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类
  • 所有分类
  • 电子书
  • 电子杂志订阅下载

新语往还:中日近代语言交涉史

《新语往还:中日近代语言交涉史》是一本近代语言史著作,总体论述了近代中日语言交流的过程、特点,指出日语进入现代汉语的时间、典型的事例。介绍了从17世纪传教士的汉译西书工作,到20世纪初中国人汉译日书的历史经过。以《时务报》《日本国志》《辞源》《官话》等文本为例,讨论中日之间语词环流的情况。并专门考察了“热带”“陪审”“化学”三个名词在近代汉语里出现和普及的过程。

编辑推荐

在汉字中理解日语,在日语中理解中国。

作者简介

沈国威 1978 年毕业于黑龙江大学日语系,1979 年进北京外国语大学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1985 年赴日留学,先后在大阪外国语大学、大阪大学深造,1993 年获博士学位。现任日本关西大学教授、东西学术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中日近代词汇交流史、现代汉语词汇形成史、对外汉语词汇教学。著有『近代日中語彙交流史:新漢語の生成と受容』(1994)、《近代中日词汇交流研究:汉字新词的创制、容受与共享》(2010)、《严复与科学》(2017)、《一名之立 旬月踟蹰:严复译词研究》(2019)、《汉语近代二字词研究:语言接触与汉语的近代演化》(2019)等。

精彩书评

严复说“一名之立,旬月踟蹰”。但这还只完成了一半,任何新词译词都需要语言社会的认同。本书著者以崭新的视角,用翔实的资料、严谨的考证,为我们再现了汉字文化圈内近代新词译词的创制、交流、容受、定型的全过程,从而揭示了语言接触、词汇交流的一些基本的规律性的内涵。其事也难,其功也大。

熊月之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院

本书是讨论语言接触、词汇交流的著作,但著者把语词的问题放在近代史的大背景下去分析。西学东渐、洋务运动、清末新政、留日热潮……历史的潮涌与新词译词的诞生得到了明确的阐述。历史学可以通过时代关键词的形成透视出近代的脉动;词汇学亦可从近代新知识在欧中日三方的环流中把握概念的引介和语词借贷的关系,并进而审视“新国语”形成的历史。大处着眼,细处着笔,此书之胜人处也。

周振鹤

复旦大学教授

目录

新语往还:中日近代语言交涉史》

导论编

第一章 新词研究与近代新词

第二章 近代新词与中日词汇交流

第三章 近代新词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新词创造编

引言 汉文与汉字的悖论

第一章 日本的近代汉字新词创制

第二章 来华传教士的译词创造

第三章 严复的译名与新国语的呼唤

语言接触编

引言 接触与应变

第一章 中国人遇到日本语

第二章 近代新知识的容受与日本途径

第三章 新名词,来自日本的“丑怪字眼”

词汇交流编

第一章 黄遵宪《日本国志》与日语借词

第二章 古城贞吉与《时务报》“东文报译”

第三章 《辞源》与日语借词

第四章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官话》)与其译词

词源考证编

第一章 “热带”—从耶稣会士到新教传教士

第二章 “陪审”—近代西方新概念的词汇化

第三章 “化学”—新译名的诞生

结语:日语与汉语词汇体系的近代重构

参考文献

附录

事项索引

词语索引

后记

精彩书摘

如前所述,《天演论》刊行前后严复已开始着手翻译《原富》,1902年《原富》前两编由上海南洋公学出版。严复翻译《原富》时,译词“经济学”已经在日本普及、定型。另外,中国在严复的《原富》之前也已经有经济学方面的译籍刊行,如同文馆的《富国策》等。当时中国最一般的译词是“理财”,严复在1895年的文章中就使用了“理财”来指称经济学。例如“西洋言理财讲群学者”,“西洋最要之理财一学”;在《西学门径功用》等文章中也使用了“理财”。但是,严复显然对“理财”并不满意,始终没有放弃追寻更合适的译名的努力。他于1898年3月之前将“斯密氏《计学》稿一册”寄给吴汝纶,并就译名“计学”征求了吴氏的意见。这时严复应向吴汝纶说明了选择“计学”的理由。吴汝纶在回信中对“计学”表示肯定,说:“计学名义至雅训,又得实,吾无间然。”《原富》译完后,严复在卷头写道:

“计学,西名叶科诺密,本希腊语。叶科,此言家。诺密,为聂摩之转,此言治。言计,则其义始于治家。引而申之,为凡料量经纪撙节出纳之事,扩而充之,为邦国天下生食为用之经。盖其训之所苞至众,故日本译之以经济,中国译之以理财。顾必求吻合,则经济既嫌太廓,而理财又为过狭,自我作故,乃以计学当之。虽计之为义,不止于地官之所掌,平准之所书,然考往籍,会计、计相、计偕诸语,与常俗国计、家计之称,似与希腊之聂摩较为有合。故《原富》者,计学之书也。”

即严复认为用“经济”译Economy“太廓”,而“理财”又“过狭”,所以新造了“计学”。“计”字出现在“会计”“计相”“国计”“家计”等组合中,与希腊语的原义吻合。这是严复译《原富》时得出的结论。“正名定议之事,非亲治其学通澈首尾者,其甘苦必未由共知”,这个词有融会贯通的过程,有直译的成分(即从词源上分解了原词),但是更主要的是意译。

《原富》出版后,梁启超立即在《新民丛报》上撰文介绍。梁的文章谈到了两点,即译词与文体。对于译词,梁说“至其审定各种名词,按诸古义,达诸今理,往往精当不易,后有续译斯学之书者,皆不可不遵而用之也”。同时希望严复能“将所译之各名词,列一华英对照表,使读者可因以参照原书,而后之踵译者,亦得按图索骥,率而遵之,免参差以混耳目也”。但是,“计学”却引发了一场争论。这场争论表面上是原词与译名是否“名实相符”的问题,即译名如何才能准确地反映原词的意义。但是实际上二次造词(即复合词)、社会的可接受性(即雅驯)等都成了判断译词适当与否的重要因素,并由此引发了汉语多音节化的讨论。

这本书怎么样?

点击星号为它评分!

平均评分 5 / 5. 投票数: 1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评分!成为第一位为此书评分。

资源下载
书名:新语往还:中日近代语言交涉史
作者:沈国威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20166331

评论0

请先