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类
  • 所有分类
  • 电子书
  • 电子杂志订阅下载

马克斯·韦伯 跨越时代的人生

韦伯是他那个时代名闻遐迩的德国社会学家,同时也是一个生前只出版过两本著作和他的博士论文及教授资格论文的作者。他的主要著作《经济与社会》(Wirtschaft und Gesellschaft)在他去世后才印刷出版(因此有人怀疑他并没有将此书列为主要的著作计划)。几乎他谈论过的所有事物,都受到人们的赞赏或质疑:他的著作《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自问世以来在学者中引发的争论从未间断过。就勤奋工作、治学风格和爱做脚注而言,马克斯·韦伯是一个典型的德国学者,并且是一个“愤怒的居民”——对他的同时代人一贯脾气火爆,吵架成癖,居高临下。
讲述马克斯·韦伯的生平和思想是一件非常值得去做的事情,因为,这里所述及的不仅是一个起伏跌宕、非同寻常的人物生平,而且,所论及的思想也是韦伯用来对那些依然缠绕着我们的问题做出回答的思想。“在摩登时代,特别是在当前的新时代中,似乎有一种紧张和期待的感觉以及一种无以摆脱的急迫感贯穿其间,像是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即将来临一般。”,这是韦伯的同事格奥尔格·西美尔(Georg Simmel)于1900年正当他和韦伯所生活的两个时代交替之际所写的一句话。其时,很多人认为,19世纪最后三分之一世纪的现状无法再继续维持下去了。回首观之,这种感觉不仅表现为一种沉闷压抑和可以得到解释的感觉,而且表现为一种即将变为现实的预言:等待着西美尔及其同时代人的,是两次世界大战和世界的两次毁灭。“英雄的摩登时代”——海因茨·迪特·基特施泰纳(Heinz Dieter Kittsteiner)⑦语——出现在人们的面前。值此之时,知识分子和政治家们都认为,一百多年以来,世界历史偏离了人间正道,误入了穷途末路。于是,他们摩拳擦掌,意欲通过英勇的抗争将其彻底改变。这正是西美尔所述及的人们这一感觉的非同寻常之处:当一个持续变革和不断更新的时代结束之时,在许多人那里产生的不是要去弄懂这个陌生时代的内心需求,而是怀抱着一种希望:那件重要的事情,即某种可以揭示所有这些变革意义的伟大事物还未正式出现。
对此,马克斯·韦伯曾经在对威廉二世国王的政策进行评论时,将这种同样的感觉做了另外一番描述:“人们的感觉像是坐在一列高速行驶的火车里,对前方道岔的选择正确与否,心存疑虑,忐忑不安。”谁若是坐在这样一列火车里,那么对他来说,前方道岔的选择和懂得择路而行的重要性就成了一个首要的任务。面对无法理解的历史进程,许多人在思想上意志消沉,心灰意冷。而正是在这个时代,韦伯不随波逐流,始终力图不放弃自己的思考:如何对社会生活进行描述,而不受某种意识形态或是轻率的时代诊断结论的左右?我们今天已经无法再去重复韦伯对他所经历的时代危机做的那些回答。但是,倘若通过一部学术性的人物传记能够就一些关于韦伯的著述及其生平的问题,亦即关于生活中的问题以及对社会进行描述的问题获得某些启发性的东西,那么,这部传记就算达到了它的目的。

作者简介

于尔根•考伯(Jürgen Kaube)生于1962年,很初在德国比勒菲尔德大学等高校从事社会学的教学工作,1999年开始在《法兰克福汇报》担任编辑。从2008年起,负责该报的社会科学版面,2012年成为该报副刊的副主编。同年,他被《媒体杂志》(Medium Magazin)授予科学领域年度记者奖。2015年,于尔根•考伯成为《法兰克福汇报》的联合出版人。

精彩书评

★一个孜孜不倦、充满矛盾和创造伟大思想的人生:为了纪念马克斯-韦伯逝世100周年出版的传记。他不仅属于现代历史上有影响的思想家之列,而且也是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德国精神领域中令人捉摸不定、充满矛盾的伟大人物之一。作为社会学家、国民经济学家、历史学家和法学家,韦伯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究竟是什么影响了他,又是什么给他以动力呢?于尔根·考伯对这个非同寻常、时常处在筋疲力尽边缘的人生进行了探究(在韦伯一生中,许多事情似乎至今依然扑朔迷离),并针对德意志帝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和魏玛共和国之间的巨变时代,为读者勾画了一幅引人入胜的时代图景。“马克斯·韦伯无条件地面对各种现实,就像克尔凯郭尔和尼采那样义无反顾,但不像这两个永远的小青年,而是作为一个经得起磨难的男汉子。”
——卡尔·雅斯贝尔斯

