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类
  • 所有分类
  • 电子书
  • 电子杂志订阅下载

金刚经讲义(上下卷)

  历代关于《金刚经》的解说和注本不胜其数,《金刚经讲义(套装上下卷)》被称为自古迄今解释《金刚经》的最佳读本。民国著名佛教居士江味农倾注毕生心血之遗著,后由蒋维乔根据遗稿补充完成。

编辑推荐

  《金刚经》原典译成中文不过数千字,而江味农的《金刚经讲义》则近五十万字。以数十倍近百倍的篇幅来阐释、发挥这部经典,一方面足证《金刚经》义蕴精深,妙谛无穷,另一方面,亦可见讲说者用功之勤,用心之细。而此书最大的特色,尚不在于篇幅的浩繁,而在于范古农序中标举出的“殊胜渊博”四字。殊胜,指见解高超;渊博,谓知识宏富。江味农持诵《金刚经》数十年,将毕生修佛心得灌注于这部讲义中,抽茧剥笋,触类旁通,不仅令习佛者如饮醇酪,禅心妙悦,即便是初涉佛学的门外人士,一旦沉浸其中,也会如入宝山,流连忘返。这一点,相信读者在展卷阅读后自有体会。

作者简介

  江味农(1872一1938),名忠业,一名杜,号定翁,法名妙熙、胜观。江苏江宁人。幼读儒书,曾中乡举。1918年开始信仰佛教,听谛闲讲经。曾赴日本学东密,归国后在沪、杭、湘、鄂等地弘扬佛学。1931年任上海省心莲社社长。整理有谛闲讲《大乘止观述记》;著有《金刚经讲义》印行。

精彩书评

  自古以来,解此经者,无虑百数。然未有如味农江老居士《金刚经讲义》之殊胜渊博也。
——范古农

目录

蒋维乔序
范古农序
江味农居士
例言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义
(甲)初,总释名题
(乙)初,释经题
(丙)初,说般若纲要
(丙)次,明融会各家
(丙)三,依五重释题
(丁)初,总解科意
(丁)次,依次开释
(乙)次,释人题
(甲)次,别解文义
(乙)初,序分
(丙)初,证信序
(丙)次,发起序
(乙)次,正宗分
(丙)初,当机赞请
(丁)初,礼赞
(丁)次,请法
(丙)次,如来赞许
(丁)初,赞印
(丁)次,许说
(乙)三,流通分
(丙)初,示劝流通
(丁)初,示流通益
(丁)次,示流通法
(丙)次,正结流通

