子俩犹如两簇不由自主的灯火,而这整个故事讲述的正是,当风暴突然降临,当其中一簇灯火即将熄灭之时,如何星火相传,让另一簇灯火继续独自燃烧。

精彩书摘

A

我回过头来,把铲子靠在车上一块生锈的灰色铁皮上,向我挖好的墓穴里望去。墓穴壁上裸露着的草根还在颤动,我从上面看到了自己这几个月在遥远异乡进行人口普查的经历。仿佛只是偶然,我的眼光顺着这些纤细的红色草根一点点深入到了墓穴底部。先是往左、往左、往左,接着往右,接着又是往左、往左,然后再往右,然后又是往左、往左,最后一直看到墓穴底部。

我觉得自己的手就扶在方向盘上,正驾车在田野间的道路上疾驰。我不再是我自己,而是变成了另外一个人——这个人和我很像,似曾相识,他像支利箭一样射向了我,射向我的心灵,射向我站着的地方。

我认识他吗?有谁能随时随地声称了解自己的外表、了解自己的内心呢?但我们总会有一次又一次认清自己的时候——总有一些事情,哪怕是很细微的事情,能够让你了解自己。但是有吗?对于我来说,此刻我回归了自我,了解了自己,可是我看见的仍然只是周围的一切。映入眼帘的是起伏的群山——连绵不断、无边无际,而我内心深处却没什么东西值得一提。

我在等待。在我等待之时,各种情景不断在眼前环绕——我的一生、我的儿子,还有最近发生的一切。而其他事情开始渐渐模糊,一点点淡去,只是偶尔还会有些鲜明的形象出现。这些鲜明的形象破框而出,来到眼前,通常在这种时候,我会突然忘记了自己是谁,身在何地。

谁能真正理解空白呢?人心总是充满欲望。空白为何躲着我们?放空自己,控制自己的内心,即可感受空白。能够感悟空白是种天赋,每个人都能感悟空白,这种能力是与生俱来的。我知道自己绝对有感悟空白的能力。

年轻时我读过很多书,比如这样的:

“进行人口普查的人首先一定要尝试感悟空白,甚至渴望放空自己。”

但事实上,我们总是破坏自己的印象,出现在什么地方就会糟蹋什么地方的风景。人口普查员都明白这一点,只是都小心翼翼地装作不知道。因为如果我们了解这一点,那就无法开始最基本的事业。对我们而言,人口普查就是到未知地带的一种远征。

有人曾说过,人口普查如同提着灯笼在暴风雨之中穿行。“提着灯笼,穿行在暴风雨中。”我曾无数次亲口说过这样的话。但是对于我,这种感觉不是英雄般无畏,而是相当可笑。进行人口普查的人都有一种无助感,知道自己能做的非常有限。也许正是这种无助感,才让那些从业者开始了这份吃力不讨好的可怕工作。

因为很明显,不管这份工作有什么好处,它都没什么实际意义,而且还要付出许多辛劳。如果我已故的妻子看见我穿着破旧的大衣挨家挨户去敲门,她一定会大笑的,不过我自己却总能感觉到暴风骤雨之中那盏灯笼的温暖。

更重要的,我做这份工作主要是为了我儿子。我儿子让我看到——当然不是通过话语,而是通过日常的各种表现——我们天生就是一对参照物,每时每刻都能对照出对方的样子。他出生时接受了人口普查,直到今天人口普查的工作还在继续。正是因为如此,我才开始了人口普查工作,才有了我们向北旅行的一段日子。

正是因为他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才使我有可能从事人口普查的工作,而这份工作也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但是在此之前,在我成为一名人口普查员之前,我偶然接到一份通知。那不是关于人口普查的,甚至没有具体的内容,但它很重要,对我此后的生活产生了决定性影响。从某方面说,就像是一个人拿着一封信向我走来,然后把信放进了我手里——就这样,我知道我将不久于人世了。从事件的表面来看,其实就是某天我正在工作——站在大厅里,正跟一位护士热烈交谈——可是接下来,我就发现自己躺在检查室里,几张关切的面孔俯视着我,好像第一次见到我一样。

