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类
  • 所有分类
  • 电子书
  • 电子杂志订阅下载

异国事物的转译

为了探究文化移转时可能发生的诸多现象以及其背后的历史动力,本书以“异国事物的转译”为题进行探讨,且另辟蹊径将考察重心由文化的复制与移植,移至其间“看似相同、实则有异”的暧昧转变,希望借由近代中国的案例,探索不同文化互动时的若干原则。全书主要以当时鼎盛的大英帝国与力图振作的中国为载体,以中西往来频繁的上海为地理空间,借检视具有丰富文化意涵的跑马、跑狗、回力球等三项西式运动,来分析文化移转过程中所产生的变化。

编辑推荐

魔都除了有百货公司,还有跑马、跑狗和回力球赛。
你在看跑马,看跑马的人在看你。
青帮大亨杜月笙、张啸林参与赛马为何?

作者简介

张宁,剑桥大学历史学博士,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西文化交流史,在学术期刊发表与本书内容相关的文章多篇。这是作者的第一本专著。

目录

异国事物的转译——近代上海的跑马、跑狗和回力球赛》
导论/1
文化的转译/4
赛马与殖民/13
总会与阶级/20
运动与赌博/30第一部分运动与殖民
第一章殖民社会的支柱:上海跑马总会/39
一并行的发展/41
二制度的调整/55
三身份形塑的工具/75
第二章监督下的转译:万国体育会/104
一对高阶文化的向往/106
二赛马文化的扩散/122
三分而治之/140
第三章转译的失控:上海中国赛马会/158
一纯粹华人的赛马机关/160
二赛马的民主化/181
三青帮三大亨/195
四白相人马主/207

第二部分运动与娱乐
第四章从观看到下注/229
一看跑马/232
二买马票/253
三香宾潮/275
第五章是运动还是赌博?/298
一现代大众娱乐/300
二奔赴跑狗场/315
三赛狗争议/332
四商业性赌博/347
第六章“赌心思”/368
一世上最快的球戏/370
二特殊的吸引力/386
三赌博的知识化/404
四对传统的援引/424
结论/442
参考文献/455

精彩书摘

在报纸的推波助澜下,华人购买香宾票渐成风潮,并在1928年突然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该年,沪上报纸出现大批有关赛马的新词,如“跑马汛”“香宾潮”,前者意指每年春秋两次的香宾大赛有如汛期,定时到来;后者则形容购买者争先恐后的情形,有如潮水。同时出现的用词还包括“香宾市”“香宾癖”“香宾票迷”等。经过近十年的运作,到了此时,香宾票22.4万元的头奖金额已深入人心,几达无人不知的地步。所谓“一本万利”,即为厚利,更何况香宾票还“一本两万利”,自然不能错过,而且其吸引力不限于上海一地。

早在1920年代初,上海马票便已通过种种渠道在各通商口岸出售,最常见的是通过同一家铺子在不同城市的联号或分号代销。譬如,1924年4月25日,远在北京的鲁迅便在专卖花粉香水的苏城著名老店“月中桂”的京城分号买了一张香宾票,而且价格稍昂,原本10元的马票到了北京卖11元。第二天,鲁迅更慎而重之地将它寄给在上海的三弟,显然是希冀中奖。由此可见,欲购香宾票者人不限于上海一地。

市场既大,1928年春许多彩票业者见有利可图,乃在赛前通过关系向少数会员购入巨额票数,每张价昂5角,然后以11元的价格在市面出售或转售,最高时可卖到15元左右,京、津、汉等地每张也可卖到14元或15元。据说彩票店一年的收益全靠此时。彩票业者的加入,顿时将香宾风潮推向了顶端,因其扩大了香宾票的销售渠道,欲购者不必再辗转托人。于是许多原先醉心于麻雀、花会的赌徒纷纷转换战场。有以每张12元的代价连购五张者;也有罄资滥买,孤注一掷者;更有拜佛许愿,如狂如颠者。

上海跑马总会很快便发现事情不对,出面调查制止,但风潮已然造成。香宾票需求量既然大增,一些彩票掮客遂趁此机会仿造A字香宾票,最初只在英租界商业区内向洋行、银行职员兜售,后来甚至往北到虹口一带,或向码头上停泊的外籍轮船伙夫兜售,或沿路向乡民推销,骗人钱财。进入1930年代,更有印刷所参与大量印制,分销外埠,使捕房防不胜防。