金刚经校勘记
江味农跋

附:金刚经讲义科判

精彩书摘

  “金刚般若波罗蜜”七字,为本经特立之名,一切经不能通用,是谓别名。“金刚”者,喻也。“般若波罗蜜”者,法也。是为法喻立名。诸经经题,安名之法,取义不外七种,所谓人、法、喻、单、复、具足也。如《阿弥陀经》,阿弥陀,佛名也,取人名为经题,谓之单人立名。如《般舟三昧经》,般舟三昧,为一种法门,是为单法立名。如《稻秆经》,稻秆,喻因缘生法也,是为单喻立名。如《妙法莲华经》,妙法,法也;莲华,喻也,有法有喻,非单而复,谓之法喻立名。如《普贤行愿品》,有法有人,是为人法立名。如《如来师子吼经》,如来,为人;师子吼,为喻,是为人喻立名。如《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方广,法也;佛,人也;华严,喻也,则是具足人法喻以立名也。单三,复三,具足者一,共为七也。如一题之中,有两喻而无人法,亦单是喻而非复。有两法两人者,例此可知。故经名无量,取义只此七种而已。
梵语跋折啰,义为金刚,物名也。盖金中之精,最坚最利。能坏一切物,为利。一切物不能坏之,为坚。内典言,帝释有宝,名曰金刚,持之与修罗战。金刚力士所持器仗,曰金刚杵。金轮王有金刚轮宝,因称金轮王。本为天上之宝。人间虽亦有之,然甚罕见。古人谓之金钢钻,色如紫石英,透明。或曰:生水底石上。内典中,常用以喻法喻人,如曰金刚三昧、金刚力士、金刚身、金刚网、金刚手、金刚心等,皆取其坚固不可坏而能摧灭一切魔障之义也。今以喻般若正智。般若如大火聚,四面不可触,触则丧身失命,如金刚然,一切物不能触其锋也。般若正智,能破烦恼重障,如金刚能坏一切物
也。什师云:金刚宝方寸,其光明能照数十里。般若智光,亦复如是。彻见一切凡情妄想,而破无明也。金刚宝,惟金刚力士能持。般若亦然,非具大乘根性者,弗克承当。故曰:若乐小法者,著我人众生寿者见,则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也。《真谛三藏》言,金刚宝有种种色。青色者能消灾厄,如般若波罗蜜,能除三障,成三身,度生死流,达涅槃岸,度一切苦厄也;黄色者得满所求,如般若之庄严万行,成就无边功德也;红色者向日出火,如般若以始觉合本觉,出智慧火,烧烦恼薪,如千日轮,光明遍照也;白色者澄清浊水,如般若能背尘合觉,度五浊世,达清凉池也;碧色者消伏毒害,如般若之除我法执,消三毒苦也。又有无色金刚,亦名空色,得之者能于虚空行住。般若亦然,所谓第一义空也。具此三空之智,则我空,法空,并空亦空。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乃至无智亦无得,而得无上菩提。仍归于无有少法可得,则如如不动,成金刚身矣。总之,金刚之坚,喻实相般若,随缘不变,在缠不坏也。金刚之利,喻观照般若,无我不破,无惑不断也。金刚之明,喻文字般若,能开解慧,无明得明也。金刚为无上宝,价值不可称量,喻般若为无上法宝,功德不可称量也。金刚宝世间罕有,喻般若法宝之希有,所谓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也。