我从那儿离开后,去看了医生。医生是我的一个朋友,他帮我仔仔细细地检查了一番——这儿戳一下,那儿扎一下,之后便愁眉紧锁。

“你可以再检查一下。”他说,“不过我想,检查结果会是什么,你我心里都很清楚。”

他笑了起来。他面对问题的方式就是那样。

我俩一起坐了一会儿,后来他拍拍我的肩膀,问:“可是你儿子怎么办?有没有人收养他?只能去孤儿院吗?”他说起“孤儿院”的样子很是可恶。

我摇摇头。我说有位太太曾跟我和妻子定过协议,如果我或者我妻子出了什么事,她会照顾我们已经成人的儿子。那位太太虽然不太起眼,可是温和、善良,住得离我们也不远。

我走的时候,那位朋友送我出来,可是他突然停住脚步,帮我整理了一下衣领,自己点点头:“我觉得你不能再继续工作了,应该到北部Z市附近一些空气比较干燥的地方转转,那儿对你的身体有好处。考虑一下我的话吧,没必要非死在家乡,那不会让你高尚多少。”

我把儿子从一户人家叫了出来,他正跟朋友们在一起玩。他们一点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我只简单说我们要出去旅行,儿子要过一阵子才能回来。朋友们围着他闹腾了一阵子,说出去旅行真是太好了。儿子也很兴奋,简直欣喜若狂。他之前一直在用棍子搭造一样东西,现在让我看了看他的成果。我说我很喜欢,可这是什么,这让他很不高兴。

“这是我们的家。”他说。

“当然了,”我说,“肯定是我们的家啦,都怪我看的角度不对。”

回到家后,我在房间里来回转悠,从一间屋子走到另一间屋子。我不停地在想,我不能在这儿住下去了,儿子也不能。无论如何,谁都不能住在这里。

我把孩子一个人丢在家里,自己出去了将近一个小时。

“你的确是一副快死的样子,”她说,“我从没想到你妻子死后你还会活这么久。”

“可我的确活着。”我说。

“只是眼下还活着。”

我告诉她我要出去旅行,要去北方进行人口普查。“这会让我们有事可做,让我们在最后一段时间里团聚在一起,除此之外,这还会让我们的生活具有一定意义。和生活中其他事情一样,这既可以让我们的生活不失意义,同时又不用刻意去追求什么意义。我可以和儿子待在一起,欣赏相同的风景,见识同样的东西。我们会一路靠近铁路线前行,如果我有什么不测,儿子可以自己坐火车回来。我会先给你送信,你可以到火车站接他。”

她说如果是她,就绝对不会这样规划自己最后的日子,不过她能理解我为什么要这么做。

“最后一次跟儿子一起旅行,我说不定还会有所好转。”

“很可能。”她说。

接着我开始请求她日后照顾我儿子,跟她讲述了儿子的情况,交代了他都需要什么。

“这我都知道。”她说。

“不过我还是得说。”

“你想说就说吧,不过我都知道了。我会照顾好他的,你不用担心。不管发生什么事,日子都会照旧过下去的。”

“我知道你不喜欢我妻子。”我说。

“要跟我生活在一起的是你儿子,不是你妻子。感谢上帝!所以你不用担心。”

第二天一早我就去了人口普查办公室。我在那儿待了很长时间,走的时候就有了一个新职位,一份新职业。

我和妻子一直都希望能出去旅行——她总是说,我们为什么不出去旅行呢?——可是最终也没有去成。尽管从某种程度上说,儿子是我们出去旅行的最佳理由,可是他总有这样那样的原因阻止我们出去。不管怎样,反正妻子在世时我们没有能够出去旅行,然而她刚刚去世不久,我就觉得除了出去旅行我们根本无事可做。看样子我应该找到一种出去旅行的方式,而人口普查就是其中一种。这条路畅通无阻,尽头是某个不知名的地方,接着又是另一个不知名的地方,接着又是下一个。突然之间,一切都如此清楚明了:我可以当一名人口普查员,这样儿子和我就可以出去旅行了,再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阻止我们。