目录

导 言 为什么马克斯•韦伯应当引起我们的兴趣

章 广大市民阶级的一员
第二章 童年和少年
第三章 柏林、自由主义和学术文化
第四章 在印第安人、极端基督徒和大兵中间
第五章 无限贸易公司和罗马地产交易市场
第六章 失意的港湾和激情的浪潮
第七章 农业工人、股票投机商和“缺乏政治意识的小市民”
第八章 “世界上神经最紧张的人”
第九章 由禁欲主义走向世界主宰
第十章 易洛魁人的国家、腓特烈•威廉四世的裁缝和歌德情书的客观性
第十一章 既心灵相通又观点不同的人
第十二章 有志者,成英雄
第十三章 越过大西洋的社会旅行家
第十四章 绅士、罗特医生和种族问题
第十五章 世界级村庄和它的社交精神生活
第十六章 阿尔弗雷德、卡夫卡与国家机器
第十七章 满世界都在谈论性爱问题
第十八章 艾尔泽与生活乱七八糟的人
第十九章 音乐女神社会学、米娜和音高的差别
第二十章 一个情绪容易激动的人?
第二十一章 统治的时代、维恩-斯特凡修道院和作为军队组织的社会民主党
第二十二章 俄国、社会主义和有组织的社会
第二十三章 价值之神
第二十四章 因为什么而死与为了什么而死
第二十五章 世界观的大卖场
第二十六章 思想意识的大剧场
第二十七章 迟到的青年时代和血腥的假面舞会——马克斯•韦伯与苏维埃共和国
第二十八章 终结

经典人物是如何产生的?
高尚的虚无主义者、他的影响和问题

注 释
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图片来源

精彩书摘

  大约一周之后,即1893年1月17日,马克斯·韦伯还是不在家。这天,玛丽安妮被叫到夏洛滕堡的宅邸中,海伦妮将一封儿子的信递给她。这封信的内容,她事先已经读过。“玛丽安妮:如果你情绪稳定的话,”韦伯的信开头这样写道,“读一下这封信吧,因为我要跟你讲的,可能是你还没有做好准备要听的事情。你觉得——我这样想——我们两人之间的事情已经结束了,而且,我会把你打发到一个寂静、冷清、失落以及数年前我自己在那里抛锚停泊的港湾。可事情并非如此。”然而,这段开头过后,又过了几个段落,直到这封订婚书的结尾仍然还是无法完全看出,除了失落之外,韦伯究竟还给了他的新娘其他什么东西。接着他又往下写道,他无须对人说,他绝不敢“如同一件礼物一样”向“一个女孩”伸出自己的手,并且,“倘若神迫使我做出无条件奉献的话”,他才会要求一个女孩伸出手并接受她的爱。在这个爱情宣言(如果这算是一个宣言的话)的前面,被人为地增加了一个道德准则和自我责任,其中,说话的对象看起来就像是一个被这条准则用在自己身上的女孩子的楷模。随后,他又继续写道:玛丽安妮不了解他,她应该去问一下他的母亲——她知道,他是如何费了很大气力,试图控制好自己天性中那些原始的激情。除此之外,他在信中还告诉玛丽安妮,如果格尔“在感觉自己没有放弃什么的情况下”能够看到他与她牵手,那么,这时他才可以说出“爱情”两字。对艾米·鲍姆加滕也同样如此——“我也同样不能接受她冷冰冰的放弃和失落;如果要我为另一个人活着,那么我就不能对她无动于衷,因此,我必须能够正视她,并且看到,假如我从另一个人那里接受了生活的幸福[……],她的心是否也一同欢快地跳动着。”
换言之:韦伯做出自己爱情宣言的条件是,别人是否能向他保证,他的举动不会导致不幸事情的发生。后来,他在向艾米·鲍姆加滕做解释时说,他猜测格尔和玛丽安妮之间有私情,并且,在“灾难”发生之后,他才意识到了自己的感情。但是,这场感情转折的结果被作为一种期待加在了潜在的新娘身上,“因为,假使你跟我在一起,那么,你身上的负担就不仅是你自己的负担,而且还有我的负担,你还不习惯走这样的路。因此,要考验的是我们两个人。”他不会保护她——此话出自一个还未曾让自己受人驱使做出柔情蜜意姿态的人之口。这个迄今为止完全被动行事的人把决定权推给了这个女子,似乎他早就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即:点明了他们的结合将面临的种种困难。毫无疑问,在这些困难中,没有一件是她必须算在自己账上的。可是,韦伯以这样的方式来谈这件事,似乎可以从中推导出对玛丽安妮的种种要求:“我的高尚的战友,跟我一起走出悄无声息的失意港湾吧,驶向辽阔的大海,那里,人在灵魂的搏斗中成长,尘世的东西从他们身上掉落。但是,你要注意:水手的头脑和心中必须明白,他的脚下是波涛汹涌的大海。在我们心中,对那些模糊不清和神秘莫测的心灵情绪,我们不能想入非非,委身逢迎。因为,如果你的情感冲上头来,你必须将它驯服,这样,你就能够用清醒的理智控制住你自己。”
除了战友、灵魂的搏斗、头脑和心里明白、驯服、清醒的理智等词语之外,对于自己心中浪潮如涌的感情,他不仅闭口不谈,而且还把新娘推给了自己的母亲。过后,他还以玩笑的口吻写道,玛丽安妮原本要嫁的不是他,而是海伦妮,而且还立即把这件事告诉了婆婆。至于玛丽安妮自己的激情和感受,韦伯不允许她有不明确的情感表达。尽管如此,玛丽安妮在结婚信里兴奋地看到的首先是:走向婚姻的突破。她把这点说成是别人送给她的“一件礼物”。但是,这并不是一件个人的礼物。在韦伯的信里,玛丽安妮这个人根本没有出现。对于究竟喜欢她的什么,韦伯只字未提。倘若有人想从这封信里找出关于她的只言片语,那将一无所获。
……

这本书怎么样?

点击星号为它评分!

平均评分 5 / 5. 投票数: 1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评分!成为第一位为此书评分。

资源下载
书名:马克斯·韦伯:跨越时代的人生
作者:[德] 于尔根·考伯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20170857

评论0

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