梵语般若,义为智慧。非世智小慧也。乃理体本具之正智,所谓佛之知见。理体,即是觉性,亦曰实相般若。正智,即观照般若也。理外无智,智外无理,理智本来一如,故皆名般若。因恐人误认是寻常之智慧,故经论中多举译音般若为言也。此智一切众生本具,但为无始无明所障,不得显现。且此智,自证方知,非言语文字所能形容。何以故?必须言语断,心行灭,乃能自证故。然而一切众生,昧之久矣。不假方便,障云何开?障若不开,此智又何能现?故我世尊为此大事,出现于世。不得已,仍用语言文字以启导之。凡说佛知佛见,以开示众生,使得悟入者,名曰般若法门,亦云文字般若。欲令众生,因文字,起观照,证实相也。其他所说一切法门,如布施、持戒等等,皆从佛知佛见出,使众生依而行之,以为开悟般若正智之助者。故曰:一切法不离般若,般若为一切法之纲要。换言之,即是般若为一切法之主干,寓于一切法中,非离一切法而别存也。质言之,我佛出世,为怜悯众生,同具如来觉性,皆得成佛,而竟不自知。故说佛之自证者,以破众生之愚痴。对愚痴言,假名曰智慧耳。实则智慧非别,觉而已矣。实相般若者,本觉也。观照般若者,始觉也。以一切众生从来不觉故,乃假文字般若以觉悟之耳。因是之故,读经闻法,要在深自儆惕,以佛所说者为镜,时时处处,用以自照。不观不照,迷何由觉?是即所谓依文字,起观照也。观照功久,则皇皇然,儆惕之心自生,是即始觉也,亦理体本具之正智初开也。如是不退不懈,观照之功,日深日醇,则所谓始觉者,先如初生之月,渐渐光多暗少,以至于月轮圆满,光辉焕然,则性体显现,即是始觉合于本觉,而亦无始本之分也。当知所谓成佛者无他,觉性圆明而已。而觉性之开,非仗文字般若之力,其道无由。故曰:一切诸佛从此经出。复次,在梵语本文,智曰若那,慧曰般若。照见为智,解了为慧。决断为智,简择为慧。知俗谛为智,照真谛为慧。彻明妙有为智,契悟真空为慧也。佛经常说六度,有时亦开为十度。第七度曰方便,第八度曰愿,第九度曰力,第十度曰智。以对第六度之慧也。然而空是即有之空,有乃即空之有,故“智慧”二字,实分而不分。此经,正明空有不著,所以“般若”字,应作智慧会,
不能拘执文义,强分为二。不过有时佛经中亦不分而分,举智以明俗谛,举慧以明真谛,故学人亦不可不知此义耳。
金刚原以喻般若。然惟第九会所说者,乃以金刚能断喻之。岂非以此经所说之义,尤为坚利而明,尤能断惑,余会说者为金,此经说者乃金中之精乎?故本经曰:“佛及佛法,从此经出。”又曰:“此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克指此经为言。则般若纲要,尽在此经,更足证明矣。梵语波罗蜜,义为彼岸到。顺此方文字,应曰到彼岸。印土古俗,凡所作究竟,皆云“到彼岸”,犹此方方言所谓“到家”也。若约佛法言之,所谓离生死此岸,渡烦恼中流,达涅槃彼岸是也。故波罗蜜亦是喻词。
涅槃者,不生不灭,即谓本性。本性者,性乃本具之意也。言本具者,明非造作。既非造作,可见本来如是,而非从无而有者。故曰本自不生。言其本来已具,非新生也。既本不生,故今亦不灭。而众生生死不已者,相也,非性也。何故生死不已?由于其心生灭不停。当知生灭不停之心,所谓识相也,亦非性也。何故如此。由于烦恼。以烦恼故,遂致心有起灭,性变为识,由此造业,受轮回苦。而众生不知返本,认识为性,迷于生死之相,所以轮回不息,而与不生不灭者虽觌面而成永隔矣。故以烦恼喻中流,以生死喻此岸,以涅槃喻彼岸也。盖本无此岸彼岸,因有中流隔之,遂成彼此之别也。
从美洲走向世界
15世纪末,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第一次看到印第安部落里吞云吐雾的壮观场景,西班牙人目瞪口呆。哥伦布是这样记载的:村子里,“每人手里拿着一根烧着的木棒和草叶子,吸取他们喜欢的青烟……据说这样他们便不觉得疲劳了。”
凭着欧洲人高人一等的优越心态,航海史学家裴南蒂斯?奥威图轻蔑地称之为“邪恶的习惯”。
不管欧洲人最初对烟草抱着什么心态,他们很快就爱上了这个“邪恶的习惯”。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把它带回了欧洲。