正因购票者众,为求得奖,大量与鬼神有关的奇谈也开始出现。譬如,前述电报局10人共得香宾头奖一事,得奖之后,许多人替老局员惋惜,认为当初要是拒绝同事搭股肯定可以独得奖金,但老局员很豁达地表示富贵不能强求。原来购票两个星期前,他曾向乩坛叩问终身休咎,所得乩文中有一句“独得无有偏爱日”。当时不明就里,待中奖后方意会到“偏爱日”中的“日”字,指的可能是日清洋行。也就是说他在别处找不到人出让,只有到日清洋行才能买到跑马票,所以他无法独做富翁,此乃命中注定之事。灵学会章程一事亦加强了这种鬼神之说。

又如,据说某公司同仁合购香宾票屡屡不得,大家懊恼万分,后来有人想到传说合家生肖俱全能主大富大贵,乃提议同仁凑足十二生肖购买,结果生肖虽全,却仍竹篮打水一场空。

还有某位“太原公子”因事逗留沪上,春赛时忽得奇梦,梦见自己买中香宾票,号码中有三个3字,一连好几个晚上都如此,不由得他不怦然心动。可是他资本有限,乃约一位“城北徐公”一同前往购买,他这位朋友是个好好先生,无可无不可地答应。等到决赛的前一日,“太原公子”先到,发现A字香宾票早已售罄,B字香宾中有3字的还剩三张,他只有25元,无法尽购,只有等徐公到来。没想到徐公以为先前之言是玩笑话,身上也没有多带钱,只好匆匆回家取钱。其家距跑马场不远,一去一回不过10分钟,但就在这10分钟内,一位广东人把B字剩余票券全部买去,待徐公赶到时已没有跑马票可买,后来这张有三个3字的香宾票果然中了头彩,15万元的奖金就这样为10分钟的时间所耽误。

前言/序言


毕可思(Robert Bickers)查看旅行指南中的地图,可以了解很多关于这座城市运行方式的假设。热门景点或提供特定服务的点比那些只具有常规功能的点被标记得更明显,其他的地点则没有标记甚至是一片空白。这类城市地图是针对特定读者的。以历史上的英文上海指南为例,你会发现旅馆和总会被标识得很清楚,但在某一两张地图,城墙内的老县城是一片空白。例如, 1904年的一份指南就认为没有必要向访沪的外国游客提供任何关于老县城(the Chinese city)的指引。为什么要去那里呢,可能学到什么?目标读者因此对这个区域一无所知,讽刺或偏见遂填补了这块空白:街道狭窄、空气污浊、危险阴暗是几个常见的偏见。早期用英语写的上海史对老县城的描写同样是一片空白。县城西北方再过去几个街区是另一个在城市地图上非常显眼的地方,它不仅与老县城的形状相呼应,而且以自己的方式基本上呈空白状,那就是上海跑马厅。我认为可以公平地说,尽管上海跑马厅在旅游指南上被标出,并且有相关条目,被放在有组织的休闲和运动项下,但是它在我们的历史著作中往往是空白的,或者被留给讽刺或偏见。在这本书中,张宁非常清楚且有力地解释了为什么我们不该让它保持空白,以及通过考察上海跑马厅和其他类似地点的运作与变化,如何可以加深我们对中国近代史和城市史的认识。
19世纪下半叶,从上海登岸的欧美人士是来工作的。我们知道这些人买了什么、卖了什么、建造了什么、拆毁了什么、写了什么——我们认为自己了解他们的想法、他们是谁、他们如何生活,最后如何离开世间的。我们有关于上海洋行的历史、外交史、正常的传记和美化了的传记;我们有关于公共租界及工部局、法租界、上海建筑、医疗和公共卫生、传教士活动、捕房、教育、银行、证券交易等方面的史作。相关著作极多,不仅仅是因为外国企业、传教士和外国势力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档案和印刷品。但是,当我们认真研究上海的商业……

这本书怎么样?

点击星号为它评分!

平均评分 3.5 / 5. 投票数: 2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评分!成为第一位为此书评分。

资源下载
书名:异国事物的转译——近代上海的跑马、跑狗和回力球赛
作者:张宁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20167666

评论0

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