我找到儿子,我们一起回了家,又一起离开家前去旅行。

我身体很虚弱,不过我这样已经好几年了。为了让儿子住在体面的房子里,拥有体面的东西,我一直坚持工作——也许我不应该这么做。自从他出生以后,我们的生活——我的,还有妻子的,就像盾牌一样只围着他转了。

至于他,他只是无忧无虑地活着。有人亏欠你那么多,而他们却依然心安理得、无忧无虑,这种感觉让人难过。不过你为他们做的一切其实也是为了你自己,不是吗?

前言/序言

前言

我哥哥亚伯兰·鲍尔在1998年因唐氏综合征去世,去世时年仅24岁。到那时为止,他已经四肢瘫痪,靠一台呼吸机呼吸多年,并且动了无数次手术。他的病情或许非常严重,但他高尚美好的天性却永不凋零。他年龄虽比我大,个子却矮小得多,我在医院的病床边陪伴他许多年。

很久以前,当我们还是孩子时,他还可以每天活蹦乱跳,玩得不亦乐乎。尽管年龄尚幼,可我那时就知道,有朝一日我将不得不照料他,当他的保姆,有朝一日我必须要和他生活在一起,幸福快乐地生活在一起。尽管还是个孩子,但那时我就知道这将是我不可推卸的责任,而这种责任感早已成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也早已预料到将来会发生什么,甚至那时就开始担心自己可能找不到愿意跟我和哥哥一起生活的人。

上个月,我忽然觉得要写一本关于哥哥的书。我总有种感觉,没人能真正理解那些唐氏综合征患者。至于我自己,每次想到哥哥和他的一生,都会深受感动,心里好像涌入一片光明。我觉得我必须写一本书,让人们走进这些唐氏综合征患者的内心,并逐渐爱上这些患有唐氏综合征的孩子。要知道,事实跟你们想象的并不相同,跟一般人所描绘的也不一样,事情其实是另外一番模样,超乎大家的想象。

但是,要写一个自己非常熟悉的人并不容易,更何况他已经去世了那么多年,我对他的记忆就像是饱经践踏的花园,早已面目全非。我一直在踌躇,不知这本书该怎么写,后来偶然想起,或许我应该写一本关于虚空的书,然后把他放在书的中间,大部分内容都以他为中心,这样他的形象才会如我所愿,甚至更加清晰。

在儿时的想象中,长大后我跟哥哥的关系会如同父子一般,所以我决定写一本关于一位父亲的书,他在濒死之际与已成年的儿子一起外出旅行。在描写旅途中的种种琐事时,我可以在字里行间刻画出亚伯兰的形象,他就是那个儿子。这样,读者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个孩子的真实面目,而且可以想象,他可能会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这样写作的时候,从某种程度上看,我可以再次回想起小时候的那些想法,也就是刚刚说过的,我将会成为他的保姆,想象着未来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人生路漫漫,在不同情况下,我们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有时候甚至要伪装成各种不同的样子,但无论如何,总有一些地方会始终如一。比如我,小时候的一些感觉现在依然能够清晰体会——那就是对未来的深深渴望以及随之而来的担忧和恐惧。这种渴望非常强烈,同时夹杂着些许忧伤。

我想一定会有读者对我这些话产生共鸣,至于其他人,我希望他们也能从中得到新的体验。

这本书怎么样?

点击星号为它评分!

平均评分 0 / 5. 投票数: 0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评分!成为第一位为此书评分。

资源下载
书名:回不去的旅人
作者: [美] 杰西·鲍尔
译者:任秋红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59431875
豆瓣评分:8.0

评论0

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