而1561年,一个名叫让?尼科的人又把它带回了他的祖国——法国。法国人又把烟草的香味称为“尼科香”——尼古丁的名字由此而来。
在欧洲,源于14世纪的独特 “体液观”为烟草成为灵丹妙药提供了绝佳的理论依据。烟草干热的性质,被认为与男人、热量、光线和上帝相关联,因而成为男人们的至爱。
烟草也传到了中东,在那里与当地的水烟袋习俗融合在一起,成为社会文化不可或缺的元素。来到这里的异乡客总会在返乡后向亲朋好友提到那奇妙的穆斯林水烟。
明清时期,烟草传入中国。史料记载:烟叶出闽中,边上人寒疾,非此不治,关外至以匹马易一斤。可见,烟草最初是作为药用植物使用的。由于其种植总量快速增长,康熙年间全国绝大部分地区都有烟草种植的记载。烟草的功能也不断增加,越来越成为满足人类嗜好的消费品,“烟草,其气入口,不循常度,顷刻而周一身,令人通体俱快,醒能使醉,醉能使醒,饥能使饱。”
神奇功效推动着烟草贸易。在这一时期,仅在伦敦,就有七千多个烟草商人。烟草带来的丰厚利润让欧洲的统治者们心动不已,纷纷加入到如火如荼的世界烟草贸易的队伍中来。
从雪茄到香烟
大仲马在《基督山伯爵》里如此描述19世纪的花花公子们,“桌上,各种各样著名的烟草,从彼得堡的黄色烟草,到西奈的黑色烟草……放在荷兰人喜爱的、呈碎裂花纹状的陶罐里。”而在一旁的香木格里,就放着“普罗雪茄、优质大雪茄、哈瓦那雪茄、马尼拉雪茄”。
不过,劳苦大众是抽不起昂贵的雪茄的,香烟由此应运而生。
香烟大致得名于18世纪的某个时候。在西班牙赛威,乞丐们捡起了富家公子们扔在地上的雪茄烟头,再用纸将它卷起,就可以好好地享用一把了。这大概就是最早的香烟了。
1876年,美国人在费城世界博览会上展出了纸包装卷烟。而到了1880年,21岁的本萨克发明的卷烟机将香烟带入了机器化生产的时代。
烟草开始变得廉价,并在大众中流行开来。如果看一看西班牙画家戈雅的作品《风筝》,一个坐在地上,陶醉在烟卷中的社会下层男子生动地跃入眼帘。
烟草之罪
工业社会的发展推动了香烟的制造,但香烟的普及却不能代表社会的进步。烟草注定不会像蜂蜜那般甜美。
1932年,发表在《美国癌症杂志》上的一篇文章第一次将肺癌与香烟联系起来。
70多年过去了,烟草已经声名狼藉。对于肺癌,烟草实在是难脱干系!烟草,这个已经伴随我们几百年的奇怪植物,难道是致命的慢性毒药吗?
人们对烟草从热爱转向疑虑,从疑虑转向抵制,禁烟运动逐渐地拉开帷幕。1989年5月31日,第一个世界无烟日诞生了。
在美国,20世纪90年代,烟草公司开始面临危害公众健康的诉讼。1997年,美国的烟草巨头们已经与40个州达成了协议,将在未来25年里,赔款数千亿美元。
在欧洲,禁烟风暴从2004年开始掀起。公共场合吸烟也被视为违法,商家们再也不许把香烟售给未成年人了。
香烟的广告从主流媒体中被赶了出去,即使是烟盒上,也必须注明“吸烟有害健康”的标识。如果你在加拿大或是澳大利亚买包香烟,香烟盒上肺癌晚期病人的照片实在是触目惊心,保准吓你个半死。
抽烟,还不如说是自杀,这种宣传效果想来不错。
尼古丁使人对烟草上瘾,为燃烧的烟草中繁多的有害化学物打开了身体的大门。但是,明知有害,人们仍然钟爱香烟,难道不是软弱的人性,为烟草打开了门上的锁吗?
世间万物自有存在的道理。禁烟,考验的是人性。烟草之罪,大略也是在人不在物吧。
巧克力:伴芬芳而来
颐祯
在巧克力千年流变的历史长河里,这种“长在树上的银子”不仅为雄心勃勃的投资商赚取了高额利润,也让世人得享“天神的美食”。“你不能拒绝巧克力,就像你不能拒绝爱情”,正是凭借这样一种魔力,巧克力迅速而决定性地征服了全世界各个角落的各类人群。
它的名字在古阿兹特克(今墨西哥)语的意思是“快乐已然来临”。在这古美洲王国尊为王室饮料的千年历史中,它以热情火辣的口味悄然流行。
1519年,当它装在金制高脚杯里,犹如敬奉神灵一样,被蒙特祖马皇帝用来招待西班牙的客人时,这些远来的征服者,因它略微苦涩的味道而添加入糖和香料后,转而进奉给西班牙的斐迪南国王和伊莎贝拉王后。他们不曾料想这种改良后的暗褐色液体,会掀起整个欧洲世界对它的狂热迷恋,进而发展到每年500亿美金的庞大工业。它的名字就是巧克力!
天神的美食
最早把可可树加以食用的是印第安人。类同于咖啡豆被发现的经历,加上美洲文化信仰中泛神信仰,当印第安人发现可可豆有着提神、兴奋的作用时,可可豆立刻当仁不让地成为了一道宗教仪式上的饮料,被誉为“天神的美食”。
玛雅人秉承印第人的发明,开始对可可树进行农业种植。除了继承印第人对可可树的虔诚外,玛雅人更加坚信可可树可以带给人智慧和力量。可可豆成为一种货币进行流通。而可可饮料则被装在只用一次就要扔入神灵湖中的金杯里,如万能药一般在王宫流行。
其实当时这道只有贵族和勇士才能享用的佳品饮料,绝非我们今日所想象的那般甜美可口,因为其制作方式就是磨成粉的可可豆粉加玉米粉,加辣椒或者胡椒和水并吹打成泡状。所以当蒙特祖马皇帝把这种他和朝廷大臣每日都要痛饮的神奇饮料,当作“液体黄金”般的礼物奉给西班牙人客人赫尔曼多?克努特时,西班牙人在艰难吞咽中挣扎了很久。
如果不是西班牙人奥维德告诉他,自己曾用100颗可可豆买了一个奴隶,让急于寻找黄金的克努特意识到这种“长在树上的银子”背后的无穷价值,估计克努特打算把可可豆带回欧洲大发其财的雄心,会在这杯又苦又辣的饮料面前统统打消。
保守百年的秘密
早在哥伦布从美洲顺利返航后,就将来自美洲大陆的黄金和奇珍异宝呈献给了支持他远航事业的伊莎贝拉女王。在那些奇珍异宝中,就有一些深棕色形似杏仁的可可豆。这是西班牙宫廷第一次看到可可豆——这种制造巧克力和可可粉的原料。无奈这种火热苦涩的东西实在不适合西班牙人脾胃,所以可可豆一直销声匿迹到1528年,赫尔曼多?克努特带着可可豆和泡制巧克力的工具回到西班牙。
让可可饮品变甜,来适应欧洲人的口味这一主意得到投资者的一致通过。所添加的糖分之所以不是欧洲传统饮食中的蜂蜜,而是蔗糖,则是在于利用西班牙当时占据世界80%蔗糖贸易的优势。在加入了肉桂和香兰素、云呢拿等几种最新发现的香料后,这种饮料又经历了几次变化。
最后,有人认为这种饮料加热会更好喝。于是当这杯甜美醇香的巧克力被捧到了西班牙皇帝查理五世面前,真正意义上的可可饮料诞生,这种新式饮料几乎毫不费力俘获了西班牙贵族的热爱,风靡宫廷上下。
聪明的西班牙人立刻着手在其殖民地美洲、非洲广泛种植可可树。于是盈利丰厚的巧克力商业就此产生。在这一个世纪中,巧克力早已经成为西班牙人秘而不宣又离不开的食物,更是欧洲贵族世界可望不及的奢华之物,西班牙王室自然小心翼翼地保守这份垄断贸易。直到1606年这种巧克力破除万难,辗转流传到比利时,此时巧克力才逐渐迎来它风靡欧洲的狂潮。
巧克力的时代
1606年,身在比利时的意大利商人安东尼?卡雷特尼成功打破了西班牙培植可可树和买卖可可豆的垄断局面,将珍贵的可可豆传入意大利,巧克力随即在意大利流行开来。1615年,来自西班牙皇室的安妮公主带着她对于巧克力的热爱,嫁给法国国王路易十三,至此巧克力的甜香开始在法国王室弥散。
45年后,又一位西班牙、奥地利血统的公主带着会制作巧克力的女仆,来到了太阳王路易十四的宫廷,结为姻亲,确保了法国、西班牙联盟。这位寂寞的王后曾当众宣布,在她心目中只有两个爱人:国王和巧克力。于是,作为滋补剂和催情药的巧克力,其魅力萦绕在凡尔赛宫。据说路易十五的情妇杜巴丽夫人在每次迎接国王的欢爱之前,必饮一杯热巧克力以兴奋自身。而凡尔赛宫规定只有上流社会才可享受这人间极品。
这种贵族王室演绎的明星广告效果,让巧克力在欧洲被推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1650前后巧克力被传入伦敦。在开明君主查理二世统治时期,巧克力迅速传播。当时英国普遍认定它是一种营养饮品。但国王的御医佩皮斯和亨利?斯塔布斯都分别在他们的日记里提到,巧克力可以用来解除国王加冕礼后宿醉、强壮身体等的优点。
1657年,世界第一家巧克力茶座在伦敦隆重开业。在英国虽然不像法国王室明令让巧克力属于皇宫私有,但因可可豆昂贵,税收很重,巧克力依旧属于奢侈品。随着可可豆推广种植,其价格也逐渐回落,这类巧克力茶座纷纷开业,成行成市,甚至开始取代咖啡店、茶室和酒吧。
1704年,巧克力来到德国,广受欢迎。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一世勒令征收入口税,巧克力亦未能获免。1711年,查理六世将皇宫由西班牙马德里搬到维也纳,当然亦带同他心爱的巧克力到奥地利了。1712年在欧洲风光闯荡了200多年的巧克力得以衣锦还乡回到北美洲。短短十数年间,波士顿已竖立色彩缤纷的广告牌,宣传欧洲进口的巧克力。
流行的同时,各国喜好者也因口味的不一,对巧克力进行了不断的加工。在法国,人们用牛奶代替了西班牙传统做法中一半的水。而英国人则既加牛奶又加鸡蛋,并把巧克力发明性的制成固体巧克力。1697 年,比利时已经成为享负盛名的巧克力中心。瑞士苏黎世市长在比利时发现了这款人间极品,决定将巧克力引入瑞士,并在莱蒙湖畔开设瑞士首家巧克力厂,生产出历史上第一块巧克力砖。
1875年,聪明的瑞士人内斯特和彼得将奶粉加入以可可、糖和可可油混合而成的材料中,创制出牛奶巧克力。而在1879年,同样是瑞士人林斯特进一步改良精制巧克力的技术,提升巧克力的香味以及增加香滑的口感。瑞士也因此成为继比利时、法国后又一“巧克力之乡”。
从贵族走向平民
如果说打破可可豆进口高税收制度的功劳在于英国的不断努力,那么大规模生产巧克力却在它的故乡——美国。第一个生产巧克力的工厂是詹姆斯?贝克尔博士和约翰?汉侬博士于1765年在麻萨诸塞州建立的。
美国人利用了与欧洲工业革命同步出现的技术革新,尤其是来自比利时的前沿生产和销售技术。两次世界大战的契机,则刺激了巧克力的迅猛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陆军军需团委托许多美国巧克力制造商生产20到40磅的巧克力块,运到战场的基地。这些巧克力块被切成小片,分发给在欧洲作战的美国士兵。最后,把巧克力包成小块的任务又落到了生产商的肩上。
大工业的自动化生产大大降低了巧克力生产的成本,这也最终让巧克力终于得以从贵族的专享成为普通公众的美味。
时值今日,巧克力工业仅在欧洲就已经成为每年产值达500亿美金的庞大工业。随着亚洲人对于巧克力的接纳和喜爱的加深,巧克力的市场份额仍在稳步增长。巧克力这一天神馈赠的美味,必将长伴人类的生活,一如当初印第安人在初次品尝它时留下的神奇祝福:伴芬芳而来,我将百世流传!
……

这本书怎么样?

点击星号为它评分!

平均评分 5 / 5. 投票数: 2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评分!成为第一位为此书评分。

资源下载
书名:金刚经讲义(上下卷)
作者:江味农
出版社: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ISBN:9787512505254
豆瓣评分:8.9

评论